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美人的事》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04 04:34: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美人的事》的读后感大全

  《美人的事》是一本由[日] 上村松园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 裸脊 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人的事》读后感(一):她被视为天才,却一生不失努力、隐忍与精进

  蒋婵琴 评价上村松园: 她被视为天才,却一生不失努力、隐忍与精进;她历经命运跌宕、家境变迁,却始终保持美、雅及坚韧的姿态。岁月与现实给予的残缺与榨炼,最终成为养分,浇灌画作,绽放圆满。也让生命之果,流转不息;其莹洁无纤尘、如珠玉般清澄高雅的气息传递,即便空间、历史遥远,仍能清晰感知。 她终生践行“画笔报负”,以艺术济度他人;是母亲,也是女画家。为此,用尽力气,活出了气象。看她的画,读她的人生,活着的人会得到宽慰。

  《美人的事》读后感(二):莲羊大大为这套书写的序

  第一次看到上村松园先生的作品,是五六年前搜索竹内栖凤时偶然遇到的,那时候只看到些网上的失真图,简单的当工笔画来了解了一下。直到2015年到日本来做文化交流,原以为日本的“院展”、“日展”这些全国美展上展出的作品都该是浮世绘或上村、竹内一样的“传统日本画”,但所见皆是一张张西方感实足的“现代日本画”,颇有些失望。

  为此,我专程去了趟京都,去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里寻找我印象中的传统日本画。看着上村松园先生的张张原作,久久流连,并亲自临摹了一张,自此刷新了对日本画的认识。上村先生主要创作的是穿着和服的美人,衣褶的长短和相互间的距离、脖子的曲线和手指的弯曲度、左右衣领相交的角度等等……临摹之后才感觉到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用线之严谨、用色之精准都令人慨叹,所以国内常常说日本画设计感很强也的确不为过。

  这本书搜集了上村松园先生的数十幅代表作,一能帮助我们研究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的日本在东洋画和西洋画之间的探索,也能帮助美术学子了解传统日本画的一些构图、用线用色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将为画者在绘画之路中循着的那份执着的爱记录下来,值得收藏。

  莲羊

  《美人的事》读后感(三):记一个读书的下午

  初夏,叶子新绿,阳光还是温暖而不灼人的样子。正是走在路上,会被新鲜的一切感染而心存期望的时候。这种历久弥新的“新”,是年年岁岁不断复述又绝不相同的“新”。不知很多很多年前的初夏,是不是也有一个姑娘走在林荫铺满的路上,一路新鲜,一路伤怀。

  大约是有的,我想起上村松园的一幅画——《萤》,七八十年前或许也是这样一个夏天,她趁着傍晚的凉风拂来,着一幅萤火虫入账的小画。那是一幅极像夏夜的画,水青色的基调,快要溢出来的清凉感。引得人不禁猜测,作画的人,会是什么样呢?

  上村松园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京都天才少女”的名号吧,十五岁时即斩获国内劝业博览会一等奖,成为炙手可热的画者。可在晃眼的浮名之后,更打动我的,却是她澄澈的气质与纯粹的坚持。她说,“没有一点点卑俗的东西,只有带着清澄感的珠玉一般芳香的绘画,是我愿望中的事物。”正如她笔下——内向温柔的深雪、好胜如男的淀君,上村松园的美人画,传递给世间的也一直是她所坚持的柔美而不软弱的女性魄力。如冬日霜雪。如春风暖阳。以致我曾一度以为,这大概是一个在书香之家长大、向着阳春白雪而生的贵族姑娘。直到读了她的散文,我才知道,原来她也是普罗大众里的芸芸众生。一个单身母亲靠缝缝补补、卖茶洗衣养大的苦孩子。而与芸芸众生不同的是,这是一个打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从儿时临摹画册,到入绘画学校,最后拜师学艺,另立门户,从始至终她都清醒而独立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没有犹疑、没有动摇。美人画不仅是她的事业,更是她的信仰和人生,是她至始至终不会迷路的导航与旗帜。这样坚定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我喜欢读她的书,是为了感受这样可望而不及的幸福。大多数人,至少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当下是茫然而没有方向的。只是,有些努力还是不能放弃,譬如,午后的阅读与偶尔的思考。即便,没能像松园那样从一开始就找到终生的目标,可试错的步子,总不能不迈下去。人总是要怀着一些希望,才能活下去,即便微茫。

