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巷说异闻录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19 20:00: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巷说异闻录的读后感10篇

  《巷说异闻录》是一本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著作,38.00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巷说异闻录》读后感(一):玄妙之中皆显人性

  今天,借着中午休息时候阅读了《巷说异闻录》一书的试读部分,既然是巷说,那一定是民间的流传较多一些,单单从本书的名字就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就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奇异故事。《巷说异闻录》是旅日青年作家檀信介所著,本书故事来自知乎文学故事知名答主檀信介的故事专栏,其特点都有真实人物时代背景,兼备了志怪、悬疑、推理等多种流行阅读元素一身,还联系了一些民间传说风俗文化。例如,“斩龙角”隐喻袁世凯,“破地狱”与民国历史背景、道术文化等相联,通过荒诞魔幻反应讽刺现实表现出了战争残酷歧视女性江湖骗子现象,让人感受善恶有报的因果循环,给人以正面感悟

  书中的几个小故事,在我读来,虽然充满奇幻,有点儿类似于《聊斋志异》。无论是哪个小故事,最终反映出来的都是世间人的一切,反映人的真善美一面,同样也展现出人性的假恶丑的一面。原以为说鬼啊、神啊的等等是封建迷信事情,但是正是通过这些玄妙的事物才展现出人生百味,很巧妙地表露出人性。试读部分的小故事《金簪记》虽讲述的是落魄纨绔子弟受到朋友之妻有目的地离间,最终启用家族绝技而亡的故事,讽刺当今有些朋友之间以利益为主,完全不是因友情所聚,这样的朋友之情不要也罢。《既济壶》一则刚开始以为是说一件有魔力的器具,后来才知道故事反映出的是人的伪装贪婪一面,故事从开头的名不见经传,到后来的豁然开朗,着实让读者回味深长。《阴阳鱼》一则在我读来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小故事。因为朝代变换发生的杀戮,因为善良收留的庄客,因为战争平息后的故人回转,因为居心叵测的污蔑等等,逼死了善良的人,当然恶人也没有逃脱老天惩罚······

  世间万物,因果循环,这个无法用科学完全解释的事情却总是存在的,一个小故事尚且能够反映人性,更何况真实生活中的林林种种。

  《巷说异闻录》是一本不错世人警醒书籍,从故事中品味人性,反思人生,读过之后能够让人明辨善恶是非,此书意义即在于此。

  《巷说异闻录》读后感(二):奇思怪想,令我们称赞

  《巷说导闻录》可能文人自作自受的故事,他本来想通过科举谋得一官半职,却不知道从官的路从来都是越走越狭窄,不是每位人都能从黑走到白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正经文人,对于胡说八道的故事是不屑一顾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能当官作福,对于致力于“富贵书中求”的同志,在心灰意冷之际,必然是凭借着自己肚中的墨水写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

  《金簪记》说的是一个落魄子弟遭到兄弟之妻嬉弄的故事,兄弟即使是分袖之香,也不容得人埋汰,但是“贤内助”出于特定的目的,设了局让“胡儿”不明不白地炼了金,让自己始终如影随形地成为其妻的命运。这个故事对于讽刺元朝的民族矛盾是没有直接的影射,但是深究一番,故事的主人公还是借古讽今,他认定最好的朋友关系都是因为利益所结成的,而不是情感结合,因此宁可玉碎,也不做瓦全之事。

  《既济壶》中提及了小鞑子,无论从字形还是实况,我们对鞑子有了先入为主仇恨,我们对于那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有着极大恶意,然而此则故事却反其道而行之:小鞑子既不是说书卖唱的,也不是练棍变戏法的,只是一个踢球的主儿,在体育运动极其封闭的年代,观演的对象还是大家闺秀,凭借着一束“龙吐珠”赢得了广阔观众,本以为收入颇丰,却不料只是留下维持生计的必需,其余的都散作给帮闲伙计,可见其胸怀的广阔和智慧深奥,但难得的是他“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此后凭借着美名,成为了府尹的“节级”,故事的构思如此巧妙,大有化腐朽神奇功力!如果故事只是到此为止,也是很完整的,可是这近千字的叙述只是简单铺垫,“我祖传一只既济壶,有它便能保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作为过渡句,如轻风拂水了无痕迹!随着剧情的推进,小鞑子的戏分自然转向其丑妻,还发生在一个从北面逃难的书生(算命先生)之间,可谓是“男女大防”才是故事的文眼,待到小鞑子从泰山庙会回乡后,与书生的无名之火则让故事突然间窜至了高潮,先是闭门打击,后又良心发现,然后在外人面前学会了装(妙处在装:举案齐眉、琴瑟和鸣),最后的私遇则是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偷书赠人终究是纸里包不住火,让仇恨如鲜花烹油,不可遏止。故事的结局更是滑稽,居然丑妻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了既济壶的最佳受益者,而小鞑子也不是等闲之辈,居然与丑妻一起演出了一则请君入瓮的好戏!!!

