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没被汉化的少数民族村落
真的不在乎孩子姓什么
文/晏凌羊
我小时候是在云南少数民族村落长大的。
我外婆家那边虽然被称为“彝族村”,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属于真正的彝族,只是因为人口太少,不方便管理,才被统称为彝族。
整个村庄和部落差不多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受漫长的封建文化影响较小。
山民们确实非常的淳朴,大家就是单纯地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探索着与神灵、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没有那么多男权女权父权子权君权臣权的东西。
大家都没有财产,想要什么就自己去挣,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会争遗产、争家产。夫妻生下孩子后(没有结婚概念),哪儿住着方便就住哪儿。
我小的时候,跟村里很多老人接触,发现他们甚至不知道“清朝”和“日本人”为何物。
现在想来,我不得不感慨,新中国的渗透力真的很强。那个村落的村民真的是在50年代以后,才跟汉人有了全面的交融,才了解到了桃花源外的世界。
有一次,去云南菜馆吃饭。吃差不多了,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服务生、服务小妹们就跳起了竹竿舞、锅庄舞。
某个负责上菜的小姐姐得知我也是个云南妞儿,就跑来邀请我加入跳舞的队伍,我怯生生地说:“我不去……”
小姐姐以为我害羞,冲我喊:“老乡,来嘛!为什么不呢?”
我满面通红,回复了她两个字:“我胖……”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