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28 00:01: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读后感摘抄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是一本由[德] 莫妮卡·A.波尔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读后感(一):三个步骤修炼“内功”,过上自主人生

  

有多少次,你睡觉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在枕边,原因是你觉得睡前应该再做点儿什么有意义的事儿,比如:读读书,听听课,想想未完的工作……

有一位朋友说,最近觉得特别累,特别焦虑,时间总是不够用。她会早起伴着听书洗漱,上班路上读书,还报了好几门知识付费课程,可是没有一个学完,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晚上也是要手机不离身,但是内心里似乎有一个抗拒的小人,一直在和她对抗着,每天都筋疲力尽,可是觉得没有达成目标,又很自责。

另一位很优秀的职场妈妈朋友说:“晚上要哄孩子睡觉,还拿着手机,想着她睡着了,我就起来看会儿书,可事实上很多时候,是枕着书睡着的,早上醒来,头晕脑胀的感觉。”

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用,可有时间的时候又一直不知道用在了哪儿!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之所以那么努力,不过是为了自己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却似乎活着活着就变得焦虑又身不由己!

每个在生活中感到焦虑,觉得生活失控,拥有无力感的朋友,都值得读一读《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好读,很薄而且拥有非常接地气地自我测验和提升练习的心理自助手册。

作者是莫妮卡·A·波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她创立了瑜伽理疗协会,是一名理疗师而且常年结合实际的案例和专业知识,撰写了大量关于个性发展和生活建议的指南,致力于传播自我关怀,生活自主的理念。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这本书是一本“内功”修炼指南,作者结合了21个个案和45个练习,给出三个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践行的步骤,即:认识自己的价值,驯服内心的批评家和积极运用直觉。通过这三个步骤,我们会慢慢找回自我消耗的心理能量,为自己积累心理资源,让自己拥有内在的信任和力量,从而找回生活的主控感。

很多时候,当我感到有深深地无力感的时候,也是我们让太多外在的声音和干扰进入到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了,或者是我们的情绪消耗了头脑用以思考的能量,总的来说,要想活出自主的人生,补足内在的心理营养是重中之重。

那么,接下来就结合作者给出的三个步骤,我们一起来给自己的生命加养料。

第一步,认识自己的价值。

原生家庭的话题是一段时间非常火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儿时的经验,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这影响会在一个人成人后的恋爱,婚姻,关系,事业,金钱的每个方面都有烙印。可是,认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为了归咎父母,因为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想给自己孩子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可是真的有的时候,跟主观意愿没有关系,是父母本身自己也是原生家庭代际相传的受害者,真是意识不到或者做不到,而伤害还是发生了。如今,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会有愤怒怨恨悲伤,都很正常,可是只有这些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境遇,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幸福,不是么!

所以,书里,作者说,让我们回顾成长经历,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入的看见和了解自己。当我们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疗愈就发生了。

那么,我们如何接纳自己?可以通过写作的形式,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拿出纸笔,想一想:

1.父母具有哪些性格特征是自己排斥的,哪些是自己欣赏的,是不是自己也有同样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这些特征中,哪些具有积极意义,哪些阻碍你前进?

3.拿出一张家庭照片或者只是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全家福画面,想一想,你的父母在你童年期向你灌输哪些观念和信息,是积极的多还是消极的多?

4.记录下来,然后,将消极的信息和评价进行转变,用积极的话语代替。

5.运用仪式感,可以将消极的评价写在小纸条里烧毁和撕碎扔掉,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作为一个心智愈加成熟的成年人,我们从现在开始可以做自己的拥护者,看见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受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愿意接受你的不足和可以发挥你的优点的关系和环境,包括工作机会。

第二步,驯服内心的批评家。

性格中的一部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特别困难。这就是内心的批评家,他更喜欢瞄准我们的错误和弱点,而且似乎打折完美主义的旗号,实则在我们的内心中引发大量的精力消耗。那么,我们该如何驯服这个批评家呢?

