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研究方法十讲》是一本由王兆鹏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2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08年,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词学研究方法十讲》精选点评:
●书前说是讲课录音整理,为学生开了学词与词学的法门,金针度人。好书~
●指导性非常强!
●对刚上研究生的童鞋老说十分合适,尤其是宋代方向的。举一反三,知道词学的研究方法,其他科一通百通。
●词学文献研究的入门书籍,同时对整个宋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都有借鉴意义。推荐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阅读并实践。
●可以说是傻瓜式教学了。//文学遗产12年3月发表了王兆鹏关于《建设中国文学数字化地图平台的构想》的论文,今年3月,由王教授主持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在搜韵上线。大一时我也曾有过不谋而合的类似构想,毕竟只是个小小的本科生,当时只是想如果一直没有人做,那我以后就来做吧(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本书中还说想做《唐宋词版本综合研究》,快十年了,应该也快做成了吧?我觉得学术就是要做这样嘉惠学林的项目,学者之称王教授当之无愧。去年湖师一个语言学的国际研讨会上一位学者说想做方言地图,不知何时可成。
●且做盲人摸象
●词集笺注部分是文献学范畴——这也是此书的侧重点吧
●太棒!!
●多慷慨啊
●王先生可以一天学习12个小时,我自从上学以来,就未曾一天学习过12小时……
《词学研究方法十讲》读后感(一):王老师的技术手册第一·目录
懒得写书名号,不一定是书名,能简称就简称了。参考的同学自己去图书馆找实体书。
目录部分:
查专题书目
查现存书目:
中国丛书综录、广录、续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日藏汉藉善本书录(我持保留意见使用请谨慎)、韩国所藏汉藉总目(没用过,在古籍部看到的顺手一记),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普大都有书目,注意欧洲藏书。
国内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书目网上检索(国图还行,上图未用,浙图的检索系统就不好,BS)
传藏书目: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我加的,用过)、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其他官方目录、明人书目题跋丛刊、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我加的)
古籍版本题记索引
删去《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理由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a788a0100agm4.html
维护知识版权
《词学研究方法十讲》读后感(二):王老师的技术手册第三·如何人肉
查年谱和研究现状:中国历代年谱总录、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中国年谱词典、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宋人年谱丛刊、北图馆藏珍本年谱丛刊、cnki、狗狗、百度、有的特牛叉论文不给下载请去过刊室
查个人传记:唐五代人物资料综合索引、唐五代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人物索引、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唐人行第录、唐刺史考、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宋僧录、北宋经抚年表 南宋制抚年表、宋代郡守通考、宋登科记考、元人传记资料索引、明人传记资料索引、明代传记丛刊、清代传记丛刊、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历代人物谥号封爵索引、
查群体传记: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图馆藏家谱提要、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续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宋元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名索引、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中国地方志集成etc(更多方志请咨询专业人士)
查非纸本文献:石刻资料新编、历代碑志丛刊、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石刻题跋索引、历年考古、文物、1949-1989四十年出土墓志目录、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etc(后面四种我补充的)
查正主儿文集、交游者文集、历代总集、全唐文篇目分类索引、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现存宋人著述总录、明别集版本志(图书馆看到,可用)、清人别集总目(怒赞)
搜索报告资料长编
家世(要求至少写出父系世系,有需要写出母系亲属)
籍贯(精确到今某省某市某县)
