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由(美)富兰克林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兰克林自传》精选点评:
●自己把一生记述下来,自省自制都是一个人美好的品质。 在我们天生的各种感情中,恐怕没有一样比骄傲还更难以驯服的了。
●非常好的一本书。富兰克林出身平凡,成年后能在多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源于他本人勤奋、自律、谦虚、好学的品格。
●好久没读传记了,灵魂也变得污浊
●真实 质朴 勤奋 坦诚
●找不到我读的那个版本了。。。
●强推
●里面有个时间规划...很前瞻
●富兰克林——”天上降服雷电,地上争取民权“
●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topic of BenjaminFranklin’s life experiences and his achievements.
●你不应当用教训的口吻去教导人,别人不懂的东西,你应当作为他们以为了的东西提出来。没看完,正传一路读过来,后面感觉有点枯燥。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一):品格的感染力和培养品格的一些小细节方法
之前是听说这是本培养品格的必看的书,于是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与我同年生的书(估计现在市场上不多见了)。
刚才看到一个简单的对本书的描述:本书记述了作者一生的奋斗史,作者那勤奋和诚实的品质,那坚韧的意志,充满人生智慧的箴言,深深地感染人,教育人。我觉得这个评价很中肯。除此之外,作者诚实谦虚地讲述了他在人生的修炼中的一些细节,如保持适度饥饿将使头脑清醒等等亲身经历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生应该自己努力去经营,等,使我觉得很受用。有何我一样想修炼自己品格的,可以翻翻这本书。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二):平凡的伟大
富兰克林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范围,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读他的自传,我没有发现他有多么伟大的事迹,当然这他起草修改《独立宣言》的丰功伟绩,在他的自传中还尚未叙述到。
但通过他的这本薄薄的自传,在平凡的“絮絮叨叨”中,正体现了他平凡的伟大。
一是人格的伟大。他总结了13项美德,通过不断的修炼,不断的检视自我,使自己的人格日趋完美,正直、诚实、廉洁自律,朋友们和周围的人都信任他,从而能够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公共事务。
二是好学的品质。他出身卑微,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却在电学等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改良了壁炉、路灯等,为人们节约木材、方便生活做出了贡献。他还自学了法说、意大利语、拉丁语等语言,让我们这些还在苦苦挣扎学英语的人情何以堪!
三是写作的能力。这是他在议会等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主要的工具,他自己坦言不善言辞,而每一篇文章提案,为大家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提供了条件。现代社会同样如此,如果不善于表达自己,人们只能认为你肚中空空,没有真才实学。
成为富兰克林式的人物,固然需要一定的时代背景,一定的机遇,而以他的出身,达到如此的人生高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的。王阳明先生讲:“人人皆可成圣贤”,只要我们不断的修炼自己、专心好学、善于展现,机会一定会不期而遇,人生定会精彩,不枉此生一场……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三):个人评分:70分。一个真实、平凡、没有史诗般的惊心动魄却又被后人赞颂千万遍的伟人。
读这本书的动机:
很多地方提到过本杰明·富兰克林,很有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为了了解富兰克林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
书中的感兴趣点:
富兰克林的一生经历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3-4小时通读
本书结构:
按照时间顺序,从富兰克林的出生一直写到死亡
这本书讲了什么:
书的轻重点:
作为传记,并没有明确的轻重点,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生,然后遇到值得写的时间拿过来写一写。
书评:
对于富兰克林,个人评价其实很简单,就一句话:一个真实、平凡、没有史诗般的惊心动魄却又被后人赞颂千万遍的伟人。
就是无数一点一滴的东西,造就了富兰克林。
书中的十三条道德准则被提及的比较多,但我个人的看法是,被那么多人提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做到了也太可能成为第二个富兰克林,每个人的成功或者说经历几乎是无法复制的。
说实话,富兰克林的一生并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核心线索是他痴迷于阅读,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件,如果富兰克林对阅读只是喜好,或许历史也就完全变了。可见阅读对人生有多么巨大的影响。
评分:
70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四):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概况: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给家人看的,主要是年轻的他,以及成长的细节,也是本书的重点;第二部分,写给世人看的,主要是年长的他,事业的经历,对政治感兴趣的,可以多看看。
