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的负担》是一本由威廉•伊斯特利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人的负担》精选点评:
●梁三书之一。 作者极不主张军事干预。阿明吃着肉 哼着小曲 细枝末节的国际援助并没有软用
●总体不错,稍有啰嗦。
●万亿的援助如同喂幼猫以牛奶 合理的机制才是消化酶
●3.5 不如上一本。找对微观激励当然是正道,但伊斯特利也没有像罗德里克那样系统清理出各种具体约束和应对办法。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宏观努力也不妥,别忘了有人说过学医并不能救某国。
●其實我沒看,只是想碎念一下... 要知道這本書的問題之答案,不如去看《獨裁者手冊》,那裡面的回答更中肯。
●本来觉得帮助poor countries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结果凡事都有两面
●写得非常浅显易懂,翻译也的很好,适合所有NGO从业人员看~
●罗嗦浅薄,堆砌材料;应该坚持中信出版,直接拉黑的…
●内容不错 但废话太多 明明可以更简洁
●第二部分不错
《白人的负担》读后感(一):到底要援助什么?
前几天从《厕所决定健康:粪便、公共卫生与人类世界》那本书上了解到,死于有粪便引起的疾病的人数要远远多于死于艾滋病、疟疾等的人数。那为什么不给他们资助厕所或者公共为什么设施呢?就因为厕所或者说处理粪便的设备不体面?但是,西方人还是要拍拍脑门想清楚了,他们到底是想减轻穷人的痛苦,还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
《白人的负担》读后感(二):由下至上的市场问题/62
褒奖市场经济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由下至上的调查,而正是它们才是市场得以良好运转的必要条件。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体制和规范必须要防止市场参与者进行“机会主义行为”,更一般地说是“欺诈行为”。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使参与者打着社会利益的幌子褒奖个人,唯有利用有效的机制保证互惠的市场交易,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利益。缺乏对疯狂逐利的制约机制,市场机制就不健全。
——还不够,外部性的影响之大远超人们的想象,对市场的制约不应仅仅是欺诈,还有对广泛的负外部性的制约。
《白人的负担》读后感(三):灾难翻译
这本书的翻译是场灾难,以至于我脑子里竟然蹦出来“诘屈聱牙”这个我十年没用过的成语。
“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市场上非洲最大的露天市场。这里不缺市场。我到该市场去给孩子们买手工艺品。”
这种翻译灾难现场处处可见,我几乎看到一个高中生英语水平的译者拿着一手稿子一手词典,坐在台灯下有眼有板的下力气,一字一词的苦译,认真而又愚蠢。越看越生气,甚至去翻看书里面有没有作者的联系方式,骂他是为了帮助他。 记得有人说过大概这样一个意思,好的翻译者,要母语和英语都有足够的理解和运用。
--反馈与可问责,是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我们现在看到有三个地区曾经对于结构性调整和休克疗法寄予厚望,他们是非洲,前共产主义国家和拉丁美洲,然而这三个地区的希望都破灭了。
《白人的负担》读后感(四):西方援助收效甚微的根源正是作者不愿承认或者正视的——伪善!