答案就是,和解和结盟。

首先,让我们建设性的处理自我怀疑。虽然这个批评家常常戳痛我们的痛处,让我们不舒服,然而,之所有有他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原因和帮助的,比如说,他会提示潜在的错误和疏忽,他会激发新的行动力,也会激励我们进行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批评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而且,之所以会存在,也和我们的原生家庭童年成长的经历有关,是不是我们曾经在小时候总是会被过度要求?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尤其是在小的时候,父母的认可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而批评家是一种误解的自我拯救的方式,他的潜台词是:通过压力、批评和控制,让你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样每个人都会爱上你。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小孩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成为“每个人的亲爱的”,才能得到爱和认可。

因此,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和内心的批评家成为朋友,并在他的提示下重新思考棘手的事情,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在书中,作者还给出了“空椅子对话”和“成就清单”练习,让我们可以借由自我对话和成就肯定法,让我们和内心的批评家成为盟友。

第三步,学会运用直觉。

直觉,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直接感觉,直接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个人和一件事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本能的直接感受,这一点在小孩子身上是非常容易看见的。可是,随着我们成长,往往受到很多外在声音的裹挟,让我们忽略和忘记了自己的感受,或者即使偶尔感受到了也自我怀疑。

今年的疫情中,一个消息非常引人感叹,就是离婚率的上升。很多夫妻,平时很忙,可是因为疫情的契机,当可以静下来在一个空间里面对自己的彼此的时候,那些不愿意面对和忽略的内心的诉求和感受都涌出来了,因此,之前没有处理和完结的,就需要去面对。

很多人平时以忙碌为借口,可是越忙越焦虑,越忙越累,其实这累和焦虑都是内在真实感受的声声呐喊。

那么,如何可以学会运用直觉,建立身心的联结呢?作者给出的方法是正念,即带着客观的态度,对当下专注和觉察。可以运用,深呼吸的方法,冥想的方法,还有就是通过把身体当作共振器来练习控制自己的感受,也就是信任身体的感受所发出的信号。

以上就是作者在《如何活出自主生活》中给出的三个实践步骤,总结来说,就是让我们通过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重建自我认识和提升自我价值,并且让自己多多关怀自己,与自己内心的批评家和解,让自己以尽可能客观的态度和自己的身体感受保持联结,对自己诚实而友好,专注在当下,让自己有效的思考、行动,消除自我消耗,保存生命能量,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力量。

魅力来自内部积极的力量,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是通过刻意练习和自我关怀可以做到的!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读后感(二):三个步骤修炼“内功”,过上自主人生

  

有多少次,你睡觉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在枕边,原因是你觉得睡前应该再做点儿什么有意义的事儿,比如:读读书,听听课,想想未完的工作……

有一位朋友说,最近觉得特别累,特别焦虑,时间总是不够用。她会早起伴着听书洗漱,上班路上读书,还报了好几门知识付费课程,可是没有一个学完,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晚上也是要手机不离身,但是内心里似乎有一个抗拒的小人,一直在和她对抗着,每天都筋疲力尽,可是觉得没有达成目标,又很自责。

另一位很优秀的职场妈妈朋友说:“晚上要哄孩子睡觉,还拿着手机,想着她睡着了,我就起来看会儿书,可事实上很多时候,是枕着书睡着的,早上醒来,头晕脑胀的感觉。”

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用,可有时间的时候又一直不知道用在了哪儿!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之所以那么努力,不过是为了自己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却似乎活着活着就变得焦虑又身不由己!

每个在生活中感到焦虑,觉得生活失控,拥有无力感的朋友,都值得读一读《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好读,很薄而且拥有非常接地气地自我测验和提升练习的心理自助手册。

作者是莫妮卡·A·波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她创立了瑜伽理疗协会,是一名理疗师而且常年结合实际的案例和专业知识,撰写了大量关于个性发展和生活建议的指南,致力于传播自我关怀,生活自主的理念。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这本书是一本“内功”修炼指南,作者结合了21个个案和45个练习,给出三个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践行的步骤,即:认识自己的价值,驯服内心的批评家和积极运用直觉。通过这三个步骤,我们会慢慢找回自我消耗的心理能量,为自己积累心理资源,让自己拥有内在的信任和力量,从而找回生活的主控感。

很多时候,当我感到有深深地无力感的时候,也是我们让太多外在的声音和干扰进入到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了,或者是我们的情绪消耗了头脑用以思考的能量,总的来说,要想活出自主的人生,补足内在的心理营养是重中之重。

那么,接下来就结合作者给出的三个步骤,我们一起来给自己的生命加养料。

第一步,认识自己的价值。

原生家庭的话题是一段时间非常火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儿时的经验,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这影响会在一个人成人后的恋爱,婚姻,关系,事业,金钱的每个方面都有烙印。可是,认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为了归咎父母,因为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想给自己孩子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可是真的有的时候,跟主观意愿没有关系,是父母本身自己也是原生家庭代际相传的受害者,真是意识不到或者做不到,而伤害还是发生了。如今,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会有愤怒怨恨悲伤,都很正常,可是只有这些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境遇,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幸福,不是么!

