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异闻录》是一本由远宁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安异闻录》读后感(一):你猜封面上是哪个啊?
是社畜辛苦了一天,下班可以看的一本小说,看起来好轻松好快乐,而且剧情也很有意思,特别适合影视化。
三个短篇层层递进,最喜欢第二个故事《地下鬼手》,篇幅最短也最精彩,推理➕悬疑➕盗墓,有意思极了。不仅如此,除了三个男主,故事里面所有的女性角色人设也很饱满,尤其是赵华翠,又美又英气,让人念念不忘的。真的,作者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太用心了,再配上书中的这句“我觉得世间女子有许多说不出的苦处——自己命中的苦,还有别人肆意揣摩强加给她的苦”更让人意难平了。
最后我要说一句:轻推理使人身心愉快啊!
还有就是,题目什么意思打开书本找答案吧!
《长安异闻录》读后感(二):去大唐查案吧!
第一次看远宁老师的作品。想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单纯被长安所吸引。特别喜欢《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长安十二时辰》这种发生在盛世大唐的的奇幻悬疑故事。不过这本书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单个案子各自独自又互相串联,最后串出“永贞内禅”的冰山一角,刺激好看!
最好看的故事是《地下鬼手》,尤其是和《子夜封兵》连起来后,相辅相成。有很多事情看似匪夷所思但又冥冥中有据可循。要特别提一点徐华翠简直太可爱,经常顺嘴秃噜,经常一不小心说出什么不该说的哈哈。
三个主角也很可爱,李忠卿和史无名简直磕死我了。【忠犬神秘武力超高年下】和【博学细心聪明柔弱小漂亮】,完美人设!本来对苏雪楼超级感兴趣的!不过故事里面他简直是无情的查案工具,不知道老师别的作品里他是否有所表现,很期待!
《长安异闻录》读后感(三):唐案无名3《长安异闻录》
收录三个中篇 一、《美人离殇》 回到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永贞革新」的年代。 长安城发生了一系列女子失踪案。第一宗发生在上元节。变法新贵王叔文大人的侄女失踪了。随后陆续有人家报案说自己的女儿或妻子失踪,薛氏,齐家,郑家,其中还不乏富贵人家的女眷。 有人说是拐卖少女,有人说是挟持宫女,更有人说是“鬼王娶亲”。 刚金榜题名的史无名,和追到京城的李忠卿,与大理寺丞苏雪楼,初生之犊不怕虎,一起踏进了失踪案的漩涡。 (顺便恶补了一下「永贞内禅」和李括李谊的八卦)
二、《地下鬼手》
如果说第一篇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第二篇简直就是我的菜了。 泾阳县,林家公子被地下伸出的鬼手拉进了地底,还化成了白骨?家中每个人对案件都有一套看法。夫人,小妾,仆人,猪朋狗友…… “案子很多都是坏人在装神弄鬼,企图混淆视听,人心才是最叵测的” “这世间确实是有一双手——源于他的贪婪和罪恶,把他拖向了死亡”
三、《子午封兵》
第三篇的谜面也很吸睛。 “奇兵出子午”。这次子午峪里真的出现了一队奇兵,而且是在山谷里冰封的。 三人立刻赶赴山谷,发现貌似是前朝(隋)士兵。还没等仵作在冰尸身上发现更多,发现奇兵的万老七就突然死了。死前还说“冰里的人都是些屈死的鬼”。 三人准备二度进山,却遭遇袭击。接着,与事件相关的关键人物一个一个消失。慢慢地,网开始收上来,三篇故事连成了一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世上的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谁是赢家都未可知。”
《长安异闻录》读后感(四):怎么大理寺就有那么多不得不说的事儿?
看了多年古装剧,对历史有没有点儿了解不敢说,对两个“单位”可熟门熟路得仿佛自己在那儿上过班儿。一是清朝后宫,一是唐朝大理寺(其实还有宋、明两朝的大理寺)。
后宫有多热闹不必多说,一位娘娘就能折腾出七八十集电视剧。但大理寺也没消停过,《神探狄仁杰》《热血长安》《大理寺日志》《我在大理寺当宠物》随便数数也够看一年半载了。
困了累了找大理寺,出了事儿了找大理寺。怎么大理寺就有那么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著名“大理寺代言人”狄仁杰老师,一年里处理的积案涉及1.7万人,这除了说明他是一个工作狂外,还能说明什么?
案子多呀!
