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相爱越孤独》是一本由林东林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一):爱情不是永久的陪伴
拿到书的时候是两个多月前了,说实话,那会我翻看了一会这本书就放下了。因为书名就已经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没法对一直支持我的红茶说出我拒绝写这本书了。
可是那段时间,自己沉浸在巨大的孤独中,跟爱人异地一年多,两个孩子一个在姥姥家一个在奶奶家,我每日奔波于难缠的基层工作,下班后马不停蹄的奔波两地看望孩子,一个人承担着一个家庭的重担,同时还要承担着单位小小领导职务带来的责任于压力,间隙还有养育孩子带来的与老人们的矛盾与摩擦,每天24小时不快乐,那种孤独是发自心底的绝望。而这种孤独,恰恰是因为爱情带来的,若不是我爱他,怎会放弃以前一个人的悠然自得,诗情画意,忍住5年蹉跎,一步步沦落成今天这般模样?
没有社交,没有旅行,没有一丝喘气的时间,甚至这一年,我的奢望已经由出去旅行一次变为睡一个着整觉,再退让到让我安静两个小时可不可以?可惜,连这也做不到,单位要求24小时开机,孩子每夜都会醒。
如书中所讲的一样,我总是愿意相信这世间有纯粹的爱情,可是,每每现实的遭遇告诉我,男人总是脱离不了人性与兽性的交叉。一如前段时间大火的林有有,我的婚姻中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角色,幸运而又不幸运的是,我很早便察觉到,并即使制止了。不过,在所难免的,感情依然受到了伤害。
我想起了一句话,爱情中,爱的多的那个人总会输。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这本书的标题,越相爱,越孤独。因为爱情,你希望对方能懂你,因为在乎,所以你会顾及很多。最终,这些隐忍会因为一场人间不值得全部转化为怨气和怒气,可是对方未必懂得,你也不愿意去一一讲清楚。如果你愿意讲清楚,那么换回来的必然是感情的破裂与伤害。
相爱容易,但是寻求灵魂伴侣真的太难了。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二):林东林带你走进关于爱的散文
爱情是个复杂的命题,关于爱的小说,关于爱的文章不计其数,但是能有几个能真正解释清楚,只要能有所感触足矣。《越相爱越孤独》是一本林东林所著的情感随笔记,也叫关于爱的散文。
作者林东林,他是一名作家,写过小说、随笔,也写过诗。这是一本关于爱的随笔,东林的文笔很好,有点像诗一样的散文,里面没有没病呻吟一样的凑数,也没有整篇整篇拿烂掉牙的故事来填充,这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精品,应该是多年的积累,每一篇都有明确的观点和感想。
毕竟关于爱的命题比较大,每个人心中的爱情的样子都不尽相同,所以这本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偏重爱和孤独感、归属感的角度来详细剖析。
他说的越相爱越孤独在某种情况下还是蛮有道理的,爱情不是永远都是谈恋爱时的甜言蜜语,一日不见,十分想念的那种状态,不是那种天天腻歪在一起,亲不够,抱不够的那种感觉,也不是天天都有像结婚的时候开心幸福,爱情终归会归为平淡,爱情会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情终归会走向婚姻,婚姻才是爱情的正果,正果艰涩,我们应该学会保鲜,但是我们也要接受这份改变。他说的越相爱越孤独,我的理解是爱情走向婚姻,或者慢慢平淡后,等到需要有责任感或者归属感的时候,这时候会有孤独感的,也需要负更多责任,这时候会有压力,会有束缚的感觉,但是也有一种归属感。
爱情并不都像表面上那样甜蜜,因为爱是两个人的事,两个人总会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有时候一个人都会有思想斗争,都会打架,何况两个人呢,如果一不小心牵涉到第三个人那就更热闹了。爱是有策略的,情是有计谋的,怎么揣摩他/她的心理,让他/她觉得你在乎他/她,这是一门学问,需要在相处中慢慢体会,对他/她的喜怒哀乐要了解,熟悉。情不能一味地索取,要不早晚有一天会枯竭的,有的失去爱情时,总会问,我做错了什么,当初他/她那么爱我,如今却非要分开,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他/她的情也是需要有回报的,他/她不说,不代表他/她不需要。
这个年代,一见钟情到处都是,白头偕老却很少有,真正的爱情是从骨子里爱上对方,而不是爱上爱情。什么叫爱上对方,当你把他/她当成你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你愿意为他/她付出一切而无怨无悔时。
感性得到爱情,理性保质爱情。两个人相爱更多的是因为感性,他/她的气质、外貌、谈吐等,但是想更长久的相爱,需要理性,需要智慧,好好经营爱情,学会让爱情保鲜。
但愿我们每个人看到这本书时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如何爱。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三):我从《越相爱 越孤独》里看到了“孤单”的许多面
在《越相爱 越孤单》的序言里提到法国的电影里,永恒的主题是“爱”,在他们的电影里爱是头等大事。“爱”其实没有问题,所有故事的起源都源自于“爱”。被看做世间最牢靠的亲情也是因为有爱才美满,那些相互间没有爱的,关系也必然是破裂的。像法国电影,像韩剧,更多的时候其实都把爱困在了男女之情里。
