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场的年轻人:王酥酥
微报
你好,我是酥酥。
一边在疯狂许愿“好想要一场甜甜的真爱”,一边在开始前就打起了爱情的“小算盘”。
真“拧巴”!
我们都渴望纯粹的爱情,却下意识给每段感情设定好“触发条件”。
“我是北京户口,她是河北的,算了吧”
如果答案是:是,
那就先好好爱一场行吗!
-1-
把“门当户对”设定成爱情的必要条件,从一开始你就在降低收获真爱的可能性。
喜欢。
我和前任确定关系用了四个月,开始前就大致清楚彼此的家庭情况。说实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爸妈一个公司高管,一个下海经商,实打实的中产阶级,我家就是个二三线城市里的普通家庭。
可真的喜欢上了,那些看似现实又遥远的“差距”,又没那么重要了。
那时候,我没去想俩个人有多少困难,面临多少难题,甚至没时间去想未来。
脑海里只有:
我现在好喜欢他啊。
-2-
加一说门当户对才能缔造势均力敌的爱情,可我相信:相爱的人就是势均力敌的。
我不知道他的工资是我的多少倍,但我知道他最喜欢吃寿喜锅,喝苹果味的醒目,他会记得我爱看冷门电影,闻到芹菜就头晕。
可他说:“ 罗马神话里尼普顿就是波塞冬,拿棉花糖就能做甜品,除了猫薄荷还有啥能征服一只猫,这些都是她让我知道的。”
理由很无厘头,但他想说的是我们彼此互补,总能看到对方最好的一面。虽然有时候,消费上有些出入(他买的礼物我是真的送不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享受甜甜的爱情。
我俩书架上都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最让我向往的不是死生契阔,而是这一刻,是你,是你,就是你。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
三毛: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有钱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只要吃得饱的钱。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吗?
别把“门当户对”完全等同于对方的思想和三观。这也许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无法直接画上等号。
彼此喜欢,思想同频,三观一致才等于般配,而喜欢才是般配的前提。
-3-
很多人认为“门当户对”是必要条件,是觉得如果差距太大,日后总会滋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分歧,风花雪月迟早会败给柴米油盐。
这也是为了不浪费彼此的青春,如果最后走不到一起,还不如从未开始过。
可我在想,难道一段恋情不能走到最后,它就不该开始吗?
我们太小看爱本身的力量了。
他后来要出国深造,家里面也有移民的考虑。几年内是不会回国发展的,分开是我提的,其实这是我们都清楚的结局。毕竟之后的距离,可不仅仅是一班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那么简单。
我问过自己很多次,如果当初知道一定会分开,我还会和他在一起吗?
我的答案:我还是会答应他。
不只是他,我每一个“前任”,就算已知结局,即使有的分手并不体面,那些没走到开花结果的过去,都不该被否定。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
总有那么一个人,即使他没和你走到最后,
你还是不后悔曾牵过他的手。
-4-
在我看来,“门当户对”最多就是爱情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我觉得交往前考虑对方的物质条件,家庭条件这些实际问题。没有错。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想要纯粹的爱情,你想要门当户对的对象,都是个人选择。
没有高下之分,无非左右之别。重点是得搞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对于信仰爱情的我,喜欢却临阵退缩,真的太怂了!
你可能会想这种“奋不顾身”的恋爱,充满了幼稚和不现实的危险。
可恋爱从来就不是一门稳赚不赔的买卖,区别只是你要规避得失还是孤注一掷。
前者未必一定赢,后者至少全情投入过。
如果你遇见了,答应我:抓住它!
2019的最后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