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识》是一本由FL-ZC小花 / 何敬尧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线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入夜识》读后感(一):妖怪文化的现代演绎
鸟山石燕绘《百鬼夜行》,将妖怪具象大众化了,更进一步助推了妖怪文化的发展。与大多数民俗文化类似,妖怪文化同样依托于想象力和传播不断壮大,这一过程中,时代的变化也悄悄渗入了妖怪文化的发展。《入夜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以《百鬼夜行》为蓝本,将现代文化的影响渗透入其中而绘成的图鉴。
《入夜识》的现代感,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妖怪的肌肉感增强。以狂骨为例。在鸟山石燕所绘中,狂骨是从井中升起的妖怪,因为其实体不明,故绘图仅以寥寥数笔绘其神。在《入夜识》中则赋予了名字拆分意义上的身体。除了正常人体的头骨外,作者大胆的赋予了狂骨鸟类或大型爬行类动物的骨架,更进一步以多足(手)的形象突出骨。另一方面,则在翅膀(手)相应部位突出肌肉覆盖,予人狂之印象。
相类似的,骨女也有同样的演化。在《续百鬼》中以和服女子的形象出现,仅在头部露出端倪。本作中则更接近“红粉骷髅”之感,在艳丽的外表和完美的肌肉线条下不过是白骨森森之感跃然纸上。当妖怪形象具体化后,传统的以意念、气氛令人恐惧的妖怪文学作品感染力有所下降,因为人们不再相信一个已知的孱弱的形象能带来的伤害。因此妖怪也要变得充满力量感。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力与美的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峰。现实中人们对肌肉线条的追求,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妖怪们,作为徘徊在夜晚对人类有威胁的存在,妖怪们拥有完美的肌肉是多么合乎情理的要求。
与《百鬼夜行》相比,本作第二个变化是妖怪们的面部更加接近于人,有了表情往往更加恐怖。名为铁鼠的妖怪,在本作中长了一个鼠类的头、圆瞪的双眼充满了愤懑,体现了铁鼠内心的不甘。环伺其身的群鼠也都杀红了眼,远比《百鬼夜行》中斯文咬书的形象要可怖的多。
入内雀一妖则在两本作品中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特征。《百鬼夜行》中式仰慕精读的官员死后化作鸟雀飞往京都;而《入夜识》这算是被罚离京都的官员郁郁寡欢而亡,化作鸟雀飞抵京都啄食米饭。这幅画作非常有张力,它描绘的是实方化鸟的过程,既是一种因怨恨而起的变化也是遁入魔道的表现,因此所化之鸟无不充满狰狞、肃杀之气。存有的人脸也是扭曲而变形的。对鵺的描绘在两部作品中同样差异较大。
《百鬼夜行》中的鵺充满了一种促狭之感,展现的是它发出不吉利的似人啼声,以捉弄人为乐趣。而本作中则以更具故事性的一幕展现了这种妖怪的害人之心。以人手为中心配合文字中所提到的源赖政毫不畏惧射杀鵺的故事,而鵺的形态也融合了多种动物特征,以接近人的面孔(猴面)和多种生物杂糅的身体构成了似人但非人的怪物形象。本作中基于人面进行的演绎,体现了一种近未来的观点。随着科技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被人类认识。先人们所恐惧的未知的事物逐渐清晰,丧失了恐惧感。现代人类恐惧的是高度接近于人但是并非人类的物种,例如想象中的外星人、克隆人乃至机器人。这种对高度似人而非人的恐惧折射到妖怪文化里,自然就有了接近于人的形象、灵活的肌肉以及骇人表情结合之下的妖怪们。
本书在其他诸多方面,都对妖怪们的现代演绎,在此不再一一枚举。总体看,无论是肌肉化还是面部真实化,都是一个写意到写实的过程,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美学思想的交融。总之,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咂摸的画集。
