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14 03:22: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的读后感大全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是一本由宗白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老生常谈何为美

  这本书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好生活”和“美丽人生”的,而不是什么是美。

  美,首先是包容的、多元的。宗太过于积极乐观正能量,我不否认这种审美观和人生观美,但太多专断的定论,带有中国文化中心主义色彩的语句俯拾皆是。我这种丧颓之人难以在其中得到阅读之乐。

  文采更几近于零,仿佛教科书上的文字,尊贵得一板一眼。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读后感

  这是一本需要一辈子去消化的书。美从来也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但它流过的地方,枝繁叶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在世界经历中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自己,世界与人生渐趋于最高的和谐:世界给予人生以丰富的内容,人生给予世界以深沉的意义。

  话人生,好大,实在不敢妄言。可这样的意境之美,回味起来,丝丝甜意!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读后感”

  个人特别喜欢孤独时有美中的《歌德之人生启示》,讨论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足迹。人们总会有很多话题,大多都离不开怎么做或者怎么活才可以更为精彩和更有价值。而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记述了歌德的一生,并通过文本像人们解释他眼中的不一样的歌德,以及歌德为何如此伟大。

  通过歌德片段文本的分析,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关键词:负心、矛盾、纯粹、知识欲等等…

  其中,最为喜爱的是这么一段话:在这些如梦如幻、流变无常的象征背后潜伏着生命与宇宙永久深沉的意义。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美皆在生活当中

  浅蓝色封面静静的表现美的淡然。

  当刚翻开书稍作阅读便知道和之前想的一样更适合在晚上入睡前开着淡黄的台灯细细阅读。或许也是这种孤独而寂静的感觉能更好的感受作者写的感受。

  美皆在生活的不言之中,自然的没,对美的感受,简单而又难以出口,更何况下笔书写,其实美也在随意之间,从第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其实这个过程就是美,自然表达的最佳明显,如同日出时分万物随之而变化,明明是简单的动作,仔细思考却能得到不同美的感受。

  简单明了的美流露在书的行行断断。或许美本就是主观又客观的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

  很意外,这本书给了某种意义上的指引。

  不愧是有文化底蕴,有哲学思考的产出。算是美学的一种教育,整本书分为四卷,卷一“孤独时有美”卷二“美从何处寻”卷三“万物静观皆自得”卷四“一切的一切,都在美中”,涉及各种艺术形式(音乐,诗,雕塑,画,工艺品等),人生态度,哲学思考,美学思考。

  通过这本书一方面学会了如何去品鉴美,一方面自己对生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整本书由很多散论组成,不好单一评价。整本书带着满满的诗意和思考,当然,真正能和作者交流的也是很厉害的人了,只能做到简单的被输入了哈哈。

  不过换个书名应该会更好哈哈。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读后感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中,菲利普说"艺术是人作为生命的过客,能在世上留下的唯一的痕迹"。在本书中《看了罗丹雕刻以后》这一章节中,作者说:“艺术的最后目的,不在乎将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着图画、雕刻的作用,扣留下来,使它普遍化、永久化”。简言之,抓住美的瞬间使瞬间成为永恒。作者引用罗丹的“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来解释“艺术能表现动,照片不能表现动。动是自然的真相”,并且用照片拍摄的《行步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步的人》做比较。

  不管是伟大的摄影作品,还是伟大的摄影家,都可以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伟大的艺术家。判定“是否艺术”的依据只有一个:真实且美。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愿你此生 与美同行

  首先感谢豆瓣赠书。欣喜地拆开包装,淡蓝的封面,静谧的花瓣,简约的排版。泡上茶,翻开书,这个周末宁静惬意,与美相遇。

  美学大师用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娓娓道来,引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在艺术领域中探究美。本人美学造诣不够,初读并不觉顺利,有时甚感枯燥,有些章节段落表述需反复阅读。但不妨碍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美的精神与感悟。自然是美,雕塑是美、音乐是美、诗文是美、绘画是美……人生即美。

  特别喜欢书中这句话——“愿你此生 与美同行”。艺术与美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善于发现,乐于感受,美无处不在。建立起审美的态度,于繁华的世间保持初心,寻回纯真。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人生忘我的刹那,皆成永恒

  我不是艺术类的专业出身,对美学也缺乏一定的了解。但宗白华先生的这本《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作品合集读起来却格外的舒服,娓娓道来的一点生活感悟,并把这些感悟分享给我们,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宗白华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大多数时间动荡不安,但人们的思想经历了大变革,空前的解放了出来。那是又一个“百家争鸣”时代,老舍、鲁迅、冰心、郭沫若等等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和时代。

  我很赞同书里宗白华先生说的,旧中国很多文学艺术使人精神颓废,很多靡靡之音,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

  这本书适合慢慢读和慢慢品味,偶尔的停顿,结合书里所写思考自己的人生,这一瞬间,即成永恒。这是文学的美!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谈美容易,释美难

  首先,在当下谈及美学,我们不一定要以诗词与诗歌体来象征美学,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相反的作用。一本书的精神价值往往贯穿于文字之间。猜想编辑为了保证作者观点的一体化呈现,设置了三卷来阐释“美”的主题。然而卷一中的内容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只有作者直观的情感体验而缺乏对“孤独时有美”的讨论力度与深度。使得整本书的阅读结构在开篇就很凌乱,并容易对作者的水平与风格产生误判。有些单篇的文笔很差且大部分单篇逻辑性较弱,比起同主题的其它观点并无竞争力。私以为一本书的成功与否是能给读者带来多少思考之外的东西,这本书给人的共鸣感很弱,而到处是作者的“直抒胸臆”的运用——感叹号,且十分突兀。

  选定一个主题再整理作者其他优秀的、突出的观点才能使一本书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作者的作品,而这本书既没有让我看到作者的“大师风范”,也没有谈论出什么所以然。反而是一次对“美学“的一次苍白的尝试。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再读白华

  之前读过先生的《美学散步》,先生的作品不是很多,这一本引用的好些文章在之前就曾读过,但这不是小说,不是读过一遍记住情节就无多读之余地,对于美学来说,就像先生讲的,人在不同时期对作品的看法完全会因为这个人的心态而有所不同,先生的美学主要讲究个人体验(但并不失考究之严谨),美学散步,少一些功利的想法,这不光是对文学,而是上升到人生乃至万事万物和宇宙都这般。

  宗白华写的他与诗的缘分,大概是根据他在欧洲留学期间的经历所写的,对那时候的他来说,机械、车水马龙,什么都是那么的新鲜,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来自古老东方的修养,就算是写半自传也那么有诗意。

  这本书虽然有些篇章着实不好读(美学其实就是属于哲学,无奈我本人学识不深,又或者说对哲学实在难以理解,所以接受起来稍感困难)这本书的定位就是让自己的心灵散散步。

  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