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他:桐城往事》是一本由王顾左右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言他:桐城往事》读后感(一):改编成个电影吧
桐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关于那里乡村风情的描述,可见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当然,作为文学研究者,可能会关注那里的作家比如陈所巨关于桐城的书写,周边诸如海子(邻县怀宁人吧)诗歌中对于稻田,麦子的反复陈述等等。
情节迭宕起伏,引人入胜;引子与尾声以疫情延续为包络,突出了人生多艰,后部分有点暴风骤雨的感觉,可以拍个小成本电影。
《言他:桐城往事》读后感(二):母爱无穷
前天同乡鲍时美特意上门送来王联合教授的长篇小说----巜言他:桐城往事》。桐城----文化圣都,贤能辈岀。作者有何高见?送走鲍总,我便潜心这拜读起左右兄的大作。时间在文字中流淌蓦然间文字如家乡的茗品一一‘小花’沁入心田。作品中春耕夏作秋收冬藏作者洞察细微,民风民俗在刘大脚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近半个世纪的生活轨迹中入木三分的展露出来;菜籽油烙饼的纯香、红花草沤肥的至臻、纳凉时叙鬼的逗趣、秃子队长的豪情畅笑。一物一情来源于生活,让人触感有亲肤之觉,这就是作者的匠心之处。能把读者蓦然间带回时间隧道。祥林嫂、鲁妈,她们的一颦一笑入木三分的刻画彰显不朽的艺术生命之力。在今这个空虚而空洞的都市文化盛行的时间里倍显可贵而难能。刘‘大脚’一个渴望突破封建束缚弄的潮儿。(这种大脚的释放女性的自由‘大脚’一词是全文的点金之笔,也奠基了她的文学价值。)而随着一声枪响,抢亲闹剧又将这位意在突破腐朽的封建礼数的刘大脚拽回到现实的环境里----相夫教子!而女性的本质她在丈夫五爷骑马横街时从未藐视乡里;儿子刘义雄号令千人也不曾气场他人。而她的命运随时代的变迁承受许多女人无法承受的苦难;丈夫的被迫离家、儿子的无知出走、女儿的隐痛早嫁,件件如千斤重担足以摧残一个的意志。她依然迈着她的大脚艰难地行走在厚重的大地间----目送波浪鼓’消费时尚的儿媳姚英离去;血葬了命运多舛女儿,她没有倒下。冬日里她依旧坚毅地蹒跚足步,向行春光。大地厚重,正是有千千万个大脚母亲的坚毅才有一代代生命的光环,才有东方这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伟岸身形!吴琼执笔吴无柳。
《言他:桐城往事》读后感(三):流变语境下的家族往事与个体经验——评《言他:桐城往事》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都处于巨大的变迁之中。反映于文艺创作,那种动荡不安的面貌仿佛都映射在家族和家族制度的裂变上,因为我们似乎总能从那些或升腾或没落的家族命运、从那繁荣的家族迁移抑或破败的家族流落之中聆听到整个华夏大地风云变幻的回声。这可能也是当代在研究传统文化命运的时候一直把家族看作一个重要符码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作家在深植的传统文化中对”家“寄托着复杂情感的原因之一。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复杂的情感不仅仅是植根于他们的血液并且还会随着时间的侵入越来越明晰或强烈,而这种由内心深处所迸发出的强力则引导着他们去追忆,去完成一场对自己“家”的记忆的薪火相传。
《言他:桐城往事》虽然从宏观上看讲的是桐城一隅的小村落汤乔中围绕“刘大脚”一家展开的故事,但是从微观细看,我们明显发现以“刘大脚”一家为核心的“家族”实则与整个汤乔的发展变迁史密切相关。在刘家人身上我们不仅可以观望到独属于汤乔这个小村落的乡土文化,同时也可以窥视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汤乔人与人关系的复杂变化。除此之外,更意味深长的是作者在《言他:桐城往事》中对“家族”的故事的书写,将“汤乔”从庞大的历史背景中抽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追忆时空,这种裹挟着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家族”,往往更能深入人心并相应地具有了某种特定的隐喻性,也即“汤乔”的发展轨迹也就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尽管我们可以说社会的变革催化着“家族”的裂变,但是我认为同样不应忽视“家族”之下个体命运的奋斗,因此在这里我可能更愿意去说“社会的变革、家族以及个体命运”实则是三个完全平行的理念。