爱情贪吃,婚姻求果。爱情是流浪,婚姻是归尘。 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描述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男女间相处的状态。然而,无论他们是出于感性还是理性,好像都避免不了感情的负能量,那感觉就如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异地的恋爱就像是先天条件不足,而太穷的恋情又好比要求一块贫瘠的土地高质高产,那一男方频频出轨,又显示出决心挽回这段关系该怎样形容呢? 在同一个一百年里,你来了我来了 在《越相爱 越孤单》里有一个词“孤单做媒”,其实挺有意思的。有人因为你有了另一个身份,他/她步入了你的生活,彼此认证为另一半。可是某一刻你却把对方形容成了一双不合脚的鞋。要知道,两个人能在一起,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那一定是曾经符合你的期待的。如果到了非要把对方形容成一双鞋的时候,那书中的这句话是值得反思的。“你当初只是想穿鞋,却不问合不合脚,等到硬撑着走完一段,磨了几个大血泡,你才想起还是要换双鞋。” 爱情是一个江湖 书中有许多小例子,三毛的爱情观、金属的属性、舒淇李嘉欣式的爱情,看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答案,却又让人看得矛盾纠结。或许它阐述了那么多观点,并不是要给人答案,只是要引起阅读者的思考。关于爱情的每个选择,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可能有的过程,作者都列举了出来,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孤独,那作为此刻的阅读者又该怎么选呢? 晚年的屠格涅夫想用他所有的天分和书籍换来一个关心他回家吃饭的女人,张爱玲的文字被作者看做是“江山不幸诗家幸,情路不通文路通”的血滴子。他们用人生练就爱恨或许能使人鉴照自明,但如果真的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会不会像现在许多人一样拥有矛盾体质,难以做出完美的抉择。 书中说今天的爱情大致分为三种:本地恋、异地恋、江湖恋。对于江湖恋的解释为,在遇到彼此前,在各自领地各领风骚三五年,可以遇到对方拋家弃业,只为爱情。江湖恋是女人自己拔高了爱情,自己营造了爱情的浪漫。当恋到激情消退的时候也是收货另一份孤独的时候。而原本情投意合的一对,最终发展到只剩互相埋怨,这又是种什么样的江湖,什么样的孤独呢? 最后当翻完这本书,回头再看,作者这本书也是在解爱里的男女困惑和与之相伴的孤单。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四):《越相爱越孤独》
越相爱越孤独。人生在世,孤独感每个人都有过,无论是一个人异在他乡的孤独感,还是分手后只剩下一个人的孤独感,都是让人心碎的。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孤独是来源于爱情的,在爱情中,你虽然和对方如胶似漆,感受到甜蜜感,但是,你也同样感受到孤独过,尤其是当分手以后,那种孤独感和寂寞感便接踵而来,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看完这本书,觉得作者悟性很高,一个80后的帅气小伙,将爱情、孤独感、界限诠释的非常到位,令人赞同。 我很赞同书中的诸多观点,一个没有恋爱的男人,没有女孩敢要;一个没有恋爱的女孩,同样,也没有男人敢要,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经验。 爱是一种技术,技术就需要经验。当你什么都不会的时候,你就会失败。你因为没有经验,不会爱人而被分手。于是,你有了第二段恋情,这时,你成为了一个有恋爱经验的男人,会讨女孩子欢心了。此后,你的恋爱经验越来越丰富,学会了爱,这种爱,会让对方和你在一起,很舒服。 爱一个人,技巧虽然不是首位,但是它对于爱情的恒久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界限,两个人的关系其实就是在一个界限上,超过了界限不好,不超过又觉得不够。爱情中,男人主外,而女人主内。这个内你不能把它全部当成做家务,你要有自己的主观、圈子、生活。让男人知道你是很独立的,是很有想法的一个女人。 书中举大量例子,比如莫文蔚,莫文蔚大家都认识,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颜值的女歌手,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在她23岁时,便为星光唱片公司灌录唱片。此后,进军演艺圈,开始了她的辉煌人生。因为从小家境优越,所以她不愁吃穿,她只需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本以为莫文蔚会嫁给音乐界的才子,因为她非常喜欢才子,很可惜,最终嫁给了初恋男友JOHANNES,一个金融业高层主管,爱情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它由很多东西去决定。 出生时,我们不能选择。但是恋爱结婚,我们可以选择。去选择一个你觉得对的一个人。该沉默时沉默,该承担时承担。读完此书,我相信在茫茫人海中,你找得到那个对的人。单身时,请保持自律,自爱。请相信,爱情也许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 抱着热忱的态度去坚持,你会发现爱情和世界一样精彩。 加油,致—看到此书的你。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五):这年头爱情如山崩,如海裂
