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欢迎来到印度》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0-09-13 17: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欢迎来到印度》经典观后感集

  《欢迎来到印度》是一部由汤姆·比尔德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欢迎来到印度》精选点评

  ●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很多人生活艰难到不行还很乐观 对那个收废品妈妈和要做NGO的小伙子印象深刻

  ●http://www.acfun.tv/v/ac710936

  ●印度人民生很辛苦,印度小朋友很可。ps不建议吃饭时间

  ●不懂的是那种快乐哪里来的?特别是卖书的说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才不喜欢那些在电脑面前坐一天的人。那样差的条件却有一种自给自足的发自肺腑笑容明白了在不同生态圈都各自忙着自己的生存上的事情百姓忙着淘金子塑料瓶卖书,政府忙着选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而他们就是在围着生存转

  ●超级棒!淘金的故事让人想起现实版的《燕尾蝶》。开始别人推荐的是Kevin McCloud: Slumming It,但跟这个《欢迎到印度》一比就是垃圾了。

  ●乐观的人们

  ●好吧,天朝不是人间糟糕归宿

  ●喝了这碗恒河水

  ●在印度人异常艰辛却充满希望地不断为生活努力中,我们为为什么上帝让印度继续存在找到了原因

  ●满分励志作文

  《欢迎来到印度》观后感(一):印度市井

  纪录片的选材就是底层或是可以最底层印度人民,为了能在种姓制度这种基本不能摘掉本身阶层标志环境下生存,人们从事着各种奇怪工作,大多又脏又累,所以有些画面还是很感人的。

  但真心不想夸什么在贫困寻找自己的天地什么小幸福的,太虚。谁不想变得更强呢,可怜制度造人,种姓低的人家孩子从小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世代不会有大的变化

  整部纪录片给我最直观感受卫生条件极其令人担忧。完完全全超出我能想象的最糟糕的状况。垃圾和生活空间没有明确界限,全都混杂着。不排除导演添油加醋,拍的人也显得很不干净。而且不得不佩服印度人民真的免疫系统,也可能是强大。恒河水刷牙。洗澡什么的也就算了,刷牙入嘴了直接,而且周围着那么多看不出来的各种东西。印度人民对恒河的感情真的太深了。

  还有一点,无法赞同那些认为在其他民族中,越底层越没修养文化就是越美越异域的。国内这种文化也多了去了,而他们又变成你国地开始讨伐了。本质都是落后思想代表没什么赞扬的。

  《欢迎来到印度》观后感(二):时间的智慧

  看这部纪录片前,雄心勃勃的想要通过这部片子更多的了解印度,看完之后,印度依然在迷雾之中保持着她的神秘。其实这部纪录片拍的非常棒,只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如此具有如此多样性复杂性国家来说,任何视角阐述都只是管中窥豹,无法全面

  脏乱贫民窟对于印度来说,绝不是是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发展毒瘤,而是其繁华都市的双生子,相伴而生,无法割裂。贫民窟的廉价劳动力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分工体系与庞大市场容纳了贫民窟的人口,并指引着他们的梦想。

  这部纪录片正是探访了多个贫民窟中的庭,追踪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从导演的镜头中,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贫民窟中的人们,虽然身处贫穷,但对于未来永远有着某种乐观和期待。他们有梦想,梦想发家致富、梦想成为明星;不论现实差距如何巨大,永远乐观地坚信自己的未来会变得更好;若是理想终于破灭,亦或是遭遇某种不公,他们又能如此淡然的接受一切。

  这种既不安于现状又对现实有极强忍耐力的性格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会显得有熟悉和亲切。因为中国人的性格中也有着相似的特质。对于现实,我们选择接受,我们会在当下的现实条件下去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如果现实改变,这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会接受新的现实,并去进行新的创造。

  两个古老的文明在这一点上是多么的相似,也许如此相似的原因正是来自于文明的古老。

  印度和中国都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起起落落、沉浮消长。哪一个朝代不是兴勃亡忽?哪一个统治者不是来去匆匆?古老文明下的人们习惯了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他们知道不论谁来谁往都只是历史中驹过隙的一瞬,而能让文明传承和生活继续的唯一方式不是去对抗变化中的外部环境,而是守护自己内的一亩三分地。中国人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与愚”,印度人也实践着可为就在现世为,不可为则求于来世的处世之道。这种精神是两个文明历经几千年风雨所磨练出的豁达,是久远的时间所铸造的智慧。

  不去抱怨现实的残酷,利用已有的条件去追求梦想并创造未来,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拥有如此心态的人民没有理由长期贫穷,拥有如此精神的国度必然有着光明的未来。

  印度,已经在崛起的道路上!

