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生大策略》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2-26 02:35: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生大策略》读后感100字

  《人生大策略》是一本由胡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5.3,页数:198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大策略》精选点评:

  ●相见恨晚!

  ●早些看到会更好

  ●课本不收录胡适,真乃中国义务教育一大败笔。

  ●当年的胡适,放于今天一点也不过时,知识与技能你只要掌握了,还怕什么时间呢!很棒的一本人生思考书籍。比如每天需要想着研究一个问题,我觉得这很有帮助,走路时我开始去思考,这感觉很棒。

  ●高中与大学时代读,将获益更大。一生受益无穷。

  ●性之所近 力之所能

  ●这本书很适合中学生和大一新生读一读,但对于现在的我,聊胜于无吧

  ●第一次看胡博士的东西,虽然有些观点不同意,但是很佩服他的姿态,和他某些文章中超群的远见,八九十年前的一些话,放到今天和现实都还是严丝合缝。

  ●时间过去了许久,但是再多的尘埃以及喧闹都抵挡不住智慧的光芒!

  ●成为个“东西”

  《人生大策略》读后感(一):新思潮

  笔记:

  为什么要反对调和呢?因为评判的态度只认得一个是与不是,一个好与不好,一个适与不适,——不认得什么古今中外的调和。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

  《人生大策略》读后感(二):简介,及小评论

  胡适的文集之一。大概

  关于第一部分

  写的非常好,适合羽翼渐丰,但对未来比较迷茫的青年。也探讨了一些关于为什么做学问,怎么做学问相关的问题;

  尤其是前言,探讨人生的意义,认为做一事就有一事的意义,活一天就有一天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

  后半部分就是一些杂谈,关于革命,旧中国和新中国,妇女解放,等等。

  适合对未来迷茫的大学生同龄人

  《人生大策略》读后感(三):胡适

  读书笔记83:人生大策略

  胡适这代人都有个通性,摇摆在东西学之间,无所适从,一会全盘否定传统,恨不得把洗澡水带着孩子一起倒了,一会又回过头鼓励下,传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清的考据学也是科学嘛。所以他们这代人的讲话经常是自相矛盾的。

  胡适去美国留学的时候选的是农学,种苹果啥的,后来想想这有个屁用,学了两年转了哲学,学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回国后北大文学院六个系,他做过五个系的系主任。五四运动时他是两大主将之一,他反对学生罢课,营救过陈独秀,批评过蒋介石,但更不喜欢中共,所以49年之后去了台湾。他也就成了反动文人,这些年慢慢恢复在大陆的大师身份。

  胡适对于孝悌是反对的,他的思想还是来回摇摆的,说西方人前辈努力,所以现在发达了,而我们是祖宗不努力,因果报应,所以现在我们要努力。我怎么看这个好像不关努力的事啊,明明是路走错了。这一代学者给中国开了很多药方,有些很对,有些就比较搞笑,比如对自身文化的认知,推行什么世界语,后来都是笑话了,可见如何处理自身文化和传统一直是个难题,西方议会引进到东方,就没几个最后不变成骂街打架的。

  《人生大策略》读后感(四):人生大策略-胡适-阅读书摘

  1、科学人生观

  2、人生有何意义答某君书

  3、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4、防身的锦囊

  科学的人生观

  今天讲的题目,就是“科学的人生观”,研究人是什么东西?在宇宙中占据什么地位?人生 究竟有何意味?因为少年人近来觉得很烦闷,自杀、颓废的都有,我比较至少多吃了几斤盐, 几担米,所以来计划计划,研究自身人的问题。至于人生观,各人不同,都随环境而改变, 不可以一个人的人生观去统理一切;因为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我们至少要以科学的立场, 去研究它,解决它。“科学的人生观”有两个意思:第一拿科学做人生观的基础,第二拿科 学的态度、精神、方法,做我们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方法。

  现在先讲第一点,就是人生是什么?人生是啥物事?拿科学的研究结果来讲,我在民国十二 年发表了十条,这十条就是武昌有一个主教,称为新的《十诫》说我是中华基督教的危险物 的。十条内容如下:

  (一)要知道空间的大拿天文,物理考察,得着宇宙之大;从前孙行者翻筋斗,一翻翻到南 天门,一翻翻到下界,天的观念,何等的小?现在从地球到银河中间的最近的一个星,中间 距离,照孙行者一秒钟翻十万八千里的速率计算,恐怕翻一万万年也翻不到,宇宙是何等的 大?地球是宇宙间的沧海之一粟,九牛之一毛,我们人类,更是小,真是不成东西的东西! 以前看得人的地位太重了以为是万物之灵,同大地并行,凡是政治不良,就有彗星、地震的 征象,这是错的。从前王充很能见得到,说:“一个虱子不能改变那裤子里的空气,和那人 类不能改变皇天一样。”所以我们眼光要大。