  合上书页,下午已过半。我想,对于不是画者的我们而言,上村松园更大的意义是:会让你心里的希望,不至于熄灭。

  2020年5月初夏

  《美人的事》读后感(四):这一段人生,是她的命中注定

  女性要为自己而活,这是松园散文给我最深的印象。

  每一次看到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文艺作品,都会眼底和心底一起热起来。《小妇人》里,乔的故事说女孩子要意识到自己去努力追求自己所想,不再单纯地靠抗拒婚姻来宣扬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其实,只要隐形性别歧视仍存在于这个社会里,就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人能确保自己永远只当个旁观者。女性仅仅因为无法选择的性别,体会着躲不掉的种种困境。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了想要改变的意识,才会有《82年生的金智英》带来的重磅眼泪效应。

  而那些真实存在的女性,有些话从她们嘴里说出来似乎比创作里的角色更有一种真实的力量。日系化妆品牌“高丝”董事小林照子说 “我叫小林照子,不是小林家的太太,小林家女儿的妈妈。我就是小林照子,我以我的全名生活”。“以全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从内心长起来的女子力。松园身上也环绕着这种力量。

  世人眼中画家=男性画家的时代,上村松园不得不说是一朵从尘埃里开出来的花。明治年间,大家对女孩子进绘画学校,还是不怎么支持的。叔父也狠狠地责备了母亲一番。但是母亲说:“可那是她喜欢的道路呀。”并没有理会叔父的意见,支持着松园去学画;辛苦画成的《游女龟游》,还没来得及参展,就被怀着嫉妒之心的人用铅笔毁损。“像这样的委屈、可悲的事已经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我不知遇到过多少次眼泪夺眶而出的遭遇。”

  但松园最让人感怀的就是那一份不畏风雨的韧性。能拯救自己的,果然只有自己。她的人生便是这样一句话不断共振的回音。我不知道她如何凭一支笔安身立命,为女画家这个名字赢得了尊重。但是因为认识她,我很确定,为自己而活有多重要。

  另一点感悟是关于对事业的热爱。艺术最动人之处,大概不在技法,而在情感。松园的美人画有最温润如玉的女性形象,眼波流转间的喜怒哀乐,都透出来了。画家透过细腻温柔的画笔所呈現的,正是看不见的生命本身。

  画中的美人身姿优雅,虽说是没有生息的画中人,却让人感受到力透纸背的活力。她倾注在一页页画卷之中的情绪,我不想遗漏一分一毫。而看画家的散文集,比起看画集的观赏性,更能了解这个人是怎样成为这个人的。

  塔莎奶奶说:“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当你真的能做好的时候,身体里的能量是很充沛的,好像有风从你的身体里穿过。”如果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可以称之为天赋的部分,看作命运早就留下的印记,世界之大,又有多少人有幸读懂这些符号,并且知道如何解读呢。

  上村松园为画之道阻碍重重,她吞下的眼泪,有没有随着时光一点点蒸发掉呢?无人知晓。但因为是她热爱的事,应该也就没那么辛苦了吧。

  想想看我们的梦和幻想吧,偶尔摸到一点边,就有无数所谓言之有理的借口,阻碍着你继续追寻。总有人说:已经晚了。再后来,连然后都不存在了。

  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每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生命的每段路,对他们而言都是年轻的、及时的。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直是,永远都是。哪怕有许许多多的坎坷,不要让生活困住你。去面对,去听你的心,那些隐隐约约让你心底冒泡的声音,才能让生命有更美好的可能。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为了热爱的事,一步一步向前,赋予给生命一点意义,寻找自己存在的美好和值得被记住的时刻。

