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幼儿园小班之前,我们家都是亲密育儿。给宝宝充分的爱,安全感,和一部分自主权。除了一些原则性对错,其它方面对她都比较宽容。现在上幼儿园了,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经过了两周时间,宝宝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我有些担心,希望能得到解答,感谢。
遇到的挑战和问题①孩子和妈妈开始心里分化,宝宝体验受挫和独立的经历。宝宝离开妈妈的庇护,进入真实的世界。②宝宝进入幼儿园,一切日常安排都要遵循幼儿园里的规则。我们这个幼儿园规则比较严格。
宝宝出现的状况:①第一周不适应,焦虑,各种哭闹。②第二周基本适应了,但是反抗心理严重。③我和宝宝之间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心里对抗的大戏。我明确表态,幼儿园必须上,她必须接受和妈妈的分化。然后她突然心理年龄退化了,退到了一两岁的时候,粘着我要妈妈不去上班,不要妈妈走。④接着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宝宝和奶奶的冲突,导致了宝宝心理崩溃。宝宝第一次这样崩溃大哭一个多小时。然后一句话不说安安静静睡着了。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后,就像记忆断片了似的,对之前的矛盾只字未提。⑤我继续坚持,宝宝心理继续退化。现在退化到婴儿时期,哭闹时候的动作和语音跟婴儿一模一样。哭闹够了,突然化身小天使,面带微笑收拾屋子,整理东西,看我躺在垫子上,拿了枕头给妈妈垫在头底下。这前一秒和后一秒,宝宝简直就是分裂啊。
这位读者:
你好,欢迎你的来信。
首先,可能是你太过于焦虑了。
三岁孩子因为不想跟妈妈分离,而哭闹不止,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我们说,跟妈妈分离必定是带着悲伤的。当一个孩子意识到这种悲伤,和这种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时候,她就会去寻找一种生存策略。
这种生存策略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必要的,就算退行到一两岁,也是很正常的。分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适度的挫折。
温尼科特说过,”适度的挫折使人成长”。
所谓适度的挫折,就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挫折。只有当孩子去接受这种分离的悲伤,和分离的后果,并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这种悲伤,她才能去寻找一种适合她的生存策略。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她就需要去适应幼儿园的规则。在家里,她也要适应家里的规则。
其次,在三岁孩子的眼中,妈妈是她最亲密的人,如果有人想要打破这种依恋,孩子就会认为那个人是坏人。
因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她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他们彼此之间会产生一种特别强烈的依赖感。所以,当这种感觉被人打破时,孩子会对周遭所有的事物都产生愤怒的感觉。谁打破了,谁就是坏人。
有时候,老师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抱走了,孩子就会觉得老师是坏人。所以奶奶把她抱走了,她也会觉得奶奶是坏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释放自己攻击行为的一种方式。
因此,当孩子能够表达自己内在攻击性的情绪时,这其实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表现,你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而且,从这一点来看,你对孩子的成长是很关注的,包括她的心理健康程度等方面。但这种关注可能会导致,片面地理解了创伤这个概念。
孩子的创伤,其实更倾向于那种,妈妈忽然之间消失,再也不回来。或者是妈妈对待孩子特别冷漠,而且是持续性的冷漠。又或者是妈妈对孩子非常严厉,还一直存在着羞辱惩罚性的行为。
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带去,“原来自己在妈妈心中是很糟糕”的这样的想法,这才叫创伤,这也才是造成孩子心理创伤最主要的原因。
正常的分离并不能叫创伤,它是恰到好处的挫折,是必须要经历的,但你对此却过于焦虑了。
而你焦虑的原因,有可能是你心里边那种,曾被妈妈抛弃的恐惧,或悲伤的感觉被激发出来了。你的女儿就像一面镜子,她照出了你内心的一种感觉。
对于孩子来说,跟妈妈分离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心理成长节点,而这个节点对妈妈也是一个考验。
你需要去照顾一下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关注一下自己,然后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当你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你跟女儿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时,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期待和体会。
同时你也可以去问问其他妈妈,跟她们说说你的感受,或向你的丈夫诉说你的感受,这是一种缓解焦虑的办法。
所以,我的建议有两点。
第一,你需要了解,跟孩子的分离是不是也激发了你幼年时的一些经验。
当你女儿悲伤时,你可以对她进行安抚,但也要温柔地拒绝她一些我们所说的不合理的东西,这是一种对女儿和自己之间关系的修复。当女儿因为难过而不肯去幼儿园时,你需要用行动告诉她,这是不对的,你需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定。这其实可以促进你女儿对于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包括她完成跟妈妈的分离,和提升社会化的能力。
lt;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你就不能,表扬我一下吗?”