摘要:
父亲的餐桌教育:请邻居吃饭边吃边聊,父亲有意向孩子灌输,大人的人生智慧,作者另外还觉得,因为听的津津有味,反而忽略食物,没养成贪食的习惯。
作者酷爱写作,有一种方法提高技巧,通读完好书,用自己文字复刻,然后再与原文对照,反复琢磨措辞。
作者开创了自己的圈子:秘社。为了保证圈子纯洁,限定了人数,但影响力与日俱增,不得不扩大,于是巧妙的让大圈子的人,再开辟自己的小圈子,与大圈子有联系,但也有所保留。为了圈子更有意义,提前发布议题,让大家好准备;为了圈子稳固,颁布了制度,如恶意争论的小处罚等。
朋友对他的评价,指出他对出生观,即高低贵贱,并不挑剔抱怨,而是将道德品质,如同信仰一般,时刻铭记。这位朋友赞扬人的方式特别,喜欢借用第三者赞扬,然后自己再锦上添花。
对于合伙开创的事业,作者总是不以开创者自居,将这种荣誉让与渴望的人,一来避免嫉妒,二来万一黄了,自己也不用背黑锅,将来发展的好了,再有机会提及不迟。
十三条德行,可以根据个人不同设定,原则是,发现阻碍进步的毛病,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列清单进度表,即便完成也要复查。
指出别人缺点的方法,首先肯定其观点,特定情况的正确性,再质问本情况是否妥当,然后提出适合本情况的思路或者方法,这样更便于沟通。
对于关系一般,甚至有点不顺眼,但不至于结仇还值得挽回的关系,可以采取主动请求帮助的方法,请求帮助是一种变相的认同,双方也好下台。
对于幸福感的理解,偶尔强烈的狂喜,相比点滴积累的小乐趣,后者可能更有吸引力,也是培养我们,勤勉踏实的人生观。
总结:
纵观其一生,作者坚持优良品质,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可世上这种人也不少,为何不能广为流传?这是由于作者爱好和职业:写作和印刷,将其观点事迹,有效的宣扬开;不仅其个人得益,也是当时世俗的需求,比如美国建国,向百姓宣传思想,他借此机会也广交朋友。总的来说,想办法将自己爱好,与世俗的需求捆绑。比如当今人对电脑的需求,如同作者当时,掌握这门手艺,自己方便的同时,借帮别人修电脑,还能结交朋友。
作者与朋友关系,也不是一帆风顺,年轻时候的金钱借贷,男女三角关系的纠葛,也断送了一些友谊,这方面是值得注意的,感情和利益,不能走的太近。
对于宗教的认识,虽然作者信仰道德品质,但对神的倾诉寄托,可以有效的缓解,独自一人承担的压力,值得借鉴。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五):读《富兰克林自传》姚善友译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实业家、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和独立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出生在波士顿的一个小商家庭,他是父亲的第十七个孩子中的第十五个。十岁前上过两年小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在父亲的商店里打杂。十二岁开始在他哥哥经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利用一切的空余时间刻苦自学。
成名之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州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印刷厂、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建立费列得尔费亚大学)、城市卫生工作队、消防队、治安组织和机构。他对宾夕法尼亚市政的革新,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式路灯和新式火炉的设计等,电学的研究(闪电和电是同一体)、印刷术的改进都有贡献。
他曾经对自己每天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把控(为食不过饱,饮酒不醉也)。而对于个人的言行也在不断的完善,甚至发表了修身律已的小册子,一时风行。他自学了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文等多国语言,连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三年。
一个人能在多方面有建树,证明他拥有常人所没有的洞察力。平常人每天看到各类事物不会轻易产生改进的想法,而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不但能想到,还能作出改进,这就是非凡之人所拥有的才能。想想特别不可思议,原来我们现在肉眼看到的很多设施,都是伟人们一点点的去改造的,今人才能享受到这份恩泽。
即便从小辍学,但好学的他还是靠自我学习,不断去完善和提升自我,不论是思想还是为人处事,从自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的这种蜕变,这种对生活的思辨和反思及改进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 用谦虚谨慎的话表达自己看法
(2) 良好的人际关系【 朋友拉尔夫欠了他不少钱,绝对要不回来了,他却没有怨言,因为觉得朋友还有很多可爱的品质,虽然没有增进财富,却结识了一些非常聪明的朋友,他们的言谈让他受益匪浅。 】
(3) 实打实的勤奋【 开文具店的时候,他也是非常勤快,确保作为一个生意人的信誉和人格,亲自推车送货,坚持阅读,衣着朴素,从不到娱乐场所消闲鬼混……事业顺风顺水。而他的对手,心高气傲,生活奢靡,事业荒废,债务缠身。 】
(4) 富兰克林的美德名目及其规戒: 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信、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洁、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