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本由马克•李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9-10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一):马克.李维带你探索我们之间的距离
法国著名作家马克.李维近两年来在我们掀起了一股热潮,他的《偷影子的人》、《如果一切重来》、《伊斯坦布尔的假期》 等作品,每一部都深深叩击着读者的心,读者口碑非常好。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马克.李维的笔下,没有仇恨,只有爱,爱在全世界可以跨越语言、种族等界限,所谓大爱无疆,就是这个道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温馨,让人感动。这个世界并美好,但是这个世界的爱成为我们活下去的理由,他作品中的爱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在他的以前作品的感召下,《我们之间的距离》这部作品视乎没有太过宣传的情况下就传遍中国读者的谈话中,朋友圈中,说实话,我就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才看这本书的。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二):纽约现代社会,与人工控制的电梯有关的爱情
平心而论,这本书非常符合马克·李维的治愈系名声,但是却因为过于温情而让我觉得刻意。纽约一部高档住宅里面的老旧的人工控制的电梯,多多少少总是让人缺乏代入感。之后,一个因为意外坐轮椅的录音书女生兼治疗师与一个在印度通过APP进行社交创业的年轻企业家,在纽约街头公园的相遇,到之后的相爱,大概只能用“缘,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来解释。
抛开主线的爱情,电梯操控者对楼内住户的感情,操控者对自己这份职业的自豪感以及兢兢业业,两个操控者之间的情谊,操控者与自己妻子的相濡以沫,反而让人更珍惜一些。
除此之外,印度的种族壁垒也有一定的涉及。低种姓男子迎娶高种姓女子,几十年前只能是通过偷渡到美国实现。即使现在,壁垒依然存在。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三):爱情疗愈之作,值得推荐
文风我很喜欢,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活泼,故事戏剧化效果强烈,像在看一场跌宕起伏的喜剧,阅读的整个过程都很兴奋,整颗心被故事情节牵动着,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全部故事。
情绪几乎被作者带着走,整个阅读的过程,有对人性的思考,有对亲情的牵扯感到无奈,以及被各种阴差阳错、机缘巧合的滑稽之举逗乐;也有对违背家族的自由爱情的思考。
拉萨姑妈说的那句:“我离开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失去,这是谎话。因为我在那里抛弃了一部分自己,这份骄傲让我付出了代价,直到现在我还会因此受苦” 让我记忆深刻,似乎原谅了,也明白了她之前的敏感、脆弱、神经质、爱贪小便宜、无知、甚至是让人讨厌的只维护自己小家的这种自私做法。同时,让当下的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读到后面,似乎也有所释然,虽然最后的happy ending回归了家族。
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并勇敢的承担后果而不后悔,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四):为了获得幸福、冒冒险又何妨?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同,所以、什么才是幸福呢?
拉莉姑母为了自己渴求的幸福抛弃了富裕优雅的生活、迪帕克姑父为了幸福放弃了运动员生涯,漂洋过海、来到不属于他们的世界、艰难而又温情的生活~他们幸福吗?
我觉得拉莉姑母的这段话好真实:
“我撒了谎,我说离开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失去,这是谎话。因为我在那里抛弃了一部分自己,这份骄傲让我付出了代价,直到现在我还会因此受苦。我曾经的生活是优雅的、无忧无虑的、现在我得打零工,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为了能吃饱饭。我们的生活并不容易,过去这么多年,本不应该抱怨,我们存的钱刚刚够支撑退休后的日子,只要活得不是太久。”
……
还有克洛艾和桑吉、冲破世俗眼光的爱恋。不幸失去的双腿和深颜色的皮肤。可他们还是相爱了、纯粹的相爱了。
“其他人的观点对你来说很重要吗?”
