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家在哪儿》是一部由张玉安 / Alberto Mondi / Guillaume 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韩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利时在欧洲众国家之间显得不起眼,没有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力,没有意大利的美景,没有法国的文化艺术气息,但是这不代表比利时没有它独特的,祥和的美。
比利时是个很小的国家,列日是个很小的城市,Julian所在的小镇更是只有那么几户人家。但这样的比利时之行充满了温暖:和朋友一起共享父母精心准备的晚餐,去养老院和奶奶跳华尔滋,比赛骑马,骑自行车,开车到面包店买早餐,到中学看曾经的老师....简单,淳朴,充满爱意。看非首脑时,就觉得Julian绝对是个在幸福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果然。看看Julian恩爱,好客,宽容的父母和漂亮聪敏的姐姐,就知道Julian为什么成长成了今天这个善良的乐观的鸭子君。
很欣赏Julian在介绍自己国家时做出的真挚的努力,也欣赏这样自然不做作的日程安排。别的不说,只是这份真诚就应该得到满分,这也是作为一个放送人的基本。至于与某人的对比,我也不想多说。以上。
《我朋友的家在哪儿》观后感(二):认识一个国家,去这个国家的朋友家里最好了
叫作《我朋友的家在哪里》
这是一个叫做《非首脑会谈》综艺里的衍生节目
话说回《我朋友的家在哪里》
作为一个旅游综艺,我很喜欢的原因在于
成员们每去一个国家
都会在这个国家的朋友家住一天
住在朋友家里,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了解一直在这个国家生活成长的朋友
还有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
不像一些老练的综艺咖那么老练
只是想真实的表现
我觉得这一点和非首脑会谈刚好相反
这帮人是不太懂镜头前的表现的
但其实也并不需要他们动
因为后期会通过剪辑,慢慢挖掘,放大
一个人的个性,可爱之处便在一次次旅行中慢慢呈现了
我觉得这和请回答系列的感觉很像
不是那种刻意的表现
而在于发现,发现一个人个性的形成
就好像我们和他们一起在慢慢变化和成长
《我朋友的家在哪儿》观后感(三):无题
看到1月份放送为止,推荐看比利时、尼泊尔、德国篇。意大利也好玩,但“点”比较少。
因为行程基本上是飞机+一个旅游景点+去家里,所以讨论的基础很简单。
家人、饮食、氛围。
家(族)气氛最浓的是sujan家,他奶奶也说了,sujan是他家的主心骨,sujan的妈妈甚至自学英语写了厚厚的一沓信给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会毫不犹豫地飞到你身边”……这种话出自一个母亲之口,多少让人动容。sujan本人当然也很优秀,回家的行李全部都是给家人的礼物,花掉了2个月的薪水,而且大伯姑姑家都照顾到了,这跟其他人有很大区别。
再加上后来尼泊尔地震……忽然你会觉得节目组去的太是时候了,刚好记录下了地震前尼泊尔美丽的样子。
比利时一行让我彻底喜欢上了刘世允,即便语言不通,也可以友好的相处,而且开得起玩笑,又有音乐助兴,让人由心的快乐。
所有出演中,喜欢tyler,alberto,刘世允,甚至mark。tyler虽然已经很聪明,但他对学习永不止息的热情让人敬佩。
albe的话,什么都会一点,连上司都挑不出毛病,万能油一样的存在,长得帅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让你很舒服。意大利男人啊~去澳洲那集玉安拉他做双层观光巴士,他一开始死也不做那么土的事,结果后来采访说那是一天中最好的一个行程,哈哈哈哈,打脸笑死了。
最失望的是玉安。可能是因为他是里面唯一的中国人,所以对他的期望很高。但是吧,总感觉他没有非首脑刚开播的时候那么可爱了。
韩语没有进步,吉林大学毕业,居然连一般的英语对话都磕磕巴巴,甚至于在看他说中文,都觉得他平舌翘舌不分,特别别扭。。这样也能考上主播,也是挺厉害……
身材嘛,脱了之后腹肌浑然一体。
性格嘛,我记得他们刚到丽江包车费要200的时候,他们居然花了半小时讲价……在节目里方言给女友买包的人,大半夜在机场外计较这点钱。。。。纵然以前清贫过,但也看得出这个人以后的大致格局了。
看非首脑就能感觉到,这家伙其实对国内一点也不了解。而表现又很傲慢。
总的来说,”固步自封“成了张目前的瓶颈。
从家里的装修布置也能看得出这些家庭的”家底“,最喜欢比利时家,很有风情,很讲究。法国的也不错。澳大利亚也还可以,我有留心blair家的餐具。最普通 的反而是中国家庭。
目前最想看tyler家,想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最后,“去朋友家“这个点很棒~希望节目一直做下去。
《我朋友的家在哪儿》观后感(四):看了8集