  《巷说异闻录》读后感(三):《玉女验方钞》,确有其事乎?

  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话本小说”并非界定明确的单一问题类型概念,作为小说史文类概念,“话本”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对新发现的宋代白话小说的命名过程中,在当时被明确定义为“说话人的底本”。《巷说异闻录》是当代比较少见的用“话本”讲异闻的故事集,深得中国传统志怪小说的精髓,甚至称其为现代版的《聊斋志异》也不为过,这本志怪集用魔幻诡谲的故事来反映现实中人们对财、色、长生不老的痴求,极具讽刺意味

  书中的八个故事标题颇为讲究,以人名、或情节、或故事之道具地点命名,均为三言,对仗工整,分别为“破地狱、斩龙角、买竹筹、卖鬼记、斩鬼婴、金簪记、既济壶、阴阳鱼”,如同宋元时期的“小说”话本标题一般,一部分相承于“小说”技艺,一部分在刊刻时以“小说”题目基础重新拟定了书面色彩较浓的新题。

  作者根据不同题材和故事类型而采用不同的叙事结构视角,调用较灵活,叙事结构的形态大都事件较少、情节较简单、线索清晰主线突出、常常峰回路转

  “叙事视角”类的故事,如《金簪记》,以落魄潦倒又重义好侠的胡儿,与其兄弟马越过于亲近,甚至有人认为两人在干分桃断袖的勾当,惹了马越的妻子马蓝氏,马蓝氏设局诬陷胡儿偷了她的金簪子,胡儿将计就计还了个并非其妻且更为精美的金簪子,却从此与马越分道扬镳。作者通过对故事中的胡儿的言行见闻、感受、心理精力描述展示整个故事情节,借古讽今,探究当友情参杂了利益之时,这种不纯粹感情还能否延续话题,或许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其实是把友谊中最宝贵东西勾销了。如宋元小说一般,《巷说异闻录》更注重对简单故事的铺设或人物曲折经历的敷衍,与书面阅读不同,《巷说异闻录》的叙事结构实质上是口头文学属性的表现,属口讲耳听,要求讲说者必须把故事讲的明白清楚,易于听者理解接受

  此外,作者习惯使用连贯的、较客观场景化描绘讲述故事,而且很多场景化描绘是生活化、写实化的,充满了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环境、过程的大量细节指示性套语出现频率比较高,口语色彩较浓。

  比如在《既济壶》中,首先亮相的是在相国寺外街道表演“龙吐珠”的小鞑子,他对钱财并不贪恋,帮闲伙计无不夸耀他,七八年后他依然俊俏,只是身边的少妻渐渐人老珠黄,众人觉得此中有怪,认为小鞑子定是有既济壶故而青春永驻。故事转而来到小鞑子家门口,雨夜,丑妻接待了算命书生,书生“心疼”丑妻境遇,以为其真真的不识字,查看了小鞑子的真正宝物——小黄书《玉女验方钞》,得知小鞑子就是按书中密法操作,才吸取了丑妻身上的精华,书生告知丑妻,按书中做,她可以用这阴阳之术重返年方二八,让小鞑子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就在丑妻与书生逃到淮南,过安稳日子后,书生不再求进,某日偷看了《玉女验方钞》,发现“遗漏”的秘密,有种速成的办法,可以让男性从女体的壶中采取几十年的青春。贪婪的书生决心一试,甚至强迫“丑妻”,哪知并没有返老还童,反而皮肤干瘪,原来这本就是丑妻与小鞑子的大智慧(阴谋),不老是靠的丑妻这个壶,但长生靠的却是像书生一样源源不断自愿注入壶中的酒。故事的结局,白府门外,垂暮的小鞑子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已经化作少女的丑妻一出门就看到了他,两人相视一笑携起手开始了又一次的南行。

