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散步者的遐思》是一本由卢梭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155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006-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精选点评:
●高处的孤独。底层的忧思。
●发自内心的
●这本书是写给他自己的,我们只能在外面揣测。。
●很好
●充分认识自己是教育他人的前提。我们的信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所要做的事情。除去那些与我们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有关的事实外,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行为标准。
●孤独是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最知心的朋友。终于安静看完了这本书,读懂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一生。读懂了晚年的卢梭。一改想象中的那些法国、浪漫、年轻的卢梭形象。
●看到卢梭被一条狗撞倒并卧病良久时,我恶趣味的笑了。。。。
●安静
●卢梭晚年很幸福 我希望晚年也能如此
●看的其实是一个98年的版本,封面上还印着几个字:拿来主义丛书。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一):人生就是一个经历考验的过程
我是因为心情低落,
才选择看了这本书,为自己做一个“心理按摩”。
我们是可以在别人的逆境里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吧,
看那么一个年迈的老人,还要受那样的折磨,
开始觉得自己还是算做幸福的,或者说,还有更多承受的空间。
人在逆境中的思考结果,有时候是偏颇的--这我么以为。
在书里看到卢梭把自己的心灵讲的过于强大和完美时,我觉得失了真。
但不论怎样,还是得到了启发,哪怕是一句话。
这句话就是:
人生就是一个经历考验的过程,不论这考验的过程是什么性质的,重要的是我们在考验中得到了怎样的结果。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二):这个散步者不孤独
书中的内容让我失望以致无法继续阅读,因为书名而产生过高的期望,也难怪,当初缺乏耐心没能静静地浏览。
对于作者的遐思,我肯定不能用豁达与心胸宽广来形容他,说直白些,与纪伯伦的愤世嫉俗不同,我觉得卢梭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但不可否认他的才华,当我看到卢梭晚年对于精神境界的探寻与自我实现,我也由衷地敬佩他的觉悟,也许在这方面他要高于纪伯伦。
对于爱与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待情感的专一,我是极其极其地钦佩纪伯伦,而卢梭呢,我猜他是入世太深救世欲望过强又过于在乎他人评价,所以晚年才会在独处中寻求心灵的宁静。
阅读时,我没有感受到他的孤独,反而我并不觉得他很孤独,离群索居不是孤独,缺少他人的理解也不是孤独,别人为什么要理解你呢?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因为独特,所以孤独,这是广义的孤独,但若是懂得每个人都孤独,那便也不觉孤独,甚至孤独这个概念也不复存在。
若是心中的爱,始终无法与另一个灵魂产生共鸣,我觉得那是一种狭义的孤独,可若是坚信那来自远方的呼唤,那这孤独也会由此升华,于是就有了信仰与追求。
最后建议书名可以更改为散步者独处时的遐思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三):真实的卢梭
看这本书之前,对卢梭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不外是自私,冷酷无情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虽然不能妄加判断历史学家的评论,但我有自己的看法,发现卢梭的真实性情是那么的让人感动。
这本书是卢梭65岁时写的,但在我看来像是一个年轻人写的,是那么的充满激情。他敏感的心给他带来了幸与不幸,幸的是,他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对人际关系透彻的分析;不幸的是旁人对他真性情的误解。
卢梭是个感情强烈,真诚,向往自由而感性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这个文明的社会并不适合我的生活”。我觉得“文明的社会”本身就是
就是极大的讽刺。社会越文明,人们越来越不真诚,变得每个人都要带着面具,而把不带面具的人当成异端者来对待。
“一个喜欢沉思的人,心灵就越敏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我们认识的卢梭。
另:这本书唯一遗憾的就是作者没有完成最后一章。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四):漫步者
抛开卢梭本人一些不完美来说,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天才。才华横溢。
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女人--华伦夫人。卢梭的成就离不开华伦夫人的慧眼。
对卢梭来说,能纵情于自然,自由舒适的遐思,再美好不过。一刻也不停止思索,真正的做到生命不息,思考不止。
卢梭拥有纯真,善良的灵魂,伟大的思想,却一生颠沛流离,遭人迫害,所幸他喜欢隐居于山林,并怡情于自然,孤独漫步,遐思。他从没有获得过自由,甚至产生了也许这世界在没有和他一样的人,却一直高呼自由。他迫于无奈,从未养过自己的孩子,却写出爱弥儿这样的教育佳作,这和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密不可分。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来说,也许他是激进者,但对于制度文化发展长河中,他永远是积极开拓者。
他敏感又及其渴望温情。对于读书来讲,主要是为了认识自己,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教育别人。幸福来源于自身的存在。江上泛舟,与退伍老兵那一段,真的感同身受,对于世俗的人情冷暖,也许卢梭早已看破,但是老兵的温情,还是深深感动了他,以至于放声大哭,热泪盈眶。世间温暖,也莫过于此啊。试想,寒冷的冬夜,孤独的走在大雪纷飞的路上,迎来对面路人笑脸,那种心里暖暖的感觉。
过分关注别人的感受,尤其是感官的任何细微表情,这是敏感人的征兆,很不幸,卢梭正是这样的人。敏感,让他无法对一些行为置之不理。如贵族对于享乐的理解,让他无法忍受,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让他从中获得无限满足。也许幸福不容易获得,可是满足感真的不难。给修女们买的糖果,买完农户的女孩不好看的苹果,也许这些举动都是一些小小的善举,可是从别人享受满足的表情中,卢梭也获得无限的满足,这些往事也成为他幸福的源泉。
对于植物标本的兴趣,以及发现山林的欣喜,真的不是寻常人可以理解。兴趣的广泛,专注,无疑转移了他部分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