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是一部由王文杰 / 徐小明 / 李元科 / 刘世添 / 郭煜机 / 李兆执导,米雪 / 黄元申 / 梁小龙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电视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日本人的嚣张态度真的铭记在心,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是有不死的精神。日本人是太有心计。太狼毒。日本的所作所为叫人刻记心中。战胜一刻,真是大快人心。每个演员都很到位,演得很好。主题曲也是一大亮点,歌词写得很好,每一句歌词都写出中国人的心星。听起来振兴人心。陪上激昂的音乐。中国人始终都是比较仁慈,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以礼待人。
最近把81版的《大侠霍元甲》重刷了一遍,当年万人空巷的电视剧现在留在脑袋里的只剩下几个镜头,剧情完全忘记,重刷后惊奇的发现,这剧情结构放到现在都完全不过时,集合了好多类型。 开场文弱书生居然武功盖世的反转戏,后续陈真真假拜师的悬疑戏,日本女间谍的谍战戏,中间霍元甲扬名的登龙戏,最后陈真的复仇戏,应有尽有,爽点满满。精神内核上就更先进了,与赵倩男的反封建婚姻戏自不必说,最重要的居然有好莱坞的精神弑父戏,挑战孝道已经属难能,而该剧中居然是通过描写霍元甲精神弑父完成了英雄之旅,这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影视中着实不多,似乎也就动画片《哪吒闹海》中有表现,更加称奇的是最后又把英雄解构了,让一代大侠民族英雄霍元甲喊出了“我就是东亚病夫”。无论怎样表现反派的凶残都不为过,但是让霍元甲喊出“我是东亚病夫”真是给我炸的不轻。万人空巷,看来不单单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啥影视作品。
这个剧在当时的年代来看,是超级经典超级好的作品。70、80年代的戏路和风格完美的展现出来。瑕不掩瑜吧!虽然有些剧情和细节上的软肋,但是还是觉得不错。
演员方面,先说配角霍恩弟、赵星显(赵倩男的父亲)、霍元武、霍夫人、和元甲妻演的都不错的。
霍元甲,黄元申的儒雅和书生的气质演绎的很好,多少年之后把霍元甲定格了,无人可以去超越。但是元甲的故事线很单薄,这个和那个年代和编剧有关系了,后来赵文卓演的精武英雄霍元甲丰富了许多霍元甲的故事。而黄元申的这个版本里面很多英雄的事迹、与时代接轨的事情都没有。再有元甲之死的前因和后果拍的太唐突了,草草收场。
赵倩男不错,外柔内刚,但是居然是个小三啊!一直就以为她才是元甲的原配。戏份太少了,出彩的地方不多,但是米雪的演技是不容置喙的。
龙海生,不明不白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势力这么庞大,从地方到中央,最后死的很憋屈,居然是被刘振声和大安两个人打死的,做了那么多坏事,这么死真是便宜他了
《霍元甲》观后感(四):聊一聊童年
第一次都是难忘的,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完整看完的一部电视剧,我老家是农村的,那时候基本都很穷,一个村里都没有几台电视机,谁家有,那他家绝对是最热闹的,一到演电视剧的时候,乡亲们纷纷拿着小马扎就凑过去了,哈哈,想想那时候也挺有趣的,虽穷但快乐。
霍元甲一开播,全村人都沸腾了,从来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视剧,那热度绝对比小燕子都高。我父母一商量,老去别人家看也不是个事,占不到好位置还看不清楚,还不如自己买一台。开播的第三天,爸妈就把电视机买回来了,青岛牌21英寸彩色电视机,估计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牌子,哈哈。
就这样,我第一次完整看完了一部电视剧,由此知道了霍元甲(黄元申),赵倩男(米雪),陈真(梁小龙),徐小明不知还有没有人知道,因为这部电视剧,米雪永远是我的女神。
《霍元甲》观后感(五):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1983年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年!清晰地得是在夏天,省电视台播放了香港亚洲电视 台武打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各省台也相继播出,立刻风靡全国,达到了万人空巷的情景!当时8岁的我,被民族英雄霍元甲和陈真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了,再加上电视剧中漂亮的武打场面,令人至今难忘!有的同学还模仿剧中情景练起了“迷踪拳”!大侠霍元甲那种英俊潇洒的外部造型,漂亮的武打招数,尤其是飞起击打独臂老人的那一招,真漂亮!至今历历在目!虽然霍元甲有家室之人,与赵倩男的爱情在现代社会里不被人称颂,但是在那个社会,两人从小青梅竹马,真心相爱,能破除封建父母包办婚姻习俗,从这方面来说,是剧中导演徐小明演绎的突破!梁小龙扮演的陈真有情有义,痛恨日本人,虽然外表不算潇洒,但是武功高强,出手猛,动作快,尤其是脚下的功夫了得,第20集结尾与日本高手对打时最为精彩,令人啧啧称赞!董骠扮演的霍恩弟,虽然武打时用替身,但是演员表演很到位!黎汉持饰演的龙海生把阴险狠毒的本性暴露无遗!米雪扮演的赵倩男,还有魏秋桦扮演的王秀芝等等一大批优秀演员的优秀表演,无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以后陆续播出 的同类电视剧如《陈真》《霍东觉》等与这部剧相比,逊色不少!
