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 第一季》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5-05-01(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工匠 第一季》影评(一):致敬工匠精神
看完之后真的是有很大感触了,还是语文老师推荐看的,之前全班就一起看了王进那期,之前确实没有想过会有这么高难度又危险的工作。工匠们真的是在以一人犯险保万民平安。致敬!这个真的是挺有意义的纪录片,我们或许可以从工匠的身上获得某种精神,得到莫种动力,希望我们都能够以这些大国工匠为榜样,来进一步地提升自己
《大国工匠 第一季》影评(二):标准的国家级纪录片
第一集几乎就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央视拍的重量级纪录片用潘多拉的盒子这种西方东西合适吗?我们自己的文化里没有可以比这个词更合适的吗?拍给中国人看的纪录片你以为中国人都知道潘多拉的盒子什么意思吗?中国人需要知道潘多拉的盒子吗?中国人有必要去了解这种希腊神话的东西吗?
第一集三个爆破雕火药高压电检修个个都是亡命徒
第二集焊工的故事其实看得挺多的。。。
第三集开始走入民间手艺了
第四集开始百年艺术的东西了
第五集古今结合中华技艺
第六集开始放特技了。。
第七集开始传统手工和现代化结合
第八集。。。。十分钟不眨眼。。。收尾的故事选的好为了梦想锤子归来
片子关键还是短了。。。每个故事9分钟
《大国工匠 第一季》影评(三):笔记
【匠心筑梦】
高凤林:火箭发动机焊工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沉管钳工
张冬伟:LNG船焊工
顾秋亮:深海载人潜水器钳工
胡双钱:国产大飞机钳工
周东红:宣纸捞纸师
宁允展:高铁车辆转向架钳工
孟剑锋:錾刻师
【为国铸剑】
卢仁峰:单手焊接装甲车辆
方文墨:战斗机部件钳工
张新停:炮弹钳工
李世峰:战斗机制造钣金工
【匠心传世】
马荣:刀尖舞者 雕刻人生
张冬梅:药丸三克 责任千斤
毛正石:床前孝子 炉边铁汉
戎鹏强:深管镗孔 贯直人生
单嘉玖:一份良心 百年传承
李志强:飞天梦想 指尖传奇
《大国工匠 第一季》影评(四):正在转型中的中国制造
10
对这些工匠充满敬意,他们对技艺用生命去热爱,精益求精,克服众多困难。是中国制造必不可少的高端技师,也带领的行业的进步和革新。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正是转型中的中国制造,有高度机器化的医疗,有从手工转向数控机床,转化为基于电脑的新型印钱技术,也有木船制造,纯手工的宣纸制造,陶瓷制造。
高端的技能,多练与心境同等重要,虽然数控机床,电脑,自动化等都只是工具,但是传统的技艺借助最新科技的工具,会有更快的发展。不知道造宣纸时可不可以用稍微自动化点去替代十几个人用绳子拉,也不知道用一些温度传感器以及抗高温的玻璃能不能帮助陶瓷的烧制(可能是基于成本考虑,这只是我的疑惑,没有对他们的指手画脚或不敬)
基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才能发展像航空,高铁,大飞机,航母这样需要巨大的产业链,需要各个方面的技能的高端人才,美国可以借用全世界的产业链。
对中国制造我们慢慢可以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多的人关注品质,也就会催生更多的新的关注品质的商人。
《大国工匠 第一季》影评(五):大国工匠里的工匠精神及其它
翻砂造型,最最传统的技术,人海战术。斗胆直言,工匠精神存在的条件之一,恐怕并不依赖于技术的进步,甚至与其是相悖的,其乃是技术滞后。假如科技发展到一切都能够靠机器来完成,人只需要点点鼠标压压按钮,工匠恐怕就灭绝了。将来3D打印燎原之时,就是工匠灭绝之日。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捏的寿司,一个人随便吃一顿要两千起,有多少人吃得起呢。这就是一种情怀消费。一个章鱼寿司,光是在制作前期,对章鱼的按摩就要持续半个钟头以上。而事实上,整个日本有多少寿司店呢,数不清吧,假如都捏成了二郎的品质,估计日本人都得落到饿殍满地、千金难买一顿饱食的地步了。
任何事物都有两次创造,一次脑力创造,一次体力创造。只具有脑力创造的人不过是空具一身文凭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罢了,胸中实无一策。现实中,有多少人沦为这样的大肚子将军!“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了这段,一股心酸涌上心来。又是一惊,难道这也成为了工匠精神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