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英雄传说VOL.3 雌伏篇》是一本由[日] 田中芳树 著 / [日] 道原克巳 插图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英雄传说VOL.3 雌伏篇》精选点评:
●这个封面上的男孩子是谁啊
●看来尤里安以后还是个大人物呀,我依然沉浸在吉尔菲艾斯逝去的悲痛中。。
●与其说和阿西莫夫的差距,不如说是最初的谋篇布局的差别所致。表现为结果后者视野宽宏格局更大,行文也更节制;田中则是均匀用力,虽也算张弛有度,却像是在伊谢伦尔走廊里铺陈。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剧情不断展开,很难想象,这么长也还没感到厌烦……
●将科幻小说,写得如此史诗,真是精彩!
●公演初日就还很顺利的样子,ほっとした。 原作に完全ハマってる
●戰端重啓 費沙意圖削弱同盟與帝國的陰謀得逞 引發了要塞與要塞的對決 楊被政府貪婪愚蠢高官的設計 拖入審查會的泥潭 因戰爭而得以脫。田中對於技術的熱誠真是不足 不然移動要塞的出現 足夠燃一整本書的熱血了...
●我们不能携剑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用笔却可以做到
●田中渣文笔,大爱政治吐槽,魔法师写的鲜活,莱因哈特就是田中yy用的瓷娃娃
《银河英雄传说VOL.3 雌伏篇》读后感(一):【3.2/5.0】
--费沙的戏份多起来了
--是按照字数记稿费么(⊙o⊙)一直在重复前面剧情,还有莱因哈特的名字,真够长的,还总是写全名
--过分琐细,叙事节奏差,是不是日本小说通病?┐(゚~゚)┌
--从帝国叛逃的“贼军”去费沙种地,落魄的贵族去写小说
--鲁道夫大帝也算是个极端达尔文主义者
--作者讨厌,把吉尔菲艾斯写死,又在后面不断地提起
《银河英雄传说VOL.3 雌伏篇》读后感(二):银河英雄传说3·雌伏篇梗概
杨威利养子尤里安首次接触小规模帝国军队,杨在最后关头援军获胜;帝国内部胥夫特建议移动秃鹰之城要塞对抗落入同盟的伊谢尔伦要塞,莱因哈特看不起这个提议但是也没有反对,任手下去做了;杨武装力量过大遭到猜忌,被召回海尼森接受无端审查,期间帝国军携要塞出现开战,杨被紧急释放赶回要塞指挥,与尤里安预计的敌方战术相同,配合消灭了主力,在对方要塞全力冲击伊谢尔伦时摧毁其一侧引擎导致要塞旋转,总指挥坎普牺牲,帝国进攻失败。
《银河英雄传说VOL.3 雌伏篇》读后感(三):把比我强的都干掉
本书除了一贯性的描写战争内容之外,有了唇枪舌剑的一章,就是审查会。
就是那种小人审查英雄的那种,结果由于外敌入侵,英雄杨威利在审查进行到半中间的时候中断,重新返回了军中。
虽然自称自由行星同盟,但是在政治上,里面的人也是外行领导内行,如果不是外敌入侵,那么会怎么样呢?无能的小人占上峰,对有能耐的人进行打压。
如果我不是最强的,那就把比我强的都干掉,我就是老大了。
自由行星同盟的政治家门,早晚自己玩死自己。
《银河英雄传说VOL.3 雌伏篇》读后感(四):如何结束这场闹剧
杨威利被同盟审查的时候,帝国利用空间跳跃技术成功的将“秃鹰之城”转移到了伊谢伦尔走廊……杨在审查会的表现出乎我的预料,他没有一如既往的维持原有懒散的面目,而是面对政界上层人士,展开了尖锐的反驳和嘲讽。的确,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大多时候的好好先生,一旦被激怒后,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魄力~
“忍耐和沉默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美德。在不该忍耐的时候忍耐,应该讲话的时候缄默,只会徒然助长对方的威风,对方将得寸进尺,并认定自己的利己主义可以所向无敌。如同过分宠爱幼儿一样,若一任当权者骄纵无度,最后势将不得善终”
审查会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一场闹剧,我倒是很想看看杨威利要是当时将自己的辞呈摔在委员长面前,委员会成员的脸色不知会有怎么样的变化。但是想必杨是做不出来这种行为的额,这也就是我和杨威利的区别。
《银河英雄传说VOL.3 雌伏篇》读后感(五):直到生命 宇宙 和历史的尽头
之前我的想法是“我希望看到在我无能为力的人生之外 有人可以剽悍地存在着”
后来才渐渐明白 至高的强者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面对人生 每个人都只是极尽所能地去把握一部分 既然是极尽所能 那么就必然存在极限 在明白自己的极限所在之后仍不懈努力着的人 或许便是剽悍的了
杨就是这样的人
从才能方面来说 他其实并不亚于莱因哈特 但这仅仅是从能力方面来说 在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性格方面 他与后者是截然不同的 那才是他无法登上至高点的决定性因素 这大概便是他的极限所在
用战争的角度来看 莱因哈特从战略准备开始便由自己一手操办 而杨只能在既定的战略条件下在战术方面竭尽所能 也就是说 莱因哈特是站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自主地发动战争或主动迎战 而杨则被一群自己所厌恶的只懂得谋取政权的家伙压在下面 他们便是在这样不对等的条件下对抗的
杨也曾经想过 能从战略部分开始掌握 这样来与莱因哈特打一场就好了 然而事实是 他有不止一次的机会成为独裁者 颠覆民主制度已然名存实亡的同盟政权 但他都放弃了
明明厌恶战争 厌恶同盟高层只会自保的政治家 却一次次地参战 一次次地打胜仗 一次次地在事实上保护了躲在后面的无良政治家 也一次次地拖延了他痛恨的战争的结束 初衷不过是放不下身边自己在乎的人 由此造成的结果 一定让他非常无奈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步错 步步错
要我说的话 他故意输掉 然后被帝国俘虏 接着在求贤若渴的莱因哈特的麾下随便担任个职务 肯定比这样矛盾纠结幸福得多
但是尽管杨欣赏莱因哈特 要他在专制和民主之间选择的话 他一定会拥护后者 哪怕这个选择带来的结果让他那么那么无奈 哪怕这个选择从某种角度来看是错误的 他也一定坚持 就好比每次都抱怨着“不干了 这次真的不干了”的他 还是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
这是他的矛盾 他的固执 他的极限 和他的努力
田中在某些方面来说很不讨人喜欢 比如毫不手软地让深受欢迎的角色死去 比如毫不留情地展现每个人的软弱无力之处
但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 他同样毫不迟疑地让笔下的人们在看清了自己的极限之后仍旧努力不懈
杨是这样的
杨放不下的伊谢尔伦党也是这样的
而伊谢尔伦便是由这样一群远称不上完美 单个拿出来甚至也不够强悍的人所创造出的 充满了希望与生命力的存在
在田中没有为我们展示的银河系的真正历史中——他在‘银英’的结尾处写到“传说已经结束 历史才刚刚开始”——我相信统一宇宙的必然还是民主制度 毕竟 莱因哈特那样英明的独裁者可遇不可求 不能寄希望于某个人无与伦比的才能 而且比起无所不能的神一般的存在 我们也更愿意看到和我们自己差不多普通人的奋斗
说不定整个人类的历史与个人短暂的一生相似 不过是与他人与自己抗争的过程 我愿意相信 无论经过一百年还是一千年一万年 总有和杨一样的 和伊谢尔伦党一样的人存在 秉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 矛盾着 固执着 看清了自己的极限仍不断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