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拿“家族”的概念来说,“家族”最明显的特质便是“群体性”,而这种“群体性”就决定了在一群人中必然会有一个“领头羊”,而这个“领头羊”的筛选的硬性条件便是“集体利益”,故而当个体奋斗与集体利益相协调时,“家族”的发展轨迹便与个体命运密切相关,反之便会被其他“领头羊”迭代,个体命运与社会变革以及家族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具体而言,我大致按照与家族、社会变革的发展轨迹正相关的规律,从《言他:桐城往事》中找出了三个代表性的人物,其一是“五爷”,其二是“刘大脚”,其三是“刘义雄”。读了这本书,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这三个人物除却本身就具有紧密的关系外,他们又分别代表着汤乔三段历史发展时期。而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五爷”自出走后再也没有出现却一直活在汤乔人口中的原因。“五爷”所代表的那个时间脉络下的汤乔仿佛是一个被当代人遗忘的“游离”部落,但这个“游离”的部落在老一辈的脑海中却是那么的明晰,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但这个被称为“汤乔”的村落却是异常和谐与团结。这一切都与“五爷”密切相关。“五爷”作为领头羊领导着“家族”,随着“家族”的壮大,汤乔也受到其应有的保障,所以他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印象中“凶猛”的男人,以及这个男人在当时暂时给他们带来的祥和,但这一切仿佛都随着一声“枪声”结束了,因为新的时代来临了。
我们尚且不知道自五爷后,这个所谓的“家族”中新出现的“领头羊”是谁,作者并没有给我们明晰交代,但是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窥视到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这个女人就是“刘大脚”。不得不说“刘大脚”的确是那个时代下的乡土女性的典型代表。首先其自身就具有浓厚历史和空间位移所带来的厚重感,其次就是她从“陈姓小姐”到“刘大脚”再到“五奶奶”符号化的迭变,最后就是其身上所具有的新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打破了以往以男权为中心的“家族体制”,但她尚不能代表那个时期大部分的女性,只能说她在那个时代下十分的特立独行,特立独行到以她为中心构成了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农耕中的中国群落”。
当然,“刘大脚”引以为豪的欣喜都将被另一种欣喜所冲淡,即:她出逃的儿子刘义雄回来了,并由此带领汤乔步入下一个历史时期,也意味着“家族”的“领头羊”将再度更迭。出走前刘义雄并不满意其眼中的“破落乡村”,当他的理想与现实产生巨大的鸿沟时,充满压抑的他最终选择了出逃,尽管在书中作者已然给了我们尚为明晰的理由,但走得匆匆忙忙的刘义雄在我们眼中实际更像是一场彷徨的出逃。我们对比发现,刘义雄回汤乔也同样是一场出逃,但这次他逃得“恰逢其时”。
看到这儿,可能大家会认为《言他:桐城往事》仅仅是通过对“家族”的追忆来铭记当时那个尚称为苦难但内心幸福的年代,但不仅仅如此,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着力点,那便是在社会变革轨迹中所衍生的女性形象。这本书里的女性形象我不能仅仅用苦难或幸福一类的词去定义她们,因为即便她们在时空上拥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她们共同的一点便是带着鲜明的自主意识,即便她们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生命的无常,但震撼人心的是她们愿意在一定妥协下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反叛以及自我选择。
这夜,当我轻轻地合上这本带着桐城印记的历史画卷,仿若亲历了一场那个时代下的汤乔,我不止一次地为之惋惜,又不止一次地为之慨叹,似是惆怅刘大脚的命运不该就此草草终结,又似是在慨叹刘义雄不该如此草草地收场。如此看来这仿佛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是又是那么地竭尽真实,人的一生仿佛在洗尽一切铅华之后,就是那么的平凡,平凡得那么刻骨,平凡得那么悲哀。也许在岁月的流变中,我们也只是在这人世间游离的个体罢了。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作为共享失去“家族”经验的游离个体,也会扛着不轻不重的今生,到处追忆自己的前生和来路,王顾左右是如此,而我们亦将是如此。
