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夜》是一部由托马斯·阿斯兰执导,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 特里斯坦·格贝尔 / 玛丽·洛伊恩贝格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亮的夜》精选点评:
●半星。不是不可以冷静克制探讨内心疮痍,但又臭又长,还进行自恋地表达,就完全是对观众的折磨。唯一能看得下去的就是拿了柏林影帝的格奥尔格。
●我最爱的公路片类型,寥寥无几的对白,风景长镜头,很强的情绪带入感,津津有味的一部小品。ps:男主穿的牛仔裤和我一样的瑞典品牌nudie
●就像片头正在施工的工地 片中人物的感情也百废待兴 父子隔阂在旅途中逐渐溶解 结构剧情规整严谨 总体没什么惊喜 硬要说的话可能就是用冷静克制的镜头和极少的对话表现了父子关系的转变
●是不是berlin u bahn s bahn超软广?! @SIFF
●在那么美的大好河山中看一对父子吵架,关键吵得也不好(对,不好)。只能说河山还是美的,看得人想露营。
●跟一同退场的德国老太异口同声说:这种无聊的片子究竟是怎么选进主竞赛的?!……小清新公路片没问题,可拍得也太无趣了。讲父辈和孩子关系修复的话,还不如前两天论坛单元的Barrage,这届柏林不行啊。【还拿了影帝更是哔了狗】
●父亲想跟儿子告解自己跟他母亲分开的原因时被儿子突然而起的怒火打断,之后这段对话就结束了。原因就不了了之了。每个白夜里,能够安睡的都是白天怒火冲冲的儿子,父亲彻夜难眠。儿子的愤怒充斥了整个旅程,却在真正离别时留恋回头看了一眼,父亲搭上公交之后湿了双眼。
●夜太亮、路太长、雾太美。这么棒的环境背景为什么要拿来拍这么没劲的故事?
●啊。小家伙长大了一点。欧洲片风景真是没的说。
●古怪的父亲带很久没一起生活儿子回家参加父亲的葬礼,顺路来了一场公路旅行。风景很美,感情很淡,拒绝交流,争吵,该有的状态慢慢呈现。车辆在不平整的小道上,慢慢驶入迷雾,缺失的感情在短短时间很难弥补完整。最后离别时,儿子转身看了爸爸一眼,足矣。
《明亮的夜》观后感(一):观后感
一个人默默地看完了这部片子,整部片子没有太多的喧哗,甚至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在各种漫长无言的长镜头中,我找到了一个舒适的空间,风景很美,有人陪伴,避免陷入孤独无聊境地的同时却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免除交流,无碍地享受周遭一切。虽然这明显不是片子的主旨,但观者自行理解、各取所需也未尝不可。
《明亮的夜》观后感(二):结尾父亲的眼神自己理解
支持导演 。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这样的简单关系 父子都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但是通过电影几个重要细节不难看出父亲极力挽回自己当年犯下的错,努力与儿子培养建立感情,但是儿子往往以冷淡以回,好在父亲在孩子15岁时候尚未成人时候 有机会和自己儿子来一场这样的二人旅行,这时候孩子还未成年 有些时候还需要父亲帮助所以外出旅行时还离不开父亲 如果当孩子25岁在和父亲来一场这样的旅行 可能他们的关系也许真的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了 很少见面的父子俩固然感情冷淡。 电影中风景很美,长长的公路,两侧绿树成阴 ,远处高山成群,其中最后渐浓的雾气使影片增加浓重甚至压抑的气氛 我相信儿子最后还是被父亲的行为感化了,稍稍原谅父亲,或许就在父亲在旅行期间努力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或许在最后父亲寻找到儿子后把他扑倒在地那一瞬,也或许是父亲蹲下为儿子膝盖擦破处进行整理时候 儿子在心里就悄悄原谅了父亲 ,恢复了一些好感
《明亮的夜》观后感(三):低沉而枯燥的夜
1、时间飞逝,随时都要主动沟通,而不是坐以待毙、拒绝沟通,面子没有那么重要
2、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曾是自己地梦想,但现在看这个片子,再联想过去几天在家无所事事的日子,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才会生活得更加幸福,如何将工作变成自己的爱好
3、从儿子的嘴里说出老年人很难相处,为什么不放一段老年人怪脾气的视频作为佐证,因为老年人在这部电影中无关紧要,只是一个引子;爷爷与父亲、父亲与儿子的关系,都不好,一脉相传
4、父子之间的无法互相理解,没有对方的生活经历,很正常,所以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去理解一个人的表达,你可以不同意,但你需要捍卫说话的权力,和其思想存在的原因与意义
5、维京海盗,死亡重金属
6、父子的矛盾来的突兀而不真实
7、父母婚姻解体的真相,对十多岁孩子的打击,是否意味着价值观的崩塌
夜,暗淡无光,父子的关系,依旧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明亮,看到了希望,混沌中露着微光
迈克尔不知道再应如何了解路易斯的生活,可是小心翼翼的试探总被路易斯敏感的心排斥→应该比较他们的关系和正常父子关系的不同
按照一般公路电影的拍法,父子在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些特别的人或是特别的危机来加深两人的理解,本文相对低沉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