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20 01:45: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100字

  《布劳提根诗选》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布劳提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一):他是可爱的酒鬼啊

  不劳提根的诗调动起我一种新奇而特殊的审美感受,比如带电的红的和绿的眼泪,比如斑驳如鳟鱼的风,回到了朦胧晦涩的象征派里?并不,自己也感到很意外的是,诗人在诗歌中重构的那一种拼贴的秩序、怪诞的诗意,我这被现实主义浸泡得俗不可耐的脑子,居然很自然地接受了?!比如读到“从项链的珠子里滴出来的蓝光,用一个清新的非洲黎明,覆盖你美丽的乳房……”时,读到《螃蟹雪茄》《避孕药与春山矿乱》时,我突然被和谐的美感撞击,像一场音乐的袭来。这种由怪诞的意象而生的自然的感受,与我在读早期象征派诗歌的时候的感受截然不同,我想,这是因为不劳提根的“怪”,只是由于自由的想象,但并无秩序的错乱。或许我比较认同诗人眼中的世界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因为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无限丰富的概念吧。那蹲在马桶上的猫,那抓紧脸的嘴,谁能去否定他们呢?嘿嘿,不劳提根真是个可爱的酒鬼,或许对于诗人来说,也需要这样一种可爱的“酒鬼”精神吧~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二):独自绽放

  看呆了。

  读完布劳提根的诗,就会知道自己所写的文章是多么的笨重和肤浅以及俗气。

  通过这本诗集,我能够看到布劳提根是一个对周遭的感受非常敏锐的人,不是那么敏锐的人没有办法写出这种洋溢着趣味的句子。同时,他也应该有一双能看见周遭的感动的眼睛,他应该也是对诗句饥渴的,你仿佛能看到他那着笔在咖啡馆、池塘边记录下灵光的画面,手边随便拿过一张纸就写,鼻尖微微因为兴奋而战栗,像速写一般记录下一些感动他的片段。布劳提根的诗,是一个不紧不慢摇着的缝纫机,每一次穿针引线都那么的精准顺畅。

  后记里最让我动容的一句话大意是,你能从金斯堡的身边看到布劳提根高大的身影。

  多么孤独的形象!在满座沸腾里他就是一个冰点,永远站在背景板的位置,在阴影里面插着口袋踱步,好像现场喧嚣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这种与生俱来的沉思里,就这么猛烈地迸发那些绚烂的闪光,夺目到以至于在现在我手里薄薄的纸张上依然是很有分量的。

  一杯酒敬敏感、孤独、精彩的布劳提根!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三):《布劳提根诗选》 [美] 理查德·布劳提根

  我坐在这里,长长的梦,都是关于加利福尼亚。

  今天的午餐时间在西西弗书店读诗。未完待续,有空再来。

  我喜欢想象(并且越早越好)

  一片控制论的草地

  像纯净的水

  连接晴朗的天空

  我喜欢想象(就现在)

  一片控制论的森林

  仿佛走过

  带着纺纱花朵的鲜花

  得到足够多可吃的食物,

  然后吃掉它。

  找到一个安静的可睡的地方,

  然后睡在那里。

  减少智力活动和情感噪音,

  直到你抵达无声的自我,

  然后倾听它。

  一片青椒

  从木质的色拉盘中

  跌落

  那又如何?

  我坐在这里

  一颗星星的

  完美的结局里。

  看着光

  将自己泼向

  我。

  我不是很开心

  但我能看到

  一切如此

  遥远。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四):长皱纹的游离诗人

  提到后现代主义,第一个闪现在我脑海里的关键词是反叛。这种致力于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喜欢标新立异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哗众取宠的嫌疑。读布劳提根的诗集,我感觉孤独,是热闹喧嚣散尽后不为人知的那种孤独,是疯狂后的沉寂与自我沦陷。他好像常常陷入一种自我挣扎里,爆发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写作目的是为寻求知己,是要把心里无法言说的情绪,描摹成一个真实可感的场景,可触碰的,抽象里的具象。我觉得他很难被定义,就像他曾经游离在“垮掉派”的边缘,甚至社会的边缘。他的笔下,纯洁与肮脏是同类,痛苦与欢愉是兄弟,富裕与贫瘠是姐妹,他将世间万物都摆在平等的位置,要在阶级、金钱、权力之外辟一个新世界,万物皆有可融合可并列,可供消遣嘲笑愚弄。

  但实际上,我读不懂他的幽默。他的幽默带着嘲弄的语气以及自大的清高。我没见过他眼中的世界,不知道他情感缺失的童年里有哪些苦痛及悸动,他失眠的夜里都在想念什么,只从他的诗里,读到他想让我看到的。一个诗人的孤独。

