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是一本由( 美 ) 斯蒂芬•克利福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读后感(一):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读书笔记
不要压抑自己,不要委屈自己。压抑是意识到某种不愉快,而试图不将其表现在外的一种心理。
书信倾诉法。
表达方式分为屈从性、进取型、侵取型。进取型是指明确、恰当的表述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需要和思想的同时,直言不讳的捍卫自己的利益,但又不损害他人的权利。要不卑不亢。
情感健全的人首先考虑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我应该为他人做什么”
能够表达你意思的,不仅仅是你的话,同时还有你说话的表情,动作等。
大方的接受赞扬,不要虚伪的谦虚。
在你的生命力,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这牵涉到你的价值观,你必须学会将自己的价值目标和追求表现在行为中,贯彻到实践里。你如何做才是你,不是你如何说才是你。
人生的价值既在于追求,也在于实现,但实现是暂时的,追求是永恒的,实现了目标后还会追求新的目标。过程价值与终点价值的关系论述。如果现在让你做国家元首,但是你要变成76岁,你干不干?
挫折、失败也是人生路上的风景,要学会欣赏他们。我们多数情感上的痛苦和不行不是来自于外部压力,而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对待他们。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要形成一种内容丰富的语言建构。比如好的对立面不是坏,是“不好”。举个例子,公司老板拒绝给员工加薪,但是热衷于做慈善。慷慨但不解人意,而不能简单的说扣。
你语言建构中的词汇越少,那么在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麻烦就越多,你也就越有可能不合理的歪曲世界的本来面目。你越能理解世界,就越能有效的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读后感(二):倾听就是你说我听吗?当然不
我们在探讨沟通问题的时候,有个沟通技巧,就是倾听。无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还是亲子沟通中,懂得倾听就好比搭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增进理解和对方产生共鸣,甚至能懂他看到他,进而走进他,然而你懂得如何真正地倾听对方吗?倾听是什么?就是他说你听吗?当然不。
倾听也需要技巧,在《决定上线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一书中,提到如何有方法地倾听,让你瞬间拉近距离。
一、反应倾听
如果沟通中只是他说你听,他不一定愿意跟你一直说下去,没有反应的倾听,他有可能认为你只是出于礼貌,并不一定真正想听他。
这种倾听技巧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反应倾听,也就是在听对方谈话时对他所讲的内容作出确切的回应,经常是完全重复对方说的话,这种方式不仅是你接受信息的反应,同时也会使对方的自我感觉不错,从而有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 ——《决定上线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P58书中讲到的反应倾听就是倾听对方说话要有回应,重复对方所说的话即可,当然不一定单单是一字不差的重复,首先你要真诚地听他说话,然后用你的话表达出来,让对方感觉你在认真地倾听他,而且准确地领会了他的意思,他感到被尊重。
小夫妻俩聊天,请看两种对话方式。
丈夫:我不想去上班。 妻子:那可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丈夫被噎,无语。用反应倾听,复述他的话。
丈夫:我不想去上班。 妻子:你不想上班? 丈夫:是啊,一到公司就有做不完的工作,我烦死了!下周就要绩效考核了。 妻子:工作很忙吗?是绩效考核前更忙些? 丈夫:是啊,这个月的销量没上去,估计领导得找事了。 妻子:哦,你担心领导谈话。 丈夫:嗯,我也尽力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我们组的奖金。 妻子:你担心奖金泡汤? 丈夫:是的,本来还准备给你买个包包做你下个月的生日礼物呢。 妻子:哦,没关系的。我不要包包,你可以买别的小礼物意思一下就行了。 丈夫:老婆你最好啦!看,倾听的效果是不是不一样呢?反应倾听,让对方感觉你理解他,他会说出更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信息,沟通更加畅快。
二、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是在某些场景下,自己主动将某些信息传达给对方说给对方听,以便有意识地让他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所需所求。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种交流手段,在自我表达中,你将信息毫不设防地传达给对方的同时,实际也在鼓励对方,这样做,让对方敞开心扉,自由自在,毫不拘束地谈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决定上线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P59在倾听时,通过自我表达能获得对方的信任,这是一种有同理心的表现,当你向对方敞开心扉的时候,对方也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从而增强沟通。
刚被发好人卡的磊磊心情很不好,上班时分心,工作有小失误,同事明明和磊磊谈话。
磊磊说:“我被分手了,我的人生全都是灰暗,我干什么都没劲。”明明如果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之类的去劝磊磊,似乎对磊磊的效果不大,依然走不出他的悲伤,明明用自我表达和磊磊沟通。 明明:我之前也被我女朋友发了好人卡,当时我绝望之极。 磊磊:每次我都忍不住地刷手机,关注她的消息,根本放不下,我总是想着她会回心转意,可是我知道不可能。 明明:我也是在刚分开的那段时间里,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打电话给她,就想听下她的声音,哪怕一句话也不说。 磊磊:看来咱们是难兄难弟,哥们儿你懂我。这样的自我表达获得了磊磊的信任,磊磊接着和明明说了好多关于他和女朋友的事,两个人越聊越起劲,互相认同对方彼此信任,明明能理解磊磊的苦,再后来明明带着他游玩散心,转移生活注意力,把自己如何走出失恋阴影的经验告诉磊磊,帮助磊磊重新振作。
倾听不单单是你说我听,要有反应地倾听给与回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复他说的话;为了拉近距离,自我表达是个不错的方式,倾听中运用共情,和对方述说你类似的经历,很快获得信任建立链接,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真诚。
倾听不仅用于人际沟通,增强信任和链接,在亲子沟通中运用倾听,你也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看到,会更加信任你,做懂孩子的爸或妈。
倾听让你更加懂他,走进他。今天和同事聊天、和家人聊天的时候试试倾听的这两种技能吧,看看有什么不同。
《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读后感(三):面对没来由的批评,是承受还是反击?
