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九号房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12 04:13: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九号房读后感1000字

  《九号房》是一本由吴尔芬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号房》精选点评:

  ●故事背景应该是2000年以前,当时看起来还挺新奇的

  ●做作

  ●是好看的

  ●残忍得恐怖。。。 现实生活中没这么恐怖的吧啊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没劲。

  ●好怕人

  ●香水

  ●有些东西无法言传,只能说...看看吧~!

  ●传奇人物九爷啊

  ●very good.

  《九号房》读后感(一):又上了出版社宣传语的当

  不好。

  又屎有尿的,

  很让人反胃啊,

  加上通篇脏话连篇,

  我承认适当的脏话运用,

  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

  但当脏话汹涌澎湃盖天铺般出现时,

  只会让我感到莫名的厌恶,

  头痛欲裂,哪有美感可言,

  这本书是直接扔到垃圾桶。

  《九号房》读后感(二):谁是罪犯

  用一晚上加一下午读完了一本书。中间幸得导师提点,让我注意叙事节奏。缓慢而细致的对苦难的描写,情节几乎不往前推进,长久地停留在痛苦中,意味着什么?苦难无穷无尽吗?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害触目惊心。人性之恶在绝望、贪婪、残酷的牢房里被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挖出来。但是作者却是带着柔软的悲悯的心在叙述苦难的。其中一位人犯被处决的时候,作者极其克制的,只说了一句:再刚强的人,肉体都是软弱的。但只这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就像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你们精神虽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深深的失望,又饱含深深的悲悯。是啊,苦难无穷无尽,残暴触目惊心,人性之罪根深蒂固,那我们还有盼望吗?小说开篇,主人公一进牢房就喊了一句“爸”。表面上只是在寻找同在牢房的生父,却同时又像是一个正在呼唤“天父”的孩子。如果牢房就是世俗世界的隐喻的话。 作者在小说后记里写道: 我所经受的恐惧与颤栗不是一本薄薄的九号房所能表达和清算的。只是我愿意受苦,假如受苦可以接近真理的话。 我身软弱!我心悲鸣! 感动至深。

  《九号房》读后感(三):写得挺好的

  在亚马逊上买的Kindle版,好几本“悬疑小说”的合集只需一块钱,应该是出版社趁着版权到期干的缺德事儿吧。

  其实这些所谓的悬疑小说能看得入眼的并不多,所以翻到这一本,感觉真是眼前一亮,绝对的鹤立鸡群,确实是“小说”了。一开始看作者名字以为是位女性作家,心理描写确实令人有纤入毫厘的时刻,但是越看越不像。在网上一查,原来是位有一定年纪的男作家。

  读了后记,更加感觉把这本小说编入这么一本合集的荒谬,作者是很有内涵有思想的作家。

  但是在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既然写得这么好,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呢?它通篇都是通俗小说的形式,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内容。我猜想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监狱题材的作品本来是很容易引人入胜的,香港电影专门有此一门类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小说写监狱生活非常生动真实,但只是强调了监狱的艰苦、屈辱,没有提及一个人从常态生活突然堕入这个封闭空间后对自由、对亲情、友情的怀念。主人公对他之前生活有哪些怀念和留恋?除了为父亲报仇他有没有想念他的母亲?他有要好的朋友吗?他们不允许来看望他吗?

  我作为一个读者,对主角没有产生感情,不喜欢也不讨厌。

  二.我总琢磨,如果一开始没有透露九爷视主角的父亲为仇敌,而是把这一层关系隐藏起来代以另一个人,到了大结局的时候会不会爆发出更大的力度。因为我对于这个结局有着更大的期待。悬念的设置还能不能更加精彩一些?

  虽然我对这本小说有更大的期待,但是真心觉得作者曾经的监狱生活是值得的,写得好的地方真的很精彩~

  《九号房》读后感(四):人生终究是一场画地为牢

  我本来并不一定要快早上五点钟在床上码字为一本算是冷门的小说写书评,实在是五年前的那篇荣耀的书评惹恼了我。咱能不装b吗?能不能好好写字,复制粘贴些圣经歌词再写一点自己无聊空虚的琐事,我想说得亏你还上百度摘抄了一段本书剧情概要啊,不然谁知道你写的什么鬼!

  不枉我和另一位英雄一起点了没用!

  本书写了九年,吴老板还蹲了两百多天的监狱,就冲这份时间线上的付出和实践出真知式的资历,本书都值得推荐。你会发现监狱类的故事往往要算进过监狱的同志写起来才最能令人服气,起码不是过分夸大或太轻描淡写。而本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大概是九爷对众人的内心揣摩和对症下药的要挟,他抓住每个人内心渴求和种种利害,仿佛跳出五行看破一切,这种谪仙一样的人物,最终从他的身世能窥见几分原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柳长久最后并没有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印证父母的爱情,他终于成为了九爷,以继承自母亲的唇红齿白,在牢狱中展开了冷冷的微笑。

