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27 01:23: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摘抄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是一本由金易 / 沈义羚著作,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精选点评:

  ●很多同类型的书不过是哗众取宠,这本不同。

  ●很有可读性,好看就好看在细节的还原上,打四星绝对不为过

  ●Kindle上读完的第一本书。

  ●很有意思

  ●对细节清楚的记述总持怀疑态度,但是老宫女描述的宫廷味道确实生动。

  ●转呈芒果台御览,拍片前请先读书

  ●超级好看。最起码可以抱着八卦心态看个宫闱秘史,厉害点的就跟正史比对互证着看。除了历史的读法,文学的读法也很叫人受益,宫女本身就是个老北京,作者对北京风物也都熟悉,所以在语言风格上非常具有京派特色。整本书在内容和风格上很有《红楼梦》的韵味,其中有段老宫女哭完被同伴笑话的描写,恍惚间让我以为是晴雯。

  ●老佛爷是怎么过活的。优雅总是享受结果的。

  ●虽说是稗官野史,但能看出老宫女的思路清晰缜密,作者梳理的功夫非同寻常,这没有经过老派的训练是很难办到的。

  ●白发宫人忆旧事,难得的一手晚清朝廷生活实录,全方位对老太后和身边诸事诸人的描述,宫女和太监这样的下等人的心酸真实呈现,真是非常非常可怜的,这个宫廷制度真有其畸形之处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一):第一次的书评写这个还真是没开个像样的好头

  最近几年始终流连漫步穿梭翻滚于史书架之间,还是要感谢华北电力大学那大尺度的图书馆啊.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慈禧太后,非常不一样,毕竟太后所在的那个朝代经过后一个朝代的泼脏水(正如那个朝代不遗余力地破明朝的脏水一样),我们读到的人物评价都有点XXOO...

  上册比下册好看.....

  记不清楚是不是这本书里写的了,珍妃是被崔玉贵塞进珍妃井里的....

  后来我一个姐姐去看了珍妃井,小,井口真tm小=。=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二):内容朴实,不浮夸

  老宫女回忆前朝往事,除了对故人的怀念,剩下的就是心酸了。不像德龄写的书,把自己吹得能影响国家大事了。

  书里对慈禧太后的描写与我想象中相同,她是威严,喜怒无常,爱责打底下人的。而不是德龄描写的天下第一慈爱的老妇人。

  书中有一段描写慈禧的威严的句子文笔很好,我没记全。大意是慈禧接见亲信大臣,一开始无微不至得谈些家常,态度非常和蔼可亲,几乎令朝臣忘记是在朝堂之上。但是她马上又话锋一转,责问军机要事,令朝臣措手不及,即时是大冬天也会吓出一身冷汗来。由而深畏之。慈禧一个弱质女流能操控国家数十年,必定是深谙权术之道的。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三):一部难得的、真实的清宫回忆录~

  和新版相比,我更喜欢这个旧版,虽然没有图片但是排版很紧凑。

  和其他清宫回忆录不同的是,本书的口述者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宫女,而且算是深得慈禧信任的人——作为史料,它比其他人(如德龄郡主)的口述更为真实,有较大的采信价值。

  本书除去对宫廷日常生活有详尽的回忆外,也记述了一些旧京人物风情。作者金易笔调平实却不失动人神韵,对人物的描摹勾勒出一个烟华散尽后充满惆怅的宫廷。

  在作者笔下,慈禧既有杀伐决断的威风,又有长者慈祥的一面——她可以一边叫崔玉贵处死珍妃,另一面却教荣儿梳头,辫稍儿怎样留才不憨蠢。光绪,则令人同情,他无异于普通人的情态和对珍妃的怀念,无时无刻不令人动容。

  宫闱中的那些事儿最不可说,可大家又都喜欢看。目前秘史类书籍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读者选择起来相当麻烦,更何况书又不便宜——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买到不欺人的书。《宫女谈往录》大概就是这些宫闱轶事中最真实的一本。

  附录:

  德龄郡主的著作我都翻过,感觉她的书虽然有价值,但仍旧是猜想的地方多,真实的地方少。除《清宫二年记》外,无论是《御苑兰馨记》还是《瀛台泣血记》……当小说看可也,当史料则十分不足。想来德龄在国外写书,考虑的要务首先自然是银子,其次才是真实吧。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四):亦文亦史,亦史亦文

  荣华富贵,不过是清秋大梦;玉盘珍馐,只道是味同嚼蜡。

  这是我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后的深深感触。

  好的讲述者和好的记录者同样重要,讲述者是已经消失在历史场合中的一种人,前清的宫女;记录者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一对伉俪,功底深厚,科班出身。这本书类似于口述史,不同的是对象不是达官贵人或政要显贵,而是慈禧太后身边近前的侍女;形式不是官面上的口述,循循善诱而后记录,而是老宫女在长达十年亦仆亦友的漫长岁月里,毫不掺假的婉宛道来。

  一本好书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带入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故事情节或者作者讲述而或喜或怒。这是一本好书,读起来,仿佛这位举止得体的有排面的老妇人,在向你讲述,她少年时如何进宫教习,做太后近侍,随太后逃亡,迫不得已嫁给宫人,在凄惨飘摇的动荡中逐渐衰败乃至窘迫。历史常常由胜利者书写,上层人书写,而这部历史书,可谓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从西太后的饮食起居,行动坐卧走,通过一个宫女的眼睛和回忆向后人道出,无疑十分可贵。

  整本书里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八国联军入京城后,慈禧和光绪皇帝一行的逃难之路:其窘迫,惊险,落魄,和前后文叙述中的奢华考究造成鲜明对比;大臣,近侍,地方官,百人百态。

  书中提到光绪皇帝的地方不多,可是不难感受到,身为皇帝却没有杀伐决断之权,甚至保全不了一个皇妃,这种叙述在以往的史书中也有记载;可是在这本书里,老宫女是通过推珍妃下井的她的“干爹”崔玉贵知晓事情经过,通过给光绪剃头的她的“丈夫”刘宫人了解光绪的性情,当事人亲自体察,是感性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摸得到的历史。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五):古董的书

  在家的生活很简单,不得已的深居简出,唯一的指望就是每天能见到一本好书,一两部好电影,那也就算不负一日光阴了。

  昨日发现一本极好的书,叫《宫女谈往录》。读的人不算大众,在豆瓣上几个版本加起来标注的也就千人左右。然而的确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而且这本书定然会像是古董,越是年代久远,越具有价值。这本书是一个很有学术良心的作者断断续续跟一个伺候过慈禧水烟的宫女聊了几十年而写就的,里面的内容很琐碎,但这种琐碎却是我想要在历史书中找寻的满足。一谈到历史大多都被升华到很高的位置,看多了那样的文字于是更需要一些下层阶级的,宫女的言谈作为补充。前两日看的是《绝版魏晋》《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之流之书,都是从史书里读出来的,而难得遇上这样一个绝代了的宫女,娓娓道来最后一幕的封建图景。

  当看到一个宫女真实生活的图景,仿若看到了原来月亮不为人所周知的另一面。而也仿佛越狱了一般,站到了话语的另一头。她眼中的慈禧,她经历过的李莲英,那是活生生的人,有气场,有韵度,全然不是一言以蔽之的纸片式的人物。被主流言语捆绑了多年,第一次看到对慈禧李莲英的辩护,对世人对宫廷内帏的辩护,真的觉得自己糊涂了多年。这个世界上,需要更多这样的书。如果再有一本太监的书,那更好。

  昨晚想到一句话,一个人一生若是能找到一两件非做不可的事,那是这辈子的福分。比如,这本书的作者,也不是著作等身,以文字卖钱的人,就是遇见了这个有故事的宫女,心里明白她的故事将一去不复返,于是定然要写就这本《宫女谈往录》。这样怀抱做出来的是,定然是虔诚之作,定然优越过一年三本的大手笔,也定然在历史的洪河里滔滔不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宫女谈往录(上下册)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