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香港电影往事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14 02:40: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香港电影往事读后感1000字

  《香港电影往事》是一本由魏君子著作,58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1-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电影往事》读后感(一):徐老爷说作为热爱研究电影的发烧友,此书是必然收藏之卷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目前国内的疫情趋于稳定,听说魏君子的新书《香港电影往事》即将面市的时候,又积极的向他求证了一下。原来这本往事是访谈录。疫情期间,魏君子在喜马拉雅开了一档讲述香港电影的电台节目,就是依托这本访谈录加以扩展,加上徐克,施南生,刘伟强,尔冬升等香港电影大咖的鼎力推荐,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这些年研究香港电影,除了魏君子的书,也看过不少其他关于港片的书籍。看来看去,还是喜欢魏君子的这种风格。作为影迷最喜欢关注的就是幕后的故事,看了不少明星导演的访谈,还有不少港片的随片讲评,也了解了不少趣闻八卦,很多时候都是只言片语,听来看去,然而到最后不少逸闻趣事却能在魏君子的书里才能找到一些答案。当然这些答案未必是标准答案,但却能让人不忍释卷。 岁末《拆弹专家2》正式开画首日斩获超8000万票房,以压倒性优势摘得平安夜单日冠军!新书里讲到向华胜电影卖座八大秘诀,且看看《拆弹专家2》对了几项。1.片名吸引 2.题材选择 3.卡司配搭 4.同期对手 5.院线分析 6.宣传声势 7.档期优势 8.影片质素。 这八大秘诀可是连叶伟信导演听后都要赶紧落笔记录下来真言。 《辣手神探》片尾致敬的香港金牌编剧黄炳耀,也就是与周星驰搭戏意外走红的无敌剪刀脚胖阿sir。在互联网,百度百科,能搜到的资料里都说他是拍摄辣手神探时在异国寻找灵感时心脏病发而辞世,这样一个喜剧才华出神入化的传奇人物走得那么突然,着实让不少影迷扼腕痛惜,对于他的辞世,在《香港电影往事》里,却能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再有关于香港电影的金牌剪辑,金牌配乐,在这本书里都“有料到”!

  《香港电影往事》读后感(二):香港电影往事知多少?“港片百晓生”魏君子的两部宝藏之书

喜欢看香港电影的影迷,可能都读过魏君子老师的文章。

我大概是2007年前后开始看魏君子的文章,从最早在互联网上的论坛到后来的博客,以及在杂志上的专栏,一篇又一篇,从他的文章里,才知道原来邵氏和嘉禾的影坛争霸,还有徐克、吴宇森、王晶、周星驰、成龙等等众多香港影人的幕后往事,以前看香港电影只是看到了台前的风光演义,看了魏君子的文章才知道香港电影背后的兴衰往事。

在2020年,魏君子一举推出了两部新书《香港电影往事》和《香港电影演义》,这两部书几乎是把香港影坛的精彩故事写尽,对于港产片的影迷,是两部极具典藏意义的书籍,书中的人和事可能是一知半解,经过魏君子的系统讲述,以往的片段历史就连成了一片。

对于不了解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20岁以下的00后读者,如果他们因为周星驰、成龙、周润发、刘德华、张曼玉、林青霞的某一部经典作品而喜欢了上港产片,那么《香港电影往事》《香港电影演义》就会给年轻的读者打开一个电影新世界,原来在20年前、30年前的港产片还有那么灿烂的时光,经典作品不胜枚举,电影作品甚至远销欧美。为什么好莱坞顶级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如此热爱港产片?看看当年的港产有多精彩就知道了。

