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26 03:24: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摘抄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是一本由[日] 茂木健一郎 斯坦威出品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一):逻辑思考关键点有100个?

  

逻辑是什么?逻辑就是时间、空间、前后因果等众多关系。表面看来,逻辑好像挺深奥的;其实诚如“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在读这本《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之前,笔者对逻辑有点儿打怵,因为这之前有人曾指责笔者做事不合逻辑,这种打脸的话,让笔者不敢恭维、有点儿悲惨。不过,笔者从未拿它当回事。因为别人的指责根本无法阻止笔者的前进。这不,赶快读书进补、进步。

本书内涵100个关键点,每个点都是必要、连起来简直是色彩纷呈、光彩夺目。第83个关键点“写自传是对大脑最好的训练”。曾经有人觉得谦虚,不好意思轻易写出自己的真实写法,觉得我们现有的办法和策略,简直跟古人无法相提并论。认为我们无法超越古人智慧,所以不要轻易总结。非也,科学证明负责“过去和未来”的大脑部位相连,很接近。也就是说,过去和未来相隔绝不遥远,近在咫尺。

要想文章写得好,人生阅历要丰富。书中指出,要有读者意识,假设对面坐着一位读者,而且这位读者的水平还是高于作者的,坐者水平远远高于作者水平。因为存在高度差,因为作者要想写出感动坐者的文章,必须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写出让对方点赞的文章,而不是一些烂文、低质量的文字拼凑。读者的位置,决定作者的位置。要想写得好,必须脑子里时刻装着读者。心中无读者,终究最终世界无读者。没有阅读的市场,没有读者的钟情,那么一本书的使用价值何在?

智者善听。果真如此。第98个要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能有助于提升大脑的活跃度。在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过程中,或许我们就会发现长期以来自己的过重压力一切如过眼云烟,其实这便是大脑内部的自发性活动在起作用。综合来看,《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是一本让我们思考守逻辑的书。没有计划好,如何成功呢?这句话的翻版就是做事之前要未雨绸缪、提前进行逻辑思考。思考就是给思维和思路打草稿。更灵光。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二):一次逻辑思维训练

  如果我现在大三大四,你要是丢给我一本关于逻辑学或者一本跟方法论相关的书,我一定会超级不屑一顾,然后说一句“我不喜欢读这些书”。在之前我一直把类似于方法论啊、时间管理这类工具书当成一种很无趣的,并且不利于我读书的书籍,会影响我阅读的习惯的。我太过随性了,不会去关心一些能帮助我读书的方法,一心沉浸在喜欢的西方文学中,不会太过关心。只是最近读书效率越来越低,工作的繁忙导致时间不够,还是会想着去看看这类书籍。 这段时间断断续续的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阅读的故事》、《孤独的价值》、《哲学,为人生烦恼找答案》、《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等等这类书吧,又遇到今天讲的这本《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感受最大的就是这些大家总结过的读书啊、关于哲学的思考是很值得一读的,他们遇到的提到的关于读书的困惑啊,最终的解决方法好值得一学啊。以此书为例,本文写作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机制将智能体与自己现有的技能、知识结合起来,并通过日常的生活实践来实现”,同时所有的事情在大脑内部完成,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任务清单”。文中引用马文明斯基在《心智社会》一书中的理论“大脑随着hack(智能体)的积累而发挥作用的构想”,进而去阐述大脑智能体的相关知识。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从效率与灵感、情绪与压力、专注与精力、沟通与关系、记忆与整理、读书与写作、习惯与健康这些角度去阐释逻辑思考的关键,这几个角度均是挺实用的工作技巧,在读书生活中体现的很明显的。我从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上下班时间近乎是十个小时,日常隔一天要跑一个10KM,还得去健身房,回家后还得做饭,洗漱等等吧,这样匀给读书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而读书或者社交等等都需要自己时间精力投入,这时候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就愈发难了,在此书中作者也是很尽力的在解答这些问题。增加时间压力,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不被打扰久而久之工作效率就会立即提升。同时在工作中要有输出,思考所得的东西在文字上或者笔记本上有所呈现,大脑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就是不断进行着。在社交中,也是要注意社交的人数更好的去保证交流的质量,人数一多,精力不充足,就立马会出现社交质量降低的状况。在阅读中要适当阅读高难度文章,作者认为能够提高我们“看见整片森林”的能力,其实就是锻炼右脑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些就是完全基于人类当前对于大脑的科学认识以此来推动我们的生活阅读实践了。 不过受限于本文讲述的关键词太多,很多不够深刻,需要完善补充的实在是太多,很多方法读的时候还是如同空话一般,仍需不断进行大脑实践去体会。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三):生而为人,你的大脑能为你做什么