“忠言逆耳利于行”,面对正确的批评,智者虚心接纳并由衷感谢,因为它能帮我们进步,但往往生活中还有些批评,根本是没来由的不置可否的批评。
小王在销售部工作,今天就莫名奇妙地被经理一顿批评,说他能力不足败事有余,这让小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问自己兢兢业业,一天下来规规矩矩地算做到了微笑服务,哪里不对了?让经理这么没来由的一顿吵,刚到公司才两个月,还在试用期,被经理这么一吼,完全傻傻地吓懵了,不敢问哪里做错,就是一味地反省自己,然后带着一肚子气回家。
晚饭也不想吃,哥哥问起,小王说了情况,哥哥说,“你这冤不冤?批评也得知道自己犯啥事了呀!”“我不敢问啊,经理正生气呢,他说错就错呗,也许赶上他心情不好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小王叫屈。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被上司无端批评,或者被朋友没来由地指责,但你却因为是下级不好意思追问,或者因为碍于情面稀里糊涂默认,委屈受气而不敢反驳?当时是不是很愤怒,但又不得不压抑情绪?
也许你会像小王一样面对上司批评,选择“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许你会在面对朋友或长辈的批评时,因为面子不好意思反驳而委屈承受,但事后又觉得憋屈?
面对无来由的批评或者毫无道理的指责,你会如何应对?是承受还是反击?如何做不伤感情,又不当委屈的冤大头?
在《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一书中,给出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书中提到有愤怒情绪时如何化解,面对无端指责的批评该怎么应对,作者斯蒂芬·克利福德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培训师,他首创的人生学教程改变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生活。他的课程主旨在于帮助人们调试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只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训练,就可以获取健康、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
面对批评,书中这样说到:
当你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你一定要确切地搞清楚,到底是什么使别人不高兴、不满意,然后你再决定自己的态度,你需要让别人把意见说得具体明确。比如你可以说:“请具体说明我如何目中无人、高大自负,以便于我改正。” 有时你会遇到使自己“降低人格”的评价、反馈或指责。这种评价往往使你难以接受,甚至受到身心情感的伤害,所以不可轻视。当发生此种事情时,应当让那人知道你真实确切的感受,这十分重要。 ——《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P63斯蒂芬·克利福德说:“如果别人对你的批评指责是公正合理的,那么他们批评通常是你所做过的某件事或者你的某种行为,他们并不是从整体上彻底将你一棒子打死。如果有人从整体上把你一笔敲定,那么肯定不是你有毛病,而是批评否定你的人有毛病。”
全盘否定别人的批评本身就有毛病,包括对别人侮辱人格给人定性的批评,都是不合适的。“你太笨了!”“你啥也不懂!""你没有判断力”“是你不对”等等,这样武断的批评没有具体行为的说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善良软弱的人们有时为避免争执选择息事宁人,包括孩子面对妈妈的批评,”你情商太低了,不知道体贴妈妈“,面对权威易怒的妈妈,这样的批评对孩子来讲,根本不敢回应,虽不清楚哪里错了,但最终选择老实承受。
这样的情景无论在工作还是家庭中,都很常见。忍气吞声的愤怒或者委屈,不敢回应对方,随后却把火气撒给别人也是常有的事。如何面对这样的无端指责呢?