《香港电影往事》是一部口述历史,魏君子采访了嘉禾公司创始人邹文怀、《醉拳》《黄飞鸿》制片人吴思远、新艺城公司创始人麦嘉、《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新艺城公司创始人黄百鸣、《叶问》主演甄子丹等等,很多电影人都是首次接受内地媒体的深度采访,很多香港电影的往事也是首次在内地以文本的形式出版,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香港电影演义》是一部笔述历史,魏君子根据长年累月对香港电影的研究和资料整理,将一段段精彩、惊险、曲折的港产片历史串联起来,成就了这部影史演义。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魏君子书写的香港影史,从他的角度看香港电影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是类型片,魏君子把香港电影的动作片、喜剧片、僵尸片、警匪片兴衰变迁都写到了;第三部分名为“奇人”,专写港产片的顶尖影人,李翰祥、胡金铨、张彻、麦当雄、洪金宝的历史和电影作品都娓娓道来。

魏君子的文字带有吸引力,他就像是一位说书人一样,把过往历史的高光时刻用精炼的文字一一道来,看他的文章和书籍,一看就很难放下。十余年前,魏君子也热衷于点评新上映的香港电影,凭借他的丰富知识储备,对港片的点评往往也是一针见血。在经历了港产片研究专家、影评人、媒体人三重身份之后,魏君子现在是一位电影制片人,他制作的电影《奇门遁甲》同样有很深的港产片印记。

魏君子自述,他2001年就开始在互联网上撰写有关香港电影的文章,将近20年过去了,《香港电影往事》和《香港电影演义》这两本书,可以看做是他多年来研究香港电影的精华所得,虽然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但是经典电影不会因为岁月褪色,有关那段黄金岁月的的专著,也值得一读。

崔汀/文

  《香港电影往事》读后感(三):《香港电影往事》用脚和血写出来的私人电影史

  

论对香港电影的了解,整个内地,魏君子要说自己第二,恐怕很少有人敢说自己第一。关于这一点,看看他最新出版的这两本书《香港电影往事》和《香港电影演义》就知道:甄子丹和文隽亲自写序。徐克、施南生、刘伟强、尔冬升……手书墨宝推荐。这样的“大场面”,除他之外,没有人能够做到。

而翻翻这两本书,你更会感慨:每一页纸都是历史,每一行字都有八卦。满满的干货,信息量大到每看一会儿都得停下来消化一会儿。比如:邵逸夫(没错,就是你们学校“逸夫楼”那个邵逸夫)怎样对二哥发动“杯酒释兵权”然后打下邵氏基业?“独臂刀王”王羽如何现场目击古龙“血溅吟松阁”真相?周星驰《国产凌凌漆》的原型怎么会是向佐的叔叔向华胜?罗维连续发掘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为何到头两手空?无数港片迷心目中的童年阴影《黑太阳731》为何成为香港第一部三级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里写到的每一个人,作者魏君子几乎都亲自采访过。楚原、邹文怀、田丰、吴思远、麦嘉、吴宇森、施南生、泰迪罗宾、黄百鸣、向华胜、杜琪峰、徐克、刘伟强、刘家良、袁和平、甄子丹、洪金宝……这一串名字,对影迷来说,都是熟之又熟而又无缘得见,而对于魏君子来说,每一个都曾经坐而论道,甚至有一些已经私交甚笃,更在此基础上一起合作过项目。跟自己的偶像一起合作拍摄电影,从录像厅小弟到编剧、制片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励志的故事。

这种励志的背后,是几万部港片的阅片量积累;是对着演职员表一个一个做笔记并“考古”的案头工作;是几十年如一日,一个接一个当事人的采访和追问。《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训小四那句“等你流上三车五车的汗你就知道了”,这种笨功夫,时至今日,似乎已经绝迹。忘记是黑泽明还是哪个日本导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好的书也如是。没有厚积,何来薄发?没有千淘万漉吹尽狂沙,又怎么积累这么庞大的信息量?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一个看文章追求10万+的年代,然而,坊间那些所谓的10万+,靠得是道听途说,外加捕风捉影。作为一个对香港电影有基本了解的人,笔者偶尔翻翻一些靠“深度”发家的营销大号,一边看一边摇头:很多东西根本对不上,很多信息根本就是错的。然而,偏偏就是这样的东西大行其道,已经没有人去一个一个采访当事人,没有人铺下身子做基本的案头工作,甚至已经没有人去补一补邵氏、嘉禾、新艺城、UFO、银河映像……的电影。

