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诗艺》是一本由亚理斯多德 / 贺拉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61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学 诗艺》精选点评:
●在孔夫子上买的一本,书页泛黄而且很脆了,很喜欢
●亚里士多德错觉,有够难懂,关键是不连贯
●亚理斯多德的思想有进步也有局限,与他身处的那个年代有关。看完整本诗艺也不能总结出诗意是什么来。
●「诗人应该有自我毁灭的权利。去救一个不想得救的人,这无异于杀了他。这不是他第一次企图自杀,即使你把他救出来,他也不会立即成为正常人,抛弃以死扬名的念头。」 #结尾这段简直神表达
●获益良多,
●图书馆借的,1962年版,纸张已经泛黄明显,装订破损明显,不少各级的同学们在上面留下了标注和笔记,岁月的印记。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几乎每个学习古典文论和戏剧的都必读吧,真的太经典了。比如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catharsis;对于情节的界定,情节是对行动的模仿,情节的要素:发现,突转,性格,穿插,苦难,等等。非常有启发性。正如评论所言,现在的创作者真应拿来读读这本书,你能写出一个合格的情节就谢天谢地了! 《诗学》现存一卷,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据说有第二卷,已经失传,讨论喜剧。有趣的是,艾柯的《玫瑰之名》虚构了《诗学》第二卷失传的过程。 贺拉斯的《诗艺》是书信,主要是关于创作的经验之谈,也颇有启发性。
●本科没好好学的研究生都要还的orz
●这实在是太经典了没什么好说的
●《诗艺》3
●不算难读,不过什么时候读书能专心看看注释呢…
《诗学 诗艺》读后感(一):《诗艺》中心思想总结
1、【论创作】作品的风格要统一、有整体性、有条理、不自相矛盾、突出重点,角色的言行要和他们的身份一致。不要用deus ex machina。
2、【论作者的态度】创作者要下苦功;不要急着发表,要多加修改;平庸的作品没有价值。
3、【论作者对待批评的态度】不要被假情假意的奉承迷惑;建设性的批评无比宝贵;不愿接受建设性批评的人无药可救。
这些原则直到今天也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可惜违反它们的人比遵守它们的人多太多了。
《诗学 诗艺》读后感(二):诗艺书评
内容为一封诗体书信。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之后承上启下的有关创作文学作品的方法论文章。
这封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开始的七十几行中,作者提出了他的总原则:一切创作都要统一、一致,要合乎“情理”;选材要选力所能及的题材。喜剧的主题不能用悲剧的诗行表达。一部作品要注意整体效果,结构要首尾一致、恰到好处;事物不断变化,所以允许创新,但创新不能超过“习惯”所允许的范围。贺拉斯还批判了普劳图斯的戏剧,认为内容粗鄙,形式也不合规范。
(二)接下去二百行主要谈戏剧。贺拉斯一方面强调作家应有生活感受,另一方面又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剧种、人物、场景、诗格都应有一定程序;题材最好利用现成的,才容易为人接受,而在组织安排上可以出奇制胜,这样来体现首创性。
(三)最后二百行又一般地谈论文学创作问题,贺拉斯特别强调判断在创作中的作用,一个作家要能判断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他强调了文学的开化作用和教育作用,文学要起教育的效果,必须寓教诲于娱乐,不仅要内容好,而且艺术也要高超,语言要精炼,允许虚构,以便引人入胜;为了引人入胜,形式(包括语言)必须仔细琢磨,必臻上乘而后已,错误难免,但诗歌最忌平庸;天才固然重要,但必须与刻苦的功夫相结合,而刻苦功夫更为重要;要善于听取忠实的批评,以便一再修改。
《诗学 诗艺》读后感(三):《诗艺》语录
1.你们从事写作的人,在选材的时候,务必选你们力能胜任的题材,多多斟酌一下哪些是能掮得起来的,哪些是掮不起来的。假如你选择的事件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自然就会文辞流畅,条理分明。谈到条理,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它的优点和美就在于作者在写作预定要写的诗篇的时候能说此时此地应该说的话,把不需要说的话暂时搁一搁不要说,要有所取舍。
2.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万一你要表达的东西很深奥,必须用新字方能表明,那么你可以创造一些新字。这种新创造的字必须渊源于希腊,汲取的时候又必须有节制,才能为人所接受。
3.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映。
4.或则遵循传统,或则独创;但所创造的东西要自相一致。假如你把新的东西搬上舞台,假如你敢于创造新的人物,那么必须注意从头到尾要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忒斯庇斯:希腊传说中的悲剧创造者。
5.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如果懂得责任、爱、职务,那么也一定懂得怎样把人物写得合情合理。
6.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在你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的简短,使听的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虚构的目的在引人欢喜,因此必须切进真实,戏剧不可随意虚构。
7.诗歌就像图画:有的要近看才看出它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放在暗处看很好,有的应放在明处看,不怕鉴赏家的挑剔;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
8.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诗学 诗艺》读后感(四):《诗艺》摘句