一、请求表达具体
面对笼统的批评,我们请求具体行为的描述,让我们心里有数,避免背了不该自己背的锅,知道事情原因比蒙在鼓里受委屈的好。
比如小王被批评,可以跟经理说:“您说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有点胆战心惊,也不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您可不可以说得具体些,我哪里做错了,惹您生这么大气?我也好检讨下。”
作为孩子,被妈妈指责“你不体贴妈妈”,可以再问,“妈妈,是我哪里做错了吗?我该怎样做是体贴妈妈呢?”
作为被埋怨的朋友,他说你不对,就请他明确说出哪里不对,你怎么看我怎么看进一步交流,不必要稀里糊涂地承认,他既然说得出你不对,你也不必一味顾及他的面子,请他说出理由来,这并不过分,每个人都应当捍卫自己的权益。
二、说感受
当遇到被侮辱人格类的批评,说出自己的感受。
小王被上司批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是对其人格的侮辱,我想谁听到都会生气,难以接受。小王可以告诉上司,“我听到您这么说,我觉得我受到了侮辱,我很难过。”表明感受,提醒对方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从而有接下来的交流。
不然,上司一方面认为他说的有道理,说中了你你才不敢吭声,但也许中间有什么误会呢?当你表明态度和感受,上司应该会说的更清楚更具体些,如果是冤枉了你,请求道歉也不过分,总之闷声不吭只是压抑了自己,事情也得不到解决,如果有误会,也没办法解释清楚。
当天晚上哥哥劝解了小王后,鼓励小王第二天主动和经理谈谈,弄清楚自己为何给经理这样的印象,错了就承认错误,如果是误会可以解释清楚。
第二天小王去找了经理,询问缘由,先表达感受:“经理好!昨天您那么生气说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被吓到了,当时没敢吭声,我很害怕自己做错什么事,我很惶恐(表达感受),我想知道是什么事让您这么生气,可以告诉我具体些吗(请求具体表达)?我有错也好改正。”
经理拿出一张表,说你自己看,原来有个数据弄错了,导致经理在跟老板汇报时出了错误,被老板一顿狠批,而那个表并不是小王做的,虽然该他当班整理数据,但他当天出去跑客户,组长临时安排了别人替他,结果是同事工作疏忽出现失误。解释过后,经理向小王道歉,小王释怀,终于不再郁闷和气愤了。
正确的批评可以帮我们成长提升,但没来由的批评和指责,却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面对无端的指责,我们要弄清楚状况,不能哑巴吃黄连,本着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把事情搞清楚,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在批评别人或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以事实为根据,不以从间接渠道得来的信息为评判依据,一方面不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一方面注意表达具体做到以理服人。另外也要注意,一定不对别人加以人格方面的批评,不随便下定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人贴负面标签。
总之,无论批评和被批评,希望我们都能正确对待,天天开心。
《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读后感(四):老板说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是承受还是反击?
“忠言逆耳利于行”,面对正确的批评,智者虚心接纳并由衷感谢,因为它能帮我们进步,但往往生活中还有些批评,根本是没来由的不置可否的批评。
小王在销售部工作,今天就莫名奇妙地被经理一顿批评,说他能力不足败事有余,这让小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问自己兢兢业业,一天下来规规矩矩地算做到了微笑服务,哪里不对了?让经理这么没来由的一顿吵,刚到公司才两个月,还在试用期,被经理这么一吼,完全傻傻地吓懵了,不敢问哪里做错,就是一味地反省自己,然后带着一肚子气回家。
晚饭也不想吃,哥哥问起,小王说了情况,哥哥说,“你这冤不冤?批评也得知道自己犯啥事了呀!”“我不敢问啊,经理正生气呢,他说错就错呗,也许赶上他心情不好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小王叫屈。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被上司无端批评,或者被朋友没来由地指责,但你却因为是下级不好意思追问,或者因为碍于情面稀里糊涂默认,委屈受气而不敢反驳?当时是不是很愤怒,但又不得不压抑情绪?
也许你会像小王一样面对上司批评,选择“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许你会在面对朋友或长辈的批评时,因为面子不好意思反驳而委屈承受,但事后又觉得憋屈?
面对无来由的批评或者毫无道理的指责,你会如何应对?是承受还是反击?如何做不伤感情,又不当委屈的冤大头?