毫不夸张地说,这两本书一出,养活百八十个营销大号不成问题。

而更令人唏嘘的是,“香港电影”这四个字,本身也已经带上了一丝“过时”的色彩。“港片已死”四个字,经常出现在很多影迷,甚至是业内人士的嘴里。老港片迷对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追忆,香港电影参与者和写作者的一些正本清源的工作,在外人看来,大概就是一种躺在功劳簿上的顾影自怜。正如《喋血双雄》里周润发那句台词:“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为我们太念旧了。”

《香港电影往事》和《香港电影演义》这两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一点,甚至,魏君子非常敏锐地把“病根”回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公认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真正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比如,“即兴、灵活、快速、投机”,这几个关键词,是香港电影成功的秘决,香港电影人的拍片速度和上片速度之快,天下第一。吴镇宇导演的《9413》,从开机到上映,只用了10天——不是拍完,是上映!这就使得香港电影能够迅速迎合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也能迅速根据市场调整电影走向。而“飞纸仔”和“第二组”制度,同样使得香港电影能够高速而又高效地完成:来不及写剧本?好办!导演拿到大纲就可以开工,每天编剧把当天的剧本传过来就可以;进度完不成?好办!香港动作指导经验丰富,导演拍文戏,动作指导拍枪战和飞车,两组一起来就可以!而这也就形成了只有香港电影才会出现的奇观:王晶白天拍成龙的《城市猎人》,晚上拍周星驰的《百变星君》。成龙在前面拍打戏,王晶在监视器后面写剧本,朱延平导演,梁家辉张敏张学友张曼玉林志颖吴孟达……主演的《神经刀与飞天猫》正在等着他的剧本,写一段拍一段。

这样的奇观,多年之后回头看,依然是天下奇闻。然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样的快速和灵活之下达成的。而过于即兴和投机,同样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就埋下的祸根。电影拼到最后,是制作、是文本、是工业,而不是这种小作坊式的产业。

一边怀念,一边反思。正是《香港电影往事》和《香港电影演义》的题中之义。爱之深,则责之切,是作者行文的理念。香港电影曾经横行天下,这是历史的事实。香港电影如今正失去霸主的地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集体北上的香港电影人,把他们多年来用命拍电影的经验,打造整个华语电影的基石,同样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林超贤的《红海行动》、刘伟强的《中国机长》、陈可辛的《夺冠》,都是香港电影人为整个中国电影输血和造血的铁证。

所以,《香港电影往事》和《香港电影演义》在2021年的存在意义,不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悲凉,而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爽。香港电影不会死,因为香港电影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进步。正如刘伟强在书里说的那样:“怀念,但不留恋。中国电影很大,我们可以慢慢磨合!”

  《香港电影往事》读后感(四):从中寻找属于香港电影的时代——读魏君子老师《香港电影演义》&《香港电影往事》

  

作为一名香港电影真爱粉,在下虽不过30出头,但与港产片的缘分,却从幼年时期便已开始,而且为香港电影做过的事,似乎显得自己很“早熟”:小学时就省下早餐钱,花10块20块,买下(真的,不是租,是买)一盘港片盗版录影带;每周固定花1块钱,去买一张卫视电视台的节目时间表,只因预先了解放学后,能准时收看哪部港片;VCD兴起后,又是10块20块,把想看的港片VCD一张张搜集起来,还是买,不是租;当母亲买来关于港台娱乐圈的报章杂志,总是第一时间看得津津有味,对港星、港片的八卦秘闻,早已了解得一清二楚...