生卒年(注意古人算虚岁)
著述(注意辑佚工作和作品系年)
生平(订年谱,某时间地点做某事和某人往来,能提供原因更好)、交游
按照该长编成文,对论证资料要作出说明,小心不要引用了伪资料
《词学研究方法十讲》读后感(三):王老师的技术手册第二·校勘
根据本书框架完成,有个人经验和发挥。校记那是业内ISO9001体系请遵守业内规则和潜规则^_^
一、查版本(参前目录部分)
二、定底本、校本(王老师说还要参考其他书,对于刚学校勘的小盆友还是老老实实做完对校,少来东摸西摸,你以为自己是王念孙段玉裁转世啊?)给它们起新的id便于使用。
三、定凡例,校勘ing~~头晕眼花ing~~有意砸用来写校记的笔记本ing~~
出校记 (一类是出异文的,一类是要改动的,所谓讹脱衍倒四种,不过前一类不要改存他本异文即可;后一类要改并且说明据何本改)
标准句:甲,某本作乙;甲,某本无此字;甲,原误作乙,今据某本改;甲上某本有乙字(以上第一类存异文)
甲,原误作乙,今据某本改;甲,原脱,今据某本补;甲上or下,原衍乙字,今据某本删;甲乙原作乙甲,今据某本改;甲原为空格or墨丁,今据某本补;甲甲,原不重文,今据某本补;甲,原重文,今据某本删;甲,原漫漶不清,今据某本补;囗囗囗,此n字原漫漶不清(以上第二类要改动)
校勘记写在当页天头处,注码用圈码,校勘记包括出文(标目字)和校勘记正文两部分,之间用逗号隔开。所引底本和校本文字不点断。
四、理校问题:用疑误,绝对不可以抹掉原文(请体会一下今天读者很想问候明代某些改书大爷他们八代祖宗的心情)
五、显著版刻错误径改,例如已、己、巳。
六、避讳不改,影响文义的避讳字出校记说明,缺笔字补足笔画。明清人传刻古书避当朝讳的据古书回改,在书首凡例说明。
七、写校点说明:作者介绍、该书编撰过程、版本源流、本书价值、其他问题(如果情感很充沛可以参考王老师的意见记一下:谢谢老师,谢谢爹妈,谢谢某同学,谢谢某编辑,谢谢某基金,谢谢ccav,damn图书馆古籍部,over)
《词学研究方法十讲》读后感(四):鸳鸯刺就从教看,又把金针度与人——读王兆鹏先生《词学研究方法十讲》
本书不啻为古代文学研究必备入门好书!
第二讲“词学研究的层面”,将词学研究划分为两大层面:一是实证性研究,二是诠释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即考据,包括文献学中的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笺注、作家考辨、作品系年等。诠释性研究,即理论研究,其分类则见仁见智,主要包括鉴赏、个体研究、群体研究、流派研究、词论研究、词史研究、传播接受研究和学术史研究等,而《十讲》则主要讲了实证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既然是研究方法的讲授,就要授之以鱼,而又授之以渔——《十讲》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即:非常重视实证研究的程序性与实操性。以前总觉得学术研究仿佛高不可攀,更是无从着手,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也是有章可循的!如“词集校勘的方法”一讲,先是讲了校勘的目的和任务,后讲校勘的方法:看叶韵、遵词律、明典故、审词题、酌词意、据古本、以词证词。最后讲校勘的步骤:第一,版本调查;第二,确定底本;第三,取校各本;第四,整理校记;第五,汇编成书。既有系统性,又有操作性,拿过来就能用。
讲完理论性知识、方法之后,王先生往往会举例说明——这差不多占全书一般的篇幅。这些例子基本都是作者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现身说法,既拉近了课堂的距离,也更加便于理解。如讲“审词题”的校勘方法时,举了稼轩词中的一个例子:辛稼轩《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题作“观雨”,而词中却根本没有写雨,而同调《会稽蓬莱阁怀古》却正是写雨中景象。这两首词内容与题目不合,应该属于“错简”,也就是这一行文字跟另外一行文字相互弄错了位置。在“词作辑佚的方法”一讲中,通过具体的实例,讲了自己是怎么做《全明词》的辑佚工作的。从事件的起因到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在讲各个板块的时候,王先生还会有一些学术史的回顾,并交代还有哪些题目值得研究,为初学者指定方向。如在“词集笺注的方法”一讲,讲完唐宋词坛大家的词集注本后说,“至于元明清词集,除了元好问、纳兰性德等寥寥几家之外,基本上没有注释本。需要注释的词集,还有很多。如果想在这方面显显身手,有的是空间。”在“词作辨伪的方法”一讲中,王先生说,像《莺莺传》里的崔莺莺,我们现在都知道是小说里的人物,但古人愣是把她们当作真人,并把“待月西厢下”这首诗归在崔莺莺名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全唐诗》、《全宋诗》、《全明词》里收的女性诗词做个彻底的考察,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用这个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都可以。”对于刚入学、找不到论文题目的研究生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点拨,而书中这类的点拨还有很多。
