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2-14 03:46: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精选

  《老年实用手册》是一本由宗泽亚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一):难点“读完”

  只是一本工具书,读来却越发令人沉默。对于年届不惑的我来说,它是一个自我审视的入口,也是对生命意义的中途再教育。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往往会回避一些重要的事情,“死亡”即是一例。作者事无巨细的贴心梳理,不具有感情色彩的空白表格,却有着更大的感染力。 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我都会将它标记为“在读”。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二):内容很好,不过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互联网记录吧

  

内容是很好的,几个分类帮助清晰的规划该留下怎样的信息和遗嘱,不过。。。 互联网时代,用手机app记录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不用担心,丢失,损毁,互联网记录方式云端储存,备份,分享,甚至已经有了VR服务,如果考虑App记录,已经有平台可以做到预留和传递,如见App。社交账号、银行卡号、各类会员号及其密码,还能预留书信、音频、视频和生前预嘱,这些内容全部由您自己筛选整理,放在一个或多个盒子里,并且有三种发送方式,定时发送、死亡后发送、失联后发送,盒子一旦发出,内容永久有效。了解一下。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三):人生倒计时的清单什么样?

  

我们无法预料生命何时结束,但可以提前做好规划。

10.逝者的葬礼:葬礼形式、希望的陵园、墓碑选择、追悼词发言 9.死亡的来临:病危通知、遗产分割、遗嘱 8.死亡解约手续:水电燃气退订、网络、电视、手机退订、租房退租 7.终末的预嘱:余命的告知、临终关怀医疗、弥留时的愿望 6.生前事物处理:宠物过继嘱托、遗物处理、存储载体处理(书信、电脑文件、云数据、照片、社交账号...) 5.生前的预嘱:给家人寄语、给友人寄语 4.回归一生:记录人生大事记 3.审视自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品性、写感恩寄语 2.人生关系网:梳理家族图谱、亲属友人的纪念日 1.好好生活,提前规划人生,不留遗憾的面对人生的谢幕

总结《老年实用手册》给出的建议。 你的人生倒计时清单是什么样?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四):实际上是给年轻人看的

  

老年人在每个家庭中都是一个跨不过的话题,在绝大多数年轻人眼中也成为了一种累赘,那么老人作为比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更久,也经历了更多的角色,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我之前从来都没有思考过,我好像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去看看家里的长辈,说起来自从上了大学之后一切都变得陌生了。当我偶然看到了这本《老年使用手册》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翻了几眼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礼物,于是我就买了几本分别送给了家里的几位老人。

因为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看法都不同,但学会面对总是有好处的,人到了老的时候所剩下的就是过去的回忆,我认为这些回忆是很宝贵的,也是能够一直流传下去的。但很不巧,我们家族一直都不是一个有文化的家族,所以文字记载非常的少,所以我买这本书送给我爷爷的主要原因还是希望他能够记录一些东西留给我。对于这样一本可以在每天使用的书,我相信它可以帮助老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充实他们的老年生活。

这本书的内容很全面,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到的细节也都有提到,不能够说老了就对生活没有了品味,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是要一直保持的。对于一些物品的摆放,不要说老人,就是年轻人也会经常忘记放在哪里,也都是随手乱放。这也就常常给老人造成了很多误会,以为是自己的记忆力退化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人类的通病。

在金融账户那一部分我想对于很多老人都是很重要的,因为自己的财产早晚要留给下一代的,所以趁这个时间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也就没有了遗憾。我觉得很多年轻人的小心思也在这方面,毕竟现在新闻上能够看到很多为了金钱而放弃亲情的年轻人。对于生前预嘱和葬事安排的部分,还是因人而异,如果老人的心态并不是很好,我建议不要把这部分留下来。剩下的最有用的部分也就是如何面临老年人都会面临的紧急情况,最基本的医疗知识能够在关键时刻保命,年轻人也需要多做学习。除了基础的知识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安葬仪式,但这些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也就是看个热闹了。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第一想到的就是多多陪伴,什么都没有当下的幸福重要,不要让自己老了才后悔。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五):老年掌中宝

  