  没有什么能阻挡你。

  松园拿起画笔,触动纸间,于茫茫黑夜一般的人生撞出多少颗闪着火花的星子。现实中抱憾的人生,在画卷里终得圆满。放下这三本书,这些关于美的探寻、关于绘画之心的思考、回忆里的日常风情糅合成一段悠长的人生回忆。

  这段名为上村松园的人生,是她的命中注定。

  世间所有的艰难她都亲力亲为,一念一事,一瞬一生。

  《美人的事》读后感(五):执笔之手,成就美人之事

  终于拿到《美人的事》。自此上村松园三部曲《更有早行人》、《一念一事》、《美人的事》集齐。

  《更有早行人》讲人生;《一念一事》讲艺术之路;《美人之事》则讲作品创作过程。真是缺一不可,少看一本都是缺失,都是遗憾。

  之前已经看过《青眉抄》,了解上村松园,看《青眉抄》足够了吗?相比较之后,新的三部曲更好。

  《青眉抄》有的文章,三部曲里基本都有。而很多文章,如《美人的事》中的大部分文章《青眉抄》没有。

  设计上,三部曲比《青眉抄》更美,三本书,三种颜色。绿、蓝、紫三色搭配,裸露简洁的侧边,彩色的注释,还有精致带画的年历。这样精心的设计才配得上美人之画。

  回到最初,我试着问自己,为什么会关注上村松园?这样一位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了解,小众性的人物。细细想了下,原因可能是:

  喜欢人物传记类书籍:大人物的传记已看过太多,而像上村松园这样的人物自传,其自身的人生经历更贴近生活,更能反映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状况。

  日本文学作品特有魅力:不论渡边淳一、村上春树或是一些专业领域的日本作家,其作品都有一种率真,敢于坦荡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对明治时期、京都、美人画这样的主题有一些好奇,这可能和自己在日本旅行期间在京都逗留数日有关。

  对上村松园本人的兴趣:她一生勤奋努力,一生致力于美人画,并汲取东西方文化,最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部曲看完,有一种满足感,亦是因为画家艰难而饱满的艺术成就,也感动于她不同于常人的人生经历。要了解上村松园,看新版三部曲已经足够。

  回到《美人之事》,这本书是对上村松园作品创作过程的解读,也是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当你了解了作品背后的故事,你会更加感动于眼前的一切。

  《四季美人图》是上村松园成名之作,由于缺少模特,该画以她自己为模特,对着镜中的自己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以此为草稿最终成画。16岁她以该作品参加第三届劝业博览会,虽然此时的作品笔法且显稚嫩,但该画得到英国王子的赏识并购买。借此契机一战成名。从此在艺术之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的创作有了更大的信心并得到更多关注。年少成名也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有人诽谤之,有人故意涂毁他的作品,这些打击没有击垮她,反而成为上村松园成长道路上的动力。

  《焰》是上村松园作品中最为特殊的一幅。当时她正处在艺术创作的瓶颈期,眼白处涂上金泥地尝试,把女人的嫉妒、不甘的心思反应得淋漓尽致。而看似含泪的目光让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该画也是她的作品中唯一一幅反应凄艳女子的画。

  《母子》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该画的创造来源于上村松园对中京地区一家商店店铺前挂着的一幅美丽竹帘,什么样的场景才配得上这么美的帘子?最后她觉得没有比抱着小孩的妇女更合适的啦。于是创作了这幅《母子》。很喜欢画上母亲柔柔地眼神,还有嘴角微微上扬地笑。真是一幅可以融化心灵的画作。

  上村松园的美人画把日本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西方画注重写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将日本女性清雅别致的情趣注入自己的作品中,她画下的美人,不是媚艳、不是性感,观赏之下更能体现日本女性性格中积极向上、性格坚韧之美。

  她的作品打破了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粗俗的画风和呆板的格局,将美人画的品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她笔下无与伦比的美人画,对日本文化在世界上地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日本近代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美人的事》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