画家和诗人一向都有大胆创造的权利。 我们诗人要求有这种权利,同时也给予别人这种权利。 如果你不懂得(写作的)艺术,那么你想避免某种错误,反而犯了另一种过失。 选材的时候,务必选你们力能胜任的题材,多多斟酌一下哪些是掮起来的,哪些是掮不起来的。假如你选择的事件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自然就会文辞流畅,条理分明。即有所取舍。 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处理普通题材是件难事;你与其别出心裁写些人所不知、人所不曾用过的题材,不如把特洛亚的诗篇改编成戏剧。 情节可以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通过叙述。通过听觉来打动人的心灵比较缓慢,不如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比较可靠,让观众自己亲眼看看。但是不该在舞台上演出的,就不要在舞台上演出,有许多情节不必呈现在观众眼前,只消让讲得流利的演员在观众面前复述一遍就够了。 我的希望是要能把人所尽知的事物写成新颖的诗歌,使别人看了觉得这并非难事,但是自己一尝试却只流汗而不得成功。这是因为条理和安排起了作用,使平常的事物能升到辉煌的峰顶。 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我劝告已经懂得写什么的作家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吧。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在你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得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 一个人的心里记得太多,多余的东西必然溢出;戏剧不能随意虚构,观众才能相信。 诗歌就像图画:有的要近看才看出它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放在暗处看最好,有的应放在明处看,不怕鉴赏家敏锐的挑剔;有的只能看一眼,有的百看不厌。 你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违反米涅瓦的意志,你是有这种判断力的,懂得这道理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想写作,让迈齐乌斯,或令尊,或我本人先听听,提出批评,然后把稿子压上九个年头,收藏在家里。 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出殡的时候雇来的哭丧人的所说所为几乎超过真正从心里感到哀悼的人;同样假意奉承的人比真正赞美(你的作品)的人表现得更加激动。 让诗人去享受自我毁灭的权利吧。勉强救人无异于杀人。他自杀已不止一次,你把他救出来,他也不会立即成为正常的人,抛弃死爱名气的念头。
《诗学 诗艺》读后感(五):刘小枫谈《诗学》
《诗学》的性质:按照现在美学和文艺理论来看《诗学》是说不通的。
大致了解前人的注疏。多人从不同的学术背景来解释《论诗术》。
《诗学》在亚里士多德所有著作中的地位。
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系统就要从他的时代生平入手。
他的一生主要是学和教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次雅典时期,在柏拉图门下学习、传授20年。2)柏拉图去世后,离开雅典,晃荡了11年。3)回到雅典,开始自己办学。
《诗学》在后学院时期。
办学特点:早上给自己挑出的学生上课,晚上给一般爱好者公开上课。
基本问题:了解本书的预设读者是谁。
《诗学》是被公认为:最为残缺,最为混乱的一个文本。
解释:1、在文本的流传的过程中,文本有流失,有篡改。2、上课的大纲,并非对外,留下了许多对白3、将这种方式是一种艺术性。以含混的方式来叙述一些难以表达的问题是他的一贯风格。他重视用戏剧的形式进行写作。这里的戏剧是指内在的张力,情节是戏剧写作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别知识
静观的知识:思考事物本性的知识。这类知识占据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大部分:《数学》、《神学》
实践的知识:道德、政治的知识,主要指能够改变人的行为的知识
制作的知识:《诗学》、《修辞学》
三种知识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生活方式:1、流行的享乐的生活2、公民大会政治的生活3、沉思的生活。一般人选择的是动物性的生活方式,不过也不是全无道理。
通过静观来获得快乐,就是沉思生活,公民大会政治生活与实践的知识相对应。以上两种人也主要是亚里士多德选出的学生。制作的知识不会适应于享乐的人,而是后两种人辅修的知识。亚里士多德最重视实践知识,认为实践知识与静观知识紧密相联。
自由的人:1、有闲暇想莫名其妙的问题2、一个人对什么叫人性什么叫人生有适合的理解,从而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制作的知识对应什么生活方式?
它在于处理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幸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那么这些人怎么相处呢?就需要政治家去教导普通大众,去教导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所以《诗学》讲的是教会哲学家和政治家如何教导大众,这种教育要和传统的宗教教育达成一种平衡。
《诗学》处于实践知识的末端位置。也是一种入门的学问。
所有的诗都是模仿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悲剧所表现的人与喜剧和史诗所表现得人有很大的不同,喜剧表现的是不那么好的人,而史诗是英雄、半神,但悲剧表现的是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的人,基本上还是个好人,但是他犯了过错,什么是悲剧性的过错呢?就是人在一生中要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十分困难的。所以悲剧最能反应我们生活的实质,教哲人通过诗来学会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