  (二)时间是无穷的长从地质学、生物学的研究,晓得时间是无穷的长,以前开口五千年, 闭口五千年,以为目空一切;不料世界太阳系的存在,有几万万年的历史,地球也有几万万 年,生物至少有几千万年,人类也有二三百万年,所以五千年占很小的地位。明白了时间之 长,就可以看见各种进步的演变,不是上帝一刻可以造成的。

  (三)宇宙间自然的行动根据了一切科学,知道宇宙、万物都有一定不变的自然行动。“自 然自己,也是如此”,就是自己自然如此,各物自己如此的行动,并没有一种背后的指示, 或是一个主宰去规范他们。明白了这点,对于月蚀是月亮被天狗所吞的种种迷信,可以打破 了。

  (四)物竞天择的原理从生物学的知识,可以看到物竞天择的原理。鲫鱼下卵有几百万个, 但是变鱼的只有几个;否则就要变成“鱼世界”了!大的吃小的,小的又吃更小的,人类都 是如此。从此晓得人生不受安排,是自己如此的行动;否则要安排起来,为什么不安排一个 完善的世界呢?

  (五)人是什么东西从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去看,人是什么东西?吴稚晖先生说: “人是两手一个大脑的动物,与其他的不同,只在程度上的区别罢了。”人类的手,与鸡、 鸭的掌差不多,实是他们的弟兄辈。

  (六)人类是演进的根据了人种学来看,人类是演进的;因为要应付环境,所以要慢慢的变; 不变不能生存,要灭亡了。所以从下等的动物,慢慢演进到高等的动物,现在还是演进。

  (七)心理受因果律的支配根据心理学、生物学来讲,心理现状是有因果律的。思想、做梦, 都受因果律的支配,是心理、生理的现象,和头痛一般;所以人的心理说是超过一切,是不 对的。

  (八)道德、礼教的变迁照生理学、社会学来讲,人类道德、礼教也变迁的。以前以为脚小 是美观,但是现在脚小要装大了。所以道德、礼教的观念,正在改进。以二十年、二百年或 二千年以前的标准,来判断二十年、二百年、二千年后的状况,是格格不相人的。

  (九)各物都有反应照物理、化学来讲,物质是活的原子分为电子,是动的。石头倘然加了 化学品,就有反应,像人打了一记,就有反动一样。不同的,只在程度不同罢了。

  (十)人的不朽根据一切科学知识,人是要死的,物质上的腐败,和猫死狗死一般,但是个 人不朽的工作,是功德:在立德,立功,立言。善恶都是不朽。一块痰中,有微生物,这菌 能散布到空间,使空气都恶化了;人的言语,也是一样。凡是功业、思想,都能传之无穷; 匹夫匹妇,都有其不朽的存在。

  我们要看破人世间,时间之伟大,历史的无穷,人是最小的动物,处处都在演进,要去掉那 小我的主张,但是那小小的人类,居然现在对于制度、政治各种都有进步。

  以前都是拿科学去答复一切,现在要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人生,就是哪哼生活?各人有各人的 方法,但是,至少要有那科学的方法,精神、态度去做。分四点来讲:

  一、怀疑

  第一点是怀疑。三个弗相信的态度,人生问题就很多。有了怀疑的态度,就不会上当。以前 我们幼时的智识,都从阿金、阿狗、阿毛等黄包车夫、娘姨处学来;但是现在自己要反省,

  问问以前的知识是否靠得住。

  二、事实

  我们要实事求是,现在像贴贴标语,什么打倒田中义一等,都仅务虚名,像豆腐店里生意不 好,看看“对我生财”泄闷一样。又像是以前的画符,一画符病就好的思想。贴了打倒帝国 主义,帝国主义就真个打倒了么?这不对,我们应做切实的工作,奋力的做去。

  三、证据

  怀疑以后,相信总要相信,但是相信的条件,就是拿凭据来。有了这一句,论理学诸书,都 可以不读。赫胥尔的儿子死了以后,宗教家去劝他信教,但是他很坚决的说,“拿有上帝的 证据来。”有了这种态度,就不会上当。

  四、真理

  朝夕的去求真理,不一定要成功,因为真理无穷,宇宙无穷;我们去寻求,是尽一点责任, 希望在总分上,加上万万分之一。胜固是可喜,败也不足忧。明知赛跑,只有一个人第一, 我们还要跑去;不是为我为私,是为大家。发明不是为发财,是为人类。英国有一个医生, 发明了一种治肺的药。但是因为自秘,就被医学会开除了。

  所以科学家是为求真理。庄子虽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的话 头,但是我们还要向上做去,得一分就是一分,一寸就是一寸,可以有阿基米德氏发现浮力 时叫 Eureka 的快活。有了这种精神,做人就不会失望。所以人生的意味,全靠你自己的工 作;你要它圆就圆,方就方,是有意味;因为真理无穷,趣味无穷,进步快活也无穷尽。

  本文是胡适 1930 年在苏州青年会的讲演词

  序言:人生有何意义答某君书

  我细读来书,终觉得你不免作茧自缚。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人生有何 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 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 什么意义可说?——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 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 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

  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 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为人写扇子的话。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王荆公小诗一首,真是有得于佛法的话。认得人生如梦,故无所求。但无所求不是无为。人 生固然不过一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 梦?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吗?