我的人生,注定离不开港片。但我只是没想到,2007年读大学时,闲得无聊,又不爱打游戏,上网干什么?还是看港片咯,看完就自己写影评咯,结果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下,把几篇非常业余的港片影评文章,发到一个名为“香港制造”的网易论坛,本来发完也就算了,不想有一天,居然收到一封站内电邮,发信人一开口就跟我聊起港片。那一刻,我还没意识到,他居然是“港片百晓生”魏君子老师。

对于“魏君子”这个名字,我先前已有耳闻,因听说他出版过一本名叫《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的书,专门研究香港电影。说起来,我想写港片影评,是因为高中读了一本香港影评人石琪写的书《香港电影新浪潮》,但一直觉得,只有香港人才会去专门撰写关于香港电影的著作,却没想到内地也有对港片具这般专业认知的人士,更意外在于,他还不是以“香港电影研究者”,而是谦称“港片粉丝”的身份,投入到对香港电影的情怀当中。

魏君子老师或许一直不知,当年仅出于这个原因,便让我对他万分钦佩。

但人生总是充满意外和奇迹。与魏君子老师相识不久,我就受他邀请,开始为他写稿,写过的稿子不计其数;这还不算,因为魏君子老师,我更下定决心,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从事电影行业,其后多年,更与他成为同事,共同以心底最爱的香港电影为情怀,在光影海洋中尽情游览,直至今天。

最近,当收到魏君子老师所著的一套两册的《香港电影演义》及《香港电影往事》,我还是一如当年般激动,因为在魏君子老师面前,我始终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香港电影研究者”,这种自愧不如的心态,也注定让我对他所有关于香港电影作品,保持着从未褪色的好奇和兴趣:又能补充知识了。

我首先翻开的,是《香港电影演义》。光看目录,我就知道这十几年来,我佩服魏君子老师的地方,首先就在于他对不同内容板块的分门别类。

例如“第一部分”影史,为什么第一篇就是“百年孤独:邵逸夫影坛得失奇录”?因回顾香港电影百年史,邵逸夫家族正是第一个为其打下传奇基础的重要符号。但魏君子老师对于邵逸夫传奇的处理,又是娓娓道来,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而且随时都能让你看到一个过往不知的港片史料,所以光说这篇关于邵逸夫的文章吧,先跟你讲其家族的种种恩怨,再跨入邵逸夫对其邵氏电影公司的经营之道,谋篇布局,乃至驭人之术。从“其人”讲到“其事”,就轮到“其局”了,揭秘邵氏怎样与世界影坛接轨,又能让你代入其中,啧啧称奇...一篇文章,都能为读者建立这样的情绪起伏,知识储备,与情怀回味,又有何理由不佩服魏君子老师的文字功底?

整部《香港电影演义》看下来,不难发现魏君子在对港片影史布局上,实行“由大至细”,“小中见大”的灵巧思维。先透过“影史”部分,了解到香港电影的几个“横断面”,再进入“类型片”,了解几类最经典的香港电影题材,分别是被谁,及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发展起来,直至成为香港电影独树一帜的创意类别。比如,“武侠片”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王牌,但大家可曾想到,在“武侠片”的反抽之下,居然还有充满恶搞与致敬元素,但又有独特创作思维的“武侠喜剧”?

又或是,全世界都有不同题材和风格的鬼怪电影,但说到“僵尸片”,却是香港电影独一份,那么“僵尸片”又是怎样从所谓“灵幻功夫片”中催生出来,彼此对应,互为影响,就都由魏君子老师向读者解密。当然,还不可忽视“警匪片”作为香港电影另一代表题材,魏君子老师自然不会放弃讲述港式警匪片的种种风貌,但他的强项,就在于不循常规,从“卧底”、“灰色地带”和“反讽”等角度,为读者揭开香港警匪片的另外三重面貌。