  《欢迎来到印度》观后感(三):伟大的纪录片

  打开的时候,想马上关掉,因为画面真的有些不适,极其脏差,再加上视频模糊,不过好奇心占了上风,看了几分钟,上瘾了。

  从头到尾笑着看完,生活很悲苦,人民很乐观,不得不佩服印度人民强大的生命力。当你觉得生活无望时,不妨翻开来看一看。

  弹幕里说,这一切都是宗教的原因,政府也不管。现在每次看到这种言论,觉得很无语。一旦你的生活不如人了,政府就要出来管一管,然后你就能过上好的生活吗。国家本来就是暴力机关。

  当然看这样的纪录片会让很多人感觉到自己生活很幸福。只是能上网看纪录片的人生活本来就不是太差吧。我想起几年前的深夜从火车站(坐标西安)回家的路上,走了小路,有一段路,两边全是搭的篷子,破烂的帐篷歪歪扭扭,路边扔着垃圾,我抱怨我妈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呢,阵阵恶臭传来,垃圾腐臭的味道,尿骚味,我一路小跑过去。我妈说这是卖菜的人住的地方,看他们生活多么辛苦

  当镜头出现孟买海滩边的帐篷房时,我想起了火车站附近卖菜的人。

  这几年到处拆迁,再过去那片地方被规整了,可是那些人呢?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了?他们的生活是否有改善呢?

  贫苦的人其实到处都是,只是像印度纪录片里如此乐观的却很少见。他们会指着自己的篷子说,这是我的海边豪宅,哈哈,心理真不是一般的强大。

  也从纪录片里了解那些从未想过的职业。有人为了生活可以钻进下水道里捞淤泥,等从下水道里钻出来,会开心的说,终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哈哈哈。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人。

  第一集里,那个在大街上到处乱窜卖盗版书的小男孩,当堵车或者红灯出现时,拿着书奔窜在一辆辆车前叫卖自己的书,有时候马上要成功了,绿灯出现了,有时候好不容易卖出去一本,却没有利润。晚上他回到自己卖书的附近公园里和姑妈,表妹一起躺在一块地上睡觉。他说他的梦想是成为印度海军空军(好像是这样),他还要创办一个NGO组织,为那些像他一样无家可归的小孩子。

  第二集,最喜欢那个穿着彩色纱丽的大妈。嫁给自己丈夫后开始和他一起收垃圾。丈夫之前娶过两个幼妻。见到她后,觉得非她不娶,就这样连哄带骗结婚了,现在有12个孩子。这个女人极其有头脑,为了能从垃圾中赚到更多的钱,她自己贷款买了一辆车,这样自己就不需要中介,直接把垃圾拉到买家那里,每公斤可以多赚一些。

  到了买家那里,她到处“侦查”,发现了一种粉碎垃圾的机器,如果他能拥有这个机器,那么她可以自己把机器粉碎卖给一些纺织品公司,抱枕里面的一些东西就来自于这些垃圾。

  总之生活在她的一步步经营下越来越好,她还把两个女儿送到了寄宿学校去,希望她们能够远离这种糟糕的环境。

  这里出现过一个黑帮大哥,他对着镜头说得有理有据,他是收保护费来保护他们的。我想起,

  一位在美国的印度人写过的一本记录美国黑人生活的书,他跟随黑帮老大很久,最后黑帮解散。好像收归政府管制的那些黑人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有时候我们或许要从另外一些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这些印度贫民窟的人要政府来管理,会过的更好吗?不一定,可不可以说政府是更大的gangster而已。这个话题太敏感就不展开了。