《越相爱,越孤独》是一本不走寻常路的情感散文。关于爱情,有太多太多的作者花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去书写,去歌颂、去赞美,然而林东林始终保持着冷静,以“外星人“的视角去审视红尘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原来爱情是这个滋味,甜有之,酸有之,苦有之,咸有之。或许说,没有滋味的爱情并非不存在,只是没有人觉察。林东林在一众随笔中,让男性读者了解了女性读者的想法,她不是你的一根肋骨,而是你的一抹影子,毕竟它会追随、亦或陪伴你总会出现在“每年第十三个月、每周星期八、每天第二十五小时“。 我们都期望在做减法的人生中,爱情在做加法或乘法,但是事与愿违,总是大概念的存在。 在爱情中等待,说不清是为自己,还是为对方。总有一些说不清楚、道不透彻的误会,你希望对方能懂你,爱你、珍惜你,但是对方却在伤害之后一笑而过,对于此等大煞风景之事,林东林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不是苏格拉底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最高大粗壮的树。那是你的树,不,那是你自己。
爱情是有烟火气息的,林东林在《越相爱,越孤独》中举例舒淇、三毛、张爱玲,读者很熟悉,熟悉她的才华骄人,熟悉她的不同凡响,但即使是这般的熟悉人,也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涟渏。是啊,如果没有爱情的滋润,她们哪能是怒放的花儿,至多是无人关爱的野草。名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如你我的平凡人,敢拍着胸脯说,未曾在生命的某一刻对爱情有向往、有思考、有追求、有行动。 这是一个人人没有安全感,人人填充安全感的时代。比起面包米饭,爱情在填充情感空虚的功效是无出其右的。对于女人而言,嫁汉嫁汉,真的只是为了穿衣吃饭吗?更何况历史的车轮已经轰隆隆地驶入了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明白,明白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爱。
所谓的山盟海誓,所谓的生死契阔,除了悦耳动听之外,还能赋予何种意义?林东林一言中的,无论是“以才取人“,还是”以财求人“,都可能会有灯蛾扑火的无畏与壮烈,谁能保证一见钟情之后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比水还清。那么,喜新厌旧、始乱终QI以及你想象到的、想象不到的,都不再引发你剧烈的情感波动,是的,眼泪有什么用,除了润滑眼珠之外。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六):如果爱,请深爱
爱是人类情感的基石,不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是由爱衍生而来的感情,而爱情则是人类感情中最为让人捉摸不透的一种情感。
如果爱上一个人,就会时时想起他;如果爱上一个人,就会很自然地关心他;如果爱上一个人,就会当他遇到问题时,你比他更紧张;如果爱上一个人,就会愿意为他付出而不计较得失;如果爱上一个人,见到他你会有心跳的感觉;如果爱上一个人,就会想天天和他在一起,一辈子到老。爱情也许会很短暂,但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
爱是无私的却又是自私的。越深爱越在乎,在乎你的不经意之间的言词,在乎你一个小小的举动,在乎你在乎的一切,而这些在乎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践踏了这份感情,抱歉!我会收回我对你所有的爱。
我们渴望爱,却又惧怕爱。向往爱情中的小美好:你牵着我的手漫步沙滩,宁静而美好;惧怕爱情中的背叛:从相识、相知、相恋到两两相厌,最后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爱不是一句口号。它不是一个眼神,也不是拥抱就可以长期维系的一种情感,爱情最大的敌人是相爱时却不懂爱,等到失去的时候才会想起曾经拥有却再也无法挽回的爱。
两个人的爱情最可怕的便是一个人在跑,而另一个人固守自己那一片小天地,随着时间渐渐拉开两个人的距离,不论是生活、社会地位还是心灵,两个人在爱情的路上渐行渐远,最后的分离或早已成定局。
在林东林的《越相爱越孤独》中我看到了一个经常被拿来点醒那些不懂爱情是何物的人的古老故事。有一天,柏拉图去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于是苏格拉底以让柏拉图选麦穗的方式,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爱情!又有一天,柏拉图去请教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用同样的方法让柏拉图去选一棵树,让他明白什么才是婚姻!