“我才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对、不管怎样、不管生活如何、我们只是想和所爱之人在一起,或许这样、这个世界才能一直有光明吧~
最后、再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太多人因为不同的原因错过了彼此,为了获得幸福冒冒险又何妨?”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五):我们的距离
《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本书封面上就是一栋大楼看似很多人住在一起,却都不相识。就像我们在外打拼的人们,即使同住在一间公寓里边,但我们却从来没有说过话,我们不相识。 而《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一栋公寓里面的故事,一部老旧的电梯需要人工去操作。而正是这一部电梯把公寓里面的所有人都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里面爱情的戏份却并不多。更多的讲述的是友情与人们生活的常态,在纽约这个大城市里小人物都在挣扎的活着。 一个叫克洛艾的女孩曾经是风光无限的演员,然而这一切在一场马拉松比赛当中恰然而止。一场爆炸让她失去了双腿,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她阴差阳错的住在了纽约第五大道的公寓里每,一次出门都必须联系电梯的工作人员。 另一个从遥远的孟买赶来纽约的桑吉,试图寻找新的事业机遇。但是却阴差阳错的成了第五大道公寓里边的电梯服务员,而正是这一部老旧的电梯让他邂逅了美丽的残疾女孩克洛艾。 在这部古老的电梯里边还有一个工作人员他是印度移民迪帕克,他在这部电梯里边儿工作了39年。人生的梦想是超做电梯里的高度可以达到43,448千米,这是印度南塔德维峰高度的3000倍。 他还是桑吉的姑父,这个千里迢迢赶来纽约的孩子受到了姑父家的热情照顾。他们让桑吉住到了自己的家里边,而桑吉也为了回报姑父姑母的热情协助姑父去操作电梯,成为电梯工作的一个成员。而他的姑父姑母曾经痛失了自己的孩子,这或许也是见到桑吉会更加热情的原因。 在工作期间他和残疾女孩克洛艾相识,他们用真心去感化对方,他们互相依靠,他们互相依偎,终于女孩在桑吉的呵护以及帮助下逐渐的走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重新拥有自信,装上义肢,使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重新站了起来。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我们受够了强颜欢笑,我们做够了逢场作戏,在面对自己的亲人或是独处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拥有一张冷漠的脸,这就是现在的人。其实我们每天早晨起来以后可以和自己的邻居说一句问候“早上好”,晚上回来的时候可以打一个招呼。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就像书里边的一句话“有一天你问我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海洋那么宽,其实我们之间的距离比你想象的还要远,正好40厘米。” 迈开我们的脚步,轻轻地向前迈一步,这个世界会很温暖。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六):温情动人的故事
马克•李维的书近几年在国内大火,特别是《偷影子的人》曾经雄霸榜单,创下销售佳绩,还有《伊斯坦布尔假期》,《如果一切重来》等,都是一些口碑不错的作品。 马克•李维在法国是一位炙手可热的作家,据说每六位法国人就有一个读过他的书,每年出书皆引起法国书市旋风,每本小说都荣获当年度销售排行榜冠军。 他也是我比较熟悉的法国作家,感觉他的文字笔触比较温情动人,只言片语间带着细腻的情感。 《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本书是2018年出版的新书,文风上还是他一贯温情风趣的风格,没有特别激烈的矛盾冲突,但作者的厉害就是把很多感觉不大现实的故事情节写得很容易让我们接受,比起之前有些悬疑色彩的故事,这次这个故事更贴近生活一些。
《我们之间的距离》主要讲述了第五大道公寓楼里发生的故事,一部用手操控的老式电梯把生活在这幢楼里的人们紧密的链接在一起。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不同寻常,段落章节后面不时还会穿插女主角的个人日记,双线进行,便于让读者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 曾经风光无限的女演员克洛艾,因为一场发生在马拉松比赛的爆炸事件而失去双腿。因此每天出门都需要联系电梯员,从而遇到了从孟买来美国寻求投资的桑吉,他因为顶替受伤的电梯员的工作,让两人因为一部特别的电梯结缘。 《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本书里爱情戏份并不重,至少书的前半部分我看到了除了爱情外很多作者要表达的东西。甚至我觉得迪帕克对电梯的感情来得更让我觉得有趣生动。 桑吉对姑母的尊敬和理解,那是一种虽然没有朝夕相处却依然带着温暖的亲情。还有迪帕克身为电梯员,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每天记录着行走的里程数字,想要一个完成翻越印度楠达德维峰高度三千倍的梦想,这是对职业的一种敬爱。
作者把这些人物的生活写得入木三分,当然主角之间的感情是吸引读者的地方,但公寓里其他人物的生活也各有各的精彩,这就是真实生活的样子啊,不光有爱情那么简单。 《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是一本让人看到人性闪光点的故事,生活中遇到意外,工作中遇到困境都不可怕,心中只要有爱,各种形式的爱都将给我们带来力量,爱能治愈孤独而脆弱的灵魂,成为我们努力生活的理由。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七):漂洋过海遇见你
2017年一部国产电视剧《漂洋过海来看你》让人印象深刻,作品用一段段欢乐与感动并存、理智与感性并重的都市情感故事,让广大观众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爱情的真谛,从而勇敢地面对情感上的挫折,努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
生活在一个国家的年轻男女是这样,那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年轻人相遇后,又会擦拭出怎样的火花呢?
