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起源》是一本由周洛华著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货币起源》精选点评:
●我是抱着很高的期待来看这本书的,作者立意很高,似乎想建立一个对于货币的新的framework。但实际上来看 对于进化论的借用非常简单粗暴。虽然以哲学的视角看问题,但其实也存在把事件的前后发生,把事件的相关性当作因果性的问题。有点武断的讲,作者还在搜集各种信息已完善自己的思想框架的过程中,并且有大量的观点似乎是没有经过仔细的debate的。这一状态只能说是一个初步的想法 连一个自洽的理论都算不上
●100页了,都没货币啥关系,全是人类进化史的拼凑内容,有些内容还很无厘头,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书读起来,特别像为了应付年终总结的流程,我从网上随便摘抄拼凑的内容。
●货币是道德的补丁,这个观点很新颖,整本书阅读下来也是收货颇丰。对书中一些自由主义学派的观点,觉得还是应该辩证看待,毕竟作为政府,考虑的不仅仅是物竞天择,还要考虑使得每个人都活下去的可能,这才是政府存在的意义。就个人来说,不太喜欢道德这个词汇,道德无非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而已。由此而来,货币是生存策略的补充工具。
●我居然会熬夜读一本经济金融学的书! 这本书逻辑清晰、通俗易懂,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各个方面讲述货币的前世今生,举例翔实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文风更是风趣流畅。 读完有醍醐灌顶之感。 是的,这本书成为了我心中的小熊,想推荐给每一位爱思考爱读书的朋友。 立刻下单了作者的《金融的哲学》。
●有句话挺有意思:过于把握细节反而对未来预测不准,对未来把握精准的人往往不太在意细节。
●中国人自己写的书,用了心用了脑写的书,有文笔有温度的书,感谢周洛华!
●没有做熟的大杂烩。
●价值不大,还是推荐大家阅读传统货币史经典读物。另外,自序部分太败好感,写书人要引以为戒。
●文笔流畅,见解独特。不敢说所有的观点一定是对的,更多的像是在为自己的理解框架添砖加瓦。但至少在货币是道德的补丁这个论点上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令人信服
●一本维特根斯坦式的货币史讲义,作者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推理娓娓道来货币的起源,石币岛上的故事将货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了起来,货币的出现和演变绝对不能脱离以人群组成的社群。作者引题的方式与《第一本经济学》相同,同样精彩,一种逻辑上的舒适感。
《货币起源》读后感(一):用人类学的观察,进化论的逻辑,结合维特根斯坦的场景和用法说,来推演货币的起源发展逻辑
货币起源于对道德体系的巩固,解决道德自身的不完善问题(如何处理自私和利他的本能,如何减少不劳而获的行为,如何鼓励强者,如何保持群体生存竞争力)。道德起源于巩固非血缘家庭合作的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来自人类的进化。
用人类学的观察,进化论的逻辑,结合维特根斯坦的场景和用法说,来推演货币的起源发展逻辑。
作者用打补丁这个方式来描述人类历史上各种制度的演化,很形象容易理解,就像我们首先做了一个产品或系统,但是一定是不完善的,一定有问题推动着我们不断的去打补丁去修补问题。
《货币起源》读后感(二):货币起源于道德
货币是道德的补丁。调节着社会的基本生存。
国家发行货币节制,有纪律,国家就容易稳定。
1、人不能一劳永逸地进入自由王国,只能永远脚踏实地和勤恳辛劳。
2、恶性通货膨胀,不会让股市上涨。
3、货币是道德的补丁。恶性通胀时,货币政策无效。
4、通胀加剧时,人们会加深地货币贬值的预期。
宽松会加速贬值,提高利率会加速通胀。
5、财富是一种担当,自由是一种力量。
6、货币本身无价值,脱离了社会,任何货币都不是货币。
7、比特币之所以有货币属性,因为有人来玩,有人认为这是货币。
8、金融监管者,等你发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你无法动手解决的阶段了。于是,你就要面对这样一个窘境:动手吧,雷爆在你手里;不到手吧,将来的总是更严重。
9、自由是一个不可亵渎的词,如果我们要享受自由,那么我们也要为之战斗,我们还要确保其它民族也能享有自由,这是捍卫和平的唯一出路。
10、人民越是自由的地方,政府所受到的约束也就越大,从而使其不能轻易发行货币,结果就是该国的货币币值稳定,社会价值观稳定,人们只能走技术进步的道路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从而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货币起源》读后感(三):没有做熟的大杂烩——《货币起源》
作者想要在一更宏大背景下写货币,却无法达到那个广度和气势。所以感觉成了大杂烩。
作者首先关于人类学的几个研究,感觉只有浅显的引申。更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常常在一个引用后加上一个自己用疑问句构成的思路,却又不负责任的毫无论证,马上跳到另一话题。像是在发朋友圈,而不是写书。即使是好多推断,也感觉是在臆测,没有信服的证据。
更让我惊奇的是作者谈到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时,竟然以一个中学生水平的历史智识来到处贴“封建专制“的标签,而不是向作者自己所倡导的那样从更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考虑当时的货币制度及原因。
当然,还是同意作者关于全面看问题的思路,从具体实际情况看货币这一现象,并联系到人类的道德。但人类的道德是一个更基本更广阔的问题,而货币只是其衍生或表现出来的百分之一的一个方面。由这百分之一想要反推证明一个社会的道德,就像看到大街上的水洼来推断今天是个坏天气一样,看不到高明在哪里。
两个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是: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进化论理论之下;随机性不会让科学发现和建模一劳永逸。
另外,从这本书里看到两本以后想要读的书。一是在谈论到猩猩因为不会思考未来而对现在没有痛苦感的《黑猩猩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类》,希望作者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解说;二是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作者关于《英使谒见乾隆记实》的引用让我感到当今非洲和清末中国的相似性。