《我朋友的家在哪儿》和很多电影电视剧一样,是个有着温馨片名的综艺节目。来自六七个国家的男人(有时候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一起回到家乡去拜访各自家人感受家人的热情,带领着小伙伴在自己的国家游玩,体验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习俗。
先看了第八集,把3月份的看完后,才找到网上的资源看完了2月份的节目。
看到张玉安带着小伙伴回家乡这集时,我想到韩庚,若干年前的韩国某电视台在没有事先告知韩庚和他家人的情况下,跟着韩庚回到他的家乡黑龙江,录制了节目。
这两次来到中国拍摄的节目,都没有播放中国高大上的画面,以至于有的小伙伴在怀疑是不是在黑我们。哈哈,也许吧,但是节目组都有配上很温馨的字幕在边上,强调亲情和介绍不同的人土风情。
当年韩庚,作为韩国男子偶像团体的一员,染了个彻透彻脑的黄头发,见到家人几番潸然泪下。这几次落泪当时被理解为思念之心的抒发,后来和SM公司解约后才愿意说出的一些事件里,能体会到泪水里也包含了在异国他乡的所受到的各种委屈。张玉安在讲到父母的事情的时候,也是几欲掉泪。但好在,他和当年的韩庚相比,已是年长很多岁,很多事情可以以教成熟的心态去对待,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或许可以比较能够应付。
目前看到8集,就想谈谈,对这几个小伙伴们的感想:
1.张玉安
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读书时认认真真的学习,即使小时候家境没有特别好,但凭己之力努力学习到韩国学习工作。片中的几个点也许能够反应有时还是个孩子气的男人。
- 姨母给张玉安介绍相亲女生的时候,他躺在床上,玩弄着手机还是其他东西。长辈跟小辈说话,小辈不是恭敬的坐着听着对方说话。在房间和妈妈说话,也是躺在床上玩弄着手机。当然也许是因为在家里,以最放松的状态在家呈现在妈妈和家人面前。
- 开车去比利时Julian家的路上,小伙伴们都下车去休息站走动休息,张玉安独自留在车中,Tyler最后一个下车时,张玉安踹了下Tyler的屁股,Tyler回头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但是这一眼就足够了。张的这不尊重人的行为,也许只有小孩子有这样的举止。当然,可能是因为觉得是好哥们,之间这样的大闹玩笑没有关系。
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关系,或者是在韩国呆久,受到的影响。张玉安也是个很注重外表形象的家伙,并总是很强调自己很爱干净,虽然被镜头捕捉到了其实没有那么讲究干净的地方。^ 时不时耍点小幽默,在Guillaume问他是不是中国人饭前不洗手时,他回答洗脚来着。^^
2. Jullian
非常有活力朝气的暖一枚男,自信欢乐满满,舍得卖萌,话多脸帅,但爱讨人欢心呀。博得众多人欢心,上至丽江古城卖葡萄的大妈,张玉安的妈妈,下至张玉安的妹妹。。。容易让人想起当初super junior中的希澈。
住比利时姐姐家,第二天早上吃早饭,提醒已经咬了一口面包的张要等姐姐一起才开动吃饭。
大多数人都会喜欢和这样的家伙呆在一起吧,温暖明媚,即使头顶乌云,到他这里晒晒,郁闷就一扫而空了。
3. Alberto
颜值高又有型的意大利男人,会说中文韩语意大利语英语,哇塞。特别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云南之行自行车骑行的路上,碰到有人和他们分享烧烤的时候,他提出来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分享食物的人,作为感谢。
4. Tyler
个子小小的美国人学霸,如果不说他是美国人,估计没有人会想到吧。节目后期特效给他加上的散发的知识仙气,实在是生动贴切。比较寡言的一个,事先总是会做很多功课。因为是老小“忙内”,总是会受到张玉安的使唤,节目中给机会抱怨的时候,才小心心的抱怨了一下下。
5.Sujan
虽然体型瘦,但运动能力很强的家伙。
6.Guillaume
印象不深啊,但是黑眼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 刘世允
爱搞笑,讲话贴心
韩国综艺节目,很有创新精神啊,同是旅游类节目,这厮还在模仿着拍摄姐姐们和小鲜肉的旅行呢,那厮已经在同一题材想到了不同的内容了,着实令人佩服着。
节目毕竟是节目,有剪切,有偏重。有想让观众看到的一面,有不想让观众注意的一面。
看完笑完就好。
《我朋友的家在哪儿》观后感(五):我们留恋的是这一个集体
我看这部综艺的时候已经过了非首脑G11们最火的时候,原因为计划去意大利留学所以想了解文化差异,特地比较了几部以非首脑会谈为题材的作品,包括《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以及《非首脑会谈》,出于对思考深度的追求以及对意大利、法国的兴趣,我最终选择了鼻祖《非首脑会谈》。
