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归来1》是一部由王建闯执导,葛帅 / 樊煦 / 高兴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完了果然依旧失望,也许是前人过于伟岸,导致后来者皆为矮子,但就这部片子本身而言,
刨除九叔归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字,还是能看的,还算完整的故事,十足笑点,还算用心的人物搭配,大量香港老一代的特技效果,这些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最重要的是这个导演是个懂林正英或者说是懂林粉的人,桥段内容的适度模仿,让人想骂却又骂不出。又或者这个导演是个笨蛋,只会用笨拙的方式去模仿,但无论如何,有些地方真的让我看到英叔的影子了就这一点,给你点个赞。
《九叔归来1》观后感(二):导演很聪明,来了一个大合集 无论如何起码有尊重
细细数了数,九叔归来一共借鉴了英树6部影片的内容,从僵尸先生到灵幻道长,现在我能接受你们九叔归来这个名字了。你们合着是来一个大合集呀,导演很聪明,本来对于那些蹭热和消费我从不会控制我的嘴炮,但这部片子算得上这几年我看的僵尸影片中少有的不错。起码比什么彭鱼丝钱小豪弄的要好。因为没自以为是,所以还算原汁原味。特别是少了很多特效。多了很多特技,这点特别棒,里边笑点也不错,把大队长的胸口奸变成了烧屁股,把大队长被僵尸玩弄的桥段另类表现出来,同样是自作自受看的时候却有另一种感受,总的来说笑笑闹闹一个小时下来,也还不算太失望。有些地方还是值得肯定的。
《九叔归来1》观后感(三):林粉牛阿,不喜勿喷
其实有时候真的觉得有些林粉很奇葩,英叔是传奇,你们心中早该明白,传奇自离开那天开始,只会剩下传说,何谈归来,我每一部林正英的电影都看过不下10遍,但面对这些一部一部新的电影时总还是忍不住看一眼,何况这部片子是林粉自己筹钱拍的,已经算好的了,起码没乱来,起码还知道借用英叔的经典桥段,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奢求什么,有得看、还有粉丝记得英叔、还有粉丝愿意为英叔自己筹钱拍片子,这不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么。只知道恶言相向我看你们还不如这部电影里的这些演员和导演,人家才是真爱,也没收你票钱,也没吃你家大米。你又有什么资格骂人家,有兴趣就看一眼,没兴趣自己看经典就好。
《九叔归来1》观后感(四):拼夕夕版林正英、周星驰的首次携手巨作
片子还不错,就是片中那个周星驰让我经常出戏,虽然他的戏份很好笑。他好像是个网红,叫什么某手小亿,是星爷的模仿者,以前我经常就想为啥他们就没合作一个僵尸片呢,都是我的偶像两人混在一锅估计非常有趣,今天看到了,我立刻觉得还是各看各的吧,不然我估计会尬到吐血。当然也不排除会是经典,但不管怎样今天片子中的是林歪英,而星爷也成了月爷。二者搭配我成功出了戏,九叔扮演者一脸木讷像个呆niao,与英叔气质极为不搭,这也成了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还好这个周月驰倒是和星爷一样天生一张抢戏脸。成功的做到了有我没他。主角瞬间易主。至于演技其实如果不用专业手段评判,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了,所以奉劝那些为了九叔看片的同志,请保持心态,我个人倒是建议奔着这个周月驰去。又或是那些有别有情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拼夕夕版林正英、周星驰的首次携手巨作。
《九叔归来1》观后感(五):尊从致敬好过胡编乱造
看了《九叔归来》觉得其实还算是这几年看的僵尸片中可以的,导演知道如何用巧劲,当然我并不赞成拿来主义,但也好过胡编乱造,最后一谈糊涂,
从故事角度出发,这部电影让我感觉瞬间回到了90年代的普通港片风格,情节简单,推进乏力,还好在适当处还是有牵引能力的段子出现,让你不至于过度乏味。影片内容框架基本是来自英叔电影。虽然换汤不换药但那份陈旧感还是能让我这种英叔情怀粉乐在其中。
演员演技则是落差极大,配角强于主角,九叔扮演者就演技来说,唯有生硬可形容,但好在应该也是武行出身,动静转换,一招一式还算勉强能过得去,与之相反配角演技都能过关,绝大部分搞笑内容基本来自他们夸张的演绎,但很明显的表演痕迹还是暴露了他们无比缺乏经验。
要说这部电影中最大的亮点应该说来源于影片大量使用特技,也不知道是不是剧组太穷不敢使用太多特效的缘故,片中特效镜头极少,相反被大量港片时代的原始特技代替,但却阴差阳错让我回忆起那些年英叔电影的那种真实感。相较前段时间钱小豪的至尊先生的5毛特效,这部影片起码不至于让人觉得庸俗到反胃。
总的来说不做推荐,但喜爱搞笑段子的可以看看。有几个小段子模仿僵尸先生比较不错。笑点还是有的。最后逝者已逝,致敬欢迎,蹭热消费粉丝绝不买单。
《九叔归来1》观后感(六):林正英走了23年 经典依旧 为何无人能出其右
对于九叔归来这部影片,在看到官方定档稿的第一瞬间,只觉得这是在蹭热消费,看完后却也让我不禁产生了些基础认同感,还好他让我看到了一丝丝英叔的影子,所以今天不想对它恶言相向,大家好坏自鉴吧,评心而论,一群不专业的粉丝,凑在一起还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但无疑情怀这块万能遮羞布,依旧不能掩盖其与英式经典相差巨大。林正英走了23年,电影工业早已腾飞多时,我一直在想为何还是无人能出其右?