  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因为自身的文人主体意识,而变得只注重事件本身的教化、批判、自我表现等意义,他没有忽略情节的丰富、描绘的具体生动等具有传播和接受意义的文体因素。作者描绘了一个个诡异奇怪世界,又不乏魔幻主义浪漫主义色彩,在真实的人物和时代背景下,兼备了志怪、悬疑、推理等多种流行阅读元素于一身,还联系了一些民间传说和风俗文化,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歧视女性、江湖骗子等现象,让人感受到善恶有报的因果循环,给人以正面的感悟。

  作为随手可拿起阅读的故事集,可读之。

  《巷说异闻录》读后感(四):说的是异闻,聊的是人心——读《巷说异闻录》

  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这本《巷说异闻录》中的故事来自知乎文学故事知名答主檀信介的专栏,在知乎上曾一度引起广大读者的欢迎讨论。提起志怪小说,我们最熟悉莫过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记得小时候电视剧《聊斋》,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美丽绝伦的女妖鬼怪,还有那些不可思议的奇闻异事。而今长大了,再读这本与《聊斋志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巷说异闻录》,才发现这些脑洞大开的异闻怪谈背后所映射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作为新时代的志怪小说,《巷说异闻录》的作者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天马行空的奇异想象,而且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联系了一些民间传说和风俗文化。例如,成语“猴年马月”的来历、 “破地狱”与民国历史背景、道术文化等的相联,虽然故事有点荒诞与魔幻、但每个故事都有着真实的人物和时代背景,不仅深刻的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歧视女性、江湖骗子等社会乱象,借以讽刺现实,而且使得故事更具有可读性。都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志怪故事阅读体验。故事看似说的是奇闻异事,实际上聊的却是人心。《巷说异闻录》在用志怪小说的形式反映社会现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时又融入了新的时代特点,兼备了志怪、悬疑、推理等多种流行阅读元素于一身,这让它拥有了更加庞大的读者群体

  不得不承认,檀信介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巷说异闻录》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奇闻异事,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这些故事在历史上都是有迹可寻的,就像《金簪记》有“猴年马月”这个成语为证,甚至有世祖皇帝忽必烈这样的大人物为证,而《既济壶》则用一句“本朝以蹴鞠治国,白虎堂里坐着一位蹴鞠太尉,相国寺外立着一位蹴鞠节级。”证明这个故事的可信度。正是有了这些时代背景的衬托,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不像《聊斋志异》里的故事那样让人不可置信,它更像一段充满趣味性与哲理性的历史故事。而这些故事,留给我们的除了一些奇闻趣事之外,更多的则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心的拷问。

  《巷说异闻录》的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作者用他的生花之笔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胡儿的祖先到底有没有“点石成金术”, 小鞑子到底有没有可以获得长生不老的“既济壶”……作者并没有过多的纠缠于此,而是随着故事的展开,随着故事主人公命运的走向,一步步为我们揭开了这些“宝贝”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辨别“人心”。《金簪记》里。胡儿和马越那不含一点杂质纯洁的友情令我们动容,却也遭到了马越妻子马蓝氏的嫉妒和离间。穷困潦倒的胡儿,一眼便看穿了马蓝氏的陷害,但他为了朋友家庭的和睦,并没有当面揭穿,而是把自己练成了“金簪”。此时我们相信,胡儿是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的,只是那本领并没有用于自己的吃喝玩乐上,而是用在了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心上……而《既济壶》中,小鞑子夫妻二人可以长生不老,利用的莫过于人的欲望和贪念,不可否认的是,穷困的白书生在当时帮助丑妻逃离或许真的是出于善心、出于感激、甚至出于正义,而后来,在二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之后,他却无法克制自己的贪念,最终成了“自愿送上门来的好酒”,后悔已经晚已。

  一切都是谜,一切都是局,只是这局中局未免有些太过真实,让我们深入其中的每个人都难辨真伪,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人性,人性有善也有恶,有友爱、善良、同情心,也有嫉妒、贪婪和无穷的欲望。如果不能正确取舍,终将成为一种遗憾,甚至一种罪恶。所以我们要学着看懂人心,学会掌控自己的那颗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巷说异闻录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