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念永恒》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24 02:07: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念永恒》读后感1000字

  《一念永恒》是一本由余光中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念永恒》精选点评:

  ●“我写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喷嚏,却凭空喷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乐。” 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值得一读

  ●余光中写给年轻人的散文,生命像一次短暂的旅行,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余老是散文家里的吐槽达人,幽默至极。他生平最讨厌的就是开会,评价其为这世上最无聊的事情,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开你的大头会》。“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头的急事、要事、趣事,济济一堂,只为听三五个人逞其舌锋,争辩一件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体浪费时间的最佳方式。”真的很喜欢这种直爽、敢说真话的性格啊!

  ●他是最后的守夜人,守一盏明灯。面对人生的不可抗力,享受那背水一战的乐趣,活出最灿烂的生命。

  ●余光中散文就还可以吧,散文太飘

  ●超级超级喜欢!明知时间不可逆,还要与永恒拔河……这就是人生啊

  ●“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余光中,大家中的大家。语言和人一样朴素。

  ●在众多余光中先生的书籍中,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是与众不同了,特别有质感!有一种在文科院校遇见理工男的感觉~书的内容其实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精选吧,其中自然包含他的经典之作,但这次的分辑编排还是蛮有意思的。而文字上,读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是个“丈育”,就突然很羡慕也很佩服可以引经据典、博学中外的大家啊!感觉我是没法达成了,能背半首乡愁就很棒了…(给自己鼓掌,cbyl)(看困了…)

  《一念永恒》读后感(一):读一念永恒之感

  为了陪儿子读了这本书,透过这本书,对余先生的了解除了那首《乡愁》在心中变的立体起来,是一位感性、浪漫、爱车、幽默的爱国文人,笔触细腻、深刻、精准且富有想象力,文字中的深刻常常让你或泪如雨下或哈哈大笑!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你阅历尚浅,也许有时会有些生涩,如果你是一位愿意慢下来静静的读书的人,推荐您喝一杯清茶,听着音乐慢慢的读这一本书。

  《一念永恒》读后感(二):余光中写给年轻人的散文:愿你活出最灿烂的生命

  相信大多数朋友知道余光中,都是因为那首《乡愁》。

  因为这首诗,大多数人眼中的余光中,是大诗人、大作家。

  然而,余老晚年最大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赛车手。

  赛车?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写作是一项静止的艺术,而赛车却是另外一种极端,这一动一静,余老却同时钟爱。

  “手中一份地图,趁月夜,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旁若无人地飞驰于旷野,在冷雨中穿越最孤独的66号公路,直至天涯尽头。”

  还有更多你不知道的呢,大诗人余光中,同样也是位旅行达人。因为喜欢开车,所以他最青睐驾车旅行。

  美国的高速公路、香港的大街小巷、欧陆的山野古道,乃至台湾的南北干线,他都驰骋过。

  在驾车中,他恣意感受引擎的轰鸣、速度的快感。

  因此,即使当初父亲百般劝阻他学车,余光中还是没办法就这样轻易放弃,他的逻辑是“与其把生命交在别人手里,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念永恒》是对余老的一次致敬,收录了他一生中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佳作,篇目由余老生前亲自审定,更邀请到余光中的女儿余幼珊倾情作序。

  在这本书里,你会遇见一个更加立体的余光中。他是一个倔强的老小孩,与时间拔河,从未放手。

  书名“一念永恒”是余光中的人生写照,也寄托了他对年轻人的期待: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那背水一战的乐趣,活出最灿烂的生命。

  附:本书序

父亲生前常有人问他是否要写自传,他总说他的作品就是日记。父亲在大学时代开始写作,大约是在厦门大学时开始发表文章,在其遗物中,还有他在厦门《星光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剪报,整齐地贴在白报纸上,订成一册。从那时起他就认定自己要当作家,一生共出版了诗集十九本、散文十二册,另有评论七本,近期还将出版他离世前即规划好的第八本评论集。要认识父亲,这四十六册作品确实可以提供相当多的线索了。大陆读者最耳熟能详的是《乡愁》这首诗,然而,父亲写了四十六册作品,《乡愁》只是其中之一,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很高兴大陆的编辑编了这本散文选,用心地选出了三十四篇散文,分成五辑。相信读者透过这些作品,对父亲的认识能够大大拓展到乡愁以外的情感和思想,如此他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欣慰。余幼珊