这就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作品《我们之间的距离》,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爱情疗愈小说佳作。
说起作品,就不得提起它的作者,马克·李维。这位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法国作家,作品热销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4500万册,连续19年引领法国文坛阅读风潮。已在国内出版《偷影子的人》《伊斯坦布尔假期》《如果一切重来》等等多部作品。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精彩绝妙的情节编排,尽管题材各不相同,但是每一次都让人感受到爱与温暖,去追寻痊愈与救赎。难怪能拥有让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只看两页书稿,就重金购下电影版权的神奇魅力。
这一次,作者将故事场景设置在了纽约第五大道上的一座公寓楼。
他,迪帕克,公寓内的电梯管理员,几十年如一日为公寓住户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她,克洛艾,公寓住户,曾经风光无限的演员,却因为一场爆炸让她失去了双腿,以及曾经辉煌的事业和幸福的爱情;
他,桑吉,临时电梯管理员,在印度继承了大笔的遗产,却选择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追寻属于自己梦想的事业发展。
……
围绕着楼内这部需要手工操作的古董电梯,不同的年龄性别与肤色,不同的人生追去,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
对梦想的追求、对事业的坚守、对爱人的守护、对同事的支持……亲情、友情和爱情闪耀着耀眼的光辉,让人为之感动,为之落泪。
没看过这本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相爱的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我可能无法告诉你答案。可是当我读过这本书以后,我会坚定地告诉你,是四十厘米。
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明白你的好。有一天你问我,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海洋那么宽,还是九层楼那么高。其实我们之间的距离比你想象的还要远,正好是四十厘米。
这距离来自心中爱的执着,来自战胜困难的勇气,来自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来自互相理解与付出。如果我们的爱情需要走一百步,我只需要你迈出第一步,剩下的九十九步由我来走。
这幸福与美好属于迪帕克,属于克洛艾,属于桑吉,属于每一个努力追求的梦想人,更属于每一位正在认真阅读这本书的读者。
没有人知道人生的终点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个先到来,可当你心平气和的回首看你们的来时路,你们紧握着双手,这一路的爱情里,有包容,有痛苦,有体谅,有牺牲,有成全,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八):爱拉近人们的距离——读《我们之间的距离》有感
开始我并不是非常欣赏这种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总觉得字里行间、人物的对话都非常奇怪,既然是外国小说还是读原版的好。怀着打发时间的目的,我翻开了这本书,起初以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移民到美国的一对印度夫妻,而男主桑吉不过是短时间到美国寻求事业机遇的商人。他如何能够同残疾的女主——一位地道的美国人产生交集呢?小说前半部分大多是对居住在同一公寓中的住户的描写,桑吉的姑父是这栋公寓的电梯乘务员,姑母则靠打些零工来维持生活。都是一些小人物,但作者笔下的这些小人物却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意。桑吉的姑父更是把服务公寓中的住户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勤恳地记录下电梯的运行里数,彷佛自己在完成攀登印度最高峰的光荣使命。女主人公克洛艾则是一名遭遇不幸的可怜人,前半辈子她的人生顺风顺水,却因为一场事故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中度过。