  另外,我喜欢诗集的封面,跳跃的色块,中文、英文、玫瑰与打字机。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五):诗边1:两点说明

  

有一说一。选布劳提根的诗,一则手头现有他的诗选,二则或零或整读过的诗/诗人里、布劳提根诗的呈现从各方面都再现了我现阶段对诗的理解和想象。我的兴趣不在比较而是着意于发现,即便别处另有佳本,诗意总归相通也不遗憾,所以无心舍近求远,但求从个人性中看一般性。

另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谓布劳提根诗的文本,仅限指肖水、陈汐合译的《布劳提根诗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也即被我阅读、感受、记忆和品味的是“布劳提根-肖水、陈汐”文本,而非英文原诗或其他版本的译诗。一般情况下,如果译诗对口,我是不愿找读原诗的,首先外语我没那么在行,更重要的是,作为汉语/中文读写者,我想体验、发现、实践的还是汉语/中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外语阅读(除获取信息外)对我而言意义不大,因为我无法直观地从字母组合/发音中获得某种品质和美感。我不否认存在其它完美译本的可能,但肖水、陈汐合译的这个版本,以我被读过的所有诗所塑造的语感去读,并未感到一字该增或应删,而且尚余足够空间供人去品读、玩味——在这方面,只能说诗人和译者相互成就了。它足以让我不去考虑原诗原本如何了。即使我不明就里的一些诗,纯语言也传达给我诗的愉悦。如果将布劳提根的每一首诗比作一个独立的汉字——稍后在另一层意义上我还会用到这个比喻——那么肖水、陈汐的译本则好比气韵一以贯之的书法,是我欣然信任的译笔。

再续。

-2020.12.1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六):“这首诗让我想写诗。”

  我从来都喜欢读诗和写诗。自由。善变。混沌之中的哄笑。一些人与事该有些属于自己的、更适合的表达方式,我总认为一些情绪与眼前闪过的画面该用诗来表达,包括一些梦境。这就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场景,想用相机记录下来时发现没有办法还原人眼所见的美感。人眼较之镜头更伟大,诗较之人眼更伟大。(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拍照,喜欢写诗。)音乐是最艺术的艺术,诗从不逊于音乐。音乐是人耳能获得的直观快感,但诗保留了对想象所得快感的最后敬畏。诚实来讲,当然并不是每一首诗都对我足够吸引,但布劳提根的诗仍然有它的妙处所在。文学理论而言,它们是现代而后现代的。我看到的布劳提根的诗,是一些喷涌的絮语。我们都会有一些习惯,譬如我也会“在凌晨1点03分,一个屁/闻起来像/一只鳄梨和一个鱼头的婚姻。我不得不起床,不戴眼镜,就去将它记下来。”我想象如果我此刻坐在布劳提根的对面,他给我看这一首诗,我可能会骂一句“fxxk bad lot”然后和他一起爆笑。谁吃完鲱鱼罐头后不会写一段吃后感呢,放屁也是一样。另如《情诗》和《热病纪念碑》也是我所喜欢的,短诗在短短的一声叹息中,爆发了一种能够将人割裂的热度。对了,在我读完“…看着加州干净的蓝天,…”处时,我忍不住回想起了美国公路的风,并不喧嚣,在无数的纪录片和电影中呈现在观众前无数加一次的公路。我的眼睛让我没有忘却它最原始的美。于是我立刻在原本昏昏欲睡的午后写了一首诗,短,但仍有一种让人愿意重新陷入其中的快乐。随后我又翻着这本书,看到“…他读完以后,说:‘这首诗让我想写诗。’”我又想要笑着骂一句“Ah chingao yo también”。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七):布劳提根的帽子

  

(关于布劳提根,每次试作读后,都力有不逮。只能说美拒绝被捕捉,但却让人进入写作状态。这个状态——借用罗兰·巴特的话说——就是那发生着某种个人震撼、过去的阅读被颠覆以及意义动摇的状态,此时,意义被撕裂、变得衰弱,直至成为自身不可替代的空白,而对象则一直意味深长、令人向往。)

我有一顶

布劳提根的帽子,

但那是冒牌货。

显然不是

一群蝙蝠。

.