作者想要以塔勒布的风格写书无可厚非,只希望再接再厉。
《货币起源》读后感(四):从动物世界看货币本源,从学生思维到社会思维
刚刚读完《货币起源》,2020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思路我很喜欢,用最底层的逻辑去剖析事物的本质,想从人类道德体系、社会规则的演化来论证货币的逻辑,但是论证不是很饱满。
既然是读后感,肯定不是做书摘,还是借着读这本书,更多谈谈自己的想法。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思路,还是跟自己目前的想法比较吻合,即想试图去探寻并建立一套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的逻辑与方法论。所以,我会认为,肯定有一套方法,是作为这个社会最底层的逻辑存在的,就跟数学公理或者牛顿三大定律一样,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与存在。这本书的思路就很对路子,认为货币是道德体系的补充,是协助人们建立一套社会秩序的工具。因此,现有动物种群,再有道德与秩序,最后是才是货币。
我记得12年春,我在广州动物园看见两只黑熊为了争夺一块石头顶上的地盘而互相咆哮,当时我认为熊怎么可以这样,都被人圈禁起来了,就应该联合一致对外,窝里斗是不对的。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其实是所谓的学生思维,总是按照理想的状态去思考,就跟物理学上的“完全光滑平面”一样,是不存在的。先不说熊有没有人类的想象力和感知力,知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从后来这些年的实践与知识扩充中,我才意识到,即使是人处于同样处境,也会争斗,比如牢头狱霸,因为这才是动物的本能,这才最有利于赢家。
人首先是动物,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的逻辑是可以通过动物来研究的,所以很多大佬喜欢看动物世界,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单纯去描述社会中的要素,无论是社会规则还是社会学科,就容易陷入所谓学生思维,认为应当是这样的。如我们都公平就会怎样,我们都正义就会怎样,社会应当是支持多样性等等,都是结果和产物,不是原因,因果关系反了。
实际上社会最底层的逻辑就是进化,什么有利于生存,什么便被保留并被提倡。这就是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分析利弊。就如本书中的货币起源一样,之前课本上教我们货币是伴随交换而出现的,但交换产生的场景却有问题,是已经形成了社会分工,但实际上可能在社会分工之前就已经有了货币。同时,早期大规模的货币都是特殊贝类或金属,为什么不是小麦,或者食盐这种既可以交换又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按照维持社会秩序的思路来理解货币就清楚多了,即货币不能轻易获得,否则动摇现有社会秩序。
所以很多金融问题,如果按照社会学的理解,本质还是资源的创造与分配问题。如果可以促进生产力提高,那这个社会制度就应当采用,这不就是好猫论么。同样的,类似于动物社群,人类社会需要有一个制度,产生老大,维持等级,从而最终促进种群的繁衍,相应的奖罚制度就会被建立起来,货币也会随之产生。
而进化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种群齐头并进,无论种群内外,都是赢者通吃,这才是自然界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并不是一个性状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一旦环境变化,之前的秩序就会立即奔溃,相反的性状反而会占优,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很多特性总是自相矛盾的,因为都是进化的产物,看似矛盾实则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这一点,作者反复强调,而我也是这几年对此才开始领悟——人其实是生而不平等的。对于货币也是同样道理,作为秩序的衍生品,其内在逻辑总是和群体的规则密不可分,是服务于群体,用于巩固和加强其秩序的。
所以,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社会地位,是获得能够支配资源的权力。学生时代,我总是觉得自己赚钱,然后啥都不求人,有事儿用钱解决,市场定价,这样的生活简单而干脆。然而,这个假设有个前提,即资源是充分的,但现实中优质资源总是稀缺的。并且因为社会是人的社会,这个社会越重要是人,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货币只是在其中起到了衡量的作用而已。社会地位高,调动资源的能力强,获得稀缺资源是很方便的事,而货币是稀缺资源的度量,是伴随而来的结果而不是产生的原因。
回到那两只熊,其实它们也是很聪明的,打不过饲养员,跑也跑不掉,反正得想办法活下去。只要我打得过你,那最好晒太阳的地方就属于我,游客丢食物也是我先获得,我就有机会继续将我的基因繁衍下去。
《货币起源》读后感(五):周洛华:《货币起源》
摘要:这是一本从哲学、生物进化学和人类社会学角度,探究货币起源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动物学、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等方方面面,从动物谈到人类,从货币谈到政治、经济、金融、道德、性爱、比特币,行文天马行空,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或引经据典,或引名人名言,诙谐幽默,妙笔生花,全书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点击购买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从哲学、生物进化学和人类社会学角度,探究货币起源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动物学、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等方方面面,从动物谈到人类,从货币谈到政治、经济、金融、道德、性爱、比特币,行文天马行空,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或引经据典,或引名人名言,诙谐幽默,妙笔生花,全书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金融读物,而是一部探寻货币起源的“侦探小说”。她也不是一本单纯的货币史,而是把货币的起源与演化,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以及社会生产力变革结合在一起;她也不是一本简单的金融史,而是把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宗教等等结合在一起;她也不是一本简单的金融普及读物,而是一本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的传世之作——把国家命运与社会道德建设结合在一起。
