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11 00:23: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1000字

  《路遥精选集》是一本由路遥 著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遥精选集》精选点评:

  ●读路遥的人也许会越来越少了吧。

  ●纸张不很好。

  ●140314 读毕(非此版)

  ●看的是文学60家系列,但不是这个封面。仍然没有看完,但是这本书一度让我很不舒服。我可以感觉到文中人物的伟大,但是他没有给我真诚的感觉,有点奉承的意味..

  ●我多想称呼他为“烤土豆派”。。。。。。有些作品过于惨烈,不忍卒读,因为太过于现实,那些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没有经历是我的幸事,我也不想再去探索那些惨烈的事实。不是不好,而是读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读,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为什么我那本标价25--!

  ●感人的乡土文学

  ●让你感到亲切的一本书

  ●这次只读了人生。

  ●那个年代里小人物的故事,虚虚实实,情不自禁回想起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生动入微的细节描写。可惜四篇小说的题目都没有取好……尤其是“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全文没有一点点提到黄叶或者秋风,只是文末点明这是个类比,难道不奇怪么。说起类比,邮差总按两遍铃倒是很不错。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一):不如认真读读《平凡的世界》

  那个年代里小人物的故事,虚虚实实,情不自禁回想起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生动入微的细节描写。可惜四篇小说的题目都没有取好……尤其是“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全文没有一点点提到黄叶或者秋风,只是文末点明这是个类比,难道不奇怪么。说起类比,《邮差总按两遍铃》倒是很不错。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二):不仅路-遥

  选了路谣的四篇,前三篇都完成在78到81年之间。穿过30年的历史读过去,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岁月的流失,价值观,世界观,社会公众评判与集体思维的成熟,都让我这个读者无时无刻不清晰地明白自己在看小说。

  他的作品,在我读的作者中,算是大气却并不特别媚俗的,只是,依稀可以看到“非好即坏”的思维模式,也可以说是时代的特征。

  同样写文革,我更喜欢梁晓声的《雪城》,也许是因为作者写作的年代不同,从1978到1987,我可以从作品中明显感受到思想的成熟。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三):人生

  路遥的人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正在经历的人生,社会大背景或虽有不同,但我们都像高加林一样,都在追寻更好的未来,为了那个心中的梦想而奋斗,诚然,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因为一些因素,高加林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变为农民,在那个低落抑郁的环境下,善良的巧珍给了他抚慰,但是爱情一个重要要的因素还是要有共同语言,共同话题,共同的生活环境,巧珍的善良的金子般的心,让高加林得到了温暖,但两人过于遥远的眼界,还是不能走在一起,高加林也为了个人前途,放弃了巧珍,可是人生,好像就是一出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幕会上演什么,生活愚弄了我们,但我们仍然不能被他所击倒,这个世界或许存在些不公正,生活在象牙塔的我们,会被风浪迎面扇一个响亮的耳光,但是只要有才能,生活还是会回馈给我们自己应得的东西,只要摆正自己的姿态,生活还是一条康庄大道等我们向前奔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四):路遥这高级黑

  看路遥的小说常常会放下书偷笑。这个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心我丝毫不怀疑,其实喜欢他小说的人都是一样的。可是我看过的他的小说却常常让读者的思路不由自主偏离他写作的初衷,感觉他其实目的在于批判现实批判社会,尽管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歌颂一个个“党培养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惊心动魄的一幕》,以前从来都没听人谈论过,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故事里一再提到主人公受到党的培养,忠于党什么的,让现在把爱国和爱党分得很清楚的年轻人反感。可是剥去层层的政治外套,马延雄的形象仍然如同希腊神话悲剧中的英雄一样闪耀着夺人心魄的光辉。同样是党的干部,做人的境界咋就那么不一样呢?可见英雄和坏蛋的区别跟是不是党培养没JB一点儿关系!我看这部小说,感觉路遥就是在说这一点!马延雄的这个男人,在当时时髦的政治空气里是伟大的,那时候荒唐的大运动刚刚结束,这个在十年前动乱一开始就坚持十年后的正确路线还因此丧命的干部,确实是党内眼睛雪亮又对党忠心耿耿的一位。

  但忠不忠于党,说到底跟老百姓没啥关系。他用自己的生命避免了一场原来注定是悲剧的县内动乱,这才是这个人真正的伟大之处。一个真正站在人民一面的人,而非站在时髦的政治倾向一面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惊心动魄的一幕》还算黑得轻的。说到《人生》这最戏剧性的一部,则把中国社会最黑暗的一面轻描淡写却又赤果果地晾出来了。男猪脚选痴情农家女还是都市丽人这种故事多少人写多少遍类似的了,不多说。但中国社会这座靠私人关系构建起来的大厦在今人眼里还是一样毫不陌生。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表面上日新月异,实际没什么变化!步入21世纪已经十多年,中国人还在走后门,走得上的,弱智傻逼也可以封疆大吏;走不上的,纵有经天纬地之才还得吃瘪。多少人衣着光鲜一本正经地出现在老百姓眼前,他们吃的饭,喝的酒,睡的女人住的房子看起来让人肃然起敬,其实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后门这就是一坨屎;而又有多少应该坐那个位子的人,因为这个不正常的社会而才能得不到施展,过着完全配不上他的人生。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配得上自己才能的生活,反而让无能甚至无德者占尽好处,这种畸形的社会规则,让更多人为了过得好一点而无心修炼自己做人的本事,转而去研究怎样厚黑怎样奸诈狡猾。一个能者越来越少,庸人越来越多,有德者越来越少,缺德鬼越来越多的国家,怎么可能会越来越好呢?