  铸材成器之方,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 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 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 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 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掉的。到那 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 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 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 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 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 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 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 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原题《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1.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目前很多学生选择科系时,从师长的眼光看,都不免带有短见,倾向于功利主义方面。天才 比较高的都跑到医工科去,而且只走入实用方面,而又不选择基本学科,譬如学医的,内科、 外科、产科、妇科,有很多人选,而墓本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病理学,很少青年人去选读, 这使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视,带着近视眼镜去看自己的前途与将来。我今天头一项要讲 的,就是根据我们老一辈的对选科系的经验,贡献给各位。我讲一段故事。

  记得四十八年前,我考取了官费出洋,我的哥哥特地从东三省赶到上海为我送行,临行时对 我说,我们的家早已破坏中落了,你出国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复兴家业,重振门楣,他要 我学开矿或造铁路,因为这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千万不要学些没用的文学、哲学之类没 饭吃的东西。我说好的,船就要开了,那时和我一起去美国的留学生共有七十人,分别进入 各大学。在船上我就想,开矿没兴趣,造铁路也不感兴趣,于是只好采取调和折衷的办法, 要学有用之学,当时康奈尔大学有全美国最好的农学院,于是就决定进去学科学的农学,也 许对国家社会有点贡献吧!那时进康大的原因有二:一是康大有当时最好的农学院,且不收 学费,而每个月又可获得八十元的津贴;我刚才说过,我家破了产,母亲待养,那时我还没 结婚,一切从命,所以可将部分的钱拿回养家。另一是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农民,将来 学会了科学的农业,也许可以有益于国家。

  人校后头一星期就突然接到农场实习部的信,叫我去报到。那时教授便问我:“你有什么农 场经验?”我答;“没有。”“难道一点都没有吗?”“要有嘛,我的外公和外婆,都是道地的 农夫。”教授说:“这与你不相干。”我又说;“就是因为没有,才要来学呀!”后来他又问: “你洗过马没有?”我说:“没有。”我就告诉他中国人种田是不用马的。于是老师就先教我 洗马,他洗一面,我洗另一面。他又问我会套车吗,我说也不会。乎是他又教我套车,老师 套一边,我套一边,套好跳上去,兜一圈子。接着就到农场做选种的实习工作,手起了泡, 但仍继续的忍耐下去。农复会的沈宗瀚先生与一本《克难苦学记》,要我和他作一篇序,我 也就替他做一篇很长的序。我们那时学农的人很多,但只有沈宗瀚先生赤过脚下过田,是惟 一确实有农场经验的人。学了一年,成绩还不错,功课都在八十五分以上。第二年我就可以 多选两个学分,于是我选种果学,即种苹果学。分上午讲课与下午实习。上课倒没有什么, 还甚感兴趣,下午实验,走人实习室,桌上有各色各样的苹果三十个,颜色有红的,有黄的、 有青的......形状有圆的、有长的、有椭圆的、有四方的......要照着一本手册上的标准,去定 每一苹果的学名,蒂有多长?花是什么颜色?肉是甜是酸?是软是硬?弄了两个小时。弄了 半个小时一个都弄不了,满头大汗,真是冬天出大汗。抬头一看,呀!不对头,那些美国同 学都做完跑光了,把苹果拿回去吃了。他们不需剖开,因为他们比较熟悉,查查册子后面的 普通名词就可以定学名,在他们是很简单。我只弄了一半,一半又是错的。回去就自己问自

  己学这个有什么用?要是靠当时的活力与记性,用上一个晚上来强记,四百多个名字都可记 下来应付考试。但试想有什么用呢?那些苹果在我国烟台也没有,青岛也没有,安徽也没 有......我认为科学的农学无用了,于是决定改行,那时正是民国元年,国内正在革命的时候, 也许学别的东西更有好处。

