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仁波齐朝圣之旅》是一部由NHK执导,江原正士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冈仁波齐朝圣之旅》精选点评:
●信仰 有意义的无意义
●愿保留那份纯净和虔诚
●等我,西藏。
●很平常的纪录片,可笑的就是中国人进入藏区也要办通行证,就像入京证一样,都是他的国,我等皆是外人、异乡人。
●平平淡淡的叙述,介绍电影中没有的转山环节。反感NHK每次介绍台湾、香港、澳门、新疆等地纪录片,包括这次西藏,从来不能好好地用词,从头到尾故意说成“中国和**”!以后逮着机会我也用用“日本と沖縄”、“日本と北海道”、“日本と東京”...
●多个角度看朝圣的变化
●为他人祈福、转山路上帮助别人。 行善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心安。 福德好事。
●看到02年和14年的对比很庆幸自己06年进藏的决定。20天的行程两天的转山终身难忘。坦白说我没有转山洗清罪过的信仰但把身体逼到极限会让人瞬间想明白一些事以至在神山脚下放肆的哭泣也是一种解脱。一路上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感受他们的热情感激感动。西藏之后再无出行。
●看完最近同名的冈仁波齐电影又来补了这部纪录片。 2014年,每隔12年的众神相聚的朝圣年,各地慕名而来的教徒或是游客纷纷来到冈波仁齐,为亲友祈福挂经幡,磕长头转山朝圣。2002年与12年后日益商业化的拉萨和街边风景,让人心生感叹。干净虔诚,愿你我心中都存有信仰
●朝圣的路上,信仰的路上。 有人降临,有人离去。 片尾曲的朴树,必须四星了。
《西藏冈仁波齐朝圣之旅》观后感(一):拉萨的房地产
看过电影《冈仁波齐》之后,发现NHK也有关于冈仁波齐的纪录片。于是就从网上下载了。
电影更加注重风景的拍摄,关于冈仁波齐转山反倒没有着重说明。
HK纪录片更加注重于转山这件事,并没有特别注重风景的拍摄,纪录片中的西藏平凡地犹如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
其中一个比较让人惊讶的情节是,西藏司机小哥说,现在的拉萨,房子贵的也要200万左右,淳朴的藏族人民中,也出现了房奴。这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西藏是一处圣洁的地方,房地产经济在其他地方已经备受诟病,希望不要把触角延伸到这一圣洁之处。
《西藏冈仁波齐朝圣之旅》观后感(二):人生
全片没有高潮,没有意义,四季更迭,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下跪,这就是人生。
评论里有人说这些人愚昧。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复,只是他们重复着朝圣,而我们重复赚钱、娶妻、生子…,无休止的在生活的泥沼中争渡。
朝圣者攒钱只为朝圣,几千公里一路跪过去。
累了就歇息,醒来继续跪。
朝圣路上都会带着家人给自己补给。
男人在前面跪行,妇女拉的车,驴子跟在妇女身边。
有人问:怎么不让驴子拉车。
男人说:她心疼驴,我们都把驴当亲人一样看待,她拉不动的地方才会换驴拉车,到了拉萨,会带着驴子一切朝拜。
屠夫杀了牛,怕报应,所以也跟着朝圣,路上碰到蚂蚁,他跪着给蚂蚁让行。
路上遇到水,他们从水上跪过去。
朝圣的路上没钱了,他们打工挣钱,继续朝圣。
拉帐篷和食物的拖拉机被撞坏了,他们几个人推着拖拉机继续前行。
朝圣路上,女人生孩子了,生完孩子后带着孩子继续朝圣。
就这样,没有多少台词,没有高潮,没有结尾,只是在路上,朝圣。
只要干了坏事,他们就会害怕报应,朝圣就是求佛宽恕自己,也为众生祈愿。
然而这世上干坏事,却快活一生的人太多了。
干坏事,只有内外通透,言行一致,方能打破因果桎梏。
好人做了坏事结果特惨。
他总会暗示自己干了坏事,会遭报应,报应往往就这么来了。
内外不通透,思想和行为背离,必会有不好的结果,谓之因果。
真有因果?