故事很简单,寓意却很深刻!它让我重新审视爱情与婚姻的相似之处,也让我重新理解林东林对于爱情,对于人性的剖析。他剖析的不只是爱情,而是爱情之中的人性,或者由爱情这个梯子接通的人性。
他在《越相爱越孤独》一书中将各种极端的人情人性挥于笔端,在爱情神话与满目疮痍的现实中游走,挥洒出爱情中的寂寞,游走在爱情中的孤独。既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中的风花雪月,也让我们领悟到了人性中爱的策略、情之计谋与人际关系中的心计。
韩松落说林东林要的是只是一颗素心,一种未经矫饰、雕琢的人性,一种没被扭曲、污染、教化的绿色情爱观,在情爱生活中,“回到自己的素面素心,如重归天地,重做赤子赤女”。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所以,如果爱,请深爱,不要让我们在爱情里越爱越孤独!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七):感性得到爱情 理性保持爱情
爱情如镜花水月,看似美好,轻轻一碰,又容易涣散。林东林在《越相爱 越孤独》一书里便有说道:“流年不利,人心惶惶,情场如战场。战场上虽有胜负,情场里却不分输赢。”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博主的文章,十篇估摸有九篇都是在围绕“爱情”这一主题。爱情这一千古难题,连性格清冷的张爱玲也拿它没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可见张爱玲也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
翻开林东林的《越相爱 越孤独》这本书看了几章之后,显然他不是在歌颂爱情的伟大。像张爱玲这样爱得卑微到了极致的女子,想来他要是遇见了,可得好好的劝上一番了。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格外喜欢:孤单的时候要去找朋友,饱满的时候再去找爱人,因为只有心无挂碍的时候,你的判断才不会有所障碍,他才是最接近你选择Mr.Right时的那柄漏勺上的孔。
在任何一段感情当中,最大的敌人便是相爱时不懂爱。那些因为孤独而选择的伴侣,因为心有缺失时而选择的伴侣,最终往往会落得一个不清不楚的开始,最终不清不楚的结束的结果。企图用伴侣来填补生活或者内心的空缺是一个极不理智的选择,那些因为感性而做的选择,最终都需要以时间,精力,和情感的消耗来作为代价。
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把爱情称之为“快餐爱情”。轰轰烈烈的开始,然后热恋,争吵,最终不欢而散。男人以女人能维持多久新鲜感为基础,女人以男人能为她投资多少而为安全感。换伴侣如走马灯,最终越发的空虚和不满足。这样的行为在《越相爱越孤独》一书中也有解答,面对爱情,我们要去尝尽跟对方的酸甜苦辣和爱恨情仇,要去品味难受、折磨、担心,培养起自己在情感中的热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无论是与谁在一起,不要去计较得失,要用我们的本能去理解对方的本能,即使最终不能走到一起,这些经历过的回忆,也会成为彼此回顾一生时最为珍贵的财富。
有人说,感情的开始需要两个人的同意,感情的结束,却只需要一个人的放弃。感情的事,最难过的莫过于此,一个人想走,一个人要留。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年轻的时候谁没有经历过几段轰轰烈烈而没有结局的感情。说到底,人不残忍,时间才最残忍,命运才最残忍。然而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我们才能懂得成长,才会明白要好好爱自己才是王道。只有当你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你才不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如果你正在为爱情发愁,不妨打开林东林的《越相爱 越孤独》看看,当局之谜,第三者的视角更能一解你心中的疑惑。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八):越自爱 越洒脱
说实话,《越相爱 越孤独》这本书看到一半,就觉得看的心里堵的慌。我甚至直接把书扔到了一边,觉得作者就是站在男性角度,强加给读者简单、直接、粗暴、凉薄的爱情观。
就这样,我将这本书放在办公桌一周,每天看着它在文件堆里挣扎,而我就像高高在上的君王,冷漠的看它入了冷宫。 可是仔细想来,又觉得自己太过份了。为什么,因为作者大概说的越是真话,就越是让人讨厌吧。 我不知道作者林东林本人是什么样的经历,但书看到前一半时,总觉得作者把现代的“快餐式”爱情描写的太过难看和真实。站在女性角度,心里很不爽,但这可能又是当今的事实真相。虽不悦,但存在就有它的道理和发展形成的必然性。