《入夜识》读后感(二):中国画师笔下的百鬼夜行:无法背负的人间苦难
日本的鬼怪传说风行于世,涉及到的文化元素庞杂繁复,又为后世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开辟了新世界。从江户时代著名妖怪画师鸟山石燕奠定了妖怪的经典形象开始,到被誉为“日本鬼怪漫画第一人”的水木茂的延袭与开拓,日本妖怪绘画始终以卓越的创造力推动传承。这不仅使它受到本国读者的追捧,还在中国大放异彩。
这得益于它特有的艺术魅力,以及同中国鬼怪形象的演变联系。如今,日本妖怪画的发展长河中,又添中国元素,由中国画师FL-ZC小花绘制,何敬尧编著的《入夜识》登录中国,这部作品以鸟山石燕的创作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全新的创意表现。
《入夜识》一书封面传说中妖怪们凶残可怖,无法从善如流,这是人类对此产生惧怕的根源。如果结合到现实世界来看,会发现有些妖怪可能指向的是自然灾难。雪女出没于朔风暴雪之处,濡女生活在海边,她们冷酷残忍,实则是人们对发生雪灾和海难之因的解读;还有的人生前被他人无辜杀害,因怨仇太深,最终以鬼怪面目重返人间寻仇,手之目是这类故事的典型。下面笔者将结合《入夜识》中的妖怪形象,略谈谈妖怪画中人的这种境遇。
《入夜识》中的雪女形象妖怪画的形象表现因不同时代的审美变化而存在很大的差异。鸟山石燕的作品有山水画的特点,这本妖怪图鉴则更接近于漫画的风格。在这位年轻的画师FL-ZC小花笔下,妖怪色彩冷艳逼人,画面构造充满想象的张力。
其中,濡女的形象为人面蛇身,面目狰狞。她是栖息在海边的妖怪,据说对人类生命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渔民们认为,她的出现是不详之兆。实则,这很可能是对海难的一种解读。无常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面对巨大的破坏力,鬼怪操控之说口耳相传,遂衍生出各种妖怪的传说和故事。
亦侧面说明了原初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朴厚的认识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有更为直接的表达。比如,期盼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观念。这在中日两国的民间故事里都有所表现:如《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日本鬼怪故事中的《赤舌》、《桥姬》、《丑时参》等。
赤舌的画面结构在画师笔下别开生面,同骨伞、火消婆、雨女、长壁等其它二十一个妖怪组成了一幅长卷《封魔时》,赤舌所占画幅巨大,一副气吞山河的模样。它是负责掌管水闸开关的妖怪,经历同手之目类似,历经惨死,执念不消。相传他生前生活的村庄遭遇大旱,原本这里有可供活命的水源,但是上游的村民为了存水关闭水闸。为了求生,他趁着夜色偷到上游村子开闸放水,结果被凶残蛮横的村民发现后活活打死。从这之后,人们认为水闸没来由的开合是赤舌所为。
《封魔时》桥姬与丑时参一样,是嫉妒心极强的妖怪。生前她们都遭遇过被男子抛弃的惨事,因无法放下心中的怨恨,遂成鬼坠魔。这种民间记忆世代相传,表面上看描绘的是奇谲缤纷的妖怪世界,实则表达着人间无法背负的苦难。在人类的生存图景之中,寓含着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人间正道的追寻,这是作品跨越地域与时代之后,依然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一个要素。《入夜识》中亦有效地表达了这一点。
这本图鉴绘有九十九个妖怪,他们形态各异,执着于未完的人间遗愿。之所以不满百,据画师所言,是因日本民间流传的“百物语”习俗。这是一种召唤鬼怪的游戏,当夜幕降临时,燃起百支蜡烛,人们每讲完一则怪谈便熄灭一支烛火,讲到一百则时,百鬼就会出没。所以,九十九只妖怪给即将开启的鬼怪世界留下了悬念,亦为读者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入夜识》中的丑时参与濡女已发《晶报》港深书评。