《十讲》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对论文写作层面,大到谋篇布局,小到遣词措句,也都有具体的指导。如第五讲,“词集版本研究的方法”,通过个案举例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文章,详细讲述了版本研究的方法以及版本研究类学术文章的写作技法。在讲“词人考辨的方法”时说,“写考证文章,开头先要简单交代一下所考人物的身份,特别是知名度不是很高、一般读者不很熟悉的作家……写考证文章,话语要简洁,表述要简明……怎么学?找前辈的考证文章来学习模仿就行。同样的意思,看别人是怎样表述的……写文章,要注意使用小标题,以使层次清楚……”这些具体入微的讲解,对论文的写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实证研究,本来是一门相对来说枯燥的课,但在王先生的讲解下,不仅脉络清晰,还那么有吸引力。这不仅得益于这本书的蓝本——课堂录音、讲义,也跟王先生化简为繁、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因为是讲课,所以有时候会发散一下,讲讲自己读书、治学的经历,谈谈学界的掌故,如讲杨铁夫先生注释梦窗词时,多次请教朱彊村老先生,而老先生的回答分别是“多读”、“再读”、“再读”——梦窗词之难读,若此也;讲夏承焘先生新婚之夜仍手不释卷、读《文史通义》——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讲王仲闻先生给唐老写信,措辞非常严厉,但唐老非但没生气,还说“骂得好啊!”并坦然接受批评等等。这些掌故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从中学习前辈学者的治学态度,并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带着兴趣进行学术研究。
如前所言,这本书主要讲授的实证性研究,而关于诠释性研究,王先生觉得“程序性不是很强,也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没有整理进来,这部分则可参看王先生的著作《唐宋词史论》,或观看先生在超星学术视频上的课程进行自学。
《词学研究方法十讲》读后感(五):少部分内容读书笔记
真的非常非常赞的一本入门书,实在没有时间细读,后面关于辑佚 辨伪 编年 部分章节粗略读过,也没有记录笔记,但是光前边半本书收获就已经很多了。
一、读书的方法
1. 比较法
目的有二:一是同中求异,二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就同一个专家或同一家作家作品,同时找几本研究著作来阅读,找观点上的相异之处。例如读选本:比较不同版本选目异同,能看出不同的批评观念。异中求同:读理论书籍,找出它们共同的指向,寻求一种共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将韦勒克、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和《文心雕龙》合读。
2. 纵横法
横向:此作家与同时代作家比较,找时代特征、群体特征
纵向:此作家与前后人或同代人的变化,追问其特点、开创贡献
比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比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说明问题,不要生拉硬扯。
3. 网罗法
一本书只读一遍,把目前合今后所需要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方式全部摘录出来。
4. 交叉法
多读其他学科的理论著作,不能只读老师和前辈学者读过的书,更要读他们没见过没读过的。
二、词学研究层面
1.实证性研究:
版本研究: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宋人总集叙录》;元明清版本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校勘:哪怕有了权威出版社的点校本,也要广泛搜集其他版本。
辑佚:
笺注:解释典故、诠释字义、疏通字句
考辨:这部分我没有实践过,现在兴趣也不是很深,故不做摘录。
2.诠释性研究
鉴赏:多读多背是为了在头脑中形成参照系,相互比较才能分辨出高下异同。
个体研究:建构性的研究, 借助相关史料和理论方法去建构分析词人的人格个性和创作个性,在了解词人的人格个性和精神世界的基础上,进而把握其创作艺术个性。现在大诗人大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完备,小作家的分量作为一个博硕论文选题的分量不太够。
群体研究:可是历时性,南渡词人群体;共时性,江西诗派;家族性,三苏。
流派研究:主要是弄清其领袖成员、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理论主张创作特点、成就影响,论述其地位。
词史研究:《作家的个性与文学的发展》《文学理论》《通变》《时序》
《文学社会学》文学与政治、经济、民俗、宗教、教育的关系
文学与政治:宋代馆阁制度、翰林制度、科举制度对文人知识结构的要求,对文人主体人格的影响,对文学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正面与负面的作用;唐宋词在内容上看起来是远离政治的,但是作家的生活和命运与政治关系十分密切,政局的变化往往引发词人命运的变化,自然也会引起词作内容和风格的变化。词作本身,有一个与政治疏离向与政治联姻的转变过程。
文学与经济:宋人公私宴会的经费来源;文学的商品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商品化的进程给文学本身带来了什么影响。古代作家的经济来源有哪些?经济来源的不同和经济收入的高低会影响文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样会影响反映到作品中。
读宋词,经常看到花天酒地;读宋诗,经常看到饥寒交迫。
官职的升迁变化对经济收入带来了什么影响,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文学与民俗:节日文学,民情习尚 黄杰《宋词与民俗》
文学与教育:程千帆《唐代进士与文学》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祝尚书《宋代科举制度研究》;家庭教育、启蒙教育、文学教育等问题。
文学与交通、法律、军事、生态、环保、都市、动植物等。《苏东坡与城市规划》
词论研究:
传播接受研究:谁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向谁传播、在哪传播、传播效果