  第三集,有个小哥今年21岁,在一个豪华的游轮上做清扫卫生工作,每个月拿出12000卢比补贴家人和在班加罗尔学习工程师的弟弟。他的妈妈对着镜头说,只要有一个孩子有出息,他们就有出头之日了,而小儿子就是他们的希望,他学习很好,以后会成为工程师。那个小哥也有自己梦想,他想成为好莱坞演员。每个月的工资他存下一点点,攒够了钱,就去拍摄一套写真,然后寄给演员中介,为了自己的梦想,虽然没有钱去上演员培训班,自己拿着那台诺基亚手机听歌跳舞。业余时间,组织这片区域的小孩子在一起,免费教他们唱歌跳舞。

  C蛮伟大的,能拍出这样贴近生活的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的生活,如此贫困如此乐观。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套路,可是一分人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他们说起自己的家人孩子妻子的时候,还有憧憬未来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极其迷人。就像去年冬天在斋浦尔德街头看到的一幕,住在马路边上的父亲为自己的女儿戴上花环,他们每个人笑得好开心啊。

  他们是跟我们一样平凡的人,却又闪烁着神性的光辉。为什么要一次次去往印度,我想这是千万种理由之一。,

  《欢迎来到印度》观后感(四):印度脏

  印度,她独有的风格,使她成为所有背包客的天堂,当然,也是地狱。

  她美丽又污秽,仁慈又虚伪,穷苦却乐天,不断挤压的空间神奇的释放出了他们民族的幽默感和生命力。

  关于印度的纪录片有很多,《欢迎来到印度》另辟蹊径,将视角放在底层,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不知道导演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是否有长期和他的目标跟拍对象生活在一起过,是否早就了解他拍的是一朵盛开在牛粪里面的鲜花。可是,我知道,凡看过的,内心必受启发,灵魂必得洗涤,光从最幽暗之处直入我们麻木的心灵。

  知识分子喜欢从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的角度去认知和思考一个民族;普通人不一样,他们喜欢从饮食,服饰,节日,家庭关系,维持生计的手法入手,去感受和理解自己的,别人的喜怒哀乐。

  对于一个穷困的国家,或者对于一些穷困的家庭,赚钱/维持生计当然是首要了解的对象。

  淘金-炼金术

  第一位跟拍对象是一位淘金人,睡在十几个人的大通铺中,每天半夜去大马路上,企图扫出那些炼金人因为洗澡而洗下的碎金粉。生意时好时坏,收金人经常压价,说他用铜来冒充金子。在房东,同时也是收金人,的压榨下,他为了脱离,不得不选择跟同伴一起去那一片下水道挖淤泥,企图筛出更多更大的碎金子。还记得他从下水道出来的时候,说好开心自己又重回人间,不过,说的很轻松。

  第二位跟拍对象,是一位12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年幼的时候被她现在的丈夫推倒(原片翻译),她丈夫在娶她之前已经娶了两个幼女了,但是他丈夫觉得还是娶她比较好,于是,连骗带哄的, 他们结婚了,她用爱留住了他,然后生了12个孩子。这里的逻辑转换的很快,快到的自己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这位母亲,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女人,靠收废瓶子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送孩子们上学。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一个开大卡车的男人,整合了她的塑料瓶生意。有时候她也会往塑料瓶子里面装水,这样可以增加重量。有趣的是,这个母亲笑着对镜头说,这个秘密只能告诉自己的女婿。另外,她也经常被黑社会恐吓要交保护费。这个黑社会老大对着镜头说,我给这一片拉电线供电,供水,提供安全,打发那些政府人员,理应收到这些。

  第三位跟拍对象,是一个女儿的爸爸,为了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东西,他起早贪黑的,收附近餐馆里面的牛脂肪来炼油,因为气温很高,而原料很多,经常来不及炼油,那些脂肪就会腐烂变臭,吸引一些蛆之类的。还有,他炼油时散发出来的味道,也让邻居多有投诉。不过,他们的投诉对象更多的是当地的“黑社会”

  第四位跟拍对象是一个住在海边沙滩上的夫妇,男主人公本来是富裕家庭孩子,后来因为爱上了身体不健全的妻子,所有被家里人驱逐,甚至父亲还找到他的领导开除了他。于是他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沙滩上可以长出印度人很喜欢的一种蔬菜。这个地方经常会收到政府驱逐,这个家庭也在温饱线边缘,然后即便这样丈夫在妻子生日的时候还贷款给她买了好看的纱丽。

