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军旗》是一部由张多福执导,黄海冰 / 周惠林 / 郭广平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血军旗》观后感(一):叫我喷子吧
我真的是。。。。这种电视剧是怎么拍出来的 挺好的演员 这剧情。。。这对白。。。。这演员的妆化的。。不过服装道具是真的好啊 干净 整洁 另外编剧脑残。。。。。。。。。。。。。。。。。。。。。。。。。。。。。。。。。。。。。。革命先烈脸都被这些拍电视剧的丢的一点儿不剩。
《热血军旗》观后感(二):这么重要的题材,就不能找几个靠谱的人来拍吗?
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这么一部电视剧,居然一个特型演员都没有;光长得不像也就罢了,演技还烂,所有人不是拍桌子咆哮,就是哈哈大笑,再要不就是攥着拳头喊口号;光演技差也就算了,关键剧本还写得奇烂,一点逻辑都不讲,两拨人相遇,都不知道是敌是友,喊个番号马上就解除戒备,互相拥抱喊同志。朱毛要是真这么智障还搞哪门子革命啊?早让国民党灭了100次了。
《热血军旗》观后感(三):热血军旗的配乐出现时代误差
热血军旗我看了十几集,总体不粗;不过有个问题呀;
热血军旗当中带有国民革命军的配乐,包括蒋该死出场的音乐;是国民党以后的陆军军歌(风云起,山河动);不过那个是30年代的歌曲;而且里面的攘外安内的字样;在20年代还没出现,因为30年代9.18后才出现攘外安内的字样。所以这个歌曲完全不适合描述20年代末的政治社会情况。
对于起义军这边,配乐是工农兵,此音乐出自电影大渡河,那个时候也没有普及和传唱;而最起码是苏区建立以后才会唱响!
20世纪20年代末的国民党,北方政府,CP等;黄埔都是使用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以及北伐歌,打倒列强(两只老虎);北方政府一般唱威廉大帝练兵曲(三大纪律的旋律);以及三国战将勇(李云龙逮住军乐队演奏的曲子);CP除了国际歌,就是一些民歌;三大纪律编成曲也是在苏区时期!
《热血军旗》观后感(四):历史车轮撵过的流民
在一辈子的时间里面,完成阶层跃迁的并没有几个人。你我他都一样。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惯性性拼命奋斗或者不奋斗,但是也是无差别的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依然每天被欺负被指责,每天受到暴力威胁混乱拥挤贫穷欺骗,生活中被噪音,恶浊的空气和充满添加剂的毒食品的折磨。小人物的悲哀就是被别人轻易决定命运,被别人轻易决定生死。现阶段就是绩效总结的时候,领导轻易就定了你的成绩,对应好你的荣誉和金钱。在战争时期,就是领导轻易一句——“xxx,去干掉XXX。”你知道这是个必死的活也要上,然后就果然死了。士兵的伤亡率,是远远大于军官的伤亡率的。
背景介绍完毕,再说此剧。
没有多少人能见证清晰一群人的阶层崛起的。最受欢迎的漫威平行宇宙,DC宇宙,环球黑暗宇宙,景甜宇宙等等大片,看完基本都没有什么印象,只有boomboomboom。所以看多了这些(我超喜欢),就像吃了一块肥大的油脂但是只能喝凉水下毒一样。饱腻感直接会让我这种人感到恶心厌世。所以,这个剧就算再脑残,再有逻辑漏洞,里面的介绍的细节和事实都弥足珍贵。这是不多的能告诉你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
如果能演成纪录片可能更好。这个戏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后期某人的崛起,在前期就算这人一直在打酱油也要强行加戏。以显示这个人一直光荣伟大正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也都能理解。只能靠我们自己大浪淘沙去挖掘有用的东西了。
我就已经通过这个剧有所收获了。乱世中,投入行伍当义务兵或者被抓壮丁,那么恭喜你选择了最脑残的一条路。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了。因为行伍出身(包括现在)也就是大头兵,碰运气也不会一路扶摇直上。真正青史留名的都是军官,军官都是保定军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及著名的黄埔军校诞生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人盯着黄埔系去抓去提拔。努力没有用,学习才能跃迁。对比到我现在这个营生,努力工作加班再多掌握再多业务逻辑也没用,只有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价值。否则都是瞎比努力。(PS 我会补充我的心得的)
徐向前 - 黄埔一期
《热血军旗》观后感(五):《热血军旗》:以史为镜,这才是历史剧的打开方式
文:田金双
看了十几集张多福执导的《热血军旗》,感慨良多。忽然想起一句话:这才是重大历史题材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但凡业内人士大都知道,历史正剧容不得太多虚构和捏造,如果创作者不了解史实深入调研的话,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拍成历史改编剧或野史剧。譬如,此前热播的《军师联盟》就是个典型的例证。
所以,谈及史鉴时,历史上有名的铮臣魏征就曾对大唐帝王李世民如是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换言之,历史是不容篡改的,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人才能更多地了解历史真相,心存敬畏,而非遗忘或忽略。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真实还原历史,电视剧《热血军旗》剧组翻阅各种革命史料,跑遍江苏、江西、广东、浙江和辽宁等省,辗转大半个中国,以历史的“真实”与“虚”场景进行串接,从而更为震撼地营造大气、厚重的氛围,表现那段烽火连天,浴血奋战的历史,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朱毛会师”、“古田会议”等通过荧幕成为了叙事的核心,让人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精神与气概。仅就这一点,委实难能可贵。
更为值得称道的是,该剧拍摄历时一百多个工作日, 取景辗转半个中国,全剧共有1300个场景,有名有姓的角色超过500人,场景和角色数量是其它电视剧的三倍,服装、枪械、道具也是很大亮点。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都有史可依、有据可查,《热血军旗》将为观众铺开一幅气势恢弘的革命历史画卷。