  从文风来看吴老板确实是一位比较老派的作家,但即使如此他的小说隔了差不多十年来看也丝毫不见旧气,大约与他把故事放在一间房子里有许多关系,而他的苦心也功不可没,各色人等鲜明而具象化,塑造得心应手,他那段牢狱生活和之后与许多人保持联系一定是功不可没的。而他细腻的描摹每个有故事的牢中人的身世与犯罪经历,是让人赞叹的,并且经得起推敲,比如交通汤圆懵懂年少,却性侵幼女入狱了,而后因为如女子般白嫩变成了牢头和帮主的玩物,强女干犯一般为人们痛恨的点在他身上并不是很明显,而个性软糯真是如他名字一般,也注定他命运的走向。而帮主也是个非常鲜明的角色,最初只是做内役工作,从九号房的门缝里给大家打勺饭,“叫我干爹”之类的讨些口头便宜,当他进入九号房之后,仿佛柳暗花明一般,显现了独特的个性,给牢头讲狗肉三吃,唱歌也是一把好手,这样的人,在监狱里是很吃得开的,甚至是非常惬意的,他是准备在牢里待一辈子的。然而事与愿违,九爷挖掘出了他身后的秘密,让他成了一个无处躲藏的保险箱,等着被撬开或损坏的命运。

  九爷在最初听小如说自己的父亲的名字之后,反应非常微妙,我有猜测梅父对他有恩,但是态度太过暧昧,他看着牢头折弄小如,有一点旁若无人的冷酷,又有一点路人看风景一般的欣赏。这和后面的倾力相助有点矛盾的感觉,而由于九爷的倾力相助,小如对他是非常的信任,甚至有点神话的味道了,这使得故事的结尾有点不合理,算是美玉微瑕吧。九爷在最后讲解自己的身世的时候,很明显小如和读者都感觉到了九爷家的贵人是自己的父亲,小如也提出了这个疑问,九爷是有点不置可否的,他没有承认,但是也没有否认。身为父亲的儿子,写一张“我逃出去了,去杀你的仇人了”的纸条,会给父亲带来什么后果,我觉得小如不可能丝毫考虑不到,如果联系到九爷当时讲述的身世,很容易搞懂人家这是要报仇雪恨吧,这个逻辑上明显的骨鲠,是让我读完全书时有点在意的,甚至小如在拿到那些证据时看见九爷写了“雪耻”两字,还有点看对方卖的什么药的感觉,实在是蠢到家了有木有。

  可以明显看出小如是那种以父亲为榜样和英雄的孩子,这样的小孩其实蛮多见的,【爸爸是我的大英雄】,尤其父亲是警官或者军人的时候。当他听说爸爸竟然因为杀人嫌疑被捕,他去公安局和局长争执发生冲突是可以理解的,他进局子里也吃了不少苦,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非常拼命,收到折磨都忍了下来,一直在坚持,他是想为父亲做点什么的,这时候失去毕业的机会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对他来说,如果不能证明父亲是个如自己内心般完美的人,证明他是冤枉的,自己的一生就要留有阴影了,这是他会进监狱的必然原因,也是他为自己画下的牢房,他一味地想要证明一切,才变得这般过分信任九爷吧,甚至九爷几乎就把梅父是他家贵人的事情摊开在他眼前,他也只是说“怎么听起来像我父亲?”,心中也不见得真的相信。也可能是这种急于证明父亲的清白,蒙蔽了自己的眼睛,让他最终失去了一切吧。

  九爷的故事有点老套,他的父亲残障,母亲美丽,为了生活和贵人鬼混,这样的故事我在小说选刊或者故事会之类的地方一定读过类似的,只是母亲完全没有反省或者道德上的愧疚感,依旧保持这种关系,父亲唯一的挣扎仅仅是在儿子把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努力卷曲自己的腿到最后。我个人的感想是,父母亲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大可说是自己的希望或者打算,没必要总推说是为了孩子好。户口弄到城里,可以说是为了孩子好,找关系改善家里,可以说是为了孩子好,甚至跟贵人偷情,也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也是在成长的,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不是一个只要你给予优越条件就能成长得漂亮的肉块,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会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也知道自己要什么。父母应该蹲下来身来,听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一意孤行,最终变成孩子的敌人。

  少年九爷因此受到刺激和伤害,成长为一个阴暗的神祗。他有点过于完美了,有点像女性执笔的侦探小说里完美的犯罪分子,这是吴老板让我大开眼界的地方,一本多年前开写,写了九年的小说,里面居然有这种直到现在还会广受好评的带点浪漫色彩的完美主义犯罪分子!太奇妙了不是吗?而他抓住人心,行云流水的干掉牢头,撬开帮主的嘴巴,种种作为都令人刮目相看。他对父母贵人的仇恨,是他自画的牢笼,他用死亡解决了对父亲的仇恨,又用毁掉自己作为对母亲的报复,而对于毁坏自己家庭的贵人,他选择毁灭这个人的儿子的前程,诱逼对方越狱,又让对方写下了令人误解的纸条,让这个贵人最终在儿子的举措带来的绝望中自己终结了生命,他是畅快淋漓的,读起来很有乐趣,但是合上书本,想一下未来,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最终复仇之后会有空虚吧,因为再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而自己的人生再不可能重来,也只能变成照不到阳光的阴暗墙角里,一簇迟早要枯萎的苔藓,等到一滴水也没有的时候,碎成灰尘。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种样子,别人的人生却是无数种模样。我们从小说中体验别人的人生,不论是光辉的,还是悲催的。九号房中的每个人,形形色色,经历不同,种种表现值得一看。人们可能很难超脱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圈起的牢笼,也有可能因为被怀抱的目的左右,走上错误的道路,我们受控于情绪,很难持久的保持理智,但道德和法律画出的那条线,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地为牢,我们在这个牢笼里面做普通的自己,越过线去做异于常人被排除在人群中的某些人,有时候也只是一念之间。愿年轻的我们不需要受到越线的煎熬,也不需要遇见九爷那样的贵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九号房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