我一直觉得汤乔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之所以称其为神奇,不是因为其浓厚的历史印记,而是因为那生活在汤乔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言他:桐城往事》读后感(四):乡村嬗变与女性命运的当代书写——读《言他:桐城往事》有感
爷爷用自己的回忆普及了我对九十年代之前的西北小乡村的生活认知。而王顾左右写的七八十年代乡村纪实类回忆小说——《言他:桐城往事》,填补了我对东部安徽桐城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空白,桐城的乡村生活于我而言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我不曾接触过的生活。
我喜欢故事,尤其是喜欢九十年代之前的故事,从小到大都喜欢听老一辈的人以及父母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对那个没有电、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充满好奇,我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生活。我最喜欢听爷爷讲九十年代之前的故事给我听,爷爷用自己的回忆普及了我对那个年代的西北小乡村的生活认知。而王顾左右的《言他:桐城往事》填补了我对东部安徽桐城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空白,桐城的乡村生活于我而言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我不曾接触过的生活。
未读《言他:桐城往事》之前,我对安徽桐城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有位大学同学是桐城的,对汤乔我更是一无所知,而读完《言他:桐城往事》之后,我好似汤乔故事的亲历者,对桐城,对汤乔变得不再陌生。《言他:桐城往事》是王顾左右写的一部关于七八十年代乡村的纪实类回忆小说,书中的汤乔故事,有欢乐,有悲伤,亦有别离。汤乔故事里的主角一生大起大落,犹如过山车一样,他们被命运无情的捉弄,哪怕是他们奋力呐喊也无法改变现实,直到最后凄惨的离开人世。汤乔故事里不啻是汤乔的故事,还有其背后的桐城文化、汤乔风俗。
《言他:桐城往事》的图书封面我生长在西北的偏远乡村,却惊奇的在《言他:桐城往事》里发现了相似的风俗与相同的旧社会陋习。最为相似的风俗就是叫魂与看相,我生长的乡村现在依然保留着叫魂驱病驱邪的风俗。最为相同的旧社会陋习就是缠足,小时候我在村子里见过三个缠足的老奶奶,那个时候老奶奶的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她们身边永远都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拐杖陪伴,每走一步都是拄着拐杖小心翼翼的迈开小脚,她们的三寸金莲小脚都是裹着白布,穿着为小脚专门做的黑色布鞋。小时候的我是无知的、天真的,不懂小脚奶奶的缠足之痛,只是一味的追问她们的脚为什么会那么小,为什么会长的那么奇怪。当我从历史书上学到了缠足知识后,她们也相继离开人世了,而我再也没有看到过缠足的小脚奶奶。即便西北与汤乔实际距离很远,但是因为相似风俗和相同的旧社会陋习拉近了我与汤乔的距离,让我与汤乔故事里的人亲近了起来。
王顾左右语言文字淳朴、幽默诙谐,笔触间流露出对家乡人物追忆的细腻情感。王顾左右可以将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场景描述的格外有趣,特别是对刘大脚喂狗吃薯皮的那些文字,他这样写道:“这碗粥,让刘大脚自带冉冉上升的温度,走到哪里哪里暖;走到哪里都有两条狗悠闲地跟在她后面。这两条狗是一对相好,从不争食,那只雄狗调皮地跃起,用狗嘴去接刘大脚用筷子扔出去的薯皮,向母狗和人类显摆——这薯皮扔前刘大脚用嘴吹过,并不会太烫。”这一段文字把一人、一粥、两狗的画面描述的生动有趣,好一个既和谐又温暖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画面。
《言他:桐城往事》的主人公刘大脚从大家闺秀变成了一个非常强悍的乡村农妇,再加上她那双在同龄女性里看不到的大脚,在田地里劳作的她显得更加强悍了,可是强悍的她却是那么的不幸,上天似乎是对她及她的儿女施加了魔咒。刘大脚儿子刘义雄重返家乡创业是小说高潮的开始,小说的高潮里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让人揪心的部分。王顾左右用第一人称“我”讲述过往,小说里充斥着人性丑恶的一面,可他从不刻意强调故事里丑恶的人性,用不含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巧妙地写作,给读者预留了思考的空间。
