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是一本由李德林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阴谋》读后感(一):财务包装
财务包装:固定的经销商和供应商
想要上市,一定得有牢固的合作伙伴,否则将来麻烦不断。
岛泉酒业没有稳定的经销商与稳定的供应商,再多的广告也起不到效果。
没有铁杆的经销商、供应商配合,上市就永远是一个梦。
《阴谋》读后感(二):包装上市,请到包装高手就行。
包装上市,请到包装高手就行。
陈诚第一次的大手笔就是将什么都没有的南海药业给包装成规模达到三亿元的一家上市公司,通过什么二氧化碳临界值萃取的方式,生产一种治疗性病的独家秘方,一时市场火爆,南海药业短短几年就成为医药界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操盘手陈诚成为证券市场的传奇人物。
《阴谋》读后感(三):“3· 27 国债风波的投资心理学——资本赌博的脆弱利益联盟”
“3· 27 国债” 风波的投资心理学
管金生操纵国债期货
当初管金生联盟辽国发作空 3·27国债,管金生的盟友在关键时刻背信弃义,辽国发反手作多,站到中经开一方,管金生赌到两眼发红。
商场中我们该有商场中的江湖规矩,在利益面前,辽国发将江湖道义换作赌博的倒戈筹码,这也是投资要权衡的利益筹码,生意面前没有真正的江湖道义。
“辽国发的江湖道义筹码换来的倒戈,从投资的道义上讲,无论你如何处心积虑,背信弃义的成本就是破产。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投资场上,情义是脆弱的,利益是永恒的,成本是毁灭性的。”
商战中的勾心斗角,什么是商道?辽国发不是商道,“辽国发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商业,是投机吧?”
投机,辽国发的行为的确已经不再是商业竞争,而是一种眼光,甚至是权利的投机,这其实也是商业的权利投机眼光。
《阴谋》读后感(四):打压吸筹
1. 打压股价
庄家无非就是通过打压股价,让不坚定的持有者抛售股票,对于散户来说有点作用。
打压股价自己的股票流通市值就蒸发了,他们肯定有上市公司的消息来配合拉升。
2. 业绩
上市第一年的业绩不会太差,至少有百分之二十的增长,庄家也知道业绩,想在年前吸筹,等业绩公布的时候狂炒一把。
3. 概念
4. 利好、利空
《阴谋》读后感(五):股民大都是幼稚的:孙悟空能玩的过如来佛吗?
一切都在如来佛的掌握之中。
你所相信的一切,包括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信息披露、内幕消息、新闻报道、股评、经济形势分析文章等等,都不过是庄家的工具而已,一切信息来源都掌控在庄家手里。
为什么许多虚构而实在的关于股市的黑幕小说中,却没有股民的位置?因为股民根本不是影响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就连做配角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不是庄家们内部发生矛盾,在西方国家为犯罪行为而在国内却是见怪不怪的坐庄根本不可能失败,必达成其庄家牟利而股民割肉的目的。庄家对股民的控制,恰恰类似于极权统治者对于一个国家的控制。
如果说资本所控制的某股是一台老虎机的话,那么整个市场,其实就是由这些老虎机所组成的更大的一台老虎机,而所谓板块轮动、概念、热点等等,都不过是这台特殊的老虎机运作所须的操控要素而已。
资本家的封杀比之极权统治者更加的厉害,极权统治者是直接封杀信息来源,而资本家是表面上开放信息来源,实际则控制信息进入作为接收端的人的方式。信息如何进入我们的视线?资本家对这个研究深入,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资本影响力就足以控制不同信息于大众的流量大小。
所谓规律,以及那些写在大量出版的书上的东西,都是神话。股市那要是有规律可言,有科学性可言,要是你依据哪种规律或科学性就能够赚钱的话,那赚钱也真是太简单了。
玩资本就是刀口舔血,虎口拔牙。幼稚最终只能付出惨痛的血肉的代价。
这么多公司做假账,你以为就真的瞒得住?假账不过是股民都知道的事实而已,可是知道又能如何?
在农村并不存在所谓的改革优越性,因为扶不起的阿斗——小岗村的发展远远不如搞集体经济的大邱庄。于是在城市,为了创造和维持私有化改革的神话而睁眼闭眼的纵容公司做假账以便上市,妄图利用上市公司圈钱的恶劣手段来发展地方经济。可是这条黑猫的道路真的可行吗?能走得通吗?能走得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