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很多人就觉得:多认识几个人,可以积攒人脉,多交往几个人,可以拓宽门路。于是就成了“见面熟”,见人就加微信,留电话。手机的通讯录里,人名也满得几乎要把手机挤爆。
至于时不时的聚餐,派对,也热衷于参加,似乎这是必不可少的“联谊纽带”。殊不知,整天忙于无用的社交,不但不会积攒人脉,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金钱与精力。
垃圾社交,不如不交;垃圾朋友,不如不处。
在酒局饭桌上结交的朋友,有几个待人真诚厚道?不过是图个一时吃喝,沾点嘴上光罢了。
可是有些没头脑的人,在酒桌上听了人家的夸夸其谈,就以为对方是交际广本事大的人。而在关键时刻,求助对方,人家却推三阻四,甚至避而远之。
记住:无意义的聚会和酒局,只会不断消耗你的精力,吸扁你的钱包。除了让你的通讯录上多几个名字之外,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
正作作家周国平这句一针见血的话: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除了酒桌上有太多无用社交,还有赌桌、娱乐场所的与人交际更是名副其实的垃圾社交。
那些人里面有太多无聊的灵魂,不过是为了凑个人场,瞎聊胡侃,寻点乐子,打发时间罢了。
《战国策》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志趣相投的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而不是一路人,则话不投机半句多。
所以,没必要见人就加友。那些低素质的人,避之而犹不及,又怎能与之交往呢?而跟自己非同一阶层的“拽人”,也不要去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正所谓: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其实,所谓的人脉从来不是一群外人,而是强大的自己。当一个人有本事的时候,无需四处拉人加友,人脉自然就围过来了。
陈道明在自己最火的那段时光里选择独处,在接受杨澜的采访中,他说:
“我一上酒桌应酬,就是煎熬。尤其是当一个人喝醉了,一句话跟你说了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八次时,你就会感到一种窝火,一种愤怒,特别烦。
陈道明的独处时光,并非是无奈的打发时间,而是用看书、练字、弹琴、画画,充实自己。
就连大师季羡林也给予他如此之高的评价:“陈道明的文学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所以说,与其在喧嚣世界忙于无用的社交,还不如独处充实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才能。
李嘉诚也曾告诫年轻人: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应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多见见你的客户。
所以,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吧,记住:最好的人脉,是你自己!
只有当你真正强大时,你就会犹如磁场吸来人脉,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