所以,书里,作者说,让我们回顾成长经历,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入的看见和了解自己。当我们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疗愈就发生了。

那么,我们如何接纳自己?可以通过写作的形式,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拿出纸笔,想一想:

1.父母具有哪些性格特征是自己排斥的,哪些是自己欣赏的,是不是自己也有同样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这些特征中,哪些具有积极意义,哪些阻碍你前进?

3.拿出一张家庭照片或者只是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全家福画面,想一想,你的父母在你童年期向你灌输哪些观念和信息,是积极的多还是消极的多?

4.记录下来,然后,将消极的信息和评价进行转变,用积极的话语代替。

5.运用仪式感,可以将消极的评价写在小纸条里烧毁和撕碎扔掉,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作为一个心智愈加成熟的成年人,我们从现在开始可以做自己的拥护者,看见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受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愿意接受你的不足和可以发挥你的优点的关系和环境,包括工作机会。

第二步,驯服内心的批评家。

性格中的一部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特别困难。这就是内心的批评家,他更喜欢瞄准我们的错误和弱点,而且似乎打折完美主义的旗号,实则在我们的内心中引发大量的精力消耗。那么,我们该如何驯服这个批评家呢?

答案就是,和解和结盟。

首先,让我们建设性的处理自我怀疑。虽然这个批评家常常戳痛我们的痛处,让我们不舒服,然而,之所有有他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原因和帮助的,比如说,他会提示潜在的错误和疏忽,他会激发新的行动力,也会激励我们进行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批评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而且,之所以会存在,也和我们的原生家庭童年成长的经历有关,是不是我们曾经在小时候总是会被过度要求?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尤其是在小的时候,父母的认可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而批评家是一种误解的自我拯救的方式,他的潜台词是:通过压力、批评和控制,让你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样每个人都会爱上你。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小孩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成为“每个人的亲爱的”,才能得到爱和认可。

因此,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和内心的批评家成为朋友,并在他的提示下重新思考棘手的事情,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在书中,作者还给出了“空椅子对话”和“成就清单”练习,让我们可以借由自我对话和成就肯定法,让我们和内心的批评家成为盟友。

第三步,学会运用直觉。

直觉,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直接感觉,直接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个人和一件事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本能的直接感受,这一点在小孩子身上是非常容易看见的。可是,随着我们成长,往往受到很多外在声音的裹挟,让我们忽略和忘记了自己的感受,或者即使偶尔感受到了也自我怀疑。

今年的疫情中,一个消息非常引人感叹,就是离婚率的上升。很多夫妻,平时很忙,可是因为疫情的契机,当可以静下来在一个空间里面对自己的彼此的时候,那些不愿意面对和忽略的内心的诉求和感受都涌出来了,因此,之前没有处理和完结的,就需要去面对。

很多人平时以忙碌为借口,可是越忙越焦虑,越忙越累,其实这累和焦虑都是内在真实感受的声声呐喊。

那么,如何可以学会运用直觉,建立身心的联结呢?作者给出的方法是正念,即带着客观的态度,对当下专注和觉察。可以运用,深呼吸的方法,冥想的方法,还有就是通过把身体当作共振器来练习控制自己的感受,也就是信任身体的感受所发出的信号。

以上就是作者在《如何活出自主生活》中给出的三个实践步骤,总结来说,就是让我们通过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重建自我认识和提升自我价值,并且让自己多多关怀自己,与自己内心的批评家和解,让自己以尽可能客观的态度和自己的身体感受保持联结,对自己诚实而友好,专注在当下,让自己有效的思考、行动,消除自我消耗,保存生命能量,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力量。

魅力来自内部积极的力量,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是通过刻意练习和自我关怀可以做到的!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读后感(三):你的自主人生,离不开高价值感

  

文|弥小木

马路上,垃圾桶边,时常会看到一位弯着腰的老人,在捡一些纸板。觉得她这样90度的身体,一定很不方便,从未细想。直到新闻上有46岁李华折叠人的报道,才明白他们应该是同一种疾病。李华不幸中的万幸,是终于得到治疗,能抬起头,让他不可能的人生,在未来活成另一种可能。

3岁半时被诊断为脑瘫的汪强,因为父母的坚持,一步步走来,成了令人敬佩的拳王。从不可能到可能,汪强的人生,离不开父母的坚持。

而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到可能,有时只是因为自己的限制。终究,回顾一生,我们想做的,是人生的主人。正如《如何活出自主人生》的作者莫妮卡·A.波尔提到的:我们要做生活的创造者,而非牺牲品。

