文章吧手机版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08 03:2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摘抄

  《全民蠢萌的美国》是一本由[美] 比尔·布莱森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3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民蠢萌的美国》精选点评:

  ●比尔大叔真是一个常怀赤子之心的老小孩。因为他太清醒,才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调侃一切虚无。他怀念小时候关于汽车旅馆和汽车露天影院,却迫于服务质量太差和家人的不屑一顾而作罢;他吐槽现代科技发明的愚蠢和作茧自缚,却仍乐此不疲地购买最新产品;他一边抱怨圣诞装饰的费时费力,一边甜蜜地听从布莱森夫人的指挥摆布 他是这样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小孩,邮局的免费甜甜圈,买到了垃圾食品做早餐,厨房垃圾处理器发出的不同声音,都能让他兴致盎然地高兴好一会儿。他又是那样一个对世界和生活有着大爱的老人,他批判美国的毒品制度与枪支,苦口婆心劝美国人节约资源,伤感于上大学的儿子永远地离开家庭。

  ●哈哈哈,这个大爷事无巨细地记录着全家人刚回美国的震惊和疑惑。他板着脸说笑话的样子真的太可爱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让他讲得好有趣,怎么会有脑洞这么大的人。看着他对周围事物的各种疑惑,时常还受点儿惊吓,到后来,仍然困惑但开始着迷、欣赏和心满意足,经历别人的生命体验大概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无论是蕞尔小岛,抑或苍茫大陆;无论是莽莽林原,还是熙熙闹市,比尔•布莱森总能用他稚子般的烂漫目光发现世界和生活中独特的意趣。妙笔之下,无处不新奇,万事皆文章。

  ●就是年代感强了些

  ●透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认识美国的真实面貌,让人获益良多。

  ●2020第四本 本书是蠢萌的作者在英国旅居20年之后回到美国,以英国人的幽默吐槽美国的一些事。缺乏运动/科技崇拜/消费主义这些都不只是美国特有了。 美国特有且感同身受的 1. 不关灯不关电脑浪费纸等等巨大的浪费,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世界20%的资源;每次听到环境和资源保护我就来气,管管那些美国人去,世界上其他国家很无辜好吗 2. 无人步行,大家都在活在四个轮子上;车技都是在美国练出来的,横着开竖着开反着开随便停,反正方圆几公里只有风景只有公路没有人啊;纽约LA等国际大都市除外; 3. 汽车旅馆,每天入住都有惊喜,有的真的很便宜很舒服; 4. 律师超多人们超爱打官司,致富新道路

  ●轻松逗逼文,图个乐子吧

  ●太有趣的布莱森老师,让我成为了他忠实的粉丝,我打算看他写的每一本书!

  ●飞速翻完了这本让人开心的书,最后留在脑子里的竟然不是布莱森的脑洞,而是最后他难得认真讲的一段话:”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还活着。出于某个极其令人惊叹的偶然机会,宇宙中所有物质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造就了你这个人,而且在永恒这样的巨大尺度下,有那么极其微小的一刻,你又享有至高无上的存在的权利。就在生命起止之间,你有机会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去行动。不论你在生命中还做到些什么,没有一件能够与自己出生于人世这种难以置信的成就相提并论。祝贺大家,你们做得很好,你们真的很特别。“在这个充满小确丧的世界里,我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确幸了。

  ●挺好玩儿的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一):笔记&后续的书评

  英国人并不指望非处方药来改变生活,然而我们美国人是不改变生活就誓不罢休。

  即使是普通洗发水瓶上都会写着“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这不是我们在看自己吗?什么非一般的感觉;透心凉,心飞扬;横扫饥饿,做回自己~

  理发师会按照他的想法来给你理发,然而你本人对此毫无办法。

  ———难道英国不是?

  电脑软件公司正考虑重写这条指示——“准备完毕请按任意键”,因为太多人打电话来投诉他们找不到“任意”键。

  ———笑出猪声

  新罕布什尔州,真是友好啊…

  电脑是能够做出许多聪明得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愚蠢机器,而电脑程序员则是能够做出愚蠢得不可思议的事情的聪明人。简单点说,这两者是危险而又完美的绝配。

———是这样的吗?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二):像是读了一本笑话书

  其实读这本书的很多章节都感觉像极了中国,读到大家都宁愿在商场里散步锻炼也不到户外走一走的时候,突然想到中国神一般的存在的广场舞,哈哈。大叔的幽默真的要细细地品才更觉得是有道理蕴含其中的。他可以把自己写成一个一事无成的二百五,但就是这个过程中你才更加佩服他独到的幽默。下一步准备把大学期间没读完的《万物简史》重新拿出来读了,读着读着笑话,就被科普了,很服气。

  大叔在最后一章儿子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仔细回味回味很有深意。

  1. 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还活着。

  2. 不要过于特别。

  3.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只遵循原则。

  4. 忠于自己的生活理想。

  5. 不要犯下嫉妒愚蠢的错误。

  6. 不要弄虚作假,你会得不偿失。

  7. 尽量让自己谦和,这样你会越发礼貌得体。

  9. 快乐开心。

  仅摘录下来勉励自己。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三):美国的槽点盘点

  据说作者是个名人(可是我真的一点都没有听说过,孤落寡闻了),作为一个旅居英国二十多年的美国本土人,回归祖国后的总总不适应和趣闻,毕竟这是报纸专栏的报道综合的一本书,没有太大的逻辑性,不过确实看到了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种种风俗,并没有想象中的便利,更准确的说,它是想象中的乌托邦,只是这个梦被作者一下下戳破了。