小说中的各个人物看似平常,但他们间的相处却不止于每天罩面的寒暄,尤其是已经服务了二十多年的2名电梯乘务员,他们清楚了解每一住户的习惯,并像亲人一样地照顾着他们。日子在平静中一天天过去,矛盾和危机在隐隐中浮现。物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打算把老式电梯改装成自动按键式电梯,这样就可以省去人手动操作的成本了。而克洛艾和其他住户为了不让电梯乘务员失业,故意毁坏新电梯的零件,破坏新电梯的安装进程。而一位常年丧偶的老太太,她钟情于因事故住院的另一位电梯乘务员,不惜报假案吸引大家的注意,而桑吉的姑父是一位正直的人,再他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后,谎说自己就是那个小偷。而公寓中的住户都相信他的为人,第二天居然集体跑到警察局自首,纷纷称自己就是那个小偷。有些理由非常拙劣,有些干脆回避说出理由。看到这里,我十分感动,这些平常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活的住户们在关键时刻都显得那么温情可爱。而桑吉因为无法拒绝姑母的请求,晚上去公寓当姑父的替班。这段时间,他和克洛艾的交集更多了,桑吉成熟、幽默、有风度,克洛艾美丽、坚强、有个性,他们在最后也终于解除误会,走到了一起。
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主线是因老式电梯要换成新式电梯引起来的一系列风波和矛盾,将邻里间的温情刻画地十分动人。全书的叙述分成两种,一种是作者的视角,以第三人的角度刻画每一个人物的行为、内心,另一种是克洛艾的视角,以独立的篇章、小字写成,从一个遭遇不幸的病人的视角去刻画女主人公细腻的内心。最后男女主人公的结局也是由女主的自述来透露的,他们一起在孟买生活,并生了一个女儿。桑吉的姑父则一同回到了印度,在桑吉的酒店中继续当电梯服务员。
本书的书名叫《我们之间的距离》,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公寓中各个住户包括电梯乘务员之间的关系,他们都住在同一栋公寓,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却因为都需要使用电梯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另一个则是桑吉和克洛艾之间的爱情,克洛艾开始拒绝桑吉,因为她觉得他们之间隔着大洋、两个国家、不同的种族,甚至因为她的残疾,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但他们还是产生了爱情,这股力量让他们超脱了一切距离,而结合在一起。作者的文笔不是多么优美,但他的描写却十分细腻,叙事的功力深厚(叙事不急不慢,却不动声色地埋下伏笔),让读者不知不觉就深陷其中,而不自觉。读完整本书,会沉侵在一股满足和浪漫中,却还多了一点对生活的信心和行动的勇气。
我想我会把这股感受到的平静的浪漫,温和的勇气带入到我的生活中去。其实,也许让我们感觉陌生和遥远甚至不可理解的事物并不是那么冰冷,我们可以试着像这本书里的桑吉和克洛艾一样,勇敢一点,也可以像桑吉的姑父一样,把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当成成就感的来源,认真地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对他人多一些关心。生活应该会因为我们视角的不同而有些许的不同。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九):转角遇到爆炸又怎样?用轮椅碾过去
有一天你问我,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海洋那么宽,还是八层楼那么高。其实我们之间的距离比你想象的还要远,正好是四十厘米。马克·李维是近年来法国文坛炙手可热的畅销小说家之一。《我们之间的距离》是马克·李维于2018年在法国出版的全新小说。
法文版原名“Une Fille Comme Elle",如果直译,应该是《像她一样的女孩》。那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
《我们之间的距离》封面1.
本书主角克洛艾,曾经是风光无限的演员,却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突遇爆炸,双腿截肢,她所有的自信和辉煌都戛然而止。
虽然作者在书中从未明言,但”马拉松比赛“、”十四点五十“、”波士顿万岁“这几个关键词,很难不让人联想到2013年4月15日下午2点50分,震惊全世界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在马拉松终点线附近引爆炸弹,造成3人死亡、180余人受伤,并有多名伤重者接受了截肢手术。
克洛艾,就是这些不幸的人们中的一员。事故后,克洛艾搬回了纽约第五大道的老式公寓,和父亲一起生活。
2.
纽约第五大道十二号楼,看上去平平无奇。独特之处,或者说它的老旧之处在于,这幢公寓有一部需要人手动操控的电梯,因此还延续着一种”古早味“工作——电梯员。
有趣的是,所有人的生活都交集在了这部古董电梯里。
克洛艾坐在轮椅上的高度无法够到电梯按钮,她需要打电话给电梯员、再由电梯员操作电梯, 才能从九楼的家中回到地面。
迪帕克,印度移民,作为电梯员在十二号楼工作了三十九年。人生梦想是操纵电梯的里程可以达到两万三千四百四十八千米,是印度楠达德维峰高度的三千倍,在这之后,从电梯员的岗位上安全退休。
桑吉,迪帕克的侄子,本是来纽约为自己的公司寻找投资。受迪帕克所托,来十二号楼当夜间电梯员,以接替迪帕克摔伤的工友。
他们的命运在这部古董电梯里交织。夜间值班的桑吉帮助女主出入大厦,交谈、说笑、玩乐,爱情开始萌芽。
3.
