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问题,#遇见心脏骤停的人,非专业人员能否使用心肺复苏术?若被施救者最终死亡,施救者是否有责任#,起因是题主的学长在学校发生了突发状况,心脏骤停的时候却没有一位同学伸出援手,眼睁睁看着他生命的火光渐渐熄灭。
使得题主开始思考、开始担忧,假如有一天,自己遇上这样的情况,尽管身边围绕着很多人,这些人中有冷漠的看客,有学习过心脏复苏术的业余人员,也可能有在犹豫不前的专业医护人员,自己是否也会出现像学长那样不幸的结局?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清晨发生在云南昆明的一件事情。当时一个少年行走路上,突然倒地休克,没有呼吸,心脏骤停。就在大家惊慌失措的凑上前围观的时候,一位身穿白色羽绒服的女孩立刻跑过来俯身、跪地、抢救,并且将自己的衣服脱下给少年取暖。
女孩在现场第一时间拨打120,说明了少年的情况和事发地点,在判定对方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后,她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心肺复苏,之后陪同少年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她才放心的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这本该是一件令人热血的事件,却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一位博主发声质疑道:通过这段救援视频,并没有看到这位护士对病人是否有反应有呼吸的判断,那为什么直接就进行了心脏复苏术呢?
也有另一位博主表示,从视频看,倒地者一按就有躯体活动,男孩可能并没有心脏骤停,并不需要心肺复苏。
他们都表示精神可嘉,但也认为,假如方法错了,就一定要指出来,“因为她是个医务人员,不是普通人”。
我们大肆褒奖这位护士,不仅仅是感叹于她的救死扶伤,更多的还是感动于她奋不顾身地见义勇为。我们很多人都了解过,心脏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只有四分钟,否则即便侥幸抢救过来也可能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那么沿着换个角度思考,假如发生不幸的结果,不小心把这位少年的肋骨造成了骨折,或者是施救不及时,造成了脑损伤;又或者更绝望一点,人不在了...那现在她又会承受怎样的舆论压力呢?
也没有想到万一要是按断肋骨会不会被索赔,
在我们对“扶与不扶”都尚存疑问的时代,还有这样站出来的热血青年,能够让我们备受鼓舞;在“医患关系”被推在风口浪尖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这样的正能量。
而当时那段视频是从背后拍摄,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准确的观察到护士到底有没有给少年评估颈动脉搏动、呼吸胸廓起伏等,所以对于那些仅凭不完整的视频就提出质疑,甚至要否认这场施救的人来说,“插着腰指手画脚”仿佛更伟大;凭着所谓的专业知识对他人冷嘲热讽,好像更正面。
判断存在失误,可以批评指导,技术有误、专业不完善也可以后期加强培训的;并且我相信,在经历了专业人士提出的批评意见之后,对这位护士以及站在她身后的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而言,都会对心脏复苏产生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现在就有人在我面前倒下,我可能会畏首畏尾的缩在人群中漠然围观,但是一旦有人率先站出来做了点什么,我想,一定会有紧随其后,至少我就是其中一个。
福建泉州一栋公寓楼着火的时候,一位民警和一位辅警到达后立即组织紧急疏散,并多次向火而行,先后救出了三名老人;
暴风雨来袭的时候,“超人”毛哥向风浪逆行,驾驶橡皮筏往返三趟救下了被困在水中央一艘小船和渔排上的七个人,便悄然而去......
正是因为有一个又一个像他们这样的人出现,所以才会有更多积极的信念不断迸发出来,让那些有能力的人有勇气敢为人先;只要胸口这团烈火不灭,就会有更多的人勇往无前的拨开人群站出来。
文章的最后,附上心脏复苏术的教学视频,希望我们都没有用得上的机会——
———— / END / ————
想和你
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