《入夜识》读后感(三):入夜识,百鬼现,一本百鬼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手绘图鉴
传说,日本的平安时代,是一个幽暗未明、人类和妖怪并存的时代。妖怪和人住的地方,在空间上是重叠的,只不过人类在白天活动,而妖怪们则在夜晚活动。
每当夜幕降临,各种奇形怪状的妖怪们就粉墨登场,像是庙会的行列一般,带着狰狞的面孔,走在大路上,人称“百鬼夜行”,据说亲眼目睹这一场景的人都会无缘无故地丧命。
江户时代著名的妖怪绘师鸟山石燕,根据日本文学作品、日本民间传说以及日本传统艺术,绘制了《画图百鬼夜行》,确立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日本妖怪的原型,为后来的日本妖怪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而今天,来自中国的独立插画师FL-ZC小花,与妖怪文化研究者,新锐小说家何敬尧,一起合作完成了一本致敬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创作的手绘图鉴——《入夜识》。
在网上搜索“百鬼夜行”,就会出来关于“百鬼”的搜索结果,但其中好多只有一句话的简介,《入夜识》这本书则挑选了其中99个妖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比如黑冢,不同于网上搜索出的那个喜欢收集美男子头颅的鬼婆婆,在《入夜识》中,黑冢是一个因为误杀了自己女儿而变成鬼的鬼婆的坟墓。
传说在镰仓幕府时代,有一位名叫岩手的妇人,负责照顾某个公卿府邸的千金小姐。小姐生了重病,一位阴阳师前来探病,认为小姐只有食用孕妇的新鲜肝脏才能病愈。于是岩手就外出寻找肝脏药引,流落到一片荒芜的原野,在这个地方独自生活了很多年。
多年后,岩手遇上了一位孕妇,为了能治小姐的病,便杀害了这位孕妇,不料这名孕妇却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岩手发疯成为鬼婆,只要有人来岩屋借宿,她就会假意招待,到了晚上用利刃将其刺死,饮其血,噬其肉。最后,岩手被一位僧人击倒,坟墓被称为黑冢。
看完这个故事,只想感叹一句,真是造化弄人。
在《入夜识》中,类似于这种因为命运悲惨,惨死之后形成的妖怪不在少数,但也有些妖怪是自己作死。
比如这个百百目鬼,生前是一个女扒手,偷惯了铜钱,死后就变成了一名手上长满了眼睛的女妖怪。
徘徊于人世的百百目鬼,有时会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讲述自己生前的事,有时也会展现自己长满眼睛的手臂。
仔细看这个百百目鬼,不止手上长了眼睛,身上也长满了眼睛,还有几只长在心口,似乎在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谴责:当初为什么要去当一个扒手呢?
除了在故事内容上进行了扩充以及整合外,这本书的插画也非常有意思。笔触繁复华丽,兼具美感与力度,将原先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或多个妖怪组合在一起的画法,也出乎意料地有趣。
比如这一幅,将道成寺钟和目竞画在了一起。
道成寺钟的传说,是一个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悲恋故事。
传说,在醍醐天皇时代,有位容貌俊郎的僧人,名叫安珍。安珍每年都会在一户人家借宿,这户人家中有个女儿,名叫清姬。
有一年,安珍无意中对清姬说道,“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你长大后,我就娶你为妻。”清姬信以为真,长到十三岁时,大胆向安珍示爱,请他履行诺言。
安珍借口自己必须先去参神拜佛,一去不回。清姬得知自己被骗,愤怒地变成了一条蛇,不停寻找安珍。