随着年纪的增长,谁能不老呢?人生漫漫,都要慢慢老去。年轻时,我们记性相对来说,比较好。弹指一挥间,一旦进入老龄时段,就会发现记性远远不如以前了,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果真如此了。 幸好现在发现了一本神器《老年实用手册》,这真是在归纳自己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无法预料生命何时结束,但可以提前做好规划。这本书共分为5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我的一生和家庭”,第二部分为“我的金融账户”,第三部分为“我的生前遗嘱”,第四部分为“我的葬事安排”,第五部分为“我的速查表”。每一部分还附带一个小知识板块,非常实用,就免去了老人家四处寻觅。

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从第一部分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对本人的基本信息从姓名、乳名其及拼音设计得非常精美,让人赏心悦目、非常给力的想法。尤其是整个信息都是精细化的表格,而不是乱糟糟的一大片。再来看看学历那部分,年月日非常清楚,个人简历非常清晰,免去了各个证的查询与比对。在“我的诞生”一部分里,有两个小设计非常好,一个是“在妈妈附中的彩超照片”,另一个是“我降生时的照片”。这两个地方都是可以贴照片的。在“家谱”一部分里,就像我们学习“family tree”一样,空着空。

昨天我们在书写今天的历史,今天在书写明天的历史。每个人的历史都是如此,每时每刻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的年表”部分里把从1921年至2019年的大事记都逐一记录,非常好,便于老人回忆历史、回想往事。更奇妙的是,这本书留白了,让老人也可以书写自己的历史,有中国大事记和世界大事记两个篇章,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了老人与国内和国际的密切联系。也充分给老人留出“我很重要”这么一个空白,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回想起自己的亲人,真的非常想把其往事铭记在心,保持不忘。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是事与愿违,随着时间的迁移,往往找不到历史的痕迹了,老人那些难以忘怀的历史了。因为我们当时没仔细记录,没有留痕的习惯。最后, 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难忘的事不翼而飞。

一言蔽之,现在的老人真幸福,因为有这么一个神器《老年实用手册》!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六):当你老了的时候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是一步步在迈向死亡,只不过当我们尚年轻的时候还不觉得罢了。当我们年老之时,记忆力衰退之际,身体机能开始退化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要开始正视渐渐临近的死亡。对于老年人而言,在老年的时候究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可能是后辈子女们很难系统了解的。

不过在这本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宗哲亚编著的《老年实用手册》一书可以说就位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参考模本。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众多老年人关心的身后事的准备,如何妥善处理好自己给子女留下的遗产,如何使用社会保障卡,如何整理物品等等,当然书中还特意给出了流水账等的模版,这极大的方便了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七):死亡是个中性事件,我们却一直用恐惧来渲染它

  

“许多人愿意谈论死亡,但很少有人愿意谈论即将到来的死亡。”威尔•施瓦尔贝在《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里这样写到。但威尔的母亲正相反,她患有晚期胰腺癌,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她并不避讳将死亡的话题摆上桌面。当有人为未来的活动发出邀请,她通常会说她很乐意参加,如果她身体还允许的话。或者直率地说她认为到时她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她也会和孩子们讨论自己的葬礼上不要摆花,仪式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这种对于死亡的坦然态度,让人尊敬又羡慕。但我们身边,这样的情况却是罕见的,更常见的,也许是像两年前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样,死神来得猝不及防,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一家人的生活如同脱轨的列车一样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中国人讲“未雨绸缪”,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却不喜欢谈论死亡,觉得不吉利。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焉知死?”

所以宗泽亚先生这本《老年实用手册》才具备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不易开口谈论死亡的环境里,这本书以一种真诚又体贴的方式带我们认真思考不可避免的死亡。从个人年表、家族图谱到金融账户、遗产赠与再到终末预嘱和葬事安排,这本书系统全面地帮助老年群体归纳自己的人生,以期不留遗憾有尊严地离去。

在心理学家欧文·亚隆的《与葆拉共舞》一文中,罹患末期癌症的葆拉说:“死亡是个中性事件,但我们却一直用恐惧来渲染它。”然而像葆拉这样无畏的人终究是少数,对死亡的恐惧困扰着绝大多数人,这也是我们惯于回避这个话题的原因。但是,在亚隆看来,只有直视骄阳,才可能克服死亡恐惧。当我们觉知到存在与死亡,也对其他永恒不变的生命特性保持觉醒,而且能够热切、更乐意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改变。我们便会迅速承担起人类的根本职责,创造出一个投入、丰富、充满意义以及自我实现的真实人生。

