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达在跟拍于正的第二天,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成片里姜思达多次翻白眼,强忍脾气,跟工作人员吐槽说「我能烦一个人吗?」
最近,姜思达的全国首档明星社交类节目《仅三天可见》播出,邀请到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话题人物于正,来了一场正面交锋。
但,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第一次是在片场吃饭,于正说姜思达可以吃两份饭,暗示他胖和瘦都没差。
更要命的是,第二次的冒犯紧接而来。
而新人演员这边,听到于正说出「你只能演个龙套了」之后,脸上的尴尬再也藏不住了。
在餐桌上,姜思达问于正:如果一个人一直盯着你看,你会不舒服吗?
又说姜思达最大的优势就是青春,所以时间多。听到于正说自己年轻,姜思达喜笑颜开。
这话听了谁能高兴?
看来于正还是那个于正,依旧带着明确的攻击性,每句犀利的话好像都披着调侃的外衣,又像是以一种很认真的方式交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无处不在的攻击性,于正在工作中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威。
一到片场,在场工作人员都腾的一声站了起来。
「于老师自带美颜」「可以出道了」「于老师C位出道吧」。
并对姜思达说,如果对方犯错误,你要用非常强烈的语气,和绝对不能接受的态度去告诉他,他才会知道。
姜思达对此的评价是,很妙。
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能够用情绪操控别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一直如此,那只能说这个人,真的不好惹。
这个在2003年正式成立自己工作室的人,至今已经为40多部作品担任了编剧或制片人。
姜思达探班的头一天,于正拍摄到特别晚,第二天又早早来到现场,别人都还没有开工。
他还说起,曾经因为过度疲劳,在跟李易峰讲戏的时候,直接昏过去了。
跟拍第二天,姜思达跟着于正去谈合作。
在客人面前,于正毫无顾忌地摆弄着手机。看手机时的他,出奇认真,以至于有好几段十几秒到半分钟的冷场。
交流没回应,客人就那么尴尬地端坐着。
自己却在台下打起了哈气,要不就是看手机。
客人来做客,手机响了,于正也是毫不犹豫拿起手机,这一拿就是十来分钟。
仅仅两天的相处,姜思达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于正。
于正还特别狠,不仅是说话,更是在工作中的那股子狠劲儿。
「我不想拍,因为我对服装有要求,下次你可以看看我的(服饰质感有多好)」。
先不说作品口碑如何,作品的传播度,足以让他在业界牢牢地霸占一席地之地。
哪怕是这样,于正还是「不想放过自己」,直言时间不够用,太多的剧本来不及写。
《宫》系列大获成功后,于正坦言住的依旧是七八十元一晚的宾馆。
住的地下室发霉了,老鼠在旁边跑来跑去,第二天还是继续住那儿。
最狠的是,减肥40斤。
就像姜思达说的那样,「兴许那些能难倒我们的事情,打倒不了他」。
节目中,姜思达一直想要找到于正的弱点。
他自信,他不怕输,他什么都敢说。
那他到底怕什么?
他说他恐高,我倒没觉得。
三次同学会,他一次都没去过,因为没有共同语言之外,他说自己很小,而同学们都变老了。
但姜思达一邀请,他不服的劲儿又上来了。
碰碰车、高空飞翔、跳楼机、打气枪……会玩不会玩的都要玩,但海盗船还是不敢坐。
不过,因为不会开碰碰车,他的碰碰车之旅几乎一动不动。
认为在他这样经验丰富,有年龄积淀的人面前,姜思达除了青春,没有什么优势。
甚至回忆起过去的种种表现,说自己在媒体上说过一些很冲的话、具有争议的言论,源自非常严重的逆反心理,不知道是不是迫切想证明自己也年轻过。
于正的矛盾,不仅体现在年龄问题上,也体现在人际关系和舆论评价中。
吐槽起同行:
点评艺人:
如此树大招风,经常把自己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他,认为自己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但又会讲起被合作过的女演员在私底下吐槽的事。
多年前,有个女配因出演他的戏而走红,却忘恩负义地在背后说他坏话,对他造成了无限伤害。
不过他又说,时隔多年后收到道歉,自己也释然了。
这个人就是这样,狠中带点敏感。
他说,40岁了,他也开始反省。
反省过去哪些做得对,哪些做不好。
「姜思达烦于正」霸上热搜。
于正说,真的要对姜思达说声抱歉,我以为我蛮热情蛮周到的,看了节目才知道…惭愧!惭愧!
而姜思达的回应是:
「我特别庆幸能看到于老师这样直接的一面,他的直接会让我顿感惊惧,却又转化为一种好奇:作为一个人,还有多少种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在三天相处最后的对谈里,于正跟姜思达说,他很喜欢金庸的一句话: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大闹一场,他已经做到了。
不论下一部作品是不是又充满了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