  第五位跟拍对象是一个从事拆船回收业务的爸爸,他的工作收入不做,可以维持家人在孟买郊区的一个小区里面租房,还有两个女儿的教育。可是他的工作也有缺陷,经常会面临不稳定,在节目中他就被解雇过一次,每次工作大概能维持3-4个月,还有就是,工作会面临一定的危险,拍摄过程中就出现旁边的一艘船起火,烧死了其中的一个同事。

  第六位跟拍对象是一个手工艺人,爷爷那一辈就开始的生意,做陶茶杯。这些陶杯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究其原因,弹幕君告诉我们,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同种姓的人不可以分享茶具,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就有了这种一次性使用的陶茶杯的出现。

  第六位跟拍对象是恒河边上的少年,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是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他们的收入并不稳定,主要是依靠祭祀等活动,大家在恒河里面撒的硬币,还有神像,淤泥来赚钱。他们住在恒河边上,画面中少年的妈妈在镜头前介绍他们的房间,说他们不需要空调,因为有天然的河风。这让我想起,这个纪录片里面所有介绍住所的画面,每个人都在开心的,有点骄傲的(尤其是有厕所的人家),还有很多乐天幽默感的(说要打开空调的时候打开了帐篷的一角)。少年们赚到钱会去买好看紧身的牛仔裤,吸引异性来用。其中一个少年穿上了他最自豪的衣服,对着镜头说,他这样走出去,大家会以为他来自好的家庭,绝不会认为他住在这样的地方。

  接下来的这位跟拍对象,是一个梦想家,他想要成为一个演员,明星。和父母,哥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父亲挤一个睡眠空间,他说他身子不能完全伸直,但即便这样他的脸上还是单纯的笑容,说自己生活的比较轻松没有压力。即使后来在豪华游艇上工作,给我们展示那个游艇上非常舒适的房间的时候,我也没有看到嫉妒或者不公的情绪,他只是说自己成名的要买下这艘船。他最喜欢的宝莱坞明星以前就是服务生,他以他为榜样,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他有一个弟弟,全家人都把希望放在这个在大学里面读工程的弟弟身上了,所有有时候家人对两个的差别对待,也会让他脸上的表情有点不自然,不过大家都看出来他对弟弟的爱护。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着镜头说自己一定会成功,连续说了好多次的i can do it,可能是我整个纪录片最大的泪点了,可能我太希望他梦想成真了吧。

  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他们烂泥一般的生活条件,但是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做一部关于《欢迎来到印度》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非常西方视角了。但无论怎样,我们至少能看到很多印度现象,并且能透过这些看到一部分的印度性格。

  由这部纪录片引发的,关于印度现象和印度性格的想法总结

  印度现象(底层)

维生技能:废物利用,从上层人群消费完的物件中循环,谋取收益。上升通道:在狭窄的空间里面寻求突破口,教育是大家认可的出路。生命习性:对大自然的亲近,脏对于人来说和对于动物来说,是不一样的。

  印度性格(底层)乐天幽默,跟小强一样的顽强的生活,比很多生活优越的人快乐。这有时候是一种自欺欺人,用美好的幻想,来让一切看起来容易一些,好像里面的印度人都喜欢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来表述他们的态度。譬如说,他们会说在海滩上的帐篷是海景别墅之类的。 在道德(宗教)上给自己创造接口,说服别人,从中谋取利益。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得到社会价值的东西,一个有道德束缚的人,需要为自己创造理由(借口),让一切有所依据。一方面满足作为人的社会性需求,一方面满足自己作为生命的意义需求。打架是从小伙伴之间的游戏,也是增进感情的途径。有时候我觉得印度人之间的砍价行为是一种小聪明和小聪明之间的较量游戏,有输赢,但是也有感情,因为感情基于沟通。不相信政府,相信地方力量。于是,这样的民族不会形成一个集权制的地方,民主联邦是他们命定的选择。脏与不脏,印度人跟世界其他地方人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恒河水在精神上是干净的,这句话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无法理解,可是对于印度人却很好理解。那我们如何才能理解这句话呢?我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看关于印度的自然类纪录片,当你知道印度的动物们如何玩耍,印度人和动物们之间的互动,他们对与生命的认知,就会有所了解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欢迎来到印度》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