把它挂在墙上

只是一顶

货真价实的帽子。

还可以挂在

二手交易平台上

转手出售。

-2020.10.19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八):诗边4:看见最后一次看见

  

1984年9月某日,布劳提根用一颗子弹掀翻了自己的头盖骨,早在二十三年前,海明威也以同样的手法结束了生命,无从知晓前者抠动扳机那一刻是否曾想到后者。但在更早以前,他肯定想到过。影响布劳提根风格的来源,一是俳句,二就是海明威,或者不妨说,海明威是俳句在另一语境下的同义重复,反之亦然。海明威自杀时的1961年夏,布劳提根正在写他的成名作《在美国钓鳟鱼》,我想他一定是怀着极大的致敬之意记述这件被他题名为《我最后一次看见“在美国钓鳟鱼”》的精神事件的,从他身后来看,也宿命地隐埋下了他最后结局的伏笔。在此,藉布劳提根写海明威之死来读布劳提根之死、藉布劳提根之死来读布劳提根的生平、藉布劳提根的生平来读布劳提根诗选,作为这次诗边系列的收笔。(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UxNjE5OQ==&mid=2247486233&idx=1&sn=6f669848fd460fe8b7a8754ba3ce3bea&chksm=97213191a056b8871fdcc6b56ba46c6ea460117c442fea0c581339d6549f27ef2c6f01495ac6&token=257126828&lang=zh_CN#rd)

-2020.12.20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九):在日常生活的幽暗处——读《布劳提根诗选》

  读布劳提根的诗的感觉,像是走在飘雨的暗夜街道上,于黄色路灯下所见的种种事物——需要擦擦眼镜才能看清这幽暗中的小小奇迹。

  没有怪奇的意象和棱角的语言,布劳提根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重新唤起麻木的现代人对生活的感知力。《惊讶》里“我掀起抽水马桶坐垫/就像掀开一只鸟巢/然后我看到猫的脚印/布满了马桶的边缘”,多少次无动于衷地掀起马桶坐垫,却从未有过鸟巢的联想,猫的脚印作为凝固的日常记号,在这里有了奇怪的隐喻色彩——这种奇怪不是见到蛇的惊吓,而是微微皱眉的惊讶,布劳提根在这里借助短短的四行诗,写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一种对生活的居久疲惫感,但生活尚可继续。

  另一首《男人》也令人印象深刻。“戴上帽子/他大约比出租车高/五英寸”,三行诗,仍然承续了刚刚所述的感觉。有人关心出租车有多高么?太过司空见惯的事物。五英寸,合12.7cm。是一个自胸部往上12.7cm的男人。在比较中产生的印象,人与车的对照、分裂与共存。戴上帽子这个动作,蕴含了无限的发生。他是刚刚从车上下来吗?他要去哪儿?他是什么样的人?这或许是行色匆匆的都市里无人问津的一幕,布劳提根却记录下了这一刻,简单的、平常的、富有诗意的、包含着说不清感觉的一幕。

  从他短小精悍的口语诗中随处可见诗歌、散文、小说的融汇。后记里汤姆·麦葛尼的评价“当1960年代结束,布劳提根就成了与洗澡水一起被泼掉的小孩”,父亲缺失的巨大阴影、自杀身亡的生命抉择,不知为何我能从他的诗歌里读到一种边缘感和默默的抗争。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在垮掉的一代里凯鲁亚克后期的作品《孤独旅者》里同样书写了这种激情与反抗消泯后对日常生活的长久思考与孤独边缘感。虽然我对布劳提根写作时期的背景、他诗歌中遍布的隐喻不甚了了,但是作为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最直观地能感受到他写作中微暗的笔触与阴影感觉。但这不是波德莱尔的深渊,只是你暗夜里途径一片水潭,路灯照在上面,忽然就看到水面上粼粼的光,想知道水潭里还有什么。

  生活的意义就在这里。生而为人,必须要去面对鲜花和太阳背后的生活,要面对机械枯燥的日常生活,我们有的脆弱与怅惘,无法言说的阴影感觉,生活仍在继续。这就是我读布劳提根的最大感触。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十):补充中译本被阉割的三首诗

  喜欢布劳提根,读中译本后找来了英文版,发现中译本未告知删除了以下三首诗:

收录于诗集《由爱的恩典机器照管一切 (All Watched Over by Machines of Loving Grace)》,诗歌《卡斯特将军与泰坦尼克号 (General Custer Versus the Titanic)》 和《私人侦探生菜 (Private Eye 收录于诗集《由爱的恩典机器照管一切 (All Watched Over by Machines of Loving Grace)》,诗歌《施乐糖块(Xerox Candy Bar)》 和《寡妇的哀悼 (Widowd's Lament)》之间收录于诗集《双人床梦绞架 (The Double-Bed Dream Gallows)》,诗歌《中国跳棋玩家(The Chinese Checker Players)》 和《我们美丽的西海岸事物(Our Beautiful West Coast Thing)》之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