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长大后,我就得了“过年恐惧症”
日期:2020-01-14 20:15:32 作者:曲师师 来源:曲一刀 阅读:

长大后,我就得了“过年恐惧症”

  这几天开始,许多人的脸上都陆陆续续地写上这么四个字:工作

  毕竟盼望着,盼望着,冬天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一年一度全国性规模人类迁徙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燃鹅......随着80、90后成为春节返乡大军中坚力量,春节在这个布满焦虑社会里逐渐被妖魔化成“春劫”,让许多人患上了一种名为“过年恐惧症的病。

  老话说得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但现在叫做:年年岁岁何穷已,岁岁年年愁相同

  小时候是心的港湾长大后才明白家乡呐~ 是相见不如怀念 年味这种东西,早就消失在小时候的记忆里了。

  01

  

  据野生不正规调查显示,患有过年恐惧症的人群,如今正呈现老龄化发展态势,尤其是上有老下还未有小的重症群体

  不知从何时开始,春节成为了丈量我们人生价值的隐形标尺

  从成绩排名到升职加薪,从特长爱好荷包厚薄,从颜值变化婚姻归宿,或许还没等到父母亲朋友询问就已经不得已先在心里默默问了自己“今年的我有比去年更好吗?

  面对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狂轰炸的立体声环绕夺命连环问,无论你如何机智地见招拆招,这都注定是一道送命题

  且不论七姑八姨浅尝辄止的“关心”,父母与孩子本该是最亲密亲人,却有着最无法沟通价值观。他们都无法避免被这个时代世俗定律功利主义牵动着,难以自省,难以逃脱,也难以用恰当方式人。

  三十而立却没能立起,四十不惑却依旧困惑,没能扛起所谓人生的责任,没能成为一个好榜样,所有的一切,在春节这个代际矛盾爆发产生焦灼碰撞,让两代人都被心中那个渴望实现的“成功”所折磨

  新生活方式和旧生活方式的冲突,让原本美好的团聚变得糟心,也逐渐丧失了“年”的质感

  02

  

  单一的“中国式价值观”

  制造扭曲的“中国式和谐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青春应当浪漫一些,不那么功利现实,可现今的年轻人却不敢也不能。”

  对于多数成年人来说,如今的春节或许更像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年底大检阅,检阅你是否活成了大家心目中所期待样子;又像是一个“成功人士表彰大会”,因为“中国式幸福”是如此单一而残酷——有票子房子车子儿子

  从前那些逗乐我们的相声段子如今已变得不再好笑春晚主流意义已经从全家欢变成齐吐槽乏善可陈可有可无

  给自己添置新衣物也没有多大意义,不过就是在购物车里再多加一件物品罢了;至于大鱼大肉糖果零食似乎也都不太符合现在的健康标准;以前过年喜欢好吃的、走亲戚、见老朋友,对于现在来说,相当于无聊尴尬、玩手机

  记忆中过年可以做的那些事情,都在逐渐丧失原本的意义。

  03

  

  鲁迅曾说过:过年是一场自发的、无组织预谋的、劳民伤财装逼大赛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花钱最野、最无所顾忌时刻。备战回家过年,就像参与一场烧钱闯关游戏,关关难过,关关要钱。

  这个年过得好不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演技

  请务必要让自己一年里“看上去过得很好”,再怎么样也不能在亲戚朋友前落下面子

  名目繁多礼仪习俗,要花钱;亲朋好友、父母长辈红包礼品,要花钱;推不掉的饭局聚会,还是要花钱;至于返乡交通成本,更是必不可少

  问君工资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全流走~ 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存下来的钱,过年7天就清零,信用卡还多了3笔分期,让广大上班族集体哭诉:能不能只放假不过年啊

  鲁迅在文学作品祝福》中描摹了过年的场景,宣告了自己的逃离

  《祝福》中的“我”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读了点书、见了外面世界的小知识分子,他不再依靠惯性来生存,开始冷静审视这个“过年”的旧世界,并在其中看到残酷。

  为什么难得的欢聚时刻,至亲们却要“互相伤害”呢?

  “因为爱呀,因爱生期待,因期待又生贪婪失望嫉妒与恨。”

  血脉制造了亲人之间最温暖柔软牵绊,但也因这过度的牵绊而滋长出更多的幽暗

  据说,西方人回答“我是谁”时,第一瞬间的反应是“上帝子民”,而多数华人的第一反应则是 “我是谁的子女,谁的父母” 诸如此类家庭角色

  因为这根深蒂固传统文化观念,也让华人的过年团聚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更多难以言说的牵绊与哀愁

  如果可以选,谁还不想当个孩子呢~

  可既然没得选,那我就只好送给你几句祝福:

  祝你鼠年大吉!祝你不被亲戚催婚!祝你过年没胖!祝新的一年里你的钱比表情包还多!

  -END-

  欢迎分享朋友圈

  网易新闻曲一刀

  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飙车定乾坤

  扫描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长大后,我就得了“过年恐惧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