  《一念永恒》读后感(三):一念之差,永恒或是短暂

  事实上,虽然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凡事必有例外,更何况人还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一心想要“永恒”,势必终究会有“永恒”。那位曾经写过了诗歌《乡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原来不止长于诗歌,就连讲起人生际遇来,也是起承转合,往往会令人禁不住就要陷入一阵阵的沉思。

  余光中说:“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这说的就是永恒。因为很少人有敢于作出决断,令自己“在时间里自焚”,所以能够在“永恒里结晶”的人也就少之又少——大概就是因为如此,人们才觉得“永恒”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呢?!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90年的人生,他的感悟一定会有很多。那么,你以为他都会有哪些感慨呢?有是一定有的,也未必没有人猜不到、说不出,但余光中毕竟只有一个。2017年12月14日那一天之后,那个原汁原味的余光中也永恒地到达了彼岸。在那里,他还会继续写诗和散文吗?!

  每个人的生活里,细细想来,都不会平平淡淡——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注定曾经、正在、即将会有自己灿烂的一刻,或者长久。一部汇集了余光中34篇散文的《一念永恒》,虽然是挑了又挑,却依然难免挂一漏万。虽然如此,却已经足以窥见一位诗人的情怀,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对所有喜怒哀乐的想法,以及他的所有的天真与好奇——或许还可以想见,当余光中已值杖朝之年的时候,他是不是不仅是一名睿智之人,同时也是一个可爱的老小孩呢?

  现代诗人顾城写过一首名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诗。其中写道:“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其实,每一个人的心目中,何尝都没想到,自己其实也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会想到很多,也会有很多的快乐以及忧愁。岁月会流逝,人终究会老去,但总会有一样东西,还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记,甚至于变得更加年轻——正如余光中在《一念永恒》的诸篇散文作品中所一遍遍展示的那样,“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这个时候,他大概便足以“永恒”了。

  所有人的生活里边,的确需要一些感悟,也需要一些思考——但却不限于仅仅如此。还应该有很多单纯的快乐、单纯的忧伤,不附加任何条件,就像庄子曾经说过的那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他想成为什么便成为什么。想想而已,别人管得着吗?!

  所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那么,“眉眼盈盈处”到底是哪边啊?哈哈,别问我,我怎么能知道!我既不是王观,也不是余光中哪!

  《一念永恒》读后感(四):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她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

  说起娱乐圈的女儿奴代表,邓超绝对高票当选。

  为了给小花美美梳头,煞费苦心地发微博求助粉丝;他还不嫌麻烦,认真做了笔记,“辫子不能扎得太紧,头皮会疼”。

  邓超还是小花妹妹的御用模特。花花绿绿的指甲油,五颜六色的小朝天辫,简直“花枝招展,让人有些招架不住啊”。邓超嘴上说着求放过,实际上却很享受。

  黄觉曾经在一档对谈类节目中,讲述他女儿出生那天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的故事。

  妻子生产那天,他站在产房外,脸紧紧贴着玻璃往里看。“当我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也许是某种神奇的电波或者心理感应,眼泪自己就流出来了,完全不受控制。”

  在现实生活中,他说自己几乎从未哭过。

  也许,硬汉不是不会哭,只是未到动情处。当一个男人变成父亲,他的内心深处也在悄悄发生着某种变化。

  是孩子让他们露出了最柔情的一面。

  除了我们熟悉的明星爸爸们,还有一位众所周知的诗人也是彻彻底底的女儿奴,他就是华语文学大师余光中。

  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女儿更完美了,她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会远去。

  1、父母陪孩子一同长大,仿佛再过一次自己的小时候

  余光中有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姗、佩珊、季珊,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

  他时常回忆陪伴在女儿身边时那些微小的细节,比如珊珊躺在摇篮里,乌黑的眼眸一动不动,好奇地盯着自己看;幼姗跌坐在地上,却也不哭,颤颤昂头像一只小胖兽;佩珊坐在电影院里,紧张到小手微汗,依然屏住呼吸,神情专注;季珊因害怕雷响和鞭炮声,蹭一下钻进婆婆的怀中,放声大哭起来,就像一场暴雨久久不停。