高手出招,一剑封喉 《大侠霍元甲》就有此能耐。犀利,靠的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这部剧有相当多的武打场面,绝不是飞来飞去、花拳秀腿的花架子,虎虎生风,拳拳到肉,打得很过瘾;简单,讲的是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整部剧围绕一个小镇青年如何在变幻的时代风云中成长为一个民族英雄这条主线,也有兄弟情深、儿女私情,婚外恋当年还备受争议过,但这些枝节并没有喧宾夺主。按着时间顺序讲故事,没有过多的插叙倒叙“考验”你的逻辑性,也没有摇晃模糊的镜头“培养”你的艺术感。故事好看,看得明白,适合任何智商的人,这是《大侠霍元甲》的特点。
《霍元甲》观后感(六):国人已醒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说老实话,这部剧到底算不算现代动作剧,我也不清楚。不过当年这部电视剧热播时,我家不远胡同里,真的有自称是霍元甲后人的。
这就是81年的电视剧《大侠霍元甲》
大侠霍元甲,我接触这部电视剧甚至早于射雕英雄传,而且它的传播度在当时超过射雕,其一就是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歌词含义暂且不提,光是国语演唱,就要超过铁血丹心。
剧情的话,,是中国功夫的内在传承和后来的大胜外国侵略者,再到后面侵略者使出下三滥手段毒杀了霍元甲,而他的弟子陈真为师报仇。此剧中,所展示的功夫更为真实,而非一些传统武侠剧中高人高来高去,足不踏地。一招一式,甚是真实。
当年霍元甲的演员,是黄元申。陈真则是大名鼎鼎的火云邪神。
其实凭我现在的记忆力已经不可能再回忆起更多了,但是我仍然记得霍元甲在一地点燃的蜡烛中辗转腾移传授陈真迷踪拳。
另外,这类电视剧应该只适合回忆,而非再次翻出来观赏了,但是万里长城永不倒,还是值得大家去听。
知乎《霍元甲》观后感(七):1983年的故事
黄元申的印象一直很深刻,倒不是因为对于他的演技刻骨铭心,我最开始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大概只有3岁左右,除了一直在老爸对这部片子的赞叹之下牢记我看过之外,更加深奥的东西是全无头绪。我之所以记得那个男主角是因为我的铁皮文具盒上面一直贴着一张他的剧照,你要问我黄元申是谁,我可能不知道,但是问起霍元甲,我却可以脱口而出,他就应该是那样的一个男子,儒雅、英武帅气、光彩照人,书生气很浓,一定穿着港式的开襟衫和黑色的布鞋。
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如日中天的时候忽然出家,时隔多年纷繁的尘世中却又掀起一股霍元甲的热风,这部出自香港亚视的电视剧是第一部在大陆推出的港产连续剧,相对于那个年代的电影来说,故事的整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气呵成,完全抛弃了看电影就像看无数的短片所剪接成的报告文学这种不连贯的缺点,而且亚视的武侠剧集相比无线其外景很像电影的胶片效果,所以很容易制造月黑风高的诡秘效果,古龙的小说也是他们改编得最成功。
本剧的故事脉络很清晰,出场人物之间环环相扣,全片布局有张有弛,在一次次的打斗、复仇、父子冲突等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两段爱情故事宛如丛林峭壁中的弯弯溪水蜿蜒其中。
霍元甲的性格也刻画得较为人性化,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内心有着自己对武术的见解和对门派间固步自封的现象深深不满,但是在孝字面前却又对自己父亲的顽固不化甚至无理的要求缄口不语;在感情上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充分显示了人性的懦弱一面,因为两家的莫名仇恨不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同时耽误了两个女子的幸福,家中的妻子要默默忍受丈夫的心里牵挂着其他的人的现状,还要大度的给有情人做桥牵线,赵倩男为了他不惜与父兄争吵,忍受自己家人或者霍家人的冷嘲热讽,还要时时因为看见霍元甲身后已经悄然而立的倩影,伤感落泪,甚至想要终身不嫁,虽然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暂且忽视为期只有短短几天的幸福光阴),可是这白白浪费的光阴和彼此之间的痛苦的折磨,如果至死不能如愿的话谁又能够偿还呢?还有一点就是霍元甲为人比较天真,虽然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君子坦荡荡啦,好几次与别人起冲突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口头禅就是:“应该不会,我与他们并无仇怨。”“说话要讲证据。”哎,我只能说大哥,要是放在现在的这种社会,你这么拉风的人,死100次都不够啦。
这部戏里面其实最喜欢的是梁小龙演得陈真,喜欢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龙海生演的也很好,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他演过满多片子我都看过的,不过没有认出来(黎汉持《上海大风暴》、1986,倚天屠龙记饰 杨逍 1994,射雕英雄传 饰 一灯 1995,神雕侠侣 饰 一灯 1996,笑傲江湖 饰曲洋)。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重温的时候才知道经典的东西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失去光芒的,也许很多年以后我忘记了安妮宝贝,忘记了《张飞日记》,但是我会永远记得这样一个人演过这样一部电视,当那首歌曲唱起的时候,当幕布最初掀起的时候,它紧扣我心,吸引着我如痴如醉的看下去,永远记得我,是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