如果按照电视剧里那么查案,别说一年,一个月狄老师可能已经过劳殉职。之所以他能够当上“人气断案王”,全因为高罗佩和电视剧编的他作为大理寺丞,看的全是卷宗,就决定个判罚轻重,不是跟着“重案六组”出现场抓嫌疑人,最多腰酸背痛颈椎不好。
大理寺,是一个相当于现如今“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央行政部门,九寺五监之其中一“寺”,主要跟刑部和御史台合作,对彼此的权力监督和制约。
那么假设长安城死了一个人,怎样用上并用好大理寺?
报案人缓过神儿来要先向武侯报案,武侯就是巡街的警察(我理解是PC警员级别?),武侯再上报案发地的治安官,叫里正,然后武侯和不良人一起去现场勘查,不良人就是负责侦缉逮捕的小吏。
先看看死者何人,如果是京官儿,有很大可能性就要报到大理寺。如果是平头百姓,就要交report给县令,县里派衙役去走访调查,派仵作检验尸体。
首要任务是查查怎么个死法,若是自杀或意外,案子大概就在县里了结了,交个report给京兆尹即可。
如果是他杀,县令要有明确证据或者犯人招供,然后再报告给京兆尹,“市局”出面再查,最后让刑部定个罪(唐朝有五刑:笞杖徒流死),但是刑部也有局限,只能定流刑以下的罪,再大就要移交大理寺,大理寺盖了印,案子才算结,如果大理寺觉得有冤案错案对刑部判决不满意,就要打回重审,多半儿,是大理寺自己去查流刑和死刑级别的案子。
因为这种级别的案子往往暗示着这种情况:京兆尹查着查着,发现此案表面是一位平民被杀,背后却涉及某个惊天大秘密,赶紧上报刑部,刑部一看不得了啊,不敢审理啊,继续上报大理寺,大理寺一瞅,呦!这不是王爷之前追的那个星吗?是不是当了细作了?是不是被灭口了?是不是谋反了?这时候大理寺会上报皇帝,皇帝赶紧组织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形成“专案组”,共审此案。
凡是能出动三司会审的案子,基本就是要威胁到皇帝本人的了。
还有一种情况,大理寺需要出面,就是疑难案件,不限于京城,全朝各地,有了断不了的离奇案件,都交到大理寺。
比如:在长安这座繁华却毫无夜生活的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女性(本来就被约束出门机会少),在漫漫宵禁的日日夜夜中终于等到了上元节,合理合法晚上出门看灯,没想到,好几位达官贵人家的女儿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当天还有人看见一支深夜里静悄悄接亲的队伍!
再比如:有个读书人喝酒回来,原配媳妇正准备帮助他就寝,突然卧室的地面裂开,一个大手手把书生给拉进了地下,并且地面又合上了,连个缝儿都没有,家丁却从地下挖出一具白骨。
这类仿佛妖魔鬼怪做出的案子,州府和京兆尹一般都不敢随便审查,这时大理寺就会派出少卿(大理寺少卿相当于高院副院长了,有两位,领导叫大理寺卿)苏雪楼极其下属史无名和李忠卿,三个男人搭台唱戏,斗个嘴,破个案。
《长安异闻录》是远宁的“无名系列”新作,除了上述两件案子,还有一件更诡异的“子午封兵”,看似三个独立事件,最后却环环相扣串联起来,当下我就忘了什么诡计什么解答(因为确实没什么复杂诡计),只记得这个故事的好看和巧妙。于是我替读者问了问远宁老师,这三桩案子的灵感来源,于是被她种草《酉阳杂俎》——一本唐代笔记小说,编录了很多志怪传奇。《地下鬼手》的谜面来自《王生》,《子午封兵》是取自《五色玉》,但是,改到连原作的妈都不认识,只是谜面诡异的气氛确是志怪小说的感觉!(远宁老师是不是骗我T_T
第一篇像是“无名系列”的彩蛋般的存在,是前作《美人图》的延续。不知你是否记得这段:
“他(左清秋)是风流才子么,情人不断,所以夫人整日与他吵闹,搞的他头大。仕途不顺家中不宁,他有时间就会去买醉,然后去思念一下自己此生心中最为倾心的女子——就是画中之人!”苏雪楼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几丝狡黠,眼神划了那么一圈,最后落在史无名身上,“说实话,愚兄看到这些画时,真是震惊的很哩!”
“啊?”史无名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只有张口结舌。“啊!”此时拍案而起的是李忠卿,他瞪大眼睛,先望望苏雪楼手中的画,然后再望向史无名,手指毫不客气的指向他。“那画中的女子……是你!”“天选之子”史无名何以走上女装道路,在《长安异闻录》里完完整整给你讲讲!(还贴心附上番外小彩蛋。谁还要看后宫那些事儿,大理寺我都看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