  在女儿的小时候,欢笑声也是最多的。做鬼脸,用幼稚的搞怪的口吻跟孩子说话,想着法儿地逗女儿笑。在孩子面前,余光中好像获了特权似的,可以暂时忘记自己那“规规矩矩”的成人的身份,尽情地表演。

  所以,余光中说,一个人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的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2、离别的预感悄然来临,相处的时间竟如此短暂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余光中的烦恼也接踵而至。最大的威胁便是“未来的女婿”,他半开玩笑地称呼他们为假想敌。余光中就像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会在文章的各个地方巧妙地留下些蛛丝马迹,表露心迹。

  余光中有每晚写作的习惯。热门的电视节目过后,他就会到书房里,闷着头一个人写作。不料,身后的电话铃频频响起,原来是“女儿的男友们(?)”。余光中说:“我用问号,是表示存疑,因为人数太多,讲的又全是广东话,我凭什么分别来者是男友还是天真的男同学呢?”这口气带着一股子浓浓的醋味儿,好酸。

  在《四个假想敌》中,还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自己把世界上所有的好都给了女儿,想着法儿地宠,变着法儿地爱,终于把她培养成了全世界最聪明、最幸福、最漂亮的女孩儿,但最终还是会被“敌人”带走,而且是“里应外合”,换做谁都会不舍吧。

  纵使他有“明知时间不可逆,还要与永恒拔河”的倔强,但是,在做父亲这件事儿上,他没有那么坚强。女儿一个个离家之后,他也会害怕自己要面对沦为“空巢老人”的凄凉。

  他说,人生的两大寂寞,一个是退休的日子,另一个便是最小的孩子也终于出嫁了。

  他曾提前设想过这样的场景:“与妻子并肩坐在空空的长沙发上,翻阅女儿们小时候的照片,追忆从前六人一车长途壮游的盛况,或是晚餐桌上热气蒸腾大家共享的灿烂灯光。”那份落寞与感伤溢于言表。

  3、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羁绊,与年龄无关

  余光中和妻子的感情,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甜到虐狗”。他亲密地称呼妻子为“咪咪”。在他们结婚30周年时,余光中专门在香港购买了一条珍珠项链送给爱妻,并写了一首题为《珍珠项链》的诗。

  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个男人依然把妻子当作初恋时对待。他用细心的陪伴和始终如一的温柔、体贴疼爱这个幸运女神。

  二人的鹣鲽情深,让四个女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她们身上的那种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令人羡慕不已。

  即使舍不得,余光中也没有因为爱就把女儿们束缚在自己身边。他任由她们去天南海北追逐各自的梦想,而自己只扮演那个在后方默默支持与关心的角色。

  有一年,四个女儿都在外地,两个在北美,两个在欧洲,只剩下余光中夫妻二人孤守在岛上。余光中每天要做的事情,便是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揣摩异乡的冷暖。

  四个女儿都在寒带,想到女儿可能会受冻,这让他比自己受冻还要揪心。幼珊是四个女儿中最怕冷的,在气象报告之后,一个电话,立刻播到了暴风雪的那端,嘘寒问暖,再三叮嘱添衣,切勿着凉。

  在这一点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相似的。但如果你反问他们的近况,他们只会笑着说“没事,没事,不用担心”。

  余光中在《日不落家》里写道:“只因为父母老了,念女情深,在记忆的深处,梦的焦点,在见不得光的潜意识底层,女儿的神情笑貌仍似往昔,永远珍藏在娇憨的稚岁,童真的幼龄——所以天冷了,就得为她们加衣,黑了,就等待她们一一回来,向热腾腾的晚餐,向餐桌顶上金黄的吊灯报到,才能众辫聚首,众瓣围葩,辐辏成一朵哄闹的向日葵。每当我眷顾往昔,年轻的幸福感就在这一景停格。”

  “天冷了,就得为她们加衣;天黑了,就等待他们回来”,每每读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流下泪来。

  在他们心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需要保护的小孩。距离越远,思念越深。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我决定留在北京。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以为他会生气,或者难过。然而,他跟我说:“去吧,如果这个是你想要的,我们都支持你。但是,别忘了,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还有我,还有你妈,我们永远都是最爱你的。”

  父亲永远是那个给我们托底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念永恒》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