安珍跑呀跑呀跑到“道成寺”里,躲在了一口大钟内,结果清姬也追来了,嗅到了安珍的气味,呼啦一下子就把钟给缠住了。
大钟十分坚固,清姬拿大钟没办法,于是就口吐火焰,把安珍活活烧死,自己也在绝望下投河自尽了。
目竞则是一种看起来很庞大的、能够塞满一个院子的骷髅状妖怪,在夜晚进到人的院子里来,用它骷髅头的“双眼”与人对视,如果人率先移开目光,目竞就会把人吃掉,而如果人一直与它对视,目竞就会心虚地跑掉了。
在这幅画中,清姬目光悲切,朝大钟喷吐着熊熊烈火,而目竞的眼光则透射大钟,显现出钟内已变成白骨的安珍,不得不令人惊叹,这样的安排真是太精妙了。
还有最后的这幅“逢魔时”,将样貌迥然、个性不一的众多小妖怪放在了同一幅画里,用色大胆,趣味盎然。
FL-ZC小花在这本书中,手绘了99个妖怪,重塑了“百鬼夜行”,何敬尧配上百科全书式的文字,想象力之奇诡,构思之大胆,细节之丰富,令人耳目一新。
喜欢日本百鬼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妖怪图鉴哦。
《入夜识》读后感(四):黄昏逢千妖,入夜见百鬼
上半年读的一个系列的妖怪小说中有一个我很中意的设定,双主角其一由于幼年时云外镜(镜之付丧神,付丧神指因器物放置百年诞生灵性后化成的妖怪)碎片落入左眼而而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背负罪孽之人在他眼中将化身为妖。淹死小孩的人在他看来是兵主部,窃取财物者在他看来是百百目鬼,假扮成被害人来隐瞒杀人事实的家伙在他看来则是打铁婆婆,换句话说,负罪者的形貌在他眼中会变为与其犯下的罪行相对应的妖怪。
著名妖怪绘师鸟山石燕所画的《百鬼夜行》与日本独特的信仰“八百万神灵”暗合,他笔下的千妖百鬼各具异色,带有浓厚的“非人”气息,一眼望去便知“乃怪异也”,而《入夜识》中的妖怪第一眼给我的感觉便是像,像脱胎于人,由人的种种欲望扭曲汇集而成的产物。如果说《百鬼夜行》中的妖怪是天生,那么《入夜识》里的妖怪或许可以称之为地养,翻看这本画集时,大部分时间我都觉得自己看到的并非意念心魂灵气元力所化的妖怪,而是通过落入云外镜碎片的双眼看着“人”这一存在。
《入夜识》中的妖怪或面部表情或身体结构,二者至少有一接近于人。无论这只妖怪是否生前为人,在他们身上总能找到人类的影子。然而无论有多像,他们终归是妖,他们的肢体像人,却能做出一系列人扭断腰也凹不成的造型,他们的神色像人,像的却是人扭曲成非人的那部分。作者以冷色调画百鬼的妖气森森,却也不惧以鲜艳的色彩去展现百鬼的妖冶夺目。
高女入内雀妖怪中不乏女性,然而不管化作人类时的模样有多美艳,不管凌乱的衣衫、裸露的肌肤所该呈现的镜头本是香艳撩人等字眼,作者笔下的女妖女鬼美则美矣,却无处不透着诡异危险的气息。换言之,鬼气么,管够,色气嘛,没有!毕竟妖怪是妖怪,不是人,红粉再美亦是骷髅,她们是食人花而非牡丹花,卖肉这等下作之事,人去做便是了,不必荼毒到妖怪身上。
丑时叁姑获鸟不同于《百鬼夜行》里妖怪的“形单影只”,《入夜识》中有几只妖怪却是和被害者“绑定”出现,黑冢带着被她剖腹的孕妇,犬神带着被他咬死的小孩,骨女掐着被她迷惑的男子的脖颈,姑获鸟抱着被她偷走的婴儿,清姬抱着装有被烧死的负心汉安珍的道成寺钟………闻弦歌而知雅意,见亡者而识百鬼,这一登场方式无疑很好地契合了妖怪们背后的故事,也让其形象更具辨识性。
黑冢犬神骨女在表现一些妖怪的某种特性时,作者的处理方式让我眼前一亮。轱辘首(又名飞头蛮)的脖子可以伸缩自如,每到夜里头颅就会掉落,作者断首以证;肉人全身都是软趴趴的肉块,为了展示其肉质鲜美,作者于是派两名武士将其切片;目竞有透视之能,薄幸的安珍躲进道成寺钟被清姬以蛇身缠绕口吐火焰活活烧死,作者大手一挥让二者同台竞技,使读者在目竞的帮助下窥得钟内安珍的死相,不可谓不是巧招。
轱辘首肉人道成寺钟&目竞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装帧的功劳,大16开、锁线平摊、120g超感纸的组合让作品的细节呈现得淋漓尽致。在目录设计上,作者在以妖怪之名分页的四列画上了不同的月亮,从亏到盈、从残月到圆月,在以内容分章的两部分画上了黄昏逢魔时的红日和落日后灰色的妖怪眼球,如同夜色渐浓的一种暗示,正合了这本画集的名字。
