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聊天,有时会觉得跟对方很投缘,就忍不住很跟对方分享很多事情。但尴尬的是,当对方好像并没有和你“很投缘‘,甚至有点儿不耐烦,自己就开始后悔”太过主动“,说了太多不该说的话。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为聊天中的“度”有时很难把握,特别是和第一次见面的人,该说多少,说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很用心的体察才行,但这已经是高手风范了。
不妨换个角度,在彼此可以敞开心扉畅聊之前,把前面的言谈看做彼此要完成的仪式,当对方做完他的仪式,你再回以你的仪式即可。
比如,遇到一个老外,他看到你,说How are you?
这是个疑问句,问你“今天如何”,但对方并非真的想知道你的近况,只是个约定俗成的仪式,就像以前人们见面会问“吃了吗”。
所以你只要回答“Fine,thank you.”再问候对方一句,对方大概说Very well,thank you!然后你们就开始接下来的对谈了。
社交仪式讲究的是对等,对方给出了多少分量的仪式,你就回以多少分量即可,不贪多,也不冒进。人家问你说How are you?,你不必说,哎呀今天够混乱的,刚才找停车位找了很久,然后今天身体有点不舒服,但我现在已经好多了,我妈妈叫我多喝一点维他命C……
虽然你说的都是实话,也很真诚,但是,对方的眼神说不定已经飘远了。
所以记住,仪式对等。跟对方寒暄,你透露10%的信息,他会再回敬你10%的信息,然后你再多加一点到25%,他也给你25%,逐渐的一来一往,慢慢推进。如果一方付出渐多,而另一方付出减少,那么就可以考虑切换话题或者适时结束聊天了。
如果对方真的很在意和你的对谈,想要听你掏心掏肺的话,其实会表现得很明显,你可能会发现他的眼神仿佛在邀请你要多说一些,他的身体语言也显得特别放松。说不定他还会邀请你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直接面对着你,很诚恳的说,“刚才那件事我还想再听听你的建议”,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大方的口若悬河。
但如果你说给了他一大堆事情,他只是一直回答说,“很有意思”,“哈哈哈哈”,眼神一直往别的地方看,甚至明明没戴手表,但是还企图看看手腕来查看时间,你就知道了,你们正处在一个不对等的社交关系之中。
任何一个社交,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社交仪式,你要先完成它们,建立一个双方信息对等的关系,逐渐的给对方越来越多,慢慢的再步入交心的阁楼。这样去把握聊天的“度”,就可以避免很多尴尬。
好物推荐
「晚安·情绪管理笔记本」上市了!由心理学者刘轩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理论,可以有效进行心理调节,帮助稳定情绪、改善心情、导正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