威尔•施瓦尔贝的母亲验证了这一点,她并不乐意听那些称她会战胜疾病的虚假安慰,而是把精力集中在她最关心的阿富汗图书馆上,每天通过大量电话、会议来推进图书馆的建设和筹款——这样的清明和坚定绝非从回避死亡中来。事实上,在被诊断为患有癌症之前的几年,这位充满智慧的女性就了解了善终运动以及临终护理,在还有充裕时间的时候便和子女谈过自己安乐死的决定以及遗嘱,还有签署完毕的法律文件。子女因此都清楚母亲希望在家里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如果有明确迹象表明她的生命已经终止,不要用任何举措来挽救她。与之相对,我们在《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看到病人在ICU插管前临时交代手机、银行卡、股票账户的密码,以及家属仓促中忘记询问病人意愿做出了上人工肺进行治疗的决定。

死神终究会带走我们每一个人,然而做好了准备从容地离开和兵荒马乱中草草收场,无论对死者还是生者,都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

宗泽亚先生说《老年实用手册》是一部传言书、回忆录,也是一面人生的“照我镜”。它不仅预嘱了对终老的照护、医疗、资产、继承、葬礼等事务,也带领老人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直面生命中的骄傲和遗憾乃至悔恨,帮助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谢幕。

我们当然不能妄言有这样一本书就可以让人克服死亡焦虑,但是,有这样细致妥帖的一个工具在旁,我们便更有可能像《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中那位母亲一样,平静地安排自己的死亡以及后事,在最后的时光里淋漓尽致地发挥生命,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让死神到来前的时光不那么仓皇衰颓,而能成为值得被缅怀的一段珍贵旅程。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八):日暮先投店,鸡鸣早看天,乘船仓里坐,骑马慢扬鞭

  《老年实用手册》真是一本特别的书,值得说道说道。

  来自出版方赠书,豆邮里这样说:“看到青菜想读了《老年实用手册》这本书,想要不要寄给你康康(内心挣扎了好久)...没有冒犯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单纯地感谢想读这本书。” 第一次收到这样蕴含歉意的赠书豆邮,我想说的是,谢谢赠予,这也是我一定会下单买的书。宇宙大势所驱,全球同此凉热,人生清单预备后事赶早不赶晚,没有什么忌讳的。

  家属帮我拆了快递,打开翻翻,遗嘱信封掉了出来,家属大声嗷了一声,潜台词是:“你怎么了?有什么瞒着我的事(病)吗?” 该人真是小家子气啊,哪有我的格局宏大又前瞻。

  把书从前到后撸了一遍,个人感觉创意、立意、题材很好,对我们中国读者都是新鲜的,不过,我还是没有勇气送书给老年亲友,其意不言自明,但是!60后、70后自购一本休闲研读,也不亏,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未雨绸缪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成年人尤其是中年人必备的品行。

  接着我就要吐槽了。

  书名,从选题立意来讲,“老年实用手册”并不是一个精准的名字,副标题“如何归纳自己的人生”恐怕更好一些,或者说“如何归纳自己的最终人生”、“人生清单XLSX”是不是能贴切些?豆瓣读者读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们老啊,只是因为我们豆瓣er“格局宏大又前瞻”,也就是具有“日暮先投店,鸡鸣早看天,乘船仓里坐,骑马慢扬鞭”的实用主义情怀。

  书呢,第一part的家族图谱比较好玩,但“婚姻生活大事记”和“家族重要公示”预留的页面是不是可以多一些?总得让人写几句,我为啥跟“彼”结婚、婚了多少年,我满意不满意,开心不开心;我的家族从哪里来,湖广填四川还是山西迁北京、支援三线,上山下乡、沪漂北漂,中国各个年头的人口大迁徙几乎都是被动的,严重影响个人命运,应该在这本个人大史记上留下相应的篇幅,而不只是局促的表格。