一部好的历史正剧,要有灵魂。在《热血军旗》中,就是铁血铸就的军魂。同为红色历史剧,如果说《秋收起义》更多人文气质和理想主义情怀的话,《热血军旗》中则更多彰显斗争的残酷性。该剧中,汪伪政府采取“容共必将分共”的措施,以共产国际的信为借口,悍然逮捕共产党人、革命人士和工农群众,致使中共党组织遭到空前的破坏,亦即“七一五政变”。这正是这场白色恐怖,让无数革命志士壮烈牺牲。
该剧中,陈独秀先生的长子,中黄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陈延年因此被抓,誓死不降,临刑前仍举声高呼:“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人类实现,所有的反动派都将被革命的车轮碾碎。”纵观剧中人物,个性分明,性格鲜明,为革命舍身赴死的不屈精神,令人难忘。
相比他剧,《热血军旗》中热血军校、惨烈战场、阶级矛盾、恐怖血案、隐忍大爱等一系列剧情,险象环生,快节奏推进的剧情,很有代入感,让人感觉历史让发生在眼里,挥之不去。此外,尽管该剧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热血军旗》这部剧中有个惨烈的战争场面,多次出现战士倒在血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血水的瞬间,血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前一刻,战士还是热血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这也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及,必须好好珍惜。
综上,由张多福执导,黄海冰、郭广平、周惠林、曹磊、黄俊鹏、刘晓洁等领衔主演的重大历史题材剧《热血军旗》在央视的热播,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也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热血军旗》观后感(六):小视角,大视野凸显历史全貌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不容忘记的,是需要铭记的,因为它能让人正视自己,乃至正视一个国度。对于中国而言,抗日战争是不容许忘记的,它夹杂着太多的悲伤与疼痛,也告诉着当下的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由张多福执导,黄海冰、郭广平、周惠林、曹磊、黄俊鹏、刘晓洁等领衔主演的革命历史剧《热血军旗》以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前后为叙事核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创建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的光辉历史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张多福导演通过人物的小视角在线了历史这一大视野,讴歌了为中华的崛起和振兴而不惜一切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的无畏精神。
浩浩中国革命史,为“革命历史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电视剧《热血军旗》剧组翻阅江苏、江西、广东、浙江和辽宁等省,辗转大半个中国,以历史的“真实”与“虚”场景进行串接,从而更为震撼地营造大气、厚重的氛围,表现那段烽火连天,浴血奋战的历史,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朱毛会师”、“古田会议”等通过荧幕成为了叙事的核心,让人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精神与气概。《热血军旗》的创作者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这一系列事件以严谨的纪实与虚构的方式一一予以串联,既恰到好处呈现事件发生始末,也凸显出对革命先烈的致敬之情。
如果说结构是电视剧的骨架的话,那么情节和血肉这是电视剧的血肉和灵魂。在电视剧《热血军旗》中,的出发点无疑是立足于“以史写人”,但这不是说忽视历史的描写,相反它更加深刻地凸显了这段历史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剧中,在表现武汉国民政府这一事件时,导演不仅将其背景——汪精卫内部的矛盾,采取“融共必将分共”的措施,借助共产国际之信为借口,在武汉地区搜捕共产党人、革命人士和工农群众,致使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被迫转入“地下”,亦即,“七一五政变”。这一场白色恐怖,让无数人葬身火海,成为刀下、抢下之魂。例如,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陈延年被抓后,誓死不从,即使上了断头台,仍旧高呼“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人类实现,所有的反动派都将被革命的车轮碾碎。”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在镜头之下变得鲜活,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热血军旗》观后感(七):《热血军旗》: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重塑鲜活灵动的人物
南昌起义、两党北伐的战争场面在剧中也呈现了不少,枪战和爆破,以及战争场面的调度都有很高的水准,但《热血军旗》并没有利用战争场面的感官刺激抓人眼球,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分裂,再到跌宕起伏的政治斗争已然非常好看了。这也是近年来唯一一部吸引我一集不落追下去的革命题材电视剧。
当然,没有任何作品是完美的,在我看来这套剧有两点不足,首先是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太多,以时间为轴,在叙事上难免显得零散,特别是对历史不了解的观众,可能需要提前做一下功课,才能更好的做剧情的梳理和历史的回顾;其次是在摄影运镜上略显拘谨,比如两个人见面,往往会先给一个握手的特写,对话中也多见传统的正反打的形式。但这些并不影响我对《热血军旗》的好评,通过这套剧,可以让我们学习、重温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推荐给所有爱历史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