在看主节目和这个衍生节目之前,我想不到这个节目会带给我如此大的改变,在升学、求职的压力下,豁然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人们看待问题的不同看法,让我感悟到自己大可不必拘泥于一些小家子情绪,毕竟还有那么大的世界值得去走,还有那么深的命题值得思考。今天在哪里读书,明天在哪里工作,怎么会有那么大所谓呢?重要的是还有这漫长的生命可以去体验,还有这灿烂的文明值得与之共处。
《非首脑会谈》的成功是注定的,因其形式新颖,过气也几乎是注定的,节目的形式决定了它的生命周期较为短暂,而且一旦观众对初始成员产生了依赖的情绪,再大规模撤换各国代表,我个人认为只会发生更严重的人气下滑。至于《我朋友的家在哪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子,能够用G12的人气进一步炒作,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环境,也能体会异国的风光。可以说,如果说非首脑的卖点最初是节目形式,后来就是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我来说,也就是成员们之间的友情。文化差异也许曾经是最大的卖点,但看了十几期下来审美疲劳,再挖掘深度的话题共同探讨已经很难,节目也就很难出新意。毕竟这是综艺节目,还要考虑节目效果卖人设,又要规避一些敏感问题,代表们自身的素质(不是道德方面,是说水平)也比较有限,针砭时政也很难有深度,所以发展一段时间后这个节目的卖点就变成人了。
最重要的是,那些初代常驻成员之间的感情。后来新加入的代表,总是需要适应期接受他们被吸纳入这个小团体,不然总有突兀之感,去Henry的家?百济篇这去的是谁的家啊,是你们的“朋友”?而不是找一个地方、去当地的居民家拜访?临时认识、临时构建的友情关系,对这节目想以G12的友情为卖点的节目最初的立意就构成了冲击。非首脑缺位,找别人补上来一起去玩,那这跟其他的旅游节目的差异又进一步受到了削减。意义何在?
感谢这个夏季点开的《非首脑会谈》和《我朋友的家在哪里》曾经带给我如此美好的感受,每次打开节目视频看着他们嘻嘻哈哈我也会很快乐,听说这个节目去年12月已经停播了,但我看了一眼jtbc官网上的节目网页,已经没几个我认识的嘉宾了。喜欢正在流行的事物就好比喜爱正当季的水果,可是眼下官方贴吧与有关微博已经没有太多活跃度,我为错过了他们大火的正好时机感到遗憾。我喜欢、留恋他们或许就好比留恋高中时代打篮球的男生们一起并肩作战的画面,或许我并不是认识那其中的所有男生,但看着他们打篮球的样子是快乐的,也不由得萌生日子静好的感觉来。摇曳的树影,说笑声,球鞋的摩擦声,白色的校服,汗水,是象征着活力、美好,以及对未来隐含的期待的。以至于撤换任何一位代表,或者临时加入所谓的其他明星,都让这幅画面所给人营造的美好幻想被打破,道明了这不过是一场节目,宴席会散,他们也还有其他的通告,还有各自的人生。就像高中最后会走向毕业,一旦看清了这美好不可持续,难免让人感到难过。
啊,要学着翻墙去ins才能看到他们的动态了呢。
几位代表中我最喜欢的是Tyler,其次是Julian和Alberto。或许正是像一位豆瓣网友所说的,Tyler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强大背后的原因,他或许本身真的不至于有天才的封号,但他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以及为了这份好奇心愿意去加以探索的行动力。Julian和Alberto让我深刻认识到什么叫幸福家庭下成长的孩子,真是太羡慕他们了,这样的人的生命是金色的。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温和的,并始终怀有一份希冀。另外还想一说的或许是Sam,有时很好奇如果Sam是个帅气的白人,网友的评价是否还会对他那么苛刻?小可爱似乎也是很有思考的一个人,虽然在节目上的发言并不是很出彩,还有过被人骗钱的事情……但看着他和Tyler大伯的讨论,以及过往对他打游戏打出了战略高度的报道,始终怀疑小可爱是个宝藏男孩,只是不善于表达。因为你们,我才注意到了加纳、比利时、尼泊尔等这些平时不大听说的国家,希望能有机会去各位代表出生的地方都看一看。
也希望自己能向Tyler看齐,保有一颗好奇心。
最后附上不负责任、还没有结论的思考:是怎么样的外国人会选择去韩国生活?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嘉宾大多出身于农村(符合传统成功学的似乎只有Mark),而譬如Sujan就是尼泊尔当地拥有较高经济地位的家庭的后代(玉安家送那么多玉怕是也不简单吧),这其中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的经济地位?
最最后,查领英发现Tyler做了创业公司的管理咨询t.able,真心希望你能实现你的愿望,在死之前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微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