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级台阶》是一本由[英]约翰·巴肯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一般..
●考虑到成书的年代,给了四星,更多是惊悚小说而不是推理小说,三十九的概念也没有贯穿全文,历险过程更是平淡。
●7.28在读//7.29读完//很薄的一本,昨天晚上蜷缩在床上带着紧张和惊险读完的。没有看过希区柯克的电影,读这本书感觉很流畅。故事也够惊险刺激,但是没有看出悬疑。一路被追杀这种把我的心都揪起来了。老彼得皮安拿:一个人除了绝对特征,比如指纹外,只靠生理特征来识别隐藏身份的人是没有用的。唯一有用的就是环境;如果你在扮演一个角色,就要确信自己就是这个角色,否则你坚持不了太久。
●读到近结尾了, 才开始有点味道,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文字真不如电影那么没有国界啊
●我是来看风景的。
《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一):翻译有些问题
电影是很小的时候看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在大钟表针上的搏斗,看了小说才知道那都是导演改编的。这个版本的翻译整体还可以,但是有些明显的错误,比如出现了“电动自行车”和“导弹”,这就有点穿越了,对照英文版才发现分明是摩托车和鱼雷。文中还有几处错别字,应该是编辑审稿不严或者排版印刷错误,比如“扛”写成“杠”,“拴”写成“栓”。
我先看了电影,才看小说,发现两者只是框架一样,内容相差太大,电影情节跌宕起伏,三个美女接连出场,将观众带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但小说的情节略显平淡,缺少美女陪衬,也没有爱情调剂,说实话很无聊。
希区柯克不愧是电影艺术大师,愣是将平淡无奇的原著美化成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
前几天看了《火车怪客》原著,也没有惊艳之感,不得不佩服希区柯克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譬如最开始,猪脚扮成挖石头的工人,就往身上抹土,还把鞋子刮坏,头发弄乱,衣服自然也换上旧的,还打听了被模仿者的事情,就藏身于追捕者的眼皮底下,安心的挖石头修路。
功夫深的作家,细节描写很强大,能够很轻松的把社会知识融入小说中。现在很多小说细节与现实偏差太多,不能给人代入感,读起来也就差了阅读的激情。
最近看了不少穿越小说,前两年的还有新意,到后边的情节就落入俗套,细节描写更是糟糕,应该是作者年纪偏小,社会经验不足,对现实情节的描叙都是居于电视节目,而后者往往不是现实的正常表达,这样,因为细节描写的不成功,读起来就像一个患有老便秘的人,蹲坑不能顺畅,读起来总觉得很堵塞。
《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四):三十九级台阶
《三十九级台阶》(英国约翰·巴肯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少年时曾看过《三十九级台阶》的电影,不过印象早已模糊。现在读英国人约翰·巴肯的小说,感觉非常新鲜。作者力求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插入惊险的传奇。但与一般的惊怖小说不同,《三十九级台阶》的叙述平淡而富生活气息,约翰·巴肯不忘描写那些山间的景物与道旁的风景,闲笔悠悠,在故事之外别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小说的前言,译者也说:《三十九级台阶》包含了巴肯对青春时代的美好回望:漫步在苏格兰的山间小路,在牧羊人房间内度过的夜晚…… 值得一说的是译者陆元操的文笔很好,虽然我没看过英文原著,但觉得陆元操的译文非常传神,读之令人沉醉。《三十九级台阶》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的25部经典推理小说,入选英国《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可见影响不小。1935年,希区柯克将其改编成电影,由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多纳特主演。这部电影成了影史上最经典的悬疑片之一。
《三十九级台阶》读后感(五):五年前的日记,当时这么狠的吗,有点吓到自己
补标。2015年3月29日的日记: 《三十九级台阶》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真tm恶心,还好约翰巴肯自己承认它是部廉价小说。开头倒还可以,像是要写一部严肃小说的样子,到后面越来越扯,主人公的运气好得像是开挂,浪漫得过了头。比迈克尔康奈利的《诗人》还要差劲。我曾经读过这样差劲的小说吗?貌似没有,我tm终于知道什么是差劲的小说了。 主人公假扮成修路工,体面的鞋子本来被人家看穿了,但据说主人公演技特好,三个工人居然还不再怀疑。有这么业余的坏蛋吗?主人公躲过警察的追捕,被一个收藏古董的老家伙救了,然后发现是落入了另一边要杀他的老巢。老家伙肯定他就是主人公。主人公编了个谎话,又让老家伙不确定了。被关起来,居然让他发现了火药,把墙砸开逃掉了。或许你约翰巴肯写的时候很有快感,某些人读起来也很有快感,还被美国推理作家协会选为100部经典推理小说。但我读到此处,不得不说,真tm恶心。
让我们来读几页海德格尔的《尼采》回点血吧:
凡充溢抑制自身而成简约处,就有伟大的风格。
——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