也许有人看完《我们之间的距离》,会觉得这是又一个换汤不换药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毫无新意。男主桑吉家里有不止百万美元的遗产在等着他继承,还刚刚为自己的初创IT公司完成一大笔融资。凭什么突然就爱上了正处于人生低谷的女主?这大概是小说才掰得出来的情节。
生命的力量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强大,克洛艾吸引桑吉的,正是她直面困难的勇气,生机勃勃。失去双腿同时也失去出镜机会的克洛艾,选择了做配音演员继续延续自己的事业。从复健的那一天起,克洛艾就知道,她失去了双腿,却还可以依靠自己的双臂与双手,通过锻炼后强大有力的肌肉群可以推动轮椅,带着她在整个城市间自由穿梭。
在现实中,3年后,多名因爆炸案受害者带着义肢重回波士顿马拉松现场,重新起跑。苦难并不能击垮我们,相反,它只能使我们更强大。
举轻若重容易,举重若轻却很难。马克·李维高明的地方就在于,生命中的苦难与沉痛在他的笔下变得温暖而轻松,如一条小溪流过山间流过悬崖,最终汇入江河湖海。
《我们之间的距离》读后感(十):爱情的距离从来不是山川湖海,而是心灵之间的隔阂
一段爱情的距离有多远呢?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先民这样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心心念念倾慕的人,隔着一条河的距离,可是那有怎么样呢?道阻且长,也无法阻碍一颗火热的心。 在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笔下,爱情的距离是这样的:“有一天你问我,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海洋那么宽,还是八层楼那么高。其实我们之间的距离比你想象的还要远,正好是四十厘米。” 无论是远古中国的“一条河”还是浪漫法国的“四十厘米”,都说明了一件事:对于一段真正的爱情来说,空间上的距离从来不是问题。爱情里真正的阻碍不是肉眼可见的物理概念,而是两个人心灵之间的迟疑、胆怯、猜测、畏惧。
马克•李维是近几年法国炙手可热的作家,他的作品畅销49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超过4500万册。他也是全世界读者最多的作家,19年蝉联“法国十大畅销小说家”,连续11年位居榜首,拥有让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只看两页书稿,就重金购下电影版权的神奇魅力。
《我们之间的距离》是马克·李维2018年出版的全新小说,它的法文版原名直译是《像她一样的女孩》。和《偷影子的人》一样,在残酷故事的外壳中,马克·李维以温柔文笔疗愈人心,以睿智语言探讨亲密关系,颂扬人性的温暖光辉。
克洛艾,是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孩子,她拥有几乎完美的生活,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演员。就在她风光无限,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事件袭击了她。马拉松比赛现场一片混乱,她成为“幸存者”,但残酷的是她失去了双腿,余生只能依靠轮椅生活。自信和辉煌全部被摧毁,她在痛苦中封闭了自己,搬到纽约第五大道父亲的公寓里居住。前男友叔本华虽然没有离开,但是她看出了他的迟疑和胆怯。 桑吉,是一个从印度孟买来到纽约的“创业者”,他家庭富庶,经济优裕,毕业于牛津大学。很多年前,他的姑姑拉莉,为了爱情,放弃了“富家女”的生活,和所爱之人迪帕克私奔至纽约。迪帕克同样为了爱情,放弃了当板球手的职业生涯,在第五大道这座古老的公寓里从事电梯服务员工作。 曾经失去孩子的痛,让拉莉对桑吉有一种特别宠溺的亲情,她不让桑吉住酒店,而是住在她亲手布置的儿童房内。共同生活起居,让桑吉一点一点介入了姑母姑父的生活。 由于迪帕克的工作搭档有事,桑吉为了协助姑父工作,暂时也当上了电梯服务员。在这座古老的公寓里,电梯同样是古老的,它几乎成为一种艺术品,它的升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在工作过程中,桑吉与克洛艾相识相知,一点一滴逐渐吸引,互相产生爱情。
克洛艾并不知道桑吉的真实身份,但即使是电梯管理员,她依然尊重、喜欢、依恋桑吉。桑吉被这个女孩子水晶般的心灵和欢快活泼的性格触动,他用真心真情接纳她,爱护她。特别是对她装上义肢的腿,没有丝毫嫌弃躲闪。桑吉用温柔的爱融化了克洛艾心中的坚冰,慢慢治愈她的伤痛。 回归坚强和自信的克洛艾,选择了离开,她感恩爱情,希望桑吉有更好的生活,她决定带着心中的爱重新开始,但是桑吉难以抑制爱意,一路寻找追随,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的结尾,克洛艾和桑吉的宝宝出生,让人心中一暖。人生伤痛难免,但是总有些人会成为你生命的守护者,让你相信奇迹,相信爱。“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距离,而是真爱可以消弭一切疼痛的过程。马克·李维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种人生信仰和精神力量。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爱与温暖,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