  那么,转系要以什么为标准呢?依自己的兴趣呢?还是看社会的需要?我年轻时候《留学日 记》,有一首诗,现在我也背不出来了。我选课用什么做标准?听哥哥的话?看国家的需要? 还是凭自己?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我”;一个是“社会”,看看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 什么?中国现代需要什么?但这个标准——社会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现在可以说三 千六百行,从诺贝尔得奖人到修理马桶的,社会都需要,所以社会的标准并不重要。因此, 在定主意的时候;便要依着自我的兴趣了——即性之所近,力之所能。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 与我性质相近的是什么?问我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便照着这个标准转到文学院了。 但又有一个困难,文科要缴费,而从康大中途退出,要赔出以前二年的学费,我也顾不得这 些。经过四位朋友的帮忙,由八十元减到三十五元,终于达成愿望。在文学院以哲学为主, 英国文学、经济、政治学之门为副。后又以哲学为主,经济理论、英国文学为副科。到哥伦 比亚大学后,仍以哲学为主,以政治理论、英国文学为副。我现在六十八岁了,人家问我学 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我对文学也感兴趣,白话文方面也曾经有过一点小贡献。 在北大,我曾做过哲学系主任,外国文学系主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系也做过四年 的系主任,在北大文学院六个学系中,五系全做过主任。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我 刚才讲过现在的青年太倾向于现实了,不凭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选课。譬如一位有作诗天 才的人,不进中文系学做诗,而偏要去医学院学外科,那么文学院便失去了一个一流的诗人, 而国内却添了一个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饭桶外科医生,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你们自己的损失。

  在一个头等第一流的大学,当初日本筹划帝大的时候,真的计划远大,规模宏伟,单就医学 院就比当初日本总督府还要大。科学的书籍都是从第一号编起。基础良好,我们接收已有十 馀年了,总算没有辜负当初的计划。今日台大可说是台湾惟一最完善的大学,各位不要有成 见,带着近视眼镜来看自己的前途,看自己的将来。听说入学考试时有七十二个志愿可填, 这样七十二变,变到最后不知变成了什么,当初所填的志愿,不要当做最后的决定,只当做 暂时的方向。要在大学一、二年的时候,东摸摸西摸摸的瞎摸。不要有短见,十八九岁的青 年仍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前途、职业。进大学后第一年到处去摸、去看,探险去,不知道的 我偏要去学。如在中学时候的数学不好,现在我偏要去学,中学时不感兴趣,也许是老师不 好。现在去听听最好的教授的讲课,也许会提起你的兴趣。好的先生会指导你走上一个好的 方向,第一、二年甚至于第三年还来得及,只要依着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做去, 这是清代大儒章学诚的话。

  现在我再说一个故事,不是我自己的,而是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伽利略(Galileo),他 是意大利人,父亲是一个有名的数学家,他的父亲叫他不要学他这一行,学这一行是没饭吃 的,要他学医。他奉命而去。当时意大利正是文艺复兴的时候,他到大学以后曾被教授和同 学捧誉为“天才的画家”,他也很得意。父亲要他学医,他却发现了美术的天才。他读书的 佛劳伦斯地方是一工业区,当地的工业界首领希望在这大学多造就些科学的人才,鼓励学生 研究几何,于是在这大学里特为官儿们开设了几何学一科,聘请一位叫 Ricci 氏当教授。有 一天,他打从那个地方过,偶然的定脚在听讲,有的官儿们在打瞌睡,而这位年轻的伽利略 却非常感兴趣。是不断地一直继续下去,趣味横生,便改学数学,由于浓厚的兴趣与天才, 就决心去东摸摸西摸摸,摸出一条兴趣之路,创造了新的天文学、新的物理学,终于成为一

  位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

  大学生选择学科就是选择职业。我现在六十八岁了,我也不知道所学的是什么?希望各位不 要学我这样老不成器的人。勿以七十二志愿中所填的一愿就定了终身,还没有的,就是大学 二、三年也还没定。各位在此完备的大学里,目前更有这么多好的教授人才来指导,趁此机 会加以利用。社会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家里的爸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师、 做医生,你也不要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话,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想起当初我哥哥要我 学开矿、造铁路,我也没听他的话,自己变来变去变成一个老不成器的人。后来我哥哥也没 说什么。只管我自己,别人不要管他。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 的贡献也许比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会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关节选自胡适《大学的生活》

  2.防身的锦囊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 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 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 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 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 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 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 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 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 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 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 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 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 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 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 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 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 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的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

  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 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 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一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 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 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 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 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 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 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 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 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 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 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 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Calileo)和 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 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 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 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 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 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 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 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 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 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 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 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 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 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 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 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 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 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 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 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在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 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 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

  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 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 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 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 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 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 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 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 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 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 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 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 (一)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二)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 生物体中的发展;(三)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 成防病的药苗。——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 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 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 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除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 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治疗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佛郎的大损失;又发明 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学会 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 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 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 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 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原题《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生大策略》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