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英雄传说VOL.10 落日篇》是一本由[日]田中芳树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页数:2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英雄传说VOL.10 落日篇》精选点评:
●看完了,是一个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终于读到了最后一卷。看到后来还是可以明显得感觉到日本文学的气息。很喜欢这卷的名字,落日。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失去了很多老朋友。——传说结束了,历史才刚刚开始。”
●故事终于到了尾声,莱因哈特的结局如此让人不甘。但是终究要面对这一切!
●这套书对我世界观的影响很大
●战术层面上的偶然,不过是战略层面上必然的余光的碎片——杨威利——他的死是偶然,在战略上唤醒了人们民主政治的热忱;吉尔菲艾斯的死是偶然,在战略上唤醒了好友的气量和对霸业的追求;莱茵哈特的死也是偶然,即将在未来唤醒更多不为人知的奇迹……
●任何一个政党在最初的时候都是最好的,鲁道夫如此,莱因哈特他其实到本书中叶的时候也已经偏离了自己最初的理念。未来如何,两个政党的未来依然不明确。
●终于看完啦,2020.1.1
●里面一定有你最爱的人……
《银河英雄传说VOL.10 落日篇》读后感(一):看完了,心却惆怅无比
西历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十九时十九分,十卷本《银河英雄传说》终于看完了!田中芳树洋洋数十万年所经营的银河英雄们的故事也终于在我眼帘之下落帷。
曾几何时,自己很讨厌这种动不动就翱翔银河系的科幻小说,感觉不着边际。但随着年龄增长,想象力反倒好似增强了些似的,开始喜欢一些科幻作品,亦或者是包容心增强的缘故吧!
《银河英雄传说》其实有个类型,叫做历史架空小说,科幻为表,历史政治为里,或许这才是我看的惊心动魄欲罢不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和杨威利这两个代表不同政治体制的年轻人,带领了一帮强人为自己的梦想而战,殊死搏斗却又惺惺相惜,人性总是那么复杂!无论敌人还是朋友,都是自己本身个性不同的反射吧!
小说,也不仅仅是小说吧!
:前八本比较流畅,从杨威利被暗杀后就有点草草结束之意了,或许田中先生也被杨威利这一折射他本身性格的角色所影响了吧!
《银河英雄传说VOL.10 落日篇》读后感(二):银河英雄传说10·落日篇梗概
莱因哈特迎娶希尔德。海尼森发生混乱;帝国内部要求征服伊谢尔伦。尤里安把瓦列舰队引入要塞大炮射程,瓦列撤退。奥贝斯坦前往海尼森处理混乱,逮捕政治犯,意图威胁伊谢尔伦屈服;与毕典菲尔特理念产生冲突;监狱由于地球教徒引发混乱,死伤众多。费沙在占领之前的首领鲁宾斯基被捕。莱因哈特前往海尼森,皇妃与安妮罗杰所在的费沙冬馆受到地球教袭击,希尔德最终平安产子。莱茵哈特亲率大军前往伊谢尔伦,战况激烈中再次因变异急剧胶原病病倒,先寇布(帝国逃亡贵族)率领的蔷薇骑士(由帝国逃亡贵族组成)趁机突进伯伦希尔旗舰,先寇布牺牲,莱因哈特方面的梅尔卡兹与旗舰休伯利安共同牺牲。尤里安副手黑人马逊牺牲,尤里安与波布兰战斗到最后到达皇帝面前,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尤里安与皇帝到费沙,皇帝垂危,临终奥贝斯坦引来地球教徒将之一网打尽,牺牲;皇帝驾崩,同意巴拉特星系内政自主,皇妃摄政;同盟残余方面波布兰独自出走,伊谢尔伦解散,尤里安和先寇布之女卡琳走到了一起。英雄流血、群星璀璨的时代暂时告终,新的时代开启。
《银河英雄传说VOL.10 落日篇》读后感(三):从银英传到三国
读完全书再回味起来,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就像是一颗颗明星闪耀在夜空,不愧是银河英雄传说!
对我来说这是一部相见恨晚的作品,不过幸运的是换做两年前的我恐怕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借杨威利之口表达的民主思想吧。
银英传整部作品的宏大足以与《三国演义》媲美,在思想深刻性方面与后者相比无疑还要略胜一筹。
:提到三国,设想一下如果你所认知的曹操是个如莱因哈特般的人物你会作何感想呢?如果诸葛亮其实是个奥贝斯坦式的阴谋家你还会喜欢他吗?如果关羽一直怀有像罗严塔尔一样的野心的话又会受到怎样的评价呢?……假设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换个角度进行评价,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原谅我无可救药的恶趣味吧。
《银河英雄传说VOL.10 落日篇》读后感(四):那群星闪亮的银河啊!
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的看完了银河英雄传说的小说,总共有十本一百多万字呢!
茫茫宇宙中,银河只是一条繁华的大街,街上的繁星点点是几个世纪以来英雄们英灵的寄宿,这种说法或许有些传奇迷信,但是在那英雄的传说中,哪一个恒星星系中没有战士们牺牲的灵魂呢?