另一个让我觉得作者独具匠心的地方是他还为妖怪们设计了一套“鬼文字”字符,就写在妖怪们的中文名旁边,一开始看到时我还以为是假名,研究了一下才明白是类似符文的独特设计,可惜到底看不明白,不能更好地体会个中趣味。
令我惊喜的是在最后一部分“入夜识解”中,还收录了99个Q版妖怪,虽然作者自称是个“拙一点的版本”,我看着却十分喜欢,妖怪们Q弹可爱的模样,或许将其命名为《百鬼夜行 小萌书》也无不可(笑)。
Q版百鬼一览Q版百鬼二览然而让我不解的地方也有一个,那就是鵺这一妖怪。鵺或名鵼,《平家物语》载其猴头、狸身、虎躯、蛇尾、无翼而飞,无论是在《百鬼夜行》还是后世其他相关作品中鵺都没有翅膀,但在《入夜识》里它却长出了黑色的羽翼……
《百鬼夜行》里的鵺(鵼)《入夜识》里的鵺我私下猜测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搞混了鵼和白鵺,《山海经》载“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从中国东渡到日本的妖怪不少,九尾狐变玉藻前(她在印度还有个名字叫华阳天)想来是最知名的一例,这其中不乏外貌战力大变者如镰鼬,东渡前乃是赫赫有名的四凶之一穷奇,而鵺亦是其中表率,《山海经》里它是白鸟,《源氏物语》中它的外形却集合东北方的寅(虎)、东南方的巳(蛇)、西南方的申(猿)、西北方的乾(犬),包含了干支五行的思想。变化如此之大,其实更应视为两种不同的妖怪。然而这个猜测解释不了为什么白鵺是白翼,《入夜识》里的鵺却是黑翼,或许作者只是单纯想创新吧。尽管这创新在我看来“违规”了。
最后说说《入夜识》中我最喜欢的妖怪——红叶狩。《百鬼夜行》记述了红叶狩的前身,其后来转生成织田信长的说法曾叫我吃了一惊,《入夜识》特邀对岸的妖怪文化研究者何敬尧撰文,让我知道了这个因其父向第六天魔王祈求而带着邪恶之心降生的女子,在为恶后也曾悔过,曾教导流放之地的村民读书写字、用法术给他们治病,尽管后来她再度被内心的邪恶侵蚀堕落,但她这段时期的善行却让鬼无里(流放之地)的居民记住了她、感谢她的恩惠,在世人皆称她为鬼女时,多了一个“红叶樣”的名字。
一体两面,亦鬼亦神,或许这才是我心中妖的样子,也是我心中人的样子。至于她长什么样……不告(拍)诉(给)你,我要一人独占。
《入夜识》读后感(五):历时两年重塑日本“百鬼夜行”,这位90后独立画师的想象力真是太绝了!
“都说世间无,却道心中有。” 妖怪,无疑是这世上最神秘莫测的存在了。 有人说,是妖怪蛊惑了人心; 也有人说,妖怪是人性的缩影。
说到妖怪,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个经典形象呢?
《封神榜》里的狐妖苏妲己?
《西游记》里的白骨精?
《白蛇传》里的白娘子?
……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衍生出的各路神仙鬼怪数不胜数,若他们能齐聚一堂,定然也是分外热闹。
奇怪的是,好像能一下子叫上名的妖怪并不多。
细数起来,此类怪力乱神的经典也不在少数。上古的《山海经》,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以及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林林总总的妖怪数量少说也有成千上万种。
《论语》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正统文化对于各种鬼神的态度向来都是敬而远之的,所以妖怪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自然也就逐渐失落了。
不过,在中国式微的“妖怪文化”在日本发展得倒是很繁荣,甚至成了一门系统的学说,日本也被冠以“妖怪列岛”之称。很多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日本动漫,如《千与千寻》《犬夜叉》《夏目友人帐》等等,都是鬼怪题材。近几年国内流行的手游《阴阳师》也是以日本平安时代阴阳师安倍晴明与妖鬼之间的故事为蓝本的。
日本有没有一部类似《山海经》的经典之作呢?