今天我就粗浅的罗列一二,英式僵尸电影的几大特点。个人观点仅供林粉阅评。
01 僵尸的研究定位
对于林正英的伟大其实并不在于他留下的经典影视作品,其最突出的贡献,还是空前的将中国僵尸的形象特点彻底定型,这一切都来自《僵尸先生》,它首次集中展示和解释了僵尸的形成和特点。这一贡献无异于圣贤立说,从次信徒们以此考究评判该类型电影,当然影片本身也顺理成章的成了香港僵尸片的真正开山鼻祖,英叔将僵尸的成因归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人死之前有一口生气,死后聚集在喉咙,形成尸气,变成僵尸,也就是多了一口气,这个概念在1991年的《僵尸至尊》中得到了更好的解释。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概念的升级和补充解释,如棺材菌的形成,就进一步对这多出来的一口气进行了解释。其二是活人感染尸毒,如果被僵尸咬伤或咬死后不进行及时治疗或将死者焚烧,由僵尸自身携带的尸毒将会入心。被感染者如果不接受治疗将会变成行尸,一旦尸变,也就会拥有一些僵尸的属性,如身如坚铁,僵尸先生中破棺而出的僵尸需要依靠跳跃前行,刀枪不入,目不能视物,拥有强大的嗅觉感知力,同时还能够靠吸血进化等等。
02 无法超越的手眼身法咒
在英叔前关于正邪斗法的描述都只是口中念念有词,最多祭出法宝之类,非常敷衍,且画面感缺失严重,自从英叔的僵尸片一出现,人们仿佛一下子掌握了实用斗僵尸指南,可以说他自创了一套包含理论,道具,手势姿势在内的完整体系。例如僵尸先生中屏住呼吸躲避僵尸的设计,这一首创成了同类影片中的标准僵尸防护基本守则,其次林正英当年以武行入道,他在自己的僵尸片中将武术动作完美的融入收妖捉鬼中,其画符捉鬼的一系列动作,严格考究参照道教经典的同时,又做了一系列动作美学升级与观众在脑海中的现象达到了完美契合,甚至更上一层楼。由次其独特且极难复制的体系成为了该类型电影极速衰败的主要动因。
03 纸笔墨刀剑
抓僵尸的手法讲究,使用的道具也很有讲究,这其中九叔最常用的五个字便是纸笔墨刀剑,纸是黄纸,是符咒的介质,上面以鸡血混合墨汁书写驱邪的符咒,九叔烧符的手势也非常特殊,两根手指捏住符纸,手一晃符纸便燃烧起来。符纸还可以贴在面门上以定住僵尸,或贴在自己身上用来隐蔽气息。甚至在驱魔道长中还可以用来短时间内延缓尸毒入侵,第四就是笔,通过蘸了鸡血或者黑狗血或朱砂的毛笔,鸡必须是大公鸡,狗必须是黑狗,之所以如此严格的要求,也是来源于民俗传说中,大公鸡和黑狗拥有至阳之血,有制邪克妖的功效,墨是墨斗,在墨斗中以黑墨混合朱砂,弹在棺材上可以封住僵尸,同时民间传说,墨斗乃木工祖师鲁班成仙后的随身法器。又因其特殊的属性被冠以正气的代表,于是在九叔的影片中有降妖除魔的作用,古时苏东坡与佛印相互出谜,佛印曾出题,唔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妖魔不敢当。由此可见威力一般。剑是桃木剑。是茅山道士最常用的武器。桃木能够辟邪用桃木剑斩杀僵尸最为有效。同时桃木剑也是英叔极具有标志性的元素,也是斩妖驱魔桃必备神器。林正英在电影中还曾使用过许多独门技法,如在《一眉道人》中一眉道长的驱邪法器铜钱剑。还有糯米拔尸毒等等,但本身这一部分内容极易被复制,至于为何拿出来一说,还是想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封建迷信。
其实如果以这三点来思考,不难发现,经典已然无法被超越,也无法被还原,作为林粉似乎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由此不抱期望便不会失望,如果你想看新的内容,那也可抱着娱乐或者吐槽的心态看看这些新的影片,但就我而言,我还是比较赞成九叔粉丝拍摄九叔的电影,九叔归来,是模仿还是抄袭并不重要,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起码在内容上是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