有大量经验的理疗师莫妮卡·A.波尔,在她的《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分享如何深入了解自己,如何扫除障碍,最终活出属于自己的自主人生。每个人的自主人生,离不开高价值感,而高价值感的本质,由自省和人际关系两部分组成。

认清你自己——自省

相貌平平的酒店前台接待员索菲亚,因为友善的个性,而广受顾客喜爱。在一次事故后,她不再能随意展现笑容,但是她努力克服,终究靠着个人魅力,重获大家的喜爱。这是莫妮卡·A.波尔,在《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分享的真实案例。意外无法预知,但索菲亚的人生,由她自己掌控。她的内心,有一套属于她的自主模型。有时,可能我们都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些特质,也并未深入考虑这些特质,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

曾在红绿灯处,看到过一男子,不顾红绿灯处的车流,停下来非常认真地擦拭他被滴水的鞋子。25度的天气,这位男子已经做好骑电瓶车的全副武装,从头到脚,帽子、围巾、护膝,一件不落。对比自己擦鞋一擦而过的场景,想着或许这位男士,平时做事也是非常仔细的。

他人看自己,是片面的,只有自己看自己,才能更准确。自主模型,可以分成主客观两部分。莫妮卡·A.波尔在《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分享的主观方面,总结起来,有我们常说的,你是乐观的还是悲观主义。骨子里,你是完美主义吗?这些可能旁边的人,比自己还了解自己,比如红绿灯处的男子,一定觉得擦鞋就是要这样擦,而在旁人的我看来,过了红绿灯,停在某处安全的地方,不是更好吗?了解自己的特质,在《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都有相应地提问来深入觉察。比如自由还是完美?

除了这些,还有感受。我们关注过自己的感受吗?在小说《抓落叶》中,男孩小时候不高兴,发脾气的时候,不是被理解,而是被压抑,不允许悲伤。这种压抑,给他带来一生的困惑。如同儿童图画书《探索不可思议的心》一样,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情绪。

莫妮卡·A.波尔在《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也分享了如何去感受我们的感受。比如身体共振器、转换呼吸的方法。

有主观,相对应的,当然还有客观。长短处有哪些,性格的内外向如何。了解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学会真正地爱自己,展现真实地自我。

界限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钥匙

高价值感,还离不开舒适的人际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评价。

讲一个我家老大的事情。对于她小时候的一些细节,确实记不太清楚,因为这件事,她的老师说,我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结果有意思了,某次因为一件小事,女儿脱口而出:你果然不负责任啊。

姑且不论,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怎样的。从老师对家长的片面评价,到孩子在生活中找“妈妈是个不负责任”的证据。一个人所受到的评价,可能是无时无刻的。如果我接受了,“我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那就是在自我否定的天平上,加了一个砝码。事实上,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自认为还是用心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有句话:“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每个人都有权力,而如何运用这份权力,需要的是一份界限感。有对自己的,也有对他人的界限感。除了评价,还有时间,比如有的人会占用别人的时间不自知,有人会随意给他人压力。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钟晓芹,在公司是个大好人,什么事都揽过来做,结果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当她学会拒绝之后,体会到了说“不”的快乐。

这种说“不”的能力,就是莫妮卡·A.波尔在《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提倡的明确说“不”。说“不”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儿童绘本《西奥和不先生》中的小男孩,按照以往的习惯,面对小朋友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绝,但是体会到说“不”的力量之后,觉得说“不”,也不是很难。

懂得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不”,需要学习,也需要一点勇气,不随意接受他人的评价,不随意利用自己的权力去评价他人,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感,建立健康的边界。《如何停止不开心》中,分享过一句话: 健康的边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以一种友好的方式划定的。如此,在通往自主的人生上,我们会活得更惬意一些。

在甲骨文中的“限”,左边是山崖,右边是被大眼睛压着的人。

我们要跳出这个“限”,不仅跳出对自己的限制,还有他人对自己的限制。了解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好好爱自己。与世界舒服地相处,将不可能的人生,变得可能。真正创造自己的人生,享受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魅力。

我是@弥小木,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读后感(四):如何活出自主人生?看这位单亲妈妈带着4个女儿逆袭成为民国传奇

来自网络

她出身寒微,13岁被卖入青楼,婚后因为接连生育了4个女儿,遭到丈夫嫌弃,百般羞辱之下,忍无可忍离家出走。

丈夫挽留不住,轻蔑地说:“我跟你定5年赌约,若你带着孩子能在上海活下去,我把我的手掌肉切下来给你煎肉来吃。”