  “友人名薄”这一页,预留了24个空位,对此我有点慌,能填在此手册里的友人,我有24个吗?填不满啊,重度社恐又一次实锤。

  然后,“我的品性”这一栏,更让我纠结了。比如说对自己“孝敬父母”的判断,有三栏可选——以身作则、言不及行、和空白栏自我发挥;“对待子女”有因势利导、娇惯溺爱和空白栏;“尊敬师长”有恭敬有礼、目无尊长和空白栏;“我喜欢的男人”有“肌腱强壮”“顾家守业”和空白栏,别的不说,我喜欢的男人是肌腱强壮、顾家守业、健康乐观、幽默善良、颜值中上、能挣会花、感情专一、爱做饭爱洗澡爱铲猫砂并家庭关系简单,根本填不下!不知道别人怎么样,这些题目都太难啦!还好,也有简单的——“我的喜好”—“喜欢的电视”—有新闻报道、焦点访谈和空白栏, 老师这题我会——我喜欢的电视是Panasonic4K智能超高清平板!

  最该吐槽的是,“我的年表”年表页第20-39页从1921年开始,中国大事记和世界大事记大都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整整100年!一直到2020年结束!!!1921年起?那何鸿燊用这书非常合适,张爱玲的年表还得剩好几页呢。大事记内容编排比较那个就不说了,□□□□□□□□□□□□□□□□□□□□□,时间线更是戛然而止,此时我能体会到编辑老师赠书时的歉意了,读这书的人活不过2020年吗?……见不到2021年的太阳吗……

  总之,这书的创意、立意、题材挺好。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九):到底要为老年做哪些准备

  

一直喜欢后浪的书就是因为实用性里带着态度、可操作性强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感情立场。

这本书的后腰封上写有“一位老人真实的心路历程”,大致可以知道书中内容:

为了在去世时不让两个女儿为难,我在7年前做好了下面的事情:1.制作了与日常支出表联动的最新资产内容表;2.集中整理了银行和保险账户;3.处理了大量多余的衣物、家具、书籍等;4.制作了去世后需要办理的水电、信用卡、保险手续一览表;5.写好了遗产分割;6.嘱托不要联系朋友送葬,只要家人参加;7.和女儿们商量选择墓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打开我的手册,都可以找到答案。

这本书我是不敢送家里的老人的,一定会被愤怒的火焰席卷。

据我的观察,身边的老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很奇怪。一方面,不能谈及,对“死亡”这个话题多有避讳(见老人的时候不能穿白色衣服、在一起不能说和死有关的字词等等);另一方面,对死亡好像也不是避之不及,比如早早就准备棺材和寿衣,把丧事办得热火朝天、气氛和喜事似的。

说这么多是因为,既然要为老年做准备,那么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面对死亡”。

这本书一共5部分,其中3我的生前预嘱,和4我的葬事安排,都是教大家如何面对死亡的。而1我的一生和家庭,2我的金融账户,也是对自己的一生的总结。

这本书随书附赠的两个小附件,小附件之一是《自书遗嘱套装》——这个我觉得真的很实用。

许多子女在上一辈去世之后感情破裂,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没有去世之前把事情说清楚,去世之前大家都不敢提这个事儿,好像提了就是在咒老人早点走。其实老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愿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想必身后的事情会少一些?

无论是有顾忌还是有戒备,我想把事情讲清楚总是好的。

而且也可以趁机梳理自己的一生,回顾(总结)与展望(身后事、要留给子女或者后世什么遗产等),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

书中的好多表格,我觉得是可以当做认真的游戏来做的。比如“家族图谱”。填写自己和配偶的大部分亲戚的姓名我觉得还挺不容易的,反正我本人是不大在乎这个——除非真的疼爱我的长辈。

下面的年表倒是很有意思,我想每一个人到老了的时候,都会想梳理一下自己的年表,类似一个简易版的自传。几岁的时候干了什么事情,在一生的命运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想是值得细细回味的。而且年表和“中国大事记”“世界大事记”对照(这两个大事记是书中已经有的)。

其他还有一些整理术、社会保障卡的作用等,就不细述了。

我觉得有一些大家以为众所周知的东西,仔细地教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值得提一下的是“我的银行账户”,我觉得这是每一位老年人的重中之重(还有后面的不动产),因为现在的银行账户捆绑这个捆绑那个的,年轻人都未必弄得清楚,老年人的话,仔细梳理一下,还是有助于对自己的财产有个了解。