还真有,那就是鸟山石燕倾其一生绘制的“百鬼夜行”系列!
“百鬼夜行”,讲述的是一个幽暗未明、人妖共处的时代。就像《千与千寻》里那样,妖与人居住的地方在空间上其实是重叠的,只是白天人类出来活动,而到了晚上,妖怪们便纷纷涌现在大街小巷里。他们肆意狂欢,好不热闹。
在日本有个说法:先有鸟山石燕,再有“百鬼夜行”,之后日本始称妖怪列岛。
妖怪推理小说之王京极夏彦,世界妖怪协会会长、日本鬼怪漫画之父水木茂,都是以他的作品为灵感源泉!
然而对于国内读者来说,由于文化差异,要理解未注解版的原作还是有些难度的;而且鸟山石燕的绘画都是黑白线稿,在传承过程中,画质有损,线条模糊,有很多的残缺。读起来费力且不易领略其中的精妙。
因此,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百鬼夜行”的手绘图鉴本《入夜识》。
《入夜识》是90后独立画师FL-ZC小花以“百鬼夜行”中的妖怪为原型,兼顾了《山海经》里的形象设计,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对妖怪世界的认知与大胆想象,历时两年精心打造出来的一个光怪陆离的纸上世界。
其想象之奇诡,构思之大胆,细节之丰富,令人惊叹。也让人在这场突破传统的视觉盛宴中,重拾孩童时代对自然世界的感性想象,激发我们内心久已遗忘的情感。
此外,还有知名妖怪研究学者何敬尧为本书撰文,或讲故事,或旁征博引,或做百科式的简介,令人耳目一新。
选择这本书,原因很简单:
鸟山石燕之前,日本的鬼怪大都形象可怖,面容模糊。到了鸟山石燕这里,他初次细致地展现了妖怪们的体貌习性。
他主要表现的并非妖怪的恐怖感,而是在画中描绘出一些能够使人微笑或是感到奇妙的因素。在这些画作中,石燕往往融入了一些隐喻以及暗喻的手法,读者也能很好地通过观察这些细节来体悟画家的创作本意。
这个特点,在FL-ZC小花的作品中也多有体现。
但FL-ZC小花的创作又不是对鸟山石燕作品的照搬,而是融入了自己对妖怪世界的认知和大胆想象,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其想象之奇诡,构思之大胆,细节之丰富,令人惊叹。
例如中日两国人都熟知的“天狗”。
中国现代的天狗形象是生活在天上的狗,而日本的天狗则是半人半鸟或长着长鼻子红脸的狰狞形象。
对比二人笔下的天狗,不难发现,他们采纳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
△鸟山石燕沿用的,是平安时代绘卷中半人半鸟的天狗形象,FL-ZC小花笔下是日本民众熟知的天狗形象。在漫长的妖怪文化发展历程中,天狗的形象也一直在变。
FL-ZC小花细致地抓住了这个特点,通过对中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天狗形象深入挖掘,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将这些形象融入同一幅画作中。
《山海经》中的天狗,“状如狸而白首”。
平安时期,传记体历史物语“四镜”之一的《大镜》中有将“物怪”称为“天狗”的记载,而“物怪”是由心怀怨恨死去的僧人变化而成的。
阳明文本库藏书《平治物语》中记载,天狗分大天狗和小天狗,小天狗也就是木叶天狗,是大天狗的随从。
谣曲《鞍马天狗》中大天狗出场时戴的面具形象,是鼻子似鸟嘴,赤发,狰狞的面孔,头戴大兜巾,身穿被称为“狩衣”的神官服,下身是“半切”的袴。小天狗是鸱鸟形象。
FL-ZC小花的作品中,大天狗脸庞红润,鼻子高长,毛发花白,身穿狩衣,背后长着一双翅膀,脚踩高木屐,手持团扇,手腕和脖子上,都有僧人用的佛珠。
小天狗是鸱鸟的形象,手上拿着铁仗,以随从的形象围绕在大天狗身旁。