或许,现代人的交往太过迅速和直接,而两性之间因为太害怕孤独,才需要“同居搭伙”式的互为相伴。但这能否称为是短暂的爱情?我的答案是不置可否。况且,现代人的孤独感又来自人性的哪一面呢?归根结底,还是互相缺乏安全感。大家本就互不信任,又希望互相依赖,却又不想互负责任,最后也必然走向互相伤害。 书中也从唐明清朝到民国和现代,列举了许多爱情故事,但作者想要表达的爱情观又始终在云遮雾罩中。给作者的感觉是——既想让你相信世间有纯粹的爱情,又让你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爱情都挡不住男人在人性的兽性的面前,纯粹的爱情也绝抵不过身体的本能花心。或许,这也真实反应了从男性角度在两性关系中的实际想法。但无论是在什么年代,也总是有不同的女性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如今这个时代,虽然大环境还偏重于男性主导,但从两性关系中也逐渐能看到未来发展的端倪——这个社会必将发展成中性化。男、女将会在世间各自主导属于两性各自的未来平衡面。 女性发展的未来,也绝非男性所期望的“上的厅堂下得厨房”那种女性目标。就像作者所欣赏的纯粹的烟火气的女子,这个时代很难再产出。毕竟,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这种好事,女性也希望自己能碰到。 而聊到张爱玲和胡兰成曾经的爱情,作者也是从男性的角度揣摩的太多。什么样的爱情,只要不是当事人,谁都无法真正理解她(他)本人的想法。而通常在一段感情中,女性多是付出的会比男性多一些。在爱情里面,女性感受到的甜蜜或酸楚也是与男性有所不同的。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这本书虽没看过,或许正如作者林东林所说,他的才气确实很不一般。但不管他是才子也罢,渣男也好,私以为,在他和张爱玲的这段感情里,他付出的情也只能是他滥情的一部分,算不算是爱情也只有他自己清楚,可能从始至终他爱的只是他自己,其他的都是生存和生活的刚需吧。 而张爱玲对他,从她对胡兰成的言行中,或是字里行间却是能看出,她对他是真的付出过真实的爱情。然而,清高如她,又怎么能让自己在这段仅自己唱独角戏的爱情中去承认——对方并没有象她爱他那般爱过自己呢。所以,她到死也不愿意承认曾经的自己是错爱。我想,她放不下的并不是胡兰成,而是不愿放过自己曾经的愚蠢吧。 正如作者认为的越相爱越孤独,答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如果双方是真的相爱,又怎会孤独。说到底,还是不够爱。 无论在什么年代,不管是男是女,只有自己越自爱,才会越洒脱,又何来孤独可言。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九):爱情的另一种逻辑
作为一个喜欢看言情小说的读者,我看到林东东的作品时,对书名有些不以为然,相爱的人,怎么可能孤独呢?当然应该是越相爱越深爱啊!言情小说是小说没错,但是故事总是源于现实的,没道理相爱能和孤独扯到一块儿啊!所以,《越相爱越孤独》这个书名大约是个悖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但是,当我打开这本书,我渐渐不再质疑书名。
换一个角度思考,《越相爱越孤独》也有自成一脉的逻辑。从不同的角度看爱情,孤独感可能是真的存在的。
在WB上,我看到网友(晚稻的只言片语)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都不容易看到并尊重恋人的爱的逻辑,相反我们都执着在自己的爱的方式上,并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这就导致了孤独,并且越相爱越孤独。很多时候,我们看待别人(包括爱人)的出发点,是我们自身的家庭环境、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给我们塑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衡量别人的时候,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都带着我们自身的标准。
然而,被我们衡量的人却不一定和我们有同样的背景和观念,因此,当我们本着“我是为你好”的想法去对别人的人生发声的时候,其实,并不一定能理解对方的内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正如晚稻的只言片语所说,我们都执着在自己的爱的方式上,并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拼命想要去改变别人,这样,到最后,两颗心便会渐行渐远。
林东东,站在爱情的圈外看爱情,大约真的看到了执念后深藏于内心的孤独感吧。
本书中的其中一个观点:
在爱情的世界里,并非都是你敬我一尺,我换你一丈,很多时候是反过来的,你敬我一丈我还你一尺。在我看来,这是爱情的双方的博弈:
在爱情里,你是还是付出的一方还是索取的一方?