金融投资者、金融管理部门,当然经济学家也不应错过此书,对货币金融史有阅读兴趣的读者*不应该错过了,甚至任何喜欢心理学、动物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史学、考古学的读者,读此书也会深受启发的。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探寻货币起源的“侦探小说”。作为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信徒,本书从哲学与人类社会学的视角探寻货币的起源以及作为社会经济血脉的货币应该如何发挥作用。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它并不能提供人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哲学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哲学的作用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巧妙地发明一个恰当的比喻,告诉人们“看,你其实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有时候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容易理解了;二是严谨地描述问题,只要你把问题描述得足够清晰,逻辑梳理得足够严密,大多数所谓的问题会自动消失;三是勇敢地识别并驱散语言的迷雾。 本书就是采用第三种方法,用人类学的语言来描述货币现象,抛弃对经济学公式和金融学模型的崇拜,坚信那些数学公式不过是“语言的迷雾”或者“皇帝的新衣”,勇敢地回归到人类的正常生活——走出迷雾,抛弃金融学和经济学,回到人类的生活来看待货币问题。
本书抛开货币是“怎么样”运行的问题和与之相伴的数学公式,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使用货币这一根本问题。它像侦探一样构建一条推理路径,找到人类进化出货币的起因和动机,并使得仅有的一些线索和证据串联起来符合进化论的逻辑。
本书通过对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水平、生活状况、部落的组成形式、社会的奖惩机制、风俗和习惯的研究结论,将货币视为人类进化史中出现的一个新机制,如同我们认同我们的祖先发明并采纳了“一夫一妻”制度一样,也认同并采纳了“货币”这种制度。也就是说,要用人类进化论的观点,从人性角度去分析货币的起源以及研究现代社会金融乱象,拨开货币的“迷雾”,重新认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道德的补丁,治理金融乱象,必须重建社会价值体系。
一部货币史,是人的进步和觉悟史,是人和专制暴政的斗争史,是人和随机性事件的抗争史,是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史,是人和人之间的争夺与妥协,联盟与嫉妒,报恩与复仇,压迫与解放的关系史。货币与“资产的价值”无关,货币从来就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确立并捍卫人的价值”,人的进步是一切专制暴政都不能阻挡的。
作者简介
周洛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点智库)、金融学副教授。自幼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家学鼎丰。著有《金融工程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学术著作。阅历与经历丰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挂职)。
目录
石币岛的故事
货币是一种荷尔蒙,激励着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前进。
石币岛3
石币岛的货币发行机制7
货币与道德14
石币和比特币18
货币到底是什么?25
货币史前史
货币是一种黏合剂,是一种把灵长类动物组织起来的方式。
三种进化模式35
灵长类进化简史39
灵长类动物的“政治”42
人类进化简史54
人类的独特性60
货币的诞生
货币是道德的补丁;没有货币,道德体系就难以维持。
道德的起源76
道德的悖论90
货币的诞生99
货币时代的人类社会
货币体系是由风俗、习惯和人性所决定的。
货币与政治125
货币与科技149
货币与社会163
货币与宗教176
货币史零证
黄金是一团耀眼的迷雾,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使用货币的人而不是使用什么金属作为货币;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
货币发行192
利息的由来204
金本位225
中国的银本位245
通货膨胀254
货币与金融危机268
货币的未来
确立人的价值才能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拥有高尚道德体系的国家才有最稳健的货币体系。
纸币时代285
资本市场298
央行的未来311
人本位324
媒体评论
如同哲学家驾驭思想史一般,《货币起源》并非是对史料的梳理,而是对金融学的深入洞察。周洛华博士是撰写《货币起源》的*人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周洛华先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对金融的研究做到了融会贯通的学者。他的著作中充满了真知灼见,其中的观点无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都不影响他给你带来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强烈的震撼。所以,我推荐给读者,这是时下少有的精品。
——著名财经作家 时寒冰
历史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达。但未来发展的逻辑,早已刻录在历史之中。
——宝钢研究院原首席科学家 郭朝晖
货币是道德的补丁,没道德的社会,货币一定不会好。如此新颖的货币理论,是洛华的发明,值得细细咀嚼。
——著名财经人士 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