五年来,她辛苦创业,虽然没有大的成就,但充分锻炼了胆识和魄力,最后她决定跟丈夫离婚,净身出户。

在当时,一个女人不依靠男人活着,真是了不起。

她说到做到,依靠朋友资助的2000元,白手起家,创办了锦江川菜馆,开业之后,宾客满堂,生意红红火火。上海滩的各界名流争相品尝,连杜月笙、黄金荣、郭沫若等人都来排队吃饭,这家菜馆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锦江大饭店的前身。

她就是从民国走来的奇女子——董竹君,97岁离世,光芒荣耀了一个世纪。

跟董竹君这位单亲妈妈比起来,现代女性缺点什么呢?我觉得是独立自主、不依不靠的精神。不少女孩在婚后有了孩子,便心安理得地放弃自我做了全职妈妈,等孩子入学后,想要再返回职场时发现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心理上一颓废就更没有勇气去重新开始,索性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从此成了孩子口中“多余的中年妇女”。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全职妈妈”是最高危的一个职业,女性只有精神和经济双独立才有真正的幸福婚姻。那么怎样才能打破内心的束缚,迈出自主人生的第一步呢?我最近读的一本书《如何活出自主人生》恰好能回答这个问题。三个步骤帮你修炼“内功”,主宰自己的人生,一起来看看吧。

来自网络

第一步,认识自己的价值

现在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如实作答。

正面评价:“我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我是一个很勤劳的人”等等。

负面评价:“我很糟糕”“我太懒惰了”“我不够好”“我太没用了”等等。

看看你给自己的评语是哪一种?第一种人比较自信,第二种则很自卑。自信的人能够拥有很健康的自我认知,而自卑的人的自我认知则是扭曲的。想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就得先改变自我认知,客观地评价自己。

来自网络

扭曲的自我认知,往往来源于童年的某些经历。现在请你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真相。是不是父母或老师曾经打击过你,骂你“笨蛋”“没用”让你误以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现在把那些往事回顾一下,找出里面的错误漏洞,转换成积极的信息吧。

同时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冷静分析这几点:

你有什么天赋?其他人会怎么称赞你?你有哪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的本领?你有什么不太拿手的事情?你感觉自己的障碍和极限在哪些方面?

经过这样的梳理,你会更加看清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去做那些擅长的事情,自信很快就能建立起来。

来自网络

第二步,驯服内心的批评家

人是很复杂的生物,虽然在前面把自信建立起来了,但是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容易走入悲观的境地。比如你投资做生意,结果却因为不了解行情,失败了,这时你的脑子里就会回响一个声音:“你看你,本来就不是做生意的料,非要逞能,现在栽了吧?”或者“你太笨了,这种赚钱的事就轮不上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去打工吧!”

这些内心的自我怀疑,往往最能击垮一个人。

这时候,你需要学会建设性地处理自我批评,同时放下执念,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妨这样安慰自己:“没关系,赔钱就当是交学费,谁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呢!”驯服内心的批评家,把这些批评的声音当做画外音即可,该做什么还是去做什么就好。

来自网络

第三步,积极运用直觉

当遇到一些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必再去依靠理智,不妨借用人类本能的直觉的力量。

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事情做起来更愉快,有时候下意识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这种直觉的力量很神秘,但非常管用。女性在直觉方面的天赋是男人比不了的,感情方面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抓住把柄。如果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工作上来,决定该投资什么产品、跟什么人合作,也是很容易出成绩的。想要最大化地利用好直觉的力量,你可以试试正念的方式,专注于当下,深呼吸,然后去细细感受身体发出的信号,让直觉和理性一起来参与决定。

来自网络

自主的人生才更有魅力。当一个女人活得神采飞扬的时候,男人才会佩服你爱上你。《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全职妈妈,到被迫离婚落魄找工作,最后在闺蜜唐晶和贺涵的帮助下,发现了自己的职场天赋,带着儿子开始了风生水起、自食其力的生活。越活越有味,越活越让前夫刮目相看,不仅收获了金钱还得到了真正的爱情。

我们也可以跟罗子君一样,哪怕前半生蹉跎,又有什么关系?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无论你是全职妈妈也好、单亲妈妈也罢,董竹君和罗子君的经历都是我们逆袭的最好模板,不管在什么境遇,女性一定要自强自立,“我的人生我做主”,丈夫、孩子、父母都不是羁绊你前进的理由,打败内心里的恐惧,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你的人生一样精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