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洛神》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4 03:32: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洛神》经典观后感1000字

  《洛神》是一部由吴祖光执导,梅兰芳 / 姜妙香主演的一部戏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神》精选点评:

  ●好看

  ●梅老真实太厉害了~

  ●看的那晚太困了,不小心睡过去,一觉醒来适逢曹子建也大梦初醒。梅先生好美。

  ●戏曲不太懂,故事情节理解倒没什么问题,洛神赋还是很美很美的。(听着唱词睡觉倒很香。

  ●大师作品 加上京剧欣赏不能 无法评断好与坏 只觉能看到梅老的作品就满足了。

  ●2019.11.05

  ●“随我来”是全片最千娇百媚惊心动魄的一刻。新戏果然不同,行头堆得艳光四射,角儿从头唱到尾,主题是“我是仙女我真美”。这样的戏没有20年代的最年轻美丽的扮相和盛世观众的捧场其实已经失掉了一大半意义,不过现在能看到这部片还是感谢梅兰芳的被经典化。技术上真是好得不得了,动起来又俏又嗲又美,一堆呆龙套更衬得他好灵,但是戏本身没意思也是真的没意思。

  ●姜妙香这一版的曹子建特别油腻。 甄后死后化作洛神,既然成仙,容貌就不会改变。曹子建却在风霜中日渐苍老。 突然觉得这是一个魏晋版的《胭脂扣》。如花在见到苍老的情郎,转头就走,爱情尘归尘土归土。洛神却把这么油腻的一位同志领回了自己的水府,不像是要再续前缘,更像是对前男友的炫耀。所以洛神对曹子建是不是没有爱情?没有爱,就不会有失望。 梅兰芳的洛神真的很美,像仙女从祥云上飘下来。 西皮摇板不该叫摇板,应该叫摇篮曲,最后十五分钟睡死过去了,直到灯亮。

  ●美极了

  ●2019.03.26 18:30 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我偷瞟了一眼第一排小哥手里的书,表示没看清。曹子建油腻腻的,又用的是小嗓,还是挺出戏的,加上韵白听的也不真切,等到和洛神相会的时候,我竟昏睡了过去,醒来时洛神刚刚缥缈离去,电影完。

  《洛神》观后感(一):我是对甄宓感兴趣来看的

  梅兰芳先生的洛神余味悠长啊~从出游、起约、相会、永别,神态幕幕毕肖,从怅怀、期待、欣喜至不舍,情感层层深入。体神稳得很!唱腔准得很!最印象深刻的,一是与子建相约暂别时的动作,纤手微波,似引之,似唤之,似念之,缠绵至极。二是与子建相会于洛川时,众侍儿伴其左右,做神仙游态,优游自然,戏水采珠,飘飘仙子也。三为洛神与子建永别时的念白:此地一别,后会无期,望殿下珍重。 经典的声音。 此时代,已难有知音者。 古戏曲,实消磨时间艺。

  《洛神》观后感(二):无能评戏,只谈感受

  由于时代原因,梅大师的作品接触不多,唯独这部1956年的黑白电影京剧,由于职位之便,完整享受了一番。但此之前由于家庭原因,有过浅薄的了解和学习。

  《洛神》讲述的是曹植与甄后的爱情故事,历史上曹植著有《洛神赋》,据说是甄后故去之后,曹植经洛水有感而作。后改作各种版本的戏剧及影视剧。

  最喜欢的版本莫过于梅兰芳和姜妙香的京剧版。电影全篇黑白,幕景四变,先是洛神云游,接着是曹植经洛川,洛神得知曹植经洛川后赶赴驿站与之相见,在梦中倾诉思念,约曹植田明赴洛水相见。最后是曹植来到洛水之上。

  鄙人最喜欢该戏的有两处,一是唱词,二是梅大师的表演。

  唱词每一次都很经典,一开始(西皮導板)屏翳收風天清明。(慢板)乘清風揚仙袂飛凫體迅,拽瓊琚展六幅湘水羅裙。到(转快板)轻移莲步踏波行,翩若惊鸿来照影,宛似神龙戏海滨,徙倚彷徨形无定,看神光离合乍阳阴,雍邱王他那里目不转瞬。(散板)心震荡默无语何以为情。句句生动微妙。把仙子裙裾飘摆的出游以及后来二人见与不见的相思唱得细细真真。

  梅大师在驿站见曹植那段,除了唱词美,梅大师那把甄后面对曹植的心境表现得是惟妙惟肖,入夜,曹植独自一人抱着玉枕在驿站因思无法入睡,后因困而趴在桌上入梦,甄后赶来,见此状,悲悲切切,小步慢移,欲唤而止,兰指起……

  《洛神》观后感(三):此一番识梅郎面

  当初看《游园惊梦》还在感叹美人迟暮,韶华易逝。这周看了梅大爷五十年代的《洛神》跟《宇宙锋》,真正惊为天人!哎呀,尽管经历过蓄须明志,50年代梅郎的身材已颇为臃肿。但是他妆扮起来的容颜,他的情态,甚至他的手,都美得那样恰到好处。

  《宇宙锋》是诱惑,是假痴不颠之下的性感在逗引。他笑,他眼波迢递,他袖底生风,他将整个人搭在对手肩膀上,并不出离端庄,也没有任何夸张,但是你能在他骨子里看到一段紫竹笛的韵律——像是一脉温水注入冷水中,欢心灵动里,心窝蓦地一酥麻。

  至于《洛神》,我真爱看他开篇时那一段斟酌。身段是娇媚,但那媚态止于舞姿。再往上,面上,则是螓首蛾眉,收敛,低垂,悲喜并不行于色,流露出的只是坦然出尘沾染着些许的倦怠。这样的宓妃念及子健,吟出那些思念,倒叫人泫然欲泣——因为就是那一点点倦怠,让你觉得而后所有故事都沧海桑田之后的雁过飞鸣,是落花时节,语罢暮天的悠悠钟声。故事还未开始,故事已经结束,天人两隔,而这个神仙一样的女子还有最后一丝不能醒的钟情。这才是悲剧,这才是最切中中国人命脉的悲剧。而这悲剧的核心不在情节中,不在唱词里,而就在梅郎的一人一身一颦一笑之内——你懂那一刻,他眼眸低垂时我的悸动吗?

  真的是神奇,梅郎跟他的反串。怎么说呢,舞台上的他拥有全然的女子的行貌与神态,但与人的体验,却是一种大于女性标签的第三性存在。他是袅娜的、温馨的、带着某种甜酸的婉转,却又是洁净而自有根骨的。所有的一切柔和成极端的真实与非凡的性感,你觉得他既鲜活生动触手可及,又飘渺得远在天边。他是他所有各不相同的角色,但他也不曾一刻不是梅郎。他的气质,你把它置换在一个真正的女性身上,只怕便显得造作。但是在这个人身上,刚刚好,再多一点就孟浪了,减一分则是木讷。

  所以,真叫人感慨,得是怎样的因缘际会,造出这样一个人,拥有这样一个舞台呢?儿时不懂宗师何以为宗师,而今是真懂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洛神》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