  书的名字叫《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点》,我是冲着逻辑思考来的,但其实本书的内容和逻辑思考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反而和你的日常用脑有着很大的关系,本质上来说是一本心理学书籍,用碎片化的方式告诉你大脑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活动的,甚至提供了锻炼大脑及调节情绪的方式,实用性很强。 自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便成为了对人类行为及思想研究的学科。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进一步发现心理学其实与脑科学联系十分紧密,人类之所以与动物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因为人类大脑有着复杂性,与其他生物的大脑有很大的区别。 本书以人类大脑左右脑的区别开始讲起,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左右脑分工不一样,左脑掌管逻辑思维,右脑掌管艺术与想象。但是我第一次从这本书上了解到,左右脑的分工也是理解与实践的分工,是感觉区与运动区的分工。也就是说,想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将左右脑的运用平衡起来,将理解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锻炼左右脑的平衡(书中给的建议是多用左手)。我相信这样的理论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因为就从现在来看,看书是一种信息输入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如果我将看完的书写成评论,加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将它复述出来,变成一篇书评,就是实践的过程。我通过看完书写书评完成了从理解到实践的左右脑平衡的锻炼。 书中有100条关于人类大脑的神奇知识点,从如何调节情绪到如何防空自己,从如何提升专注力到如何合理地与他人沟通,从如何提升创造性到如何锻炼记忆力等等……虽然分了章节,但是知识点仍然是碎片化的,感觉这100条每一条都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而又能非常详实。但是这样分开100条碎片化的知识点有一个好处是,我们随时可以把书放下去练习里面所说的一些建议,或者是看完一条知识就去工作,完全不会耽误看书的进度。我们可以在百忙之中抽空看上这一两条的内容,就像是微信公众号文章一样,它们独立存在,而又彼此联系,对于时间紧迫的人来说,是一本十分好读的书。 在读书的同时我也记了相关的读书笔记,其中都是我十分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写字比较丑,手账也不太会画先将就着看吧呜呜呜)。我记录了额叶掌控“欲望”,颞叶掌控“记忆”,杏仁核释放多巴胺,海马体保存记忆,白质可以判断大脑的发育情况等等……对我来说这些知识点非常的有趣,我更愿意找其他的关于脑科学的书籍继续了解下去。 这本书成为了我记读书笔记以来,记录内容最多的一本书。但同时里面有些地方让我很迷惑:比如书名,“逻辑思考”从脑科学上来讲只是本书中的内容之一,感觉这本书包括的内容不仅仅是逻辑思维了,略微有点以偏概全的感觉。如果将书名换成“大脑思考的100个关键点”是不是会更好呢?另外,书中有一节讲述的是:“调节情绪:给生活加标点”,这个“标点”让我理解的有些困难,按照书中所说的方法是加逗号,稍微休息一下的意思,可能是日语的语境与中文中的标点理解不太一样的原因吧,但我没有想到更好的词来替换。 翻译将书中一些很日语化的内容直译了过来,如“心流”的概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保留了原语言的那种味道。装帧设计也很吸睛,书的封面不会容易弄脏,这一点上我非常的喜欢~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书籍!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四):或许这些小建议对你有帮助

  

1.

虽然书名叫《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但内容跟逻辑思考的关系并不大。

全书一共有100篇,分为效率灵感、情绪压力,专注和精力,沟通和关系,记忆与整理,读书与写作,习惯与健康八个部分

内容涵盖的知识很广,但很浅,看起来讲了很多,实际没讲什么东西,就好像把名人名言或者俗语拉长了,有的篇章中也加入一些科学解释。

我翻了整本书,把一些值得学习的小建议划分成三个部分,[如何活得更快乐],[如何变得优秀],[关于写作]。

2.活得更快乐

越长越大,我们好像拥有的快乐越来越少了,每天总有烦不完的恼。

有次路过小学,看见刚放学的学生嬉戏打闹,尽管背着沉重的书包,可是依然笑得很开心,他们的烦恼好像保质期很短,很快就坏掉消失了。

文章中提出每个人都有嗜新症,嗜睡症是无法抑制地要睡觉,嗜吃症是不由自主地要吃东西,嗜新症就是控制不住地要接触新奇的事物。

小孩就算每天要上学、写作业,可是他们最容易受新事吸引,闲暇之余,也总会想各种办法来玩耍,很少会感觉无聊,或许这一点就是他们更容易开心的原因。

而成人因为有各种欲望,以及要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每天都困在原地,做着一份自己都觉得无聊无法忍受的工作。

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长时间沉浸在无聊的状态中,大脑会习惯无聊,逐渐停止生长。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寻找新的发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多给予大脑良心刺激,积极主动制造一些生活中的乐趣。

现在网上的资源那么多,学种植啊,画画啊,手工啊,都很方便,培养一门兴趣不再是一件难事。

还有经历了家庭暴力或者失恋等等痛苦的事情的人,他们中一部分会选择闭口不谈,把不安和悲痛压抑在心里,就好像找来一条布遮掩住伤口,实际上藏起来的伤口没有愈合依然在流血。

想要走出以前的痛苦经历,最好的方法就是说出来,跟别人分享经历,诉说自己的悲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正视问题。然后客观地看待问题,问问自己是否值得一辈子去背负这些伤痛?

3.更优秀

变得更优秀的第一步要会学习,知道怎么消化知识

学习不光要输入也要输出。

大脑主要通过感觉区[输入]信息,并通过运动区输出信息,输入指的是理解,输出指的是实践。

只输入,比如看一遍视频或书,看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了,但是时间一长什么都忘了,所以[很多人知道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知道有什么用,得实践这些自己喜欢的道理啊。

不过光实践不输出,效果也达不到及格。

比如画画,要想画好画,不光自己要练习画技,还得提高审美,多看看别人优秀的画作。提高了审美,再实践,自己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我们平时可以看电影写影评,看完书写书评,在知乎、B站看到健身、美容或者学习的干货文章、视频也要及时操作,而不是放在收藏夹吃灰。

平时跟别人聊天,也可以复述自己记得的内容,不仅分享了知识还巩固了自己的印象。

想要变得优秀,面对恐惧也不能退缩,只有不断前进,突破自己,才会变得更强。

对待恐惧也不能激进,不必猪突猛进,而是要先观察、了解,最后再鼓起勇气。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张图册,你所拥有的东西在地图上都是光亮的清晰的,而你害怕的东西都是一团漆黑,如果鼓足勇气去踏足恐惧之地,失败了就失败了,要是战胜了,那人生地图又会亮起一个地方。

4.关于写作

想要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就要在提出自己观点的时候时刻推问反驳自己,这样写可以吗,这种语气轻松吗之类的

还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挖掘经验的意义,重新审视和塑造自己的人生,定期将自己所做所想所感进行汇报的习惯,这样就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