《西藏冈仁波齐朝圣之旅》观后感(三):一部纪录片反映中国人有多崇洋媚外
写了可能没什么人看,那正好!我想吐的点挺多的.
先说一点,看地域的纪录片但凡去过当地就会很清楚定位——到底是拍出了你眼里的那个地方,还是画出了它的骨它的魂,还是拍成了另一个地儿...
我在西藏呆了三个月的人,抛去审美不说,这跟我直观上看到的西藏差了一个轮回!所以那些短评说“比中国拍的好”的人真的让我想起一个动词叫“捧臭脚”.
请问您们看过《进藏》吗?看过电影《云水谣》吗?或者你们去过西藏吗……
(《进藏》剧照)(《进藏》剧照)这样吧,换个问法: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们想去西藏吗?反正我是不想去,影片中描述的拉萨除了寺庙连朝拜的气息都没有、整个城市商业化到连原住民都觉得够够了,你还想去???(我等下再说拉萨的真实情况)
我对西藏的第一次向往是《云水谣》的导演尹力,反而在发布会上很卖力的宣传西藏:希望大家一生中至少能抽一次机会去趟西藏,在你踏上那片领域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灵魂在升华(我大概回忆的).
后来到达西藏的第一个晚上,我在酒店做攻略看了《进藏》.于是我把自己的西藏之旅从一个礼拜的旅行改成三个月的修行.
反观这部日本人拍的西藏,我不知道该吐槽是团队文化底蕴不够,还是对西藏了解的太浅薄,总有种“看!他们那还有楼房?还有车?竟然还用手机???”
所以是原始部落要维持打猎、靠呐喊通讯的生活吗?
而我要纠正的是(算了,我也不写成攻略了...去过的知道我要说什么,没去过的去了就知道了)西藏人除了拉萨市区的人可以享受随时就能朝拜的福利,很多周边地区山南、日喀则这些你可能去到那连个说汉语的人都没有,偏远到这些程度地区的人.依然会怀揣着强大的信仰坐火车、坐汽车、徒步到达拉萨,对他们来说朝拜必须要去到西藏的中心.所以被你们拍成商业景点、只能在寺庙内朝拜的人哪去了?那些每天顺时针围绕着布达拉宫、八廓街转一整天的祈福者都哪去了?
(谁能帮我劝劝这些友邦媒体下车走走...还是让导游来背这锅?)
如果是中国团队去印度、斯里兰卡拍纪录片,花了一半时间给你看人家的商场、交易市场,你不把导演骂疯?
我跟西藏的朋友一起吃饭时,她带我认识了她的妹妹.一句汉语不会说,坐汽车来到了拉萨,每天徒步走十几座寺庙.所以日本人这样拍,对得起谁?
对我来说,西藏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城中那些被金色的阳光笼罩着,虔诚顶礼的人们.
这是一位残疾青年,在大昭寺门口用一只脚站立,完成了五体投地磕长头.虽说是“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再怎么做点攻略,也不至于拍成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状态.
而且日本纪录片也有把地域拍的很精致的时候,介画面感跟美食节目的外景一样...粗糙到可以说是很随意了.
我冬天去到的西藏,除了第一天到机场着实有点失落,看到的不是一片片青川,而是有点荒凉.
之后在城区、郊区,基本能用走的我绝不坐车,随手在路上拍到的都是美不胜收的宏景.
包括你在途中遇到的很多人,他们跟那些风景一样值得你为他们流连忘返.
对于最后描述冈仁波齐的那部分,我就劝看完这部片的人去看看中国人拍的,你有个对比总比你觉得西藏就长他们说的那样好些.
刚学摄影的时候,被怼说用了好机器就能拍出好看的画面是不存在的.同样,西藏这么个随处取材都美的地儿,也救不了这部的画面感.
最后想说:纪录片嘛,你要么走写实,要么走恢弘的风格.也可能人家就是当拍个外景,那些捧哏的愣说成纪录片,还得把中国的纪录片踩一脚...
(可能我想吐槽的不是这部纪录片,而是你们这些跟屁的.我跟你们的三观差了十个西藏,所以我也不接受你们diss:哥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