在相爱时,你是否愿意一味付出不求对方的回报?
面对感情,即使得不到回应,你是否还能做到全心全意对待对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觉得,爱情的存在脱离不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即便两颗心的距离拉得再近,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进行身心的对话。
如果想要在爱情里不孤独,真的要想清楚以上几个问题,如果你能做到并且无怨无悔,那我觉得即便得不到回应,你也是可以不孤独的。毕竟,你拥有你可以接受的相爱方式。
反之,你做不到,内心必然孤独。
最后,借用本书宣传语中的一句话的意思,提出两点忠告:
喝酒吧,朋友,不要太醉,带着微醺的眼光看爱情,在有原则的基础上放松对爱情的要求;
恋爱吧,朋友,不要太傻,带着几分理智面对爱情,在不违背内心的情况下品恋爱的滋味。
《越相爱越孤独》读后感(十):感性得到爱情,理性保质爱情
《越相爱越孤独》是作家林东林的一篇情感随笔集。通常由男作家写的情感,比女作家写的情感更加的犀利。女作家对于感情剖析更加的浪漫和感性,而男作家往往会从人的劣根性开始出发。你会发现爱情对于男女的定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大家都认为,被爱和有爱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如果双方都想要从对方那里索取,终归会有爱情消失的一天。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不容易看到自己恋人的爱的逻辑,相反我们都沉浸在自己对于爱人的方式上,并且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这就导致了在爱情上的孤独,并且你会发现两人越相爱越孤独。不知道这本《越相爱越孤独》的题目是不是从武志红的这句话来的,但我觉得,林东林在这本书中所举的例子,都在印证武志红的这一个观点。
就拿最著名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来说吧。
张爱玲爱胡兰成是毋庸置疑的,胡兰成开始必定也是爱着张爱玲的,但是张爱玲的爱情在这段关系中是如此的卑微,简直低到尘埃里。胡兰成对于张爱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pua。
张爱玲一直执着在对胡兰成不停的付出和盲目的信任上。也许是原生家庭的伤害,所以张爱玲对于每一份感情都非常的执着,并且陷入在自己的这种执着中,被自己的爱情而感动。
胡兰成的一开始是慕艾张爱玲的才气对她展开了追求。胡兰成对于感情的追求是非常自由的,并不专一,并且他认为自己爱的方式并没有错。
于是两个人对于爱情的定义不同,产生了矛盾。必定也产生了一个不完美的结局。
他们相爱吗?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相爱的。孤独吗?张爱玲简直就是感情孤独的代名词。
不仅过去的人是这样,现在的人也是这样,尤其在这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一见钟情往往非常多,而两个人交往之后,面临的问题又是如此的现实。
男生有没有房子?女生工作稳不稳定?都变成了横亘在两人的爱情之路上的拦路石。
男生与女生相爱之后,往往谈的是一种空中阁楼的恋爱,没有目标,没有物质基础。这种毫无踏实感的爱情,给予人的也只有矛盾与孤独。
更何况人的生理与本能,赋予了男人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女人更多的忍让。
林东林的文笔非常的犀利,以至于开始的时候让人根本就看不下去。觉得感情对于物质和劣根性,太不堪一击了。
书名《越相爱越孤独》,有一种悲凉的美感,而林东林写的句子,却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在这种美感上狠狠的切了一刀。让人感觉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冷酷。
你可以说林东林是现实的,他将人对爱情的浪漫幻想打得粉碎。你又可以说他是浪漫的,因为在这种冰冷的现实之中,他依然还会教导人们相信爱情。
那么到最后问题来了,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越相爱越孤独,那么还有没有必要在一起了?
一个人的孤独是否好过于两个人的孤独?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也是孤独,怎么做才能够抱团取暖呢?
你可以看看这本书,在书中也许会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