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古书》是一本由胡怀琛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怎样读古书》精选点评:
●原以为会略枯燥,结果却是超级好玩的一本书。这种散落在不起眼的地方的好书,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错过! 很棒的古书启蒙读物,看完突然对古书感兴趣了,之前总是觉得过于枯燥。 太喜欢这本书了,半年的阅读经历中唯一很想买下收藏的一本。
●20130522购买
●只能说还行。有点琐碎。
●题目说的是古书,其实适合一切书。读书要有疑,尽信书不如无。 读古书的目的有二:考古、致用。对一般人来说真正的目的恐怕只有致用, 所以在看古书的时候要考证,质疑。
●浅显易懂,很好的古诗普及
●我弃了
●读过之后,仍不知该如何读古书
●实为《古书今读法》与《中国先贤学说》。书读通了,厉害!
●事实证明,民国也有坑爹货
●后面分概念论述儒家思想(也包含少量其他各家)的部分在中国哲学史料中不多见,值得反复读
《怎样读古书》读后感(一):读古书的妙处
为何读古书?或者说读古书的妙处何在?就我而言,应是晓事、明理、启慧。一曰晓事。中国历史画卷如浩瀚长河,国学宝库亦广袤无垠,我虽没有一窥全貌的志向和勇气,但近年来对于其中的若干还是颇有兴趣的,意欲知其然。二曰明理。凡事有因方有果,偶然中亦存在着必然,冥冥中有自然之理,令万物不断循环,历史不断往复。诸子先贤典籍,历代名家,现今的国学与史学大家都站在不同角度在阐述着理。吾辈若能纵览群书,或能通晓领悟诸方之理。三曰启慧。近读南怀瑾大师的几部论著,所获颇丰。南师儒释道皆通,国学西学亦信手拈而用之,令人钦服。世间学问究其极处原是相通的,大师之辈必定有过人之慧,察其理,识其道,方能一通百通。凡人欲拥此慧,必然需经磨砺与修行,却未可知能修到几成。
圣贤格物致知,吾辈不才,意欲在读书、行事中晓事、明理、启慧,循圣贤之道,努力不做“佩之的愚者”。此途崎岖,却有趣而无憾。
《怎样读古书》读后感(二):本书讲了些什么?
一、古书今读法部分内容可做如下概括:
1.古书约指记载或说明完全没有受西洋影响的中国旧有的人情、风俗、哲学思潮、文学思潮等内容的书籍。
2.读古书原因,一为考古,二为致用。
3.古书与今日社会多有实例。
4.读古书各书各读法、各人各读法。
5.读古书三字标准:精、博、通,缺一不可。
6.要先明学术源流,须读《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三通序》《传经表》《通经表》《经学历史》《史通》《文史通义》《庄子天下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刘子.九流篇》《古文辞类纂.序目》《经史百家钞.序例》。
7.要明古书源流,读目录和版本知识。
8.有些书提供了经史社会研究的现成材料,有《梦溪笔谈》《容斋五笔》《困学紀闻》《七修类稿》《丹铅总录》《少室山房笔丛》《日知录》《陔余丛考》《十驾斋养心录》《癸巳类稿》《茶香室丛钞》;又有些除字典《辞源》外必备的工具书《经籍纂诂》《读书杂志》《助辞辩略》《古书疑义举例》《历代纪元编》《历代地理志韵编》《历代名人年谱》。
9.读历代古书得来的十条概念:有思想而无实验;思想笼统而不善于分析;学问零碎而无系统;学术名词无确切的界说;善于收吸外来的文化而使他变为中国式;中国的学术都以政治为中心,与政治无关的,便视为不重要;最好的是文学、艺术的作品和实践伦理;文学及艺术的作品,只是优美的,缺乏壮美的;缺乏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外来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往往是文学化、或艺术化了;人民缺乏政治知识。
二、中国先贤学说可概括为十类:南面术说、仁政说、礼乐说、中庸说、忠恕说、乐道说、克己慎独说、性理说、天人合一说、知行合一说。
除南面说为道家学说外,其余皆为儒家学说。作者以为,除以上外,虽有其余学说,皆不重要。
《怎样读古书》读后感(三):古书之现实意义补充
