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拉美》是一本由[智]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掉队的拉美》精选点评:
●刚好前面看的那本增长的本质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增长是需要能力和机遇的,可惜拉美国家大多陷入了民粹-独裁的陷阱。但是遗憾的是,虽然作者在事实方面做了不少功课,但是老觉得并没有触及到能说服我的核心问题。
●不错的书,比起那些动辄就不停煽动情绪不停翻历史旧账的书籍(指的就是某本)要好得多,比较务实。
●一个经济学家撰写的偏通俗的经济作品,从历史、制度等角度分析拉美得过去和现在。
●只是列举现象 然后归罪于民粹主义 归罪于没有市场化改革 列举智利为明星国家 因为有深刻的市场化改革 可智利今年也兴起民粹 真的是打脸了 深层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作者并没有抓住这个真正的原因
●支持自由市场和宪政的作品,并且指出拉美的问题长期以来不是源于事实上雷声大雨点小的万能背锅侠「新自由主义」,而是源于繁琐的管制和利益集团。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参考读物之一,毕业论文交了后出中译了= = 本书通过制度(Institution)的视角阐释了民粹主义对拉美经济发展的危害,并对拉美部分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做出了评价。
●只要民粹主义还在,拉美就没有机会翻身。而进步和繁荣的产生需要法治、产权保护、抑制腐败、司法独立以及健全的民主,可民粹主义只会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而透支未来,所以作者认为只有拉美打破制度惯性,采纳鼓励提升效率、促进机器设备投资、改善教育体系质量的新制度,才会使该地区走向繁荣并改善社会状况。
●对拉美整体有个粗浅的认识。
●世行出来的专家写书都一个套路
●一个月前阿根廷的民粹主义政党获胜,我的阿根廷朋友都对阿根廷的未来感到兴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拉美政治,读完这本书,这种民粹主义却恰恰是作者认为拉美掉队的原因。普通的拉美民众相信民粹主义的胜利会带来经济的复苏,而事实如何?可能无论是谁的胜选,阿根廷也不能摆脱如今的经济形势吧。
《掉队的拉美》读后感(一):学者的话术
这本书里并没有多么惊世骇俗的观点,只是在用更翔实的资料论证总结了一个大家早已熟知的结论。很多人就此以为这是一本糟糕的书,或者温和一点地说,是一本令人失望的书,但是读书的目的,我认为,并不总是为了了解新颖独特的观点,事实上写书的目的也并不总是阐述这样的观点。很多时候梳理前人的研究,加以整合,是必要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再消化重吸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内化这些知识。而本书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穿珠成串,将前人一篇篇的著述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话术。
《掉队的拉美》读后感(二):掉队的拉美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0/25/%e6%8e%89%e9%98%9f%e7%9a%84%e6%8b%89%e7%be%8e/
掉队的拉美:民粹主义的致命诱惑 [智]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 / 郭金兴 / 中信出版集团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秋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10月25日
《掉队的拉美》读后感(三):为什么掉队?
因为工作关系,有时候需要接触拉美的同事(巴西,阿根廷),其实巴西的同事挺好,感觉能力也挺强的。奇怪为什么经济一直起不来,就找了这本书来看。
看完之后,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为什么掉队?
这本书出版于2009年。书中对从195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做了全景式的回顾,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基本结论就是民粹主义导致了拉美经济的低水平发展。
但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里,而应当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民粹主义在拉美盛行?而这并没有被讨论。
对比拉美和东亚各国的发展,应该说70年前拉美的经济基础和环境其实比大部分东亚国家好,但为什么今天东亚地区(四小龙和中国)都超越了拉美?
如果说制度,四小龙和中国的制度都不一样,怎么解释?拉美在发展经济时都选择进口替代,而东亚都选择出口导向,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导致经济发展差异更多是文化上的差异。这需要深入的分析,不然无法真正解释和理解拉美为什么掉队。
《掉队的拉美》读后感(四):作者是个华盛顿共识的死忠粉
坦率地说这书让我非常失望。拉美为什么掉队?作者罗列了一大堆理由,包括缺少法治和产权保护、糟糕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口替代战略和无处不在的经济管制、缺少健康的民主和宪政,以及这些因素与民粹主义的互动。一言以蔽之,就是华盛顿共识的采纳流于口头。
你说他不对吧,如果这些都能改变,那拉美当然就不会掉队。你说他对吧,拉美唯一成功做到华盛顿共识的智利,启动阶段靠的是皮大将军17年军政府期间和Chicago boys的合作;后来的左翼民选政府接盘皮将军的遗产,坚持皮将军的经济路线,让智利成为拉美唯一的亮点。作者虽然开头提到转型过程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实施次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后文的分析中却又回到了机械简单的因果论。
作者强调好的民主和好的经济表现总是一起出现。委内瑞拉倒一直挺民主,但搞不定经济问题,最后被查韦斯窃国(作者没用这个词,但表达的就这个意思)。可能作者要把自己和独裁的军政府划清界限,所以虽然在描述智利成功经验的时候讲到皮将军的措施,在总结部分却对这一段的政治经济学完全不谈,把所有功劳都归给后来接盘的温和左翼。
读完这书就一个take home point:除了智利以外,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是state failurer。
《掉队的拉美》读后感(五):回答了我一些非常质朴的疑惑
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率的提升)需要鼓励创新和竞争,降低营商成本的经济政策和制度。
良好的经济政策和制度来自制衡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制衡的政治制度来自于day 1 平衡的权力分布。
而政治平衡、文化传统这些东西都是有很强的惯性和长期的粘性的。
所以一个国家想要把这些关系理顺,释放出整个组织无摩擦协作的潜力,其实依赖于非常精巧的势力平衡和制度设计,有效的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并非理所当然,并且可能需要一个非常幸运的初始条件(或者某个强人破坏性的reset),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幸运地避开各种天灾人祸、技术性失误(一次极端危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不仅是“失去的n十年“,还有对改革路径的怀疑和倒退,所以从这点来说渐进式改革的确是有道理的,休克疗法是危险的,中庸及摸着石头过河的实用主义是必须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正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其实只是一些底层的经济制度,这个看起来很顺的逻辑不一定是唯一的路径。不是要照搬里面的每一条,而是要找到有用适用的那些。但哪条的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更底层的东西就像拆弹一样并没有人清楚知道。
所以,会有另一条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