所以读魏老师研究香港电影的书籍,你永远都能找到与众不同的切入点,固然仍是了解香港电影的相关知识,但完全能让你有不同的体验,就这样不知不觉把心底的港片情怀移入其中,不可不谓妙趣横生。

正如这本《香港电影演义》中的“奇人”部分,你或许知道,张彻是武侠电影的“大宗师”,但魏君子老师要告诉你,他是一个“权臣”,又不忘将他与另外两位大师导演:李翰祥和胡金铨并列,讲述他们的“落幕时刻”;你又或许知道,吴宇森和徐克曾合作《英雄本色》,掀起香港“英雄片”潮流,但魏君子老师偏偏聚焦他们的另一段关系,因拍摄《喋血双雄》而产生分歧,更一度分道扬镳的江湖往事;你还或许知道,洪金宝是香港影坛公认的“大哥大”,可魏君子老师却不满足于描绘他的银幕传奇,而是道出“大哥大”无奈的那一面:“反正现在才知道,原来我永远都是开荒牛。拍完了戏以后,就被宰,只不过是牛皮厚,宰不动。”

总之在魏君子老师笔下,那些在香港电影史上留名的传奇人物,都是一个个最鲜活,也最有血有肉的经典形象,深入程度,不亚于他们自己电影中塑造的角色人物。

对于《香港电影演义》,我更愿理解为魏君子老师对港片历史和人物的一番观察、思考与剖析。等翻开《香港电影往事》并阅读,我脑海里闪现的,则是四个字“现身说法”——这群香港电影“当事人”,又是如何在魏君子老师的角度之外,回顾自己在银幕前后的峥嵘岁月。

既然如此,这本《香港电影往事》自然是从“人”讲“事”了。但对魏君子老师来说,这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既有邹文怀和麦嘉&黄百鸣三位80年代最强电影公司(嘉禾与新艺城)大佬的经营之道,又旋即切换视角,由“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讲述开启独立制片的贡献;但大佬不止于此,还有80年代在嘉禾与新艺城大战中,开辟自己一方天地的德宝电影公司,从岑建勋到冼杞然,全然打造了德宝主打“中产喜剧”的独特局面;德宝收山后,随之衔接的,又是向华胜为掌舵人的“永盛电影公司”崛起,以最主流的商业题材,成为香港电影辉煌时期的“最后霸主”——说到这里,其实可以发现,魏君子老师对“现身说法”的布局,除了以人为重,也强调不同时期的电影公司代表,所以1994年左右,“永盛”走向落幕,随之而起的就是“寰亚”,到1997年,杜琪峰、韦家辉为代表的“银河映像”,又代表香港电影衰落时期,逆流而上的中坚力量,所以看这本书,就像在香港电影的历史长河中,亲身走了一遭,直至阅毕,仍是意犹未尽。

当然再作细读,魏君子老师出版这两本著作,并不只是通过回忆与八卦,呈现过往香港电影的种种风貌,而是以香港电影为“借镜”,让更多如今从事影视行业的人员,从中吸取经验、反思教训、触发灵感、放眼未来。就像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激增,行业蓬勃,与当年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影坛互有呼应,但除了“表面风光”,背后已爆发出,或是仍处“潜在”的种种危机,又是否异曲同工?近年崛起迅速的国内网络大电影产业,从创作到制作再到发行等流程环节,又是否能从当年正值辉煌的香港电影中,找到相关的经验?从昔日香港电影步入衰落的种种原因(市场不保、重心转移、外界冲击等)里,又是否能找出时下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发展下的隐患病根?...

在我而言,魏君子老师这两部著作,既是回顾,更是展望,昔日香港电影与时下中国电影,是他用文字搭建的另一座“桥梁”,无论影迷还是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情怀、记忆、经验与思考,或是与自己相关的行业现实,甚至未来发展的预示。

相信这才是魏君子老师从《香港电影演义》与《香港电影往事》中,真正想带给所有读者的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香港电影往事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