房屋过户手续我本人也在细致地学习,毕竟相关的法律法规,非专业人事未必知道。那么详细的过户手续可以让老人明白这一切,避免过世之后,子女为了这些遗产争个不停。

遗产税和照护嘱托就不详述。

前段时间网上有问“我们死后我们的网络账户怎么办”,诶?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那么“存储载体处理”就可以给出一个参考。是放弃还是给某个子女保留着,都可以选择。

“心中的后悔事”和“寄语”我觉得也是有价值的两个栏目。人生没有回头路,谁都有后悔的事情吧!(比如我就后悔跨专业读研究生……),但是也都是自己的选择,只有继续好好往前走。不过,一些感慨和对人的忠告,就可以写下来,别人看不看无所谓,对自己算是一个纾解。

书的最后,除了传统的土葬和火葬,还有宇宙葬、钻石葬、冰冻生态葬、冷冻复苏葬等多种葬礼,不过有一些花费比较多。此外的一些实用常识比如急救等,就不赘述了。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十):我为什么要在30多岁的时候看这本书

  话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

  我感觉到有一个声音在说,你是在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吗?

  这样想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是没有任何准备的,所以感觉特别的恐慌。

  一度下不去手。

  但是正如这本书序言里说的,在生命的长河中死亡问题是人类最重要的课题。

  面对死亡的时候,对死神的畏惧,让他们纠结于那些舍不掉断不了离不开放不下的念,想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怎样才能不留下人生的遗憾?

  虽然我还没有到老年,但是世事无常,我其实也并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天离开地球。

  所以在忍住心中的不适,继续去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慢慢的冷静下来去思考,我能为未来做些什么,我做些什么,才能够让自己不会后悔。我做些什么才能够更淡定的迎接,不知道何时到来的死亡?

  #老年实用手册# 话说医嘱这个事儿,我之前都是在电视小说上看到,或者是在娱乐新闻上看到那些大鳄们的八卦。

  可能因为年纪的原因,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顶多偶尔会想一想,万一不小心挂了那孩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

  也就这么想一想,没有执行具体的事项。

  然后当我看到这本书,我看到相关章节的时候,我就觉得,哎呀,我的妈呀。有些事情还是要想的。

  早点想清楚,早点整明白,对所有人都是保障。

  这本书上的确给出了很多知识点,我有一点又不想看又想看的感觉。

  #老年实用手册# 我觉得这本书对我的一个很有意思点,就是因为它列出了很多复盘的维度,然后可以通过这个维度去看去反思,现在还活着的自己。

  而同时又觉得自己幸好现在还处在中年,还有时间可以去转变。

  就比如说记录感恩的事情,那我可以在每天中去记录这种感恩的事情,现在很多人都在一起做那种感恩日记的记录。

  再比如说他这里有我后悔的事情,不想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一直持续到老年。

  难道真的要到最后一天说,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

  所以好幸运,可以借着作者给出的这几个维度去复盘自己的前半生。

  #老年实用手册# 在这本书中,我的一生和家庭中我发现作者给出的这些维度其实还蛮有意思的,可以按照这个维度去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

  尤其是家族图谱这个,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家族图谱,我好像见过,我们这个姓氏还是有一个本代的一个族长的,再后来现在整个村子都被拆迁了,估计我们的家族也要散开了,也不知道这个族谱后面还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

  如果有一天把这个族谱做成一个电子版的,然后每一个族人都有他的生平记事影像资料,那该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老年实用手册# 在这里边有一个我的密码本的栏目,我很喜欢。

  因为之前我就有过如此的恐惧存在,就是万一哪天我因为什么事情突然离开了,那对方能够知道我所有的密码吗?比如说我的钱都存在哪里参加了什么理财,比如说我在网络上有哪些活动,有哪些文字的据点?

  比如说我们家的各个证件都放在哪里?

  所以其实很早之前我就考虑过要整一个清单来记录这些东西。

  这个事情还是挺实用的。

  #老年实用手册# 在这里边有一个我的密码本的栏目,我很喜欢。

  因为之前我就有过如此的恐惧存在,就是万一哪天我因为什么事情突然离开了,那对方能够知道我所有的密码吗?比如说我的钱都存在哪里参加了什么理财,比如说我在网络上有哪些活动,有哪些文字的据点?

  比如说我们家的各个证件都放在哪里?

  所以其实很早之前我就考虑过要整一个清单来记录这些东西。

  这个事情还是挺实用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老年实用手册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