  高加林起初被一个二流子抢去教师职位(多么讽刺!)的时候,本来已经够悲剧的了。但这只能算是个人悲剧。当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夺目的成绩却仍然要被踢回农村,这才是更大的悲剧,这是这个国家的悲剧。纵使这个人是走后门上来的,但他已经在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让优秀的人才能有机会为国家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量,应该是一个国家用人的宗旨,也是一个国家强国的途径。可这时候,所谓的法律、规则这才睡醒了,扼杀了一个有为青年的前程,也掐死了推动国家进步的一小股动力。

  而其他角色,主要的不主要的,他们的人生中也都免不了这些俗事。路遥不厌其烦地提“让XX给OO安排工作”,每一句这样的话在我看来都惊心动魄。但故事中的人们,包括他塑造的一个个美好的年轻人形象,也包括如今生活在现实中的中国人,已经对这件事习以为常了。尽管他一次又一次花大段篇幅为国家体制说情,但我觉得他这是越描越黑,有可能他就是故意的,中国的社会风气的黑和丑在他的说情中暴露无遗。

  而这也正是他的作品为什么称得上不朽的原因之一。借用他在《平凡的世界》里田福军安慰一位老作家的话说,如果一部作品能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面貌,表达某一时期人民的诉求,那么即使那个时期过了,作品还是好作品(不是原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现在看来,路遥的作品还远没有度过他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这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时代的悲哀。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五):路遥作品:人性万花筒

  很喜欢路遥的作品,每次读他的小说都能被深深地吸引进去。《平凡的世界》读了三四遍,这部中篇小说精选集所收录的四篇小说,都深深地抽动了我,其中多少有些《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些影子。

  一、《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文革时期的作品,这部小说所塑造的县委书记马延雄,用一己之力化解了两个对立的造反派,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自己却牺牲了。之前都是看的父子反目,六情不认的故事,在这篇小说里却写出了比较真实的一幕:当马延雄主动走上批斗场,自己动情的演讲让反动派瓦解,以至于有些人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忏悔而主动退出。

  其实,讲的就是人性,马延雄的伟大和无私,柳秉奎挺身而出救人,周小全迷途知返,老百姓为了马书记而豁出去拼命...这些都是人性的光辉之处。

  二、《在困难的日子里》

  这部小说主人公马建强有些像《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上学时候的状况,估计也是作者自己的一些自传性质的描述。作者我觉得还是有些批判社会的意味!在物质缺乏的时代,干部和农民子女读书巨大的差异,比现在相比更甚。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思想,让一个时代的人(包括现在)都受到如此大的差异!

  贫穷和自尊是书中描写的主旋律,马建强虽然贫困饥饿,却不食嗟来之食,帮助比自己更加凄惨的人,并为减轻别人的痛苦而准备放弃自己的幸福。他性格中的强烈自尊、善良、诚实、刻苦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也总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一部分影子,所以感同身受!

  吴亚玲很像田晓霞,都是大干部子女,有良好的教养,美丽善良,光明磊落。郑大卫像顾养明,是很有涵养的知识青年,善良而又真实。至于周文明,浪子回头,也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到最后,每个人身上所散发的都是真善美的光芒。

  三、《人生》

  1、高加林:有能力的一个年轻人,老师职位被替代(看来中国官场积恶已久),灰心丧气,谁知道有一个默默深爱自己的女子一直在等他;卖馒头—恋爱—种地—拉粪—被后门—做记者—弃旧从新—被遣返—后悔...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却像土疙瘩一样扔了...

  2、刘巧珍:淳朴可爱的让人怜爱的女子,偷偷暗恋着加林—主动替他卖馒头—主动表白—主动爱恋—刷牙—送加林去县城当记者—苦等—被遗弃后痛苦—想通之后主动结婚—加林没落后还主动帮他找工作,这个女子身上所绽放的光芒,让我看到了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一个女子,真的是闪闪的金子!

  3、德顺爷爷:光棍,却为年轻时爱过的一个女人而终生未娶,爱着所有的孩子,善良而率性的一个智慧老人。

  4、社会的病态:正大光明的走后门,有点权势就为自己的子女谋私利,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贫富差距巨大......现在依然如此,而且更甚!

  5、选择会决定人的一生!

  如果加林选择和巧珍在一起,黄亚萍和张克南在一起,那他们几个许都可以过得很幸福,但错误的选择,会让他们都很痛苦!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四、《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1、卢若琴、高广厚:善良淳朴

  2、卢若华(教育局副局长):虚伪,表里不一,自私

  3、刘丽英:爱慕财富,重名利,不甘心丈夫的平庸,离婚再嫁副局长,由于深爱自己的儿子,矛盾上演后离婚,这是美丽女人的一种诅咒吧。其实是人性的一种不满足,世俗的观念让自己掉入泥沼,幸亏结局乐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路遥精选集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