历时共时、过程变化、原因结果、共性特点
接受:1/消费型的大众接受2/批评型的专家接受3/创作型的作家接受
还要研究现代语境中人们接受词的方式、途径、作用、意义
三、词集目录研究的方法
别集、总集(都是全部收录,只是人数不同)
选集:个人或者多人的作品选;全集:个人所有作品
丛书(丛刊本、丛刻本|丛抄本);单行本
现存书目:现在存世的各种图书的目录;传藏书目:曾经流传、庋藏的图书目录,现在不一定传世,或者找不到原书下落。
每个时代都有哪些词集;每位词人有什么词集;每种词集有哪些版本:宋刻本、元刻本、明刊本、现当代刻印本。笺注本,评点本,抄校本。不同版本内容分卷都会差异,收录作品也不同。
怎么研究
1. 查专题书目
唐宋词版本:唐圭璋《宋词四考·宋词版本考》饶宗颐《词籍考》王洪《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典籍部分王兆鹏《宋词大辞典》万曼《唐集叙录》吴熊和严迪昌《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要注意,有的明清人有的词集附录在诗文集的后面。《清人别集总目》别集书名索引、作家名号索引
2.查现存书目
丛书书目——单行本书目——馆藏书目
丛书书目:《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中国丛书综录续编》
四角号码不太懂
单行本书目:善本、普本、馆(图书馆)藏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因为没有索引,在查找某一位作家之前要先弄清其生卒年,然后去相应时间段去找。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台湾公藏善本书目索引》
3.查传藏书目
《古籍版本题记索引》
5. 查其他文献资料
词话 词选 文集序跋 方志 诗话野史
四、词集版本研究的方法
稿本:作者本人亲笔写叫手稿本或亲稿本,他人誊抄誊录只称为稿本。
抄本:景抄本是按照原本字体格式一摸一样的照抄一本;传抄本是内容真实一致即可,不太讲究字体格式的一模一样,传抄本一般直接称为抄本。
刻本:(刊本、印本)年代:宋元明清;机构:官、家、坊;先后:初刻、原刻、重刻、景刻、修补本;版式:巾箱本,插图本,大字本,小字本;颜色:蓝、朱、墨、朱墨、套印;工艺:活字本、影印本;类型:善本、珍本、孤本、残本、通行本
重要的词集丛刊本:《百家词》(南宋嘉定年间长沙刘氏书坊辑录刻印)、《典雅词》、《秦趣外篇》
中间关于词集校勘,因实在不感兴趣故略去不理。
六、词集笺注的方法
傅干《注坡词》刘尚荣整理
南宋 《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 在《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有宋刻本的影刊本
刘学锴 《温庭筠全集校注》
刘金城《韦庄词校注》
黄畲《阳春集笺》
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
薛瑞生 《乐章集校注》《东坡词编年笺证》
吴熊和 沈松勤《张先集编年校注》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刘扬忠《晏殊词新释辑评》
黄畲《欧阳修词笺注》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
钟振振 《东山词》校注。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
夏承焘 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注》
吴蓓《吴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
校注本,又称校笺,但注比笺详细。笺,有的只是笺注词作本事(创作时间、背景),而不注释词作字句。注要注释字义词意,还有人名地名。
评注本,注释字句,评析内容。李冰若《花间集评注》詹安泰《李璟李煜词》
编年校注本
汇校汇评本,汇校就是把一个词集现存所有版本都拿来校,详列各版本异文。汇评是汇录有关这个词人词作的所有评论资料。对词人的评论资料汇录在一起置于书尾;对词作的评论资料就辑录在相关词作之后。
如何找汇评资料?首先查阅唐圭璋《词话丛编》,共收录宋金元明清和近人词话85种。其次,各种词集序跋,施蛰存《历代词籍序跋萃编》,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唐宋词汇评》。
《室名别号索引》《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历代名人室名索引》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词典》
注释:(同看书道理)
先专门注释典故,再注释一般的字词句,再注释专有人名地名。将问题集中去图书馆查。
随时要有探索问题的兴趣,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不管这个问题是不是在你的学术视野之内,是不是在你近期的研究计划之中。只要遇到了问题,就不要轻易错过。
资料性质的文章 尽量做到分类有序,眉目清楚。
九、词人考辩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唐五代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人物索引》《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唐人行第录》《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柳永实际上比晏欧还要年长,创作也早于晏欧
《历代石刻史料汇编》有电子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二十史朔闰表》
考家世 上考四代下考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