  能靠几个单词找到收件人,举办“回馈顾客日”的美国邮政系统也可以把标记好地址的邮件和支票搞错,吹嘘一颗药可以拯救世界的药品广告,天花乱坠的餐厅菜品,生活都不安全的受伤,喝咖啡要等安排座位及登机的繁琐,棒球球队的无常,繁琐的生活细节,几步路都要开车的懒惰,毒品犯罪比暴力犯罪还恶劣的难以理解等等,作者不谈及的话,可能我们很难想象,美国的官僚机构也如此冗杂低效,各种不合理的诉讼可以成立,可是偷窥却合法,老美国的作风慢慢湮灭在时光里了,特别喜欢文中,作者批评美国现在过度商业化而无脑的假期大片,没有经过大脑严密思考,情节和逻辑确实让人失望,所以现在美国开始喜欢制作超级英雄,可以不怎么考虑合理不合理,干就一切ok。没有严密验证的电影,中国也在走美国的老路,好好反思我们想要什么,比抄袭西方更重要。

  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还活着,想想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四):咖啡读物

  一本轻松的咖啡读物. 因为是写给杂志的, 每一篇都很简短, 同时文风又比较幽默. 有不少脱口秀式的"神转折"段子, 作者又很经常自黑, 因此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欢畅淋漓. 有的地方真的是会心一笑深有同感,比如作者吐槽美国人的浪费, 吐槽美国人宁愿开车10分钟都不愿走个5分钟就到对面的另一个商场, 宁愿开车10分钟去健身房运动30分钟, 也不愿走5分钟到健身房然后运动25分钟, 因为后者 "少了5分的钟卡路里计数". 还有吐槽美国的税务, 美国人爱打官司, 美国的逼格餐厅用各种奇怪的复杂又没有意义的词语来修饰一个简单的"牛排".

  另外一个神奇的点是学到了很多美国曾经的文化, 比如野外的汽车电影院, 听着很美好, 每一家在自己的车里面, 后座可以带着小婴儿, 喝着小酒, 随意亲吻身边的人, 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则是一团混乱. 同样的也有看上去很美的餐车文化, 小镇文化. 作为一个从美国到英国, 再次回到美国的美国人, 面对许多文化符号的消逝, 作者显然是带着几分伤感的. 但是这些伤感又被他在试图去寻回这些曾经的美好的时候的种种混乱所冲淡了, 所以让杂志的读者反而觉得更加好笑, 这种回忆过去但是又不炫耀"老子当年如何如何"的心态, 更容易取悦随手翻翻杂志的英国民众, 是一种相当讨喜的写作方式.

  我的另一个最大的感觉, 其实是从美国大城市对这种乡镇文化的羡慕. 比如作者刚租到房子, 还没有家具的时候小镇的人纷纷上门送各种家具, 邀请作者一家几口去家里吃饭, 开车遇到作者在走路时一定顺路带作者. 大城市则更加的冰冷,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就更加包容. 没有人对其他人指指点点, 所有人都可以奇形怪状奇装异服, 一个人特别是独身者要心里素质十分强大, 才能不会感觉到被一个大城市所吞噬, 成为无边的虚空的一部分. 如果已经适应了这种寂寞, 反倒很难再去适应小镇的秋日暖阳般的温情, 所以也就只能从书里面些许窥视一些小镇的文化, 便聊以慰藉了.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五):嗯~

  

作为一个在不断改进自己蠢钝完美主义的阅读者,今天终于走出自我束缚,解锁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阅读了20%后,果断弃读。

特此记录一下。

书架上一堆书,也许立志从形式或实质方式全部阅读完整,完毕。

实际上呢,两三年下来也没有做到。

这些书是怎么堆积起来的呢:世界名著头衔啦,口碑好评读物啦,一个认同的大脑下随口一句书荐啦...

总觉着读完它们能满足自己作为渺小读者的虚荣心,或是天真纯粹地以为能获得理想化的精进。

大概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笨笨,时不时从心里跳到大脑里拉低自己的生活表现。

和《北回归线》一样,也是半路弃读,当时以为里面会有多么奇特新锐的男女描写——实际是粗陋混乱的歇斯底里的颓荒,评价高如何,名气大如何,读不了不想读,读完也没有什么乐趣或收获可言,就不必勉强。

也是对美国很感兴趣了,加上最近热度在不断侵占公共资源,这本评分颇高的书刚好囤着,便拿来翻翻。

感觉作者只是伪装幽默,或者说译者没有对等或超越式的解译,所以读来了无生趣。

好吧,现在轻松了,看着满架子的书,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和作者之间的差别与差距,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但可以去克服的,比如像《枪炮、病菌与钢铁》这种,借用人文的外衣包裹理工的内核,即使读不太懂、或者并不擅长去懂,都可以真诚地认清是自己的问题,借此磨炼心性,领教文风,坚持完整略读一遍,都会有所获益。而所谓靠口才或口水营销堆积起来的风评,花时间和心思亲读亲测,保持自己的判断,打破完美主义的虚荣,节省时间与精力吧——并不是每个人你都需要去认识,并不是每本书你都需要去完成。

再看看书架上的书,心里好一阵轻松与灵敏。

以后的日子好过多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全民蠢萌的美国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