有趣的是它们的表情。大天狗怒目圆睁,龇牙咧嘴很是狰狞。小天狗警惕地睁着大眼,有两只被大天狗踩在脚下,似代步工具的样子,细节处把主仆地位处理得非常传神。
虽说是狰狞形象,但他大胆的画风之下,妖怪们却处处透着萌感。这在目前市面上讲究柔美的画风中是独一无二的。
FL-ZC小花通过繁复的绘画手法,和饱满的用色,让画面立体感和故事感更强,更有冲击力,可说是重新赋予了这些妖怪生命。
△FL-ZC小花笔下的河童(右)、穷奇除了很多人可能比较熟悉的河童、穷奇等妖怪,书中也有稍微冷僻的烟烟罗、瓶长等妖怪。
FL-ZC小花创作《入夜识》用了两年时间,一笔一画纯手绘画完了99个妖怪。
先来看看他创作这本书用到的工具:
科学毛笔、蘸水笔、施德楼自动铅笔、copic马克笔和三菱彩色铅芯
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看来又是一位平平无奇的绘画小天才!
果然,据FL-ZC小花自己说,走上画妖怪和这条路是注定的。“对图像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小时候看过的鬼片,即使忘记剧情,也不会忘记画面。后来发现妖怪、尸体这些别人避恐不及的话题,对他而言没什么是说不得、画不得的。
“相比想象中的怪诞世界,人类社会我觉得没那么真实,每当我感受到这份虚伪或者空洞的时候 我都会去画的世界里找一份真实,尽管这是精神上的。所以大部分的创作都来自有感而发或者随心而定,这是我唯一能找到自由而感到充实的地方了。”
相信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FL-ZC小花说到书中妖怪的创作思路,FL-ZC小花也毫无保留:
就是从根源上去想一些有趣的设计点吧,妖怪其实就是人类在古时候对一些社会现象或者自然现象不理解而臆想的产物,只要抓住他们的来源作为核心设计点去做文章就好了。
比如一个叫幽谷响的,它其实就是回声,声音在山中回荡,古人就觉得这有个妖怪!一个能吃掉声音再返回给你的妖怪,那么我就赋予它一对大耳朵和很多张嘴巴就好了!
为什么很多张嘴巴呢,因为你听到的回声是声声叠叠层层递进的对吧。它听到的是一声可传回给你的就是很多声喽!
△FL-ZC小花幽谷响不过,也是在画完这本《入夜识》之后,FL-ZC小花发现,这么好玩的妖怪世界,居然这么小众,于是他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大众展示妖怪世界的奇妙之处。
2017年,他出版了精装本《入夜识》,得到了读者和同行的一致认可,现在还有人在留言区要购书链接。
终于又是一个两年后,它来了!新版《入夜识》来了!
九十九妖,在此集结!
除了妖怪,书里还有他和卓雨共通创作的鬼文字。
鬼文字以及“呕心沥血”为每个妖怪创作的家徽。
99个家徽这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是还没看够?别着急,关于《入夜行》的创作缘起、灵感来源、突破想象,以及设计上暗藏的小心思等等诸多私家不外传的干货,都已经随书附录上了,想一窥究竟的千万不要错过!
另外,本书还特别邀请了妖怪文化研究者何敬尧撰文,或讲故事,或旁征博引,或做百科式的简介,令人耳目一新。
《入夜识》采用了精美双封,外封精美,内封古典。
裸背琐线,可180度完全摊开。
内文120克超感纸,完美再现手绘细节。
除了99个妖怪的可爱Q版图、不外传的绘者与编者对谈外,本书还随书附赠第100位个妖怪的海报!
至于这张海报上的妖怪是谁,这个惊喜,只有拿到手的小伙伴打开后才会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