在《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一书中,给出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书中提到有愤怒情绪时如何化解,面对无端指责的批评该怎么应对,作者斯蒂芬·克利福德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培训师,他首创的人生学教程改变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生活。他的课程主旨在于帮助人们调试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只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训练,就可以获取健康、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
面对批评,书中这样说到:
当你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你一定要确切地搞清楚,到底是什么使别人不高兴、不满意,然后你再决定自己的态度,你需要让别人把意见说得具体明确。比如你可以说:“请具体说明我如何目中无人、高大自负,以便于我改正。” 有时你会遇到使自己“降低人格”的评价、反馈或指责。这种评价往往使你难以接受,甚至受到身心情感的伤害,所以不可轻视。当发生此种事情时,应当让那人知道你真实确切的感受,这十分重要。 ——《决定上限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P63斯蒂芬·克利福德说:“如果别人对你的批评指责是公正合理的,那么他们批评通常是你所做过的某件事或者你的某种行为,他们并不是从整体上彻底将你一棒子打死。如果有人从整体上把你一笔敲定,那么肯定不是你有毛病,而是批评否定你的人有毛病。”
全盘否定别人的批评本身就有毛病,包括对别人侮辱人格给人定性的批评,都是不合适的。“你太笨了!”“你啥也不懂!""你没有判断力”“是你不对”等等,这样武断的批评没有具体行为的说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善良软弱的人们有时为避免争执选择息事宁人,包括孩子面对妈妈的批评,”你情商太低了,不知道体贴妈妈“,面对权威易怒的妈妈,这样的批评对孩子来讲,根本不敢回应,虽不清楚哪里错了,但最终选择老实承受。
这样的情景无论在工作还是家庭中,都很常见。忍气吞声的愤怒或者委屈,不敢回应对方,随后却把火气撒给别人也是常有的事。如何面对这样的无端指责呢?
一、请求表达具体
面对笼统的批评,我们请求具体行为的描述,让我们心里有数,避免背了不该自己背的锅,知道事情原因比蒙在鼓里受委屈的好。
比如小王被批评,可以跟经理说:“您说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有点胆战心惊,也不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您可不可以说得具体些,我哪里做错了,惹您生这么大气?我也好检讨下。”
作为孩子,被妈妈指责“你不体贴妈妈”,可以再问,“妈妈,是我哪里做错了吗?我该怎样做是体贴妈妈呢?”
作为被埋怨的朋友,他说你不对,就请他明确说出哪里不对,你怎么看我怎么看进一步交流,不必要稀里糊涂地承认,他既然说得出你不对,你也不必一味顾及他的面子,请他说出理由来,这并不过分,每个人都应当捍卫自己的权益。
二、说感受
当遇到被侮辱人格类的批评,说出自己的感受。
小王被上司批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是对其人格的侮辱,我想谁听到都会生气,难以接受。小王可以告诉上司,“我听到您这么说,我觉得我受到了侮辱,我很难过。”表明感受,提醒对方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从而有接下来的交流。
不然,上司一方面认为他说的有道理,说中了你你才不敢吭声,但也许中间有什么误会呢?当你表明态度和感受,上司应该会说的更清楚更具体些,如果是冤枉了你,请求道歉也不过分,总之闷声不吭只是压抑了自己,事情也得不到解决,如果有误会,也没办法解释清楚。
当天晚上哥哥劝解了小王后,鼓励小王第二天主动和经理谈谈,弄清楚自己为何给经理这样的印象,错了就承认错误,如果是误会可以解释清楚。
第二天小王去找了经理,询问缘由,先表达感受:“经理好!昨天您那么生气说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被吓到了,当时没敢吭声,我很害怕自己做错什么事,我很惶恐(表达感受),我想知道是什么事让您这么生气,可以告诉我具体些吗(请求具体表达)?我有错也好改正。”
经理拿出一张表,说你自己看,原来有个数据弄错了,导致经理在跟老板汇报时出了错误,被老板一顿狠批,而那个表并不是小王做的,虽然该他当班整理数据,但他当天出去跑客户,组长临时安排了别人替他,结果是同事工作疏忽出现失误。解释过后,经理向小王道歉,小王释怀,终于不再郁闷和气愤了。
正确的批评可以帮我们成长提升,但没来由的批评和指责,却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面对无端的指责,我们要弄清楚状况,不能哑巴吃黄连,本着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把事情搞清楚,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在批评别人或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以事实为根据,不以从间接渠道得来的信息为评判依据,一方面不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一方面注意表达具体做到以理服人。另外也要注意,一定不对别人加以人格方面的批评,不随便下定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人贴负面标签。
总之,无论批评和被批评,希望我们都能正确对待,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