《言他:桐城往事》的图书封面嬉子湖畔陈家大小姐深夜被抢走,从此陈家大小姐便成了农妇刘大脚,没有人知道她真正的名字是什么。她被抢走之后就被冠以夫姓,她自小幸运的躲避了那撕心裂肺的、残忍的裹脚经历,她拥有一双极其吸睛的大脚,大脚便变成了她的名字。她年轻时被众人叫做刘大脚,年老后又众人被称为五奶奶。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五爷将她抢回家成亲后,她不曾想自己多年后会生活在一个无尽的等待中。解放后丈夫逃走到她自己离世时依然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儿子少年时逃离家乡音讯全无,中年时携妻儿回家创业,却在创业失败后再次逃离家乡;女儿带着爱情的结晶远嫁他乡多年不归。小说的故事是围绕刘大脚一家展开,故事对刘大脚及其儿子的一生运用了大量的笔墨讲述,而对其女儿的命运却是吝啬了笔墨,但是依然是一个完整且感人的故事。整部小说总能引发人的深入思考,无论是对当地的文化风俗还是当时的社会发展都能伴随着故事的发展引人深思。
刘义雄中年时携妻儿不告而归,打破了刘大脚平静的生活,更是打破了整个汤乔的安宁,他在家乡创业开办通辰植纤厂,蒸蒸日上的植纤厂让他愈加的自负与傲慢,身边簇拥着在心里打小算盘的各色各样的人。社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可是刘义雄的植纤厂却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冲击了他往日的辉煌,汤乔也开始回归安宁。刘义雄自以为掌控着一切,却遭到上天的晴天霹雳,创业失败后再次逃离家乡,家庭破裂母亲逝世,刘义雄的辉煌是庆祝新年时燃放的烟火,只可惜转瞬即逝后化为乌有。王顾左右写的刘义雄就好像也写了刘义雄的父亲五爷,刘义雄身上流着五爷的血液,骨子里有着五爷的性格特征,王顾左右写刘义雄返乡创业时的处事风格上很多时候就像是在写五爷,刘义雄人物的塑造可谓是一箭双雕。
刘大脚的女儿刘凤未婚先育,为了掩人耳目她将女儿远嫁江西彭泽,未婚先育在七八十年代是不光彩的、是不被接受的,自此刘凤的凄苦一生成为定局。刘凤远嫁江西被骗婚,在哥哥的帮助下她本以为可以在江苏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不曾想新的家庭却是充满暴力的黑暗之家。《言他:桐城往事》里刘凤在受尽委屈与无数挣扎,历经世间艰辛与痛苦后,选择在长江之畔的大礁石上喝敌敌畏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她的一生我不禁叹息,对于她的死我泣不成声,那个年代的人生活不易,那个年代的女性身上背负着传统观念的沉重枷锁。
王顾左右在《言他:桐城往事》的序言里写道:“我承认,这是一本看到中间才觉得有味的书,看完才会感动的书,就像一场暴雨在某个特定的时点疯狂倾泻,悲剧发生了,也就结束了。”是的,悲剧发生了,也就也结束了,三十年前的回忆,十五万字的呈现,合上书时我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我无法快速的走出汤乔的悲剧。即使读完《言他:桐城往事》,依然是意犹未尽。我对刘大脚的一生充满感慨,对刘义雄的一生充满叹息,对刘凤的一生充满惋惜,阅读的过程是我参与他们生命历程的过程,我如同穿越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汤乔与他们相遇,却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我只能旁观他们注定悲剧的一生,我亦是汤乔故事的一个亲历者。
王顾左右给我的亲笔签名(签名时间:2020年10月23日上午)
9月28日晚上我的朋友圈被一篇名为《这可能是2020年中国原创乡土写作中一个有影响力的事件》的文章刷屏,带着好奇点击阅读才知道原来是王老师的处女作《言他:桐城往事》出版上市了。上海作协副主席陈思和对王老师新作《言他:桐城往事》的评价是,“乡村正在凋敝,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黄土的叙事,关于更久远的湘西的叙事,本书的出版完善了中国乡土写作和中国乡土阅读的时空地图,是2020年中国原创乡土小说写作中的一个有影响的事件。” 我拿到新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王老师给我签名,王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经管男,他的新书越读越有味,他的书法笔酣墨饱,喜欢他的新书,喜欢他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