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玛格丽特》的影评大全
日期:2020-08-18 19: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玛格丽特》的影评大全

  《玛格丽特》是一部由泽维尔·吉亚诺利执导,凯瑟琳·弗洛 / 克丽丝塔·特瑞特 / 安德烈·马尔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玛格丽特》影评(一):深悲,勿近

  深闺贵妇孤单寂寞冷和周围人阿谀奉承奉承十几年以为自己真女高音各种在公共场合献唱丢人现眼最后听到自己的录音挂了。亮点是哄了女主大半辈子的黑管家及专职摄影师更多不是源于感恩而把女主的疯魔摄影素材的反转;专注外遇老公却是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女主妄想永远让她活在半梦里深怕她承受不了现实。尼玛这么深切恐怖悲剧为森么要说是喜剧!!!

  《玛格丽特》影评(二):《玛格丽特》

  今天真没少听到“保持初心”。

  也没想到是一部移植到法国的关于时代的电影,不少极致细节还原。通过主人公玛格丽特对其“无稽"的戏谑表现同时又带着一丝忧伤怀念

  凯瑟琳·弗洛 Catherine Frot将自己擅长的喜剧特质真挚脆弱矛盾结合,去年威尼斯大热没能获奖实在可惜,因为她整个表演生涯值得一尊有影响的奖座,还好今年凯撒终封后。

  《玛格丽特》影评(三):无处寻经典

  《玛格丽特》离经典喜剧就那么一个车轮距离剧本还是太矜持。似乎现在出个细节丰富的经典电影非常难,回顾二战后至世纪初,从不缺大师,应是社会转型时期世事变迁迅速,人的各种情感相互碰触而有了极其丰富的精神体会反映在电影故事里就仿佛一部精密仪器。现今社会阶层趋于稳定,再难有寒门贵子传统超级体验模式,故事也就两个螺丝一根轴似的简陋。换句话说,少时贫穷是笔财富,如果你生性敏感,而且现在过得还不错

  《玛格丽特》影评(四):⋯⋯嗯

  嗯⋯⋯好啦其實「虛假」這個題材早有The Truman Show這套好戲,所以再Marguerite就明顯地失色了。雖然電影沒有這個意思,但我有種感覺是M本身才是裝睡的人吧,你不可能把她叫醒的。 人過了五歲就能感覺到某個音有沒有走調,M又怎麼會不知道自己走音呢?人類的複雜之處就在於如何掌握彼此之間的距離。如果,一開始M的丈夫願意去陪一下M,戲就沒有得做了吧。不過奇異的是那個黑僕人吧,聰明的管、壓抑的偷窺人、自私的終結者。

  《玛格丽特》影评(五):由好笑同情

  一开始玛格丽特的歌唱的确好笑,听了她唱歌我也是哈哈大笑,原以为是喜剧,看到最后确实悲剧,觉得她真是一个傻女人,花了很多钱去买一随意拼成的照片,跟着他们去演出,开始转变地方是她对陪审团说在哪里唱国歌是每个人自由,就觉得这真是个可怜人,最后看到她终于开始巡演,一开口唱歌还是跑调,唱到第二段居然不跑调了,然而她却咳出了血,不得不住院治疗。玛格丽特最开始做这件事只是为了讨好丈夫,所以她在每次开唱之前都会问管家他回来了吗?换来的却只是丈夫的刻意晚归。提出用真实的歌声治疗玛格丽特的是她的丈夫,最后想要阻止治疗的也是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虽然是为了钱跟她结婚,但也是真的爱她不然不会在最后一刻试图阻止治疗,然而那一辆每次都被他故意弄坏的车子最终坏在了路上,同一条路,同一棵树下,导致了他最终没能救下自己的妻子。

  《玛格丽特》影评(六):玛格丽特?大多数人的内深处的力量

  玛格丽特虽然走音到最后也没有实现让听众享受她的歌声她的想,但她发自骨子的乐观优雅和向上深深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从记者对她的改观可看出,她的生活态度其实成就了记者和女2。 影片中多次出现丈夫的汽车在家到巴黎程中树下的场景,丈夫从开始的故意弄坏车阻止玛格丽特的演出到最后为赶时间挽救玛格丽特却无意料到车子在树下熄火,这一场景意犹未尽,提现了丈夫从头到尾对妻子的改观,他愿意继续瞒着妻子支持她的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生活给予我们两条路可以走,我们可以毁掉他们,也可以成就他们”。与其说医生和记者们最后决定告诉玛格丽特真相去“救”她,还不如说这倒毁掉了她。 玛格丽特的结尾虽惨淡,也反应当时拥有自己个人想法的人总是会被大众所嘲笑,但玛格丽特的形象永远留在一些人的脑海中,甚至是精神榜样。

  但影片中大多数情节过于浮夸和不现实,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玛格丽特》影评(七):哀伤

  一开始那场荒谬的俱乐部演唱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随后在真相是不是要说出来或者会如何被说出来的剧情推进中,作为观众的我们有了一个最简单直白的念想,这仿若又变成了一场悬疑。当然没过多久,喜剧就不再好笑,真相也不重要了(虽然这可怕的歌声还是很伤耳),倒是玛格丽特的纯洁和孤寂充满了屏幕,一切都成了哀伤的辩证论。