作者田中芳树向大家提出了一个延续了十几个世纪的问题:作为一国的政体,是民主制度好呢,还是专制制度好呢?绝大多数人肯定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但是我们国家的政体是不是叫做“人民民主专政”?当然,这里的专政是对敌人,但是我老是有一种感觉,作者是拿新的帝国专政来影射共产主义?一个开明专制的皇帝来影射共产主义的领导,或许是我在无理取闹。但是总要拿着一副批评的眼镜来看待一篇作品才对。
田中简直就是一个屠夫,整篇小说出场人物庞杂,但是大部分都牺牲了,就连一号和二号主人公都相继去世,这在其他的小说中简直很难见到,与之相比最接近的或许就是水浒传了,我忽然有了一种当年看水浒传最后二十回的感觉,十亭死了七亭,看得我热血沸腾,感觉自己也应该存于此乱世,但战争的确残酷,连将领统帅的性命都转瞬即逝,我们这些小人物又会怎样呢?这或许就是专制的根源吧——是愿意一切都听从别人的,然后把所有的责任也推给别人,只要做好自己被要求做的事情就好呢?还是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脚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平凡人来帮助自己生活,然后承担自己所作出的选择的成功或失败呢?
罢了罢了,看那作者的笔法,把我自己都闹糊涂了,但是细想想,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天才莱因哈特或许明白这一点,他在临终前要求“要让最强大的人统治帝国”,他也明白,自己的后代并不一定就是最强大的人,那么他就埋下了民主的土壤——宪政也罢,君主立宪也罢,就算改朝换代都没有问题。
作者表现了一个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时空,那最后,双方的英雄们都所剩无几,只有银河还在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但是时代还在前进,只是传说结束了,接下来的时代,是凡人的时代了。
《银河英雄传说VOL.10 落日篇》读后感(五):传说已经结束 历史才刚刚开始
看完很久 有很多感慨却迟迟不敢写下来 因为觉得 面对这样浩大的史诗 自己的表达显得这么渺小无力 还有看过别人的评论 觉得自己更加无能描述了 无法表述尽这些人物 就像田中一样 后人的评述也有客观 苛刻 崇拜 仰慕等等不同的记述 不可否定 田中把人物写得很丰满 每个人都那么鲜活 以至于剧中主角死的时候会忍不住骂一句 田中你这个屠夫 所以当看第十本的时候 心情很复杂 舍不得看完 但如果田中继续写下去 估计出场的人物都要死光了 当莱因哈特驾崩的时候 我就觉得银河真的寂寥了
杨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借女王的评论里的一段话说 杨看起来确实没有那么耀眼那么华丽 他以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全部的坚持 在有限的能力和时间里贯彻的是自己对一个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理解和信念 他的痛苦来源于理想和本能的矛盾 而他的选择是让沸腾热血从属冷静的头脑 (所以 我是赞同杨的 只是我没有认为可怜是下贱的词眼 不过有人既然这么觉得 那我以后注意 收回这个词好了)
正是因为这样 从开篇到结束 杨都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 很真实 就这么活生生地在你面前懒散地喝着红茶 会小声抱怨下能什么都不做就领养老金就好了 在那么多的历史抉择时刻 他都没有登上那个离他一步之遥的位子 不是他胆怯 更多的是一种坚持吧 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昨晚也许是从不认同对莱因哈特的点评 才故意评低杨的吧 呵呵 希望今天可以为杨正名
莱因哈特给人一种和杨完全不同的气场 杨是随意亲和的 可莱因哈特一直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感觉 我不是喜欢这种高呼吾皇万岁气壮山河的气魄和魅力 我喜欢的是 当那个青年指着鲁道夫巨像时说 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也许是很天真很无知 他不知道为了这样的一句话 要牺牲多少人要付出多少 可面对小孩子这么肆无忌惮地张口狂言时 有没有想起自己小时候 当大人问自己以后要做什么 要做科学家 要当主席 要上北大 小时候不知道这些词语的重量和意义 只是随口说出那些觉得可以骄傲的事务 又有多少人坚持下来了 当失去自己亲爱的姐姐 就发誓要取代皇帝 多么天真狂妄的想法 多么幼稚 可历史正是因为有这些可爱的人 才一步步地前进啊 莱因哈特无论外表怎么霸气 说到底内心还只是个小孩 在银英里面 没有完美无缺的人 这样的历史才更加得鲜活和让人喜欢啊
说到底 杨和莱因哈特的初衷 都只是想单纯地保护身边的人
我觉得自己表达有限 只好再次盗用女王大人的表述来表达自己看完全篇的感悟
至高的强者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面对人生 每个人都只是极尽所能地去把握一部分 既然是极尽所能 那么就必然存在极限 在明白自己的极限所在之后仍不懈努力着的人 或许便是剽悍的了
也许每个人都喜欢 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 有一个强大的存在可以帮自己掌控人生 可以不用努力不用判断跟着那个人就可以了 但事实是 自己总是那么渺小苍白无力孤立无援混混僵僵一事无成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勇气 而是勇气决定后的毅力吧 像杨那样 决定民主政治后可以坚决地拒绝那个位子就算这个选择从某种角度来看是错误的 他也一定坚持 说他伟大也不为过吧
我喜欢“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