胡怀琛《怎样读古书》(2012年8月第一版,中华书局)之书名实系出版方所加,本为胡著《古书今读法》和《中国先贤学说》之合集。 该书第一部分之“古书与今日社会发生关系的实例”中提及作者幼时读书对“粪土之墙不可圬”的质疑,称以土所筑之墙见过,但以粪土所筑之墙则闻所未闻,后读近人笔记方知北方有将牛马粪涂在壁上者,应即为圣人所言之粪土之墙云云。粪土之墙我也曾有幸见过,可补书中一笔而过的描述,幼时家旁的王炳章家所住即是,但其人与屋俱已作古。其结构是这样的:先以木头搭建好房屋的框架,然后以细竹条补充空白墙面,因竹条间有缝隙漏风,故以牛粪为原料涂抹一遍,加上竹条其壁大概有一指厚,之后再以茅草盖上屋顶即可。所谓的粪土之墙不可圬,即该墙若以白色的石灰浆再粉刷,一则牛粪的颜色会透出来不好看,一则墙体太薄,粉刷浸湿后容易脱落。 关于古书与今日之社会发生关系的实例,尚有些许补充。大学期间曾点校民国《大定县志》,完成近一半后U盘中毒,所有文档全部丢失而放弃。虽说是不幸,但也补充了些许知识,其中就有今之大方各乡镇名称的来源。如今之百纳乡本为“白蜡”,因盛产白蜡而得名;今之黄泥塘镇之“塘”并非水塘,而是火塘,即孙膑减灶之计中的灶,乃因吴王平水西时军队于是处以黄泥为灶生火做饭而得名。其中最为有趣的,是现在遍布贵州各地的“动物名+场”的地名的来源,《大定县志·卷二十一·艺文志二》:“乡民聚集交易之地曰‘场’,各处场期以十辰日轮流分配,夷民呼甲子,则以十二辰配象为言,如子日场期呼其地为‘鼠场’,丑日场期呼其地为‘牛场’。”十二辰配象乃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简而言之即是以十二地支所配之生肖来确定地名,以前无知,曾以为是因为以前那些地方是集中贩卖某种牲畜而得名的呢。 大概在五六年前,与星宿派出所原所长郑吉权老先生一起喝酒,席间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活跃气氛:昔日响水有一不孝子酒后耍疯将其父打死,家族中人不让报案,办丧事的端公写了一副对联,当地派出所所长颇有文化功底,去吊唁时看到该联后立即明白了死者是被儿子酒后打死的,该不孝子因此而被绳之以法。因为当时人多,其联我未记完整,联曰:“儿咎无尤,××××悲杨广;父恩未报,××××恨杜康。”一副对联便能破解一桩人命案件,谁还敢说古书是“其人与骨皆朽矣”的不中用玩意呢?
《怎样读古书》读后感(四):多有意义的人生啊
本书是由胡怀琛先生写的两本小册子组合而成。一本《古书今读法》,一本《中国先贤学说》。
前者讲述何为古书,如何读古书,读古书有何作用。后者则是重点讲述了老子“南面术”思想以及儒家的重要理念,至于百家中的其他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按照他自己的观念,这是虽不能备,然其重要者尽于此矣。然窃以为吾书中所述之十篇尤为重要,故先述之。
在胡老先生眼中,墨家的”兼爱非攻“已经过时,只具有历史意义,无甚深意。“刑名法术”“功利”亦然,今日之法制,早已超越了周、秦法家,既有其精者,何必更言其粗者。
“齐物”、“为我”在老先生眼中,更是弊大于利,无益于社会进步。
想想老先生的平生经历与生活年代,便知他的思想实属正常。社会达尔文主义在那段年代,无异于真理。
但可贵的是,老先生并没有一味地批判老子五千言中的“愚民之术”,他看到了其中“道”之为物,其用极广,而非仅仅只是“南面之术”。
对于他从小耳濡目染的儒家学说,他也是采取了批判的眼光,每一小节的最后,都写着他的一些遐思,有些东西现在看到,让人感慨万分!
单就理论而言,要他人讲“宽恕”,又必从自己讲“忠恕”做起,自己不先讲,而要他人先讲,此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与“恕”字之原意背道而行。 然则必将若何而后可?将但讲侵掠,讲抵抗,而不讲“忠恕”欤?则因侵掠而抵抗。因有抵抗而侵掠愈甚,因侵掠愈甚而抵抗愈力。如此互相对待,使两方面穷年累月在此紧张之空气中谋生活,人生之意义何在?幸福何在?是决非最妥善之办法也。然则将如何而后可? 曰:是必先有能侵掠之实力,同时讲“忠恕”而不侵掠。遇他人侵掠之来,则应战,战而胜,则仍本“忠恕”之道以待之。如是则“忠恕”乃有实现之日矣!个人与个人之交际如是,国与国之交涉亦如是。虽在事实上不易做到,然理论终是如此也。在谈到“中庸”时,老先生尤其谈到“时中”虽然一直能顺应时代浪潮,但终究不够主动。这让我想到了某人说过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时代对于一个人的思想的影响,真的很深刻啊。
本书有些地方由于时代局限以及后期古籍出土原因,有些瑕疵,但全篇结构之缜密,让人佩服老先生读书之广泛,拳拳爱国之心昭显无遗。
以后可以备为阅读古籍的参考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