  她周围的人,我相信多数一开始是为了钱而掩盖真相,之后多数是不忍伤害玛格丽特;出轨的丈夫是为了钱跟玛格丽特在一起,却最终想好好保护完全没有恶意的妻子;一直关心爱护主人的黑人管家,最后却一反常态的主导了这场闹剧的收尾。反问自己作为台下的普通人,如果主流都说好,我能勇敢提出质疑吗,还是只是藏起来问自己到底是有毛病呢;真爱和纯粹的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社会所赋予以上两者的交流和利益之用,这三者之间交叉和原则界限又是如何运作的,这是不是也算电影对达达主义的表达,事实上我并没有看到答案,个人有个想吧。

  《玛格丽特》影评(八):作为一个不装逼不文艺的普通观众,我不建议浪费两小时去看,光看预告片就差不多了

  这部电影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起先看海报和电影名实在提不起兴趣,其他的电影都看过了,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了,于是看了看预告片和20分钟的采访节目,发现貌似也挺有意思的。看Allociné里面媒体打分4.1,观众打分4.0,于是果断就去电影院看了,我真不想装资深影评人提什么达达主义,美好年代啥的,直接说电影情节,女主角女彪高音跑调还特喜欢在人前唱歌,好友,亲人什么的出于各自的原因都不敢说实话(怎么这么像邹忌讽齐王纳谏?!)她要求的舞台越来越大,然后丑也就越出越大。开始听她跑调唱腔还总忍不住笑,听多了简直像里面的演员说的casser les oreilles,里面确实也是有笑点的,电影中也各种穿插古典音乐,但真的是欣赏不能啊。那个留胡须的女的看着就让我恶心,记者无精打采的欠扁样果然是在抽大烟。我以为最后她的唱功会被老师调教好,在破功之前如果没听错确实有段儿唱的很好,但是。。。最后的最后当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后。。。我一直看完呜谢想着还有彩蛋?还有后续?结果没有了,这特么什么结尾,这电影什么玩意儿。我个人觉得两分钟的预告片基本完全阐释了剧情,我竟然花了两个小时大晚上去看,真是醉了,两星推荐。

  《玛格丽特》影评(九):悲壮浪漫与华美哀歌

  这可能是我2020年的年度最佳。

  玛格丽特出场前我就有一种挖到宝藏电影的感觉。

  整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无法言说和表达的挽歌般的美。

  华美而沉寂,梦幻又落寞,浪漫又悲哀。虽然是关于玛格丽特的故事,但所有人的灵魂都不单薄,交织在一起推动着视线在舞台间游移。

  布满屋子的白色花朵、白色盘子里白色的食物、燃烧的火焰与烟雾、暗房里的红色、摇晃的水晶吊灯、萦绕全片空房间里动物的叫声……

  视觉形式感重,帧帧油画,叹为观止的法式美感。听觉精妙,空间中有天然而浓烈的情绪气氛,是我最爱的类型。

  重复与巧合、执着与放弃、癫狂与毁灭、癫狂与静谧、热烈与悲凉……

  贵族与贫民、天才与疯子、艺术家与凡人、发声者与附和者、表演者与观看者、宣传者者与表演者、宣传者与观看者……

  从最细微而隐晦无法言说的情感出发,一层一层丝丝入扣又折回去,对艺术的爱与对人的爱,就是玛格丽特世界里的一切,也是理想世界的一切。

  对人与对艺术对社会对现实的矛盾的情感是最精彩也最绝妙的立意。

  不论在立意上还是在制作上表达上,都堪称完美。

  《玛格丽特》影评(十):自由地唱一首歌颂自由的歌

  如果单纯的以对歌曲的演绎去评价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那么结果一定不是准确的。我像玛格丽特一样站在真正的舞台享受掌声,或许就像她丈夫所说,这是因为虚荣,因为喜欢被恭维被注视的快感。唯一不一样的,是生活不像戏剧一样,那么是什么让我如此自以为是的自我陶醉呢?

  如果你热爱一样东西是在于它对于你的回馈。简单来说,聪明人都爱学习,因为学习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智商低的人,总会通过不学习来为自己成绩不好找借口。这个世界是这样的,我们所付出的前提,一定是能看到回报,如果不能,便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当我们从学校踏出社会,首先考虑的是我们擅长什么,我们能让别人看见的闪光点,一定是具有完全的说服力去忽略那些不起眼的细节。这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为自己形成的规则,与一切行为的理所当然。

  玛格丽特活在自己的童话里,她所坚持的理由,除外在的掌声外,还有内心的力量,这纯粹的爱,不受乐谱束缚,更不受眼神束缚。在无知中纯粹着快乐着,她为这份爱活着,为这份爱离开。

  想起一句歌词。

  无论有多少嘲笑的眼,我就算死也要死于自己的信念。

  无论有多少清高的嘴,我会重生在粗暴赞颂中的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玛格丽特》的影评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