作者把援助失败和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计划者和调查者的区别,他认为西方富国的计划制定者实行的援助之所以屡屡失败是因为对援助接受国的具体状况根本不做了解,而只为让本国的纳税人看到他们在行动中,对他们在行动感到满足,而制定许多脱离现实、毫无成功可能的大而无当的计划。作者所推崇的“调查者”是一些对援助接受国当地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相应的方案而进行援助的组织和个人,这些援助行动往往比“计划者”的行动更成功。
但作者也仅仅就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没做更深入的分析。尽管作者也列举了一些国家受美国制裁和干涉而陷于内战和贫困的情况,包括冷战时期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而采取的干涉与侵略行为,和后冷战时期为了“推广民主”和“反恐”而进行的干涉与侵略行径。就像作者不认为伪善是援助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样,作者也不认为许多穷国的贫困正是白人造的孽。
如美国在拉美尼加拉瓜支持反政府武装,破坏政府的经济改革和国家建设的努力,作者只提及政府武装和反政府武装一样的野蛮和暴力,却绝口不提在美国干涉前尼加拉瓜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合理分配土地上作出的成绩,美国所扶持的反政府武装迫使政府把用于经济建设的资源转而用于与反政府武装作战,更不提乐施会(Oxfam)对尼加拉瓜的评价“……在乐施会生活过的4个中美洲国家里‘只有尼加拉瓜真正努力解决土地所有权不平等问题,向穷困的农民家族提供健康、教育和农业服务’,但是(美国扶持的)反政府的战争结束了这些并迫使乐施会将它的努力从发展项目转移到战争救济……”;其他如美国坚定不移的支持以色列对巴基斯坦的占领和对巴基斯坦人民的迫害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大量的西方援助不但不是在试图改善贫困国家人民的贫困状况,相反的为了追逐贫困国家所拥有稀有矿产资源和牟取暴利不惜破坏当地已经建立的经济秩序和建设成果,与他们所表白的民主相反的与腐败和专制结成利益同盟。
凡此种种在作者的书中都不见踪影,作者当然不可能真正的挖掘出援助失败的根本原因——“白人的伪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用“白人的负担”作为书名了,尽管作者并不反对援助,还设想能更高效的提供援助,但作者确实认为对穷国的援助就是“白人的负担”。
《白人的负担》读后感(五):援助,混乱的发展理论
现在在英国上学。看到了稻草人在这本书下的评论,有感而发。
稻草人的“阴谋论”虽然有点浓,但确实是关于援助一种批判思想。我说的不是中国学界,而是西方学界自己认为的。类似观点还有《援助的死亡》,最近比较火的。认为由于机构本身存在维持自己生存的动因,援助国援助也是为了经济政治目的。不知不会发展,反而会导致援助依赖--越多援助越贫困。
至于殖民理论,我认为很多国人的观点有点偏激了,稻草人的引用Easterly的话看起来虽然无耻,但事实是一种学术思想。拿德国和英国不属于殖民主义的战争类比没有意义,倒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革命有这方面的意图。认为殖民主义促进或阻碍发展在学界是有争议的。大部分西方学者认为阻碍,反而是殖民地本身的学者,领导者认为西方殖民有助发展。在现在的一些后殖民地看来,反而是现在这种隐性经济殖民,比完全殖民更可怕,殖民时期起码还负责,要遮羞布,也有成功的模型,澳大利亚,新西兰什么的。现在的西方国家只是出于更可怕的殖民,而外援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我已经两次试图读这本书,但都失败而没读进去。可能是我的学术目的比较急切,而这本书的论点凌乱而分散,造成了我的阅读障碍。
但是作为经济学家,Easterly在期刊和别的专著中大量使用统计数据和计量模型。他的主要观点是:没有统计数据和模型可以支持援助会引起经济发展。这本书可能由于受众不同,有角较多案例,故事而结论不够清晰。
Easterly的观点是援助无用,而莫约在《dead aid》中的观点更激进。认为我们应该减少援助的原因,就是援助从经济到政治都只会造成灾难。当然,学界对她的批评更多。
和Easterly观点针锋相对的是Jeffrey Sachs,哥伦比亚的某教授。认为正是援助产生的“推动力”使落后国家在国际不公平竞争中有机会发展。(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他们两个人有许多你来我往的辩论,也是关于援助有用与否的比较重要的伦理来源。
我从来不认为援助是人道主义的,而是一种外交武器。当然,中国但前的援助模式也受到各种批评。我国在非洲的行动,也被认为是一种隐性殖民。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注重经济发展的援助比西方促使政治改革的援助更有效。每次看到所谓的政府改革,都有一种很不上的感觉。虽然在国内总说他不好,但看到文章批评“中国的援助模式阻碍了西方”良政“的改革的努力就潜意识排斥。我的唯一论点是,中国很腐败--经济也可以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民主也会好的,随经济发展。
不得不承认,目